[爆卦]森林生態系降雨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森林生態系降雨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森林生態系降雨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森林生態系降雨量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

森林生態系降雨量 在 SIXMOUTHS? SIXSUN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07:20:18

澳洲森林大火🔥 澳洲南部因為降雨量持續減少,使旱季提早展開,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使夏季變得更炎熱,破紀錄的高溫和長時間乾旱助長了叢林大火, 導致澳洲森林大火情勢難以控制。 澳洲叢林大火已燃燒超過 840 萬公頃土地(大於 2.3 個臺灣面積),造成數人死亡失蹤,超過 2,500 處房屋焚毀,約...

  • 森林生態系降雨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7 15:00:30
    有 760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009年暖化墜入了失速列車,大自然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搏鬥,全球即將消失的一百個地方,正從絕美成為絕景。

    2.2009是這場氣候戰爭一個重要的起點,那年在北歐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氣候峰會COP15亟欲在京都議定書之後,替人類找尋減排的具體作法,因為全球遭逢了一連串氣候災難,包括暴雨洪水野火,不只工業革命發源地的歐洲,就連台灣也因莫拉克風災在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

    3.正負二度C紀錄片也因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在隔年誕生,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試圖用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發出預警,也就在同一時間,畢生致力於抗暖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於奔波途中在飛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他所任教的史丹佛大學整理他生平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內文}
    我們曾經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才會國破家亡。其實當人類走入21世紀,氣候變遷已經取代戰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地底的火山地震帶,都正在對人類肆無忌憚的掠奪攫取,發動一波波猛烈的回擊。

    像是位於印度西部的馬爾地夫,這串上帝灑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由22個環礁1200個熱帶島嶼組成,因為海平面上升,最早被宣告100年內不再適合人居,多數島嶼可能在本世紀末沉入海中消失;位於加拿大的西哈德遜灣,暖化加速導致冰層破裂時間,足足比北極圈早了三個星期,也正危及食物鏈頂端北極熊的生存;而跨越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沙漠,號稱全球最古老沙漠,由於平均氣溫預估將在未來80年間上升攝氏3.5度,粗估氣溫只要拉高攝氏2.1度,就會讓當地四到五成獨特的野生動植物了無生機。

    「全球即將消失的100個地方」,這是2009辦在北歐哥本哈根對全球最重要的一場氣候峰會COP15場外最受矚目的照片展。從清真寺到消失的葡萄園,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率先提出報告,然後委由當時國際頂尖攝影師拍攝照片,希望能喚醒世人對環境的重視,卻沒想到絕景成了絕響,全球暖化自此墜入了失速列車,整整十年一路狂飆,釀成2019年7月,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歷史上最熱的五個年份,全出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五年裡,而也是從那一年2009開始,地球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的搏鬥。

    那年6月的北京,暴雨使正午的白晝如黑夜,其後整個中國22省下起了大豪雨,不只四川、湖南、湖北淹大水,連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過去鮮少出現大水患的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強度都超越了歷史極值;同年11月,澳洲驚傳70年來規模最大也最嚴重的沙塵暴,粗估4千萬噸的沙塵讓雪梨宛若火星,知名地標雪梨大橋及歌劇院,也淹沒在漫天風塵裡。

    台灣也在那場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同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許多人的家園就在眼前被整座沖走,大片村落也瞬間被土石流掩蓋徹底消失,搜救罹難者的義消,甚至在攝影機前被洪水活活滅頂,全是因為颱風來襲時,全球暖化所導致史無前例的瞬間暴雨。

    同一時間,地球另一端陷入嚴重乾旱,那年聯合國估計東非之角,至少有相當台灣總人口數的2300萬饑民無水無糧,其受難人數及慘況,遠超越過去任何一場非洲戰爭。

    而那年的森林野火,也從南半球的澳洲,一路燒向美國、希臘等每一片乾旱土地;年底的寒冬,地球向工業革命起源地發出重大警訊,多地氣溫直逼攝氏零下22度,宛若一片南極大地,直到這個相信人必可戰勝大自然的標誌地,也在大自然面前認輸倒下。那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哥本哈根,號稱史上最多全球元首出席,卻未能達成挽救人類的氣候協議,彷彿宗教家的末日預言,宣告了人類未來10年20年氣候戰爭的節節敗退。

    正負2度C紀錄片內容:「八月八號傍晚,這邊就淹水了....土石流我會害怕啊..... 」
    「我非常關心氣候變遷,因為我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來質疑我們,就像我今天需要對採取更具體的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質疑一樣。」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2010年率領團隊製作正負二度C紀錄片,以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提出預警,自1750年工業革命之後,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都快速飆升,但在兩次大戰期間,還勉強被控制在大自然可接受的範圍內,其後一直到1980年代,溫室氣體與地球生態展開拉鋸戰,也就在這段期間,科學家開始辯論暖化是否真正存在。1980年後,全球氣溫一路飆升,人為影響力超越了自然,直到今天。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海平面上升伴隨颱風加劇,仍將是人類未來第一及第二大威脅,還有大火在半乾燥地區,長期乾旱加上溫度升高都會增加野火的可能性。我非常擔心未來兩到四世紀,海平面會上升2到5公尺,一旦這個過程開始啟動,我們稱之為臨界點,你恐怕就無法再回頭。」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教授史耐德,畢生致力於氣候變遷研究。早在尼克森時期擔任總統顧問的他,盡一切力量遏制全球暖化。2007年,他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之共同撰寫人,與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不料晚年罹患血癌,仍馬不停蹄地為氣候變遷議題奔走。直到2010年7月,在倫敦飛往斯德哥爾摩的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史丹佛大學在他過世後,整理出他生平幾段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這已經是科學界的一大共識,二氧化碳累積會成為一個潛在問題,但關於在10年或20年內,它將產生多大影響,且氣候在哪些地區會變得更好,哪些地區會變得更糟,這部分才是爭議所在。我們也知道,你們必須停止讓大氣環境像一個毫無標價的汙水管線任意傾倒,讓諸如煙囪、汽機車廢氣或土地變更使用任意汙染,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不是僅限於數百人左派小圈圈腦袋才知道。我們向國會聽證,跟官員部長交談,還有在國內外會議討論裡,早就有了。特殊利益者往往會抓住有利於他們意識形態或立場的東西,結果就是出現雜音,通常是他人斷章取義,變成是世界末日對上對你有益的事,我坦承我有偏見,世界末日和對你有益這兩種結果是可能性最低的。我們研究的是多層面的潛在結果,系統科學家所做的,就是嘗試找出多種結果間的相對可能性。所以如果嘗試當是非題來解決,拿出200份科學報告,諸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之類的科學家報告,通常得歷經三年撰寫,通過兩輪審查,每個章節都有1000條評論。然後,對於石油地質學家來說,你會知道他們的特殊利益就是尋找石油,拿你知道的石油公司的錢,只因為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就能在電視上大放厥詞,你知道我們會對此感到有點憤怒,我們說那是扭曲言論。他們說不,那是平衡報導,這才不是什麼平衡報導,完全是扭曲言論,因為他們沒有相對可信度及呈現多方立場,這意味著他們要把它交付公眾和政治領域自行解決。他們明明有能力(持平論述),但他們卻幾乎不這樣做。」

    整整12年,人類在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載浮載沉,2021疫情下的地球日,讓我們想起了2009年那個悲傷的開始。在美國領導下,人類似乎試圖重新扭轉局勢,只是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回到初始、最美麗的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jgwg3gLLQ

  • 森林生態系降雨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8 07:00:01
    有 2,016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單則精選>
    今年美國加州、巴西亞馬遜雨林發生大火,獲得全球關注目光,但除了這兩件嚴重野火威脅之外,位於南美洲的全球最廣大濕地潘塔納爾,已經陷入火海好幾個月。

    潘塔納爾遭遇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野火,包含獨特物種棲息地、原住民部落在內的濕地28%面積皆化為灰燼,火勢還未被控制,損害無法估計。

    火災原因:今年潘塔納爾遭逢197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乾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字顯示,一到五月這裡的降雨量是往年同期的一半,地表溫度明顯升高,加上沒有降雨,植被乾燥易燃。

    再則是人禍,傳統牧民習慣放火燒荒來翻新牧草,而牧牛業不斷向濕地的無人區擴張,間接的助長了縱火毀林的勢頭。

    全球濕地展望報告指出,兩千年以來,全球濕地正在加快流失,其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三倍,今年這場持續數月的大火,再次向人類敲響保護地球的警鐘。

    {內文}
    (紀錄片旁白)
    在南美洲的心臟地帶,藏著一個遙遠而隱密的世界

    潘塔納爾約占全球濕地面積的3%,大部分在巴西境內,並延伸至玻利維亞、巴拉圭,位於亞馬遜雨林,巴西草原和巴拉圭乾燥森林之間,孕育著全球最密集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它是美洲豹、水豚、黑凱門鱷,及紫藍金剛鸚鵡等數千種,瀕危與罕見動物的家園,也是180種候鳥遷徙途經的棲息地。如今,這個自然生態的天堂,變成了煉獄。

    (聲源/當地導遊)
    我們看不到任何生命跡象,動物不僅是死於大火,還死於脫水和飢餓,看到這裡發生的一切,真的很令人難過

    說好的清新空氣,已被刺鼻的濃煙覆蓋,該有的翠綠草木已被烈焰化為灰燼。今年,潘塔納爾濕地發生了兩萬多起的大火,燃燒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NASA的衛星圖片顯示,面積最大的火點,是去年亞馬遜雨林,火燒面積的四倍,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估計,濕地的原住民部落消失28%,數千隻動物受傷或死亡。

    大火造成的原因是。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是雨季,豐沛的降雨,使濕地上游一千多條河流水位上漲,濕地就像一塊乾燥的海棉,吸飽了水,避免造成下游洪水泛濫。四月,長達半年的旱季來臨,"吸飽水份的海棉",繼續向濕地的動植物提供水份,潘塔納爾在碳循環,減少暖化方面,有著關鍵作用,但今年,潘塔納爾,遭逢197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乾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字顯示,一到五月這裡的降雨量是往年同期的一半,地表溫度明顯升高,加上沒有降雨,植被乾燥易燃。

    (消防隊長)
    救火最大的難點在於,難以接近大火,即使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源,我們還是不能直接接近最大的起火點

    生態學家解釋,潘塔納爾是季節性洪水形成的沼澤,土壤含有機物,更加易燃,有時火還可能從地下冒出。但除了天災,更可悲的是,還有人禍,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之一,2019年巴西生產了一千萬噸的牛肉,潘塔納爾有三千多處牧場,飼養380多萬頭的牛。

    (當地牧民/菲格雷多)
    全都燒毀了,都燒毀了

    菲格雷多是當地的牧民,他原本有一個九百公傾大的牧場,這場火使得98%的牧場被燒毀,過去一般牧民都習慣用放火燒荒來翻新牧草。

    (當地牧民/菲格雷多)
    我不能說不是,一些農民在土地上放火,只能說我沒放

    由於93%的土地是私人所有,數百年來,牧民會在旱季放火開墾荒地耕地。

    (當地牧民/菲格雷多)
    巴西人以農業為主,我們的農業增長很可觀,這些歸功於大豆王米和棉花的種植,它們是我們的黃金,你想阻止生產嗎

    然而,農牧業的發展和擴張,卻間接的助長了縱火毀林的勢頭,

    (地球創新研究所研究人員/內斯塔)
    在土地市場,林地價格只是荒地的五分之一,要是你想把農田留給子孫,如果自己開墾林地,會節省很多錢

    拿2019年和2020年的火災發生情況相比,數量增加了46%,再比照今年的養牛分佈圖,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火災和養牛業逐漸在濕地的無人區出現。

    (生物學家/庫伊阿布利亞)
    僅去年一年,就有一萬公頃的森林被燒為平地,今年這個數字是去年的三倍,這是巨大的損失

    潘塔納爾濕地的森林砍伐日益嚴重,目前已有12%的森林面積消失,沒有了樹木,水土流失加劇,土壤沙化,這些都不斷的傷害著生態系統,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再不採取措施,依照目前的砍伐速度,到2050年,潘塔納爾的原生植物將會全部消失。

    大火發生至今,巴西政府的應變能力也遭到質疑,年初就發現了火災,卻一直到四月,環境署才開始派人滅火,截至九月中旬,雖有2500多人參與,並出動了四十輛消防車和五十架飛機,但對這場火,根本是微不足道。環境部發言人表示,由於預算吃緊,聯邦政府還要削減環保經費。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
    因為亞馬遜是雨林,它不會著火的,所以關於亞馬遜著火的消息,是一個謊言

    媒體援引去年亞馬遜大火的例子,批評巴西政府的環保政策,結果得到的是波索納洛一句"那是謊言"作為回應。甚至完全沒有提及陷入危及中的潘塔納爾。2018年,全球濕地展望報告指出,兩千年以來,全球濕地正在加快流失,其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三倍,今年這場持續數月的大火,讓外界看得心痛,也再次向人類敲響保護地球的警鐘。

  • 森林生態系降雨量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5 20:29:54
    有 460 人按讚

    【患不均更患寡-水資源經營管理的挑戰】
     
    昨天上午,我和我們要喝乾淨水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竹北璞玉自救會、台灣生態學會、荒野保護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反對雙溪水庫自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公民團體,以及立法委員 陳椒華、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連郁婷 新竹縣議員,一起召開「北水南送慶祝會反串記者會」。
     
    北水南送,指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讓石門水庫的北水,透過一根大水管,送到新竹竹北的水源調節政策。希望能每天提供竹北最多20萬噸的供水。
     
    然而,這項政策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水。我們嘗試取巧的水資源政策,在極端的氣候之下,顯然難以為繼。
     
    今天這場記者會,就嘗試從具體政策的面向,提出水資源管理政策的五大訴求:
     
    1️⃣ 用水顧量,更要顧質:落實飲排分離,灌排分離,廢污水禁止混入飲用水及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2️⃣ 水價應適度反應在用水量上,以促進工業用水節水。
     
    3️⃣ 緊急海淡設備應納入政策環評,避免影響環境。
     
    4️⃣ 立即公告水源短缺之虞地區,落實工業用水開發單位使用50%再生水。
     
    5️⃣ 中央管河川應設置流域委員會整合治理。
     
    其中,要特別說明的是「再生水」和「集水區綜合治理」的問題。
     
    💦 再生水於法有據,遲未落實
     
    2015年12月公布施行的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第4條第1項及第2項 ,規定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用水計畫,使用一定比率之系統再生水。
     
    除了現實上使用再生水以開源節流的必要性之外,再生水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用水成本的合理分配。
     
    雖然再生水成本較其他水源昂貴,但如果不要求相當用水量的開發單位運用再生水,而是和其他用途競爭水源,等於放任業者將其應負擔的生產成本外部化。
     
    然而,在2017年的時候,經濟部水利署原本要公告「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但因為行政院啟動前瞻計畫並提出供水穩定四策略 ,水利署也政策轉向,評估暫時沒有公告缺水地區必要。
     
    面臨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常態化的情形,過去已經規劃甚至立法授權再生水等措施,也必須正視執行。
       
    🏔 集水區綜合治理,涵養水源
     
    如同農委會陳吉仲主委所說的,光是台灣森林的蓄水量,就等於73座石門水庫。
     
    森林蓄水量比人工水庫更多、效益更大,也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水土保持法明定水庫集水區是特定水土保持區 ,以達到涵養水源、防治沖蝕淤積等目標。
     
    然而,不少水庫集水區因為長期開發的歷史因素,以及開發利益重於保育的心態,讓各地水庫普遍面臨上游水土保持不佳、超限利用等問題,再加上颱風和強降雨等氣候特性,而難以發揮水保成效。
     
    此外,集水區的水土保持,更有事權分散的問題:水資源局負責水庫蓄水範圍、水利署管轄河川、林務局則管林班地,水保局負責山坡地水土保持,地方政府負責土地使用管理。
      
    水庫集水區整體規劃管理上的制度性缺失,也是水保和執法成效不彰的背景。如何統合分工,落實集水區治理,更是需要各機關協調處理的課題。
     
    因此,尚未設立流域管理委員會而有統合事權必要的中央管河川,也希望能透過設立流域管理委員會的方式,達到統合治理的效果
     
    🌏 多管齊下,開源節流,才能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
     
    最後,就如同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女士所說的:「再大的水管都無法解決缺水問題。」
     
    台灣雖然是年均降雨量豐富的地區,但本來就有著降雨不均的問題。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常態化,更加劇水資源蓄存利用的挑戰。
     
    在這樣的狀況下,只有從水源到水權的各種面向同時努力,儘可能地開源節流、效益運用,才能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永續經營我們的家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