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棚集山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棚集山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棚集山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棚集山地圖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伍麗華|Saidai / Resere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半年前,長樂教會的Vavauni牧師聯繫我的辦公室,希望我陪同「特見」一位獄友。 今天,牧師來到辦公室,除了感謝那次的特見解決了教會的難題,同時也帶來延續前案的又一個「請託案」。 她說,她所服事的滿州鄉長樂教會,當初建造教會的第一代教友,是1950年代(民40)從北部三地門鄉德文、達來、賽嘉、好...

  • 棚集山地圖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2 17:44:18
    有 1,043 人按讚

    半年前,長樂教會的Vavauni牧師聯繫我的辦公室,希望我陪同「特見」一位獄友。

    今天,牧師來到辦公室,除了感謝那次的特見解決了教會的難題,同時也帶來延續前案的又一個「請託案」。

    她說,她所服事的滿州鄉長樂教會,當初建造教會的第一代教友,是1950年代(民40)從北部三地門鄉德文、達來、賽嘉、好茶一帶遷徙過來的。

    當年為了要取得較好的生計條件,聽人說南部有可以種水稻的良田,因此集結遷至牡丹旭海村第8鄰(現在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轄地) ,逐漸聚集成「東海」部落,在google地圖上,仍可找到舊址的標記,名稱是「小山地門」。

    當時東海部落由36戶組成,遷徙的族人希望在當地延續基督的福音,因此從自發性輪流在各家聚會,一直努力到集資籌設了東海教會,成為恆春半島第一批的宣教福音。牧師告訴我,編寫排灣語聖經的英國人懷約翰牧師,以及排灣族第一代牧者,都曾到此地關懷異鄉的家人朋友。

    民國65年,政府以設置九棚基地為由,倉促的以軍卡車將族人遷徙至現在的長樂村大公路,過程中族人的經歷實在令人不捨。Vavauni牧師告訴我,好朋友讀孤讀孤牧師回憶小時候的那一天,睡了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已經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甚至在外地工作的族人,返家後才發現父母親、家人已經搬到長樂。不僅如此,當時連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寄住在別人的家戶屋簷下,後來在長老教會總會的交涉下,政府才同意替遷徙的族人建屋,雖然後來發現,那批房子都是海砂屋……

    對於東海(tua Qaljapan)部落的族人而言,那是一段狼狽、沒有尊嚴的驅趕,而那個倉促離開的舊部落,遺留的是先人的遺骨、成長的回憶和歷史的真相。因此重建部落的歷史、開創一條尋根的路,是他們最急迫的盼望,也是我認為轉型正義工作實踐的重要一步。

    聽完Vauvauni牧師長長的故事,好敬佩她願意扛起這個十字架。所以,我也毫不猶豫回應:「好,我來,我願意,我們一起努力!」

  • 棚集山地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8 00:04:22
    有 596 人按讚

    【記憶的保留與新生:高雄車站的故事】
    (陳信諭 醫師) 
    (這是陳醫師2017年的舊文,在228時,也重新和大家分享高雄車站的前身今世。由於當時高雄車站尚未通車,因此部分語句有重新經過調整)

    若在市區,聽到人家說要去「車頭」,大家第一印象應該是高雄車站吧。
     
    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完成,市區內一舉多出七座新車站,這樣的印象或許正在逐漸改變。
     
    在鐵路地下化通車、中博地下道拆除後,雖然高雄車站距離全部完成還要兩年以上,就像是通過一個漫長的隧道,從我高中以來,十多年一直是「大工地」的高雄車站,終於可以看到盡頭的光亮。
     

    ★★最久的臨時車站★★
     
    2017年夏季,傳出高雄車站天花板掉落的新聞,令人發覺這座車站確實已經老了。繞著車站走,外面的隔熱材和外牆已經開始斑駁,站內充滿歲月痕跡,特別是幾處閒置的商店,看來更乏人清理。站內看來最新穎的,反而是牆上貼的大幅地下化願景圖、新車站和綠廊,即將在明年實現。
     
    高雄臨時車站自 2002 年啟用,是台灣使用最久的臨時車站。
     
    這十五年,是半代人的時間,我仍依稀記得高雄車站廣場前的鯉魚、挑高的大廳、和狹小的後站。但現在進出車站的這代學生,應該已經沒有舊車站的記憶了吧。
     
    移到一旁的老車站,以「高雄願景館」的面貌風光開幕。但不知是否等了太久,那些本來是展示「願景」的展品,早一步在願景達成前凋零。目前已重新修繕,改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
     

    ★★延宕和凋零的高雄車站★★
     
    回到車站遷移的開始,2002 年到 2007 年,進行的並不是「鐵路地下化工程」,而是捷運紅線高雄車站的工程,鐵路本體並沒有施工。因此,2018年以前的「捷運高雄車站」也是位在永久站南側的臨時站。
     
    其實,地下化工程早在 1996 年開始規劃,1999 年完成左營至鳳山地下化計畫,但經建會因規模龐大並未核定。直到 2006 年謝長廷擔任院長任內,才又核定此項計畫。但後來又陸續追加左營與鳳山計畫。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直到 2009 年,地下化工程才真正開工。途中又遇到中油管線遷移等諸多問題,讓計畫幾經延宕。
     
    就在計畫不斷延遲之下,高雄車站也逐漸凋零。
     
    左營新光三越開幕後,左營站的進出總人次就已超越高雄車站;近兩年,捷運左營站人流也穩定超越高雄車站。左營車站儼然站穩大高雄最大交通樞紐的位置。
     
    反而高雄車站周邊的幾個商圈,隨著商圈轉移、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欲振乏力。缺乏明確的建設期程,也讓民間投資卻步。
     
    在計畫過程中,多次的計畫變更,中央與地方的協調困難,缺乏不同工程間的整合等等,都是台灣大型建設屢見不鮮的問題。
     

    ★★公民參與 X 高雄車站★★
     
    幾經波折的高雄車站,卻有個少見的亮點,就是車站本體的「公民參與」嘗試!
     
    原本的工程顧問公司,找了知名的 SOM 來做車站設計,先是被民間批評對老車站量體缺乏尊重,背後卡在超大頂棚沒有單位想維護的窘境。工程多次修改,改了個小頂棚方案,卻越改越糟糕。
     
    2013 年,許多公民團體組成「高雄車站公民參與行動聯盟」,除了直接對官員提出訴求,也在雄中與願景館辦了多場論壇與工作坊,邀請市民來參與對車站的想像。
     
    在雄中的那幾場,有眾多每天搭火車上學的學弟、畢業的學長、有鐵道迷、有世居周邊的居民,紛紛發表對車站的看法。
     
    加入民眾意見後,雖然最後並非重新競圖,都發局還是擋下了車站都審案,讓工程公司重新更換合作團隊,找來 Mecanoo 規劃車站。
     
    雖然過程並非人人滿意,但此行動已寫下了台灣公民參與都市重大開發案的典範。在眾多官僚爭論推托的曲折過程中,讓我們看到對高雄有期待、想付出的市民,願意關心公共議題。
     
    我想,民主就是在這一連串衝撞的過程中產生的吧。
     
    ★★想像我們的城市★★
     
    早年,隨著港市發展,現代化都市計畫因此而建立。高雄車站,承載著帝國前進基地的期許,也見證過再殖民的殘暴鎮壓,也終於能凝聚更多市民的記憶與夢想。
     
    我們真心期盼,這樣的美事不應該只是特例,我們更應該在制度上創造鼓勵公民參與的機制,讓「公民參與」的精神,深入到市民對城市公共議題的日常關懷。
     
    讓我們一起來想像,一起打造屬於我們的城市吧。
     
    我們認為,一個「前瞻」的城市,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要成為具有歷史厚度的城市,必須珍惜有形和無形的歷史資產,讓市民的共同記憶有所連結,讓我們更清楚城市為何是現在的樣貌,更清楚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回顧高雄鐵道發展史★★
    歷史上,高雄的主要車站曾經出現過五代車站。應該不少人都知道,高雄第一座火車站不是在「大港埔」,而是在「哨船頭」一帶。

    鐵路會在這裏興築與選址,和高雄港的發展息息相關。

    19世紀的鐵路建設,為國家經濟與軍事發展重要基礎。日本時期,為了運輸軍需物資,先在清國修築的官道上鋪上輕便軌道供台車行駛,稱為「台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1895年底,打狗到台南的軌道就已完成,終點就鋪到接近哨船頭附近,以利銜接海運,後來縱貫線的工程物資便由這裏上岸運輸。

    同時,總督府以發展全台縱貫鐵路列為優先建設,並由南北兩端分頭興築。因清國所建路線選線與施工標準太爛,故北段大部份廢除重建。南段則於1899年底在打狗動工,往台南建設(清國時期縱貫線的規劃最南只到台南)。隔年底就通車到台南。

    1907年又興建打狗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1912年再延伸為屏東線。


    ★第一代火車站:鹽埕埔庄
    1900年通車的第一代高雄車站「打狗停車場」,位置在鹽埕埔車路頂,山下町十七番地,大約在今日鼓山一路87巷口,也就是第二代車站北方500公尺,當時車站的南邊就是海了。

    由於縱貫線完成之初抱持速成主義,因此可以推測當初木造站房也只以實用為考量,在第二代站房完工後就拆除,今天已難尋覓存在過的證據。


    ★第二代火車站
    而由於港口鐵道業務量不斷上升,1904年總督府開始往車站南方填築碼頭用地,1908年第二代「打狗駅」就落成在海埔新生地上,而周邊填海造陸的新市街(淺野埋立地),也在1908年「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後,形成了高雄第一個棋盤狀的現代都市計畫區。

    不論是行政,金融,商業等機能都集中在車站周邊。車站延著碼頭往魚市場延伸的鐵路,稱為濱線(Hamasen),就是「哈瑪星」名稱的來源。在2017年9月,這個歷史地名也將重新成為輕軌車站的正式站名。

    打狗車站擴建後,鐵道和碼頭的轉運更為便利,現代化船舶已經能直接靠港,鐵道也鋪軌到碼頭上,中間不需再由駁船轉運,便於提供米糖等物資外銷的海陸聯運機能,是高雄現代化港市之始。

    1920年日本政府「地方制度改正」,打狗改名高雄,哈瑪星一帶成為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車站也改名高雄駅。但在港市蓬勃發展下,僅4年高雄街就升格為高雄市,市區也繼續往東擴張,「市區計畫變更」也跨過高雄川納入三塊厝,苓雅寮等地。港口設施在1937年也已經完成到高雄川口。

    可以說這時期,高雄的市區、鐵道、港口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代火車站:大港埔
    1930年代,高雄市人口超越台南,高雄港吞吐量直追基隆,自然需要更新的計畫。在1936年公布的「大高雄計畫」中,高雄駅遷移大港埔的現址,位居都市計畫中軸線位置,整個市區以環狀臨港線為界,範圍和設計居住人口均擴充數倍,預計以1965年飽和人口40萬人為目標。

    順道一提,雖然1950年代高雄人口就超過設計的40萬人,但缺乏都市計畫概念與施政能力的中華民國政府,將這個計畫一直沿用到1970年代以後。

    第三代高雄駅在1941年6月20號落成,這時候已經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不到半年了,在軍部執政下,國內氣氛轉向「忠君愛國」,「不惜一戰」等口號。採取興亞式建築的高雄駅,似乎也反映著大日本帝國的自信滿滿。

    同年,東港線、鳳山雙軌化也陸續完成,鐵路隨著港區也擴大到苓雅寮,戲獅甲工業區,新高雄車站成為高屏平原的集散核心,高雄市除了港口機能外,也被賦予南向商工基地的角色。

    然而,二戰很快就轉向對日本帝國不利的走向,1944年開始,美軍多次空襲台灣,攻擊目標集中在高雄港周邊,高雄港駅也被完全燒毀。現在看到的站房是戰後重建的混凝土建築,位置稍稍偏南一點,已非原始木造站房。

    ★★再殖民屠殺的見證★★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台灣,受到戰火波及的鐵道雖然迅速修復,但高雄車站卻成為另一樁悲劇的舞台。

    1947年228事件發生後,憲兵佔領高雄車站,並在站房二樓架設機槍,高雄對外鐵路交通遭到切斷,糧食無法進入高雄。3月5日雄中自衛隊進攻高雄車站試圖驅逐憲兵,卻被開火壓制,雄中畢業生顏再策中彈喪生。

    3月6日高雄鎮壓開始,民間推派的處理委員會在市府被逮捕槍決,彭孟緝命令部隊攻擊高雄車站和雄中一帶,第21師獨立團第3營開拔到場後,便開火掃射車站與地下道人群,死傷慘重。

    3月6日至7日,軍隊調來迫砲砲擊雄中並派出步兵攻堅,雄中也成為228事件中唯一遭到國府軍攻擊的學校。

    就像是筆者前幾天提到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場景,在高雄車站前,中國軍隊對著所謂的「同胞」人民開槍,除了槍彈下的死傷,往後數十年白色恐怖下對歷史的扭曲與壓抑,讓相關的記憶成為禁忌,更長年在台灣人民心中投下恐懼。

    我就讀高中時,雖然已是民主開放的年代,但還是對發生在自己城市的血腥歷史所知無幾。

    ★★城市蔓延造成的衝突和陷阱★★
    隨著經濟發展,過去作為城市邊界的鐵道開始被蔓延的城市翻越,在數十年未重新檢討都市計畫下,眾多的矛盾成為城市中暗藏的陷阱。

    例如,臨港線旁凱旋路埋設的油管,在1970年代前還在田野之間,卻很快的在短短數十年被密集的住宅所包圍,但是,周邊的居民乃至地方政府,卻是渾然不覺有何危險。


    ★都市縫合:第四代/臨時火車站
    在北高雄逐漸從農田與水塘轉變為高樓大廈之際,鐵道成為交通的阻隔。1970年代之後,南北向的主要幹道陸續興築立體交叉,中博地下道也在1987年貫通,此時隨著台北地下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鐵路地下化」儼然也成為每次選舉候選人的政見。

    在高雄車站地下化工程終於被核定後,龐大的站區先後進行了多項工程,高雄車站進入超過20年的大施工期。

    2002年3月28日,臨時車站先行啟用。雖說是臨時車站,但引進了「準跨站式站體」的概念,站內空間也比原先擴充。在超乎預期的十多年服務後,給予「第四代高雄車站」的地位應該是不為過。

    ★第五代
    隨著文資保存的意識提升,和台北車站的命運不同,市民與市府均有保存高雄車站的高度共識。2002年8月,重量3500噸的車站建築,下方被挖空裝上滑輪,花了3天移動85公尺,推到原址的東南側。

    市府當時就拍板敲定,第三代車站未來將移回原址,成為第五代車站的軸線核心。新車站配合舊車站的設計,也將是全台唯一。

    值得一提的是,遷移工程是由當年興建第三代車站的清水營造公司台灣分公司吉普營造所延攬。據當時市長謝長廷所述,高雄爭取2009年世運時,世運副主席與秘書長來高雄參觀,跟謝市長說:「一個有能力保留火車站的城市,也一定有能力舉辦國際性運動賽會」。

    ★★文資保存應該要更完善★★
    然而,在風光保存車站之餘,對於鐵道文資的保存意識與實踐卻有更多令人憂心之處。

    2002年,高雄港站南號誌樓因興建橘線被直接拆毀。後續雖在「打狗驛保存聯盟」等團體努力下,高雄港站取得歷史建築地位,並改為「打狗鐵道故事館」,然而台鐵仍一直有開發全站區的計畫。2015年高雄港站土地的保留運動,更引起鐵路工會與市民團體的對立。

    高雄車站本身雖獲得保留,但在新車站設計的過程中,對於舊車站遷回原地後的利用方式,能否保有部分車站機能,比如說售票,服務中心等,都未得到確定。

    而前幾年多位市議員主張舊車站無用,要拆毀舊車站,更讓人看到了地方政治人物對歷史與文化的漠視。

    高雄具有台灣最豐富的鐵道文史資源,最多形式的軌道運輸,一頁軌道運輸史,更是和港市的發展與茁壯密不可分。濱線復駛,鐵道博物館......等等計畫,在地方被提及多年,卻常常是有了希望,更多失望。

    ★★未來展望★★
    作為在地高雄人,我一向主張「軌道建設,以人為本」,屬於全體高雄人的記憶,也更該在建設的過程中妥善保留,或轉化嵌入未來的發展之中。回顧高雄車站百年回憶,我們這代更有責任,串連大家的過去記憶與未來期望,訴求更好的公民決策參與機制,讓高雄人對自己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與認同!

  • 棚集山地圖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8 06:47:58
    有 1 人按讚


    2019.11.16 大肚山拍瀑拉族猫霧捒社牽田儀式
    昨日活動要感謝多位前輩們,尤其是陳美老師,為此回活動奔走籌辦:
    包含番井時光走廊佈置海報作成輸出,及請梓蟬依照淺井惠倫所拍到大肚城猫霧捒社傳統服飾設計,牽田舞會場借用,會場休息區棚架等,還有交通/便當等
    自已出資出力才能有今日活動盛會,內心感動的無法自拔,在此代表猫霧捒社後裔向她致上萬分敬意,另也感謝此回很多位伙學生們的默默付出。

    昨天很感動,尤其是有這麼多的人來到番井,時光走廊以蔡慶章老師的畫作真的很代表性,講述從400年前到現代的發展,並由老師本人講解這段歷史。

    沙轆社牽田曲是潘明燈理事長與社區努力的結果,對社區拍瀑拉文化作最大的如力,不論是社區營造或傳承,都有很大的貢獻,尤其社區媽媽大姐會跳,也帶小朋友一起跳,尤其小朋友穿上傳統服裝,可愛至極。希望以後春社里也能培訓符合在地文化的番曲舞蹈團隊,番曲聲優悠好記,且本回和大家一起跳,讓我最為感動,
    這舞是昔日社眾所跳慶祝豐年,今日能在猫霧捒社原址舉行,別具歷史意義。
    研究猫霧捒歷史及保留最重要番曲的是簡史朗博士,沒有他去採集滿毒春花,則如今則無番曲可以流傳,並且將老婆婆所唱,用譜記錄傳下來,如今滿毒老婆婆已過逝,幸當初有簡史朗記錄,才得有今頭田曲可以傳承。

    簡博士是猫霧捒社的貴賓,百忙之中到臨,並為我們解說真正的猫霧捒社族群及正確的社名唸法;因以往日治時代研究學者將社名babusaga及族名Babuza,因前面的babu皆相同,逕將之歸類在一起。所以「猫霧捒社」一直被歸類為「猫霧捒族」。經過簡史朗博士辨正後:台中大肚.南屯猫霧捒社:拍瀑拉族(Papora) /babusak/ babusaga。
    所以猫霧捒族、巴布薩族不是指南屯猫霧捒社。且社名要用台語唸
    如社名。是猫、不是猫 (用台語唸即知道)
    最終也感謝鄭明聯老師及陳老師父親,贊助本回活動,讓民眾免費參加,
    實在萬分感謝,

    還有春社里李志洋里長及張耀中議員廖阿榮助理,因適逢賴清德前院長到訪萬和宮,百忙抽空蒞臨關切,實在感恩。
    因還有很多需要感謝的,無法一一道謝,在此一併謝謝您們。

    昔日拍瀑拉族有五社-也是中部大肚王國聯盟之一
    牛罵社(清水區)/沙轆社(沙鹿區)/水裡社(龍井區)/大肚社(大肚區),下分北、中、南三社。貓霧拺社(南屯區)
    台中最早為拍瀑拉族猫霧捒社聚落,道光年間原地主貓霧拺社遷至埔里大肚城
    今日猫霧捒社後裔返回到先祖居住地,進行牽田番曲慶豐年
    如番曲所唱:《這是難得的佳節》頭人再三叮嚀:不要忘記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歌
    今天在大家面前,我們唱起紀念祖先的番曲,族親沙轆社也帶大家一起跳牽田
    ,當番曲響起,大家一同感受到熱鬧氣氛,告訴祖靈們,我們回來了
    用番曲及舞蹈來紀念以前這段猫霧捒社美好的歷史。

    蒞臨來賓
    台中市政府文資處杜宜蓁小姐
    春社里李志洋里長
    文山里何中信里長
    春社社區發展協會陳燕森理事長
    中台社區發展協會施議閎理事長
    寶山里廖振源先生
    臺中市沙轆社文化促進會潘明燈理事長
    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黃豐隆先生
    蔡總統台中市後援總會藝文界會長蔡慶彰先生
    提供台島史詩圖片佈置番仔井時光走廊並擔任解說
    賴守義先生〈賴清標後裔〉
    張五合祭祀公會-張雍鐸(阿德)先生
    前台中市政府都發局副局長-黃服賜博士
    猫霧捒社後裔-昭平宮育化堂董事都煥釗先生
    彰化市平和國小-都盈瑱老師

    開場節目
    1. 台中長鴻醒獅戰鼓團-大肚戰鼓動地來敲醒百年沉睡獅
    2. 山地歌舞表演-楓樹里土風舞隊領隊:楊秀娟隊長/高山青
    3. 久違了打里摺歡迎回家-來賓代表:南湖社區大學主任邱一峰博士
    4. 久違了祖靈們-都煥釗/猫霧捒社後裔返鄉心情
    5. 認識猫霧捒社-白俊忠/猫霧捒社後裔尋根記頭田番曲解釋
    (1)大肚水裡五社番曲頭曲含意解釋 (2)猫霧捒社頭田曲導唱及含意解釋
    6. 簡史朗博士-猫霧捒社族群及名稱正名及滿毒春花頭田曲採訪經過
    7. 沙轆社牽田舞蹈含意-潘明燈理事長理事長
    8. 沙轆社-頭田舞曲慶豐年示範
    9. 頭田舞曲慶豐年-與會大眾一起合跳

    活動讚助:嶺東科技有限公司-鄭明聯老師(含提供番子井牆壁)
    陳慶章先生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中市國語文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資產處
    臺中市南湖社區大學
    春社里辦公室春社社區發展協會
    中台社區發展協會
    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
    臺中市沙轆社文化促進會
    照片紀錄:感謝子鎮老師,黃宗仁老師,姚其中、何敬堯老師提供清晰美照
    猫霧捒社工作坊:梓蟬/韋辰/李銘倫/Xuan/勝仔Eason/林明紳/阿蓉Rong
    番仔井時光走廊畫布&解說佈置/協力:嶺東科大商設設計學生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