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梵蒂岡台灣關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梵蒂岡台灣關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梵蒂岡台灣關係產品中有1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萬的網紅王定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知名國際刊物《外交家》(The Diplomat)分析,包括立陶宛、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近日紛向台灣靠攏,主因除了這些國家在價值上與中國歧異、在美中角力中選邊站,還有與台灣打交道能帶來商業利益。 從中國發出的聲明可以得知,中國不滿的是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台灣」,而非一般慣用的「台北代表處」,這讓中國...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在外交處境上,是否會因為中國加大對香港的管制力道而受到影響 香港問題,在過去這段時間受到很高的關注。「港版國安法」若通過,香港的國際地位將會受到影響,在香港政治環境變動的情況下,各國提供的優待也可能取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曾暗示將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也就是香港將失去獨...
「梵蒂岡台灣關係」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26:05
【梵蒂岡與中國關係(下)】 . 梵中兩國曾在 2018 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該協議於 2020 年期滿。 . 2020 年續簽的內容旨在承認梵中雙方在任命中國區主教議題上皆有發言權。這項協議令梵中關係逐漸增溫緩和。 . 然而,在 2020 年 9 月,美國川普政府國務卿龐培歐在出訪梵蒂岡前特別發...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26:05
【梵蒂岡與中國關係(上)】 . 梵蒂岡(中華民國外交部稱教廷)與中國的關係最早可追溯至明帝國時期。 . 隨著天主教在中國蓬勃發展,當時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於 1942 年與梵蒂岡建立起外交關係。至今梵蒂岡仍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然而近年梵蒂岡亦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協商關係,主要涉及中國主教任...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26:05
「教宗方濟各告訴我,台灣是教宗的羊群,教宗不會放棄任何羊群。教宗要我們也為中國祈禱。」 . — 台灣主教團主席洪山川 (2018 年自梵蒂岡述職後返台之言論) . 近年來梵蒂岡(教廷)與中國的關係有升溫跡象,各方經常指出台灣與梵蒂岡之間的關係可能亮起紅燈,這使得與教廷有關的人員持續向外界信心喊話。 ...
-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27 17:10:44台灣在外交處境上,是否會因為中國加大對香港的管制力道而受到影響
香港問題,在過去這段時間受到很高的關注。「港版國安法」若通過,香港的國際地位將會受到影響,在香港政治環境變動的情況下,各國提供的優待也可能取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曾暗示將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也就是香港將失去獨立關稅區,這會使得香港匯率、股市受到嚴重衝擊。外國資金、人才也可能逃離香港,使香港金融信用度降低,間接影響到中國經濟,因為人⺠幣境外交易需經由香港,一旦失去香港資金窗口,中國金融將受打擊。
更重要的是,台灣和香港之間的關係也會因「港版國安法」產生改變。蔡總統已經提到「港澳關係條例」可能會停止適用,若香港適用到兩岸關係條例,到時港人居留、旅行管制、港資入台等都可能受到影響。
美中持續磨擦,中國是否透過侵奪台灣邦交國的行動作為回應
很顯然地,中國對香港的大動作,牽涉的不只是香港跟中國的關係,香港跟美國、香港跟台灣、香港跟世界的關係都會發生變化,包含香港的金融地位都會改變。接下來台灣在外交處境上,極有可能會因為中國加大對香港的管制力道而受到影響,台灣與香港的關係也需重新調整,我們必須盡早思考因應之道。
此外,中國面對疫情與國際壓力,內外交迫的狀況下,收縮對香港的箝制,只是第一步。中國長期以來慣常使用將內部壓力轉化為外部挑釁,「內壓外轉」的手段。包含最近不斷針對疫情、520總統就職與近期台美的軍事合作關係發表各種強硬言論,什麼以疫謀獨、干涉中國內政等等,很明顯想跟全世界表達中國森氣氣的態度。雖然多半是老調重彈,但其中有件事情需要特別注意,就是中國官媒、鷹派的「環球時報」透過社論嗆聲說台灣未來會「邦交國歸零」,表現出想挖台灣牆腳的意向。特別是教廷、海地,近期不論國際媒體或互動,都有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例如教廷有170年歷史的耶穌會刊物「公教文明」推出「簡體中文版」;或日前(5/11)美國期刊《外交家》(TheDiplomat)刊出美國阿克倫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歷史系講師Jared Ward的文章,特別點名海地可能轉向中國,而海地近期也向中國購買大量醫療防疫物資,而非向身為邦交國的我們採購。這些友邦的狀況,希望外交部都能更緊密的掌控與因應。
台灣傲人的資源
武漢肺炎疫情下,台灣的防疫經驗與防疫物資都獲得很好的國際口碑,口罩外交也是我們目前拓展國際外交關係的最佳武器之一。
日前台灣支援教廷的第二波防疫物資,包括20萬片醫療口罩、2組國產熱像體溫篩檢儀,已於4月30日抵達教廷,也同意教廷運用第二波援贈20萬片口罩中的10萬片,轉送至非洲對抗武漢肺炎疫情,雖然目前因疫情因素,運輸仍有一些障礙,但透過這樣的模式,將台灣的防疫物資轉送給有需要、但我們沒有邦交的國家,應有機會藉此拓展友好關係,也是未來可以研擬的方向。
這場防疫、外交的戰役,不只政府,民間各界也都付出非常多努力。今天上午,我與團隊和全美台灣同鄉會、AIT美國在台協會,一起舉辦了一場捐贈醫療物資的記者會。全美台灣同鄉會特別熱心發起募款捐贈醫療物資活動,希望能幫助這次武漢疫情重災區美國,共同度過疫情難關。我也協助牽線及號召響應,並在今天由美國在台協會代表,收下台灣製造、品質優良的1000件防護衣和1000件隔離衣,這也是一個Taiwan can help的優秀案例展現,更讓國際社會再次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與民主台灣的價值。
接下來如何利用口罩外交,開展台灣國際空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20 08:00:00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臺大政治系國際關係講座教授 蘇宏達
主題:一週國際焦點|教宗出訪武漢?梵蒂岡中國建交可能?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 -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0.04.21
#一周國際焦點 #蘇宏達 #全球觀察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蘋果APP下載: https://news98.page.link/apps
安卓APP下載: https://news98.page.link/play
線上收聽: https://pse.is/R5W29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22 12:30:00➲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知名國際刊物《外交家》(The Diplomat)分析,包括立陶宛、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近日紛向台灣靠攏,主因除了這些國家在價值上與中國歧異、在美中角力中選邊站,還有與台灣打交道能帶來商業利益。
從中國發出的聲明可以得知,中國不滿的是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台灣」,而非一般慣用的「台北代表處」,這讓中國相當憂心,若立陶宛對台友好的先例一開,恐怕會導致中歐等國一連串「挺台」效應。
該文指出,目前台灣僅有15個邦交國,而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只剩梵蒂岡,但台灣在去年對疫情嚴重的中歐國家提供口罩等協助,和最近的中歐國家捐贈疫苗給台灣,顯示台灣和中歐關係升溫,某種程度上已釋放出某種外交訊號,ㄧ是中歐國家在自由、民主、人權議題上,與中國的歧異,二是說明中歐國家對美中角力抱持著何種立場,「透過挺台,間接表明願與支持台灣的美國為首等西方國家結盟」。
文章另指,台灣與中歐國家的貿易關係,也是立陶宛等國願意捨棄中國、支持台灣的關係,對中歐國家來說,與台灣加強貿易連結能獲得產業和經濟利益,或許是讓這些國家與台灣建立更穩固關係的原因之一。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我國政府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但藍營立委說這個英文名稱恐有降格的問題。這是真的嗎?
今天, #國際限時批 專欄,就讓時代力量國際中心主任護台胖犬 劉仕傑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讀台灣在全球的駐外館處名稱。
👉邦交國
台灣目前在全世界共有15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4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加勒比海島國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太平洋島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斯威士蘭)及歐洲1國(梵蒂岡)。
在上述邦交國內,我們會在當地的首都設立大使館(Embassy)。少數的邦交國,除了首都的大使館之外,為了因應商務或教育等業務的需求,我們還會在「首都以外的城市」設立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或領事館(Consulate)。
例如,台灣在宏都拉斯首都設立大使館之外,另外在宏國有駐汕埠總領事館。而台灣在巴拉圭首都設立大使館,另外在巴國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小結一下,在邦交國設立的駐外館處,會有兩種名稱:大使館(首都)、總領事館(非首都)。
👉非邦交國
因為台灣的外交情勢特殊,我們在全世界大多數的駐外館處,都屬於非邦交國,名稱則因各國情勢而有不同。
如果以中文名稱來說,台灣的駐外館處基本上分成兩種,在首都會稱為「代表處」,在首都以外的城市會稱為「辦事處」。
大家很常聽到的「駐美代表處」、「駐日代表處」、「駐大阪辦事處」或「駐紐約辦事處」,就是這個範疇。
但外交實務上,館處名稱基本上還是以英文為主。
以這次在立陶宛🇱🇹設處來說,我們的名稱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中文翻譯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許多媒體說,這是我們第二個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第一個代表處,指的是索馬利蘭。我們在索國的館處全稱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在索國的名稱,我們用的是Taiwan,跟在立陶宛用的The Taiwanese不同。
當然,以中文來說,我國在索馬利蘭及立陶宛的館處,都稱作「台灣代表處」,英文縮寫也都是TRO,但T卻有不同的用法。
把立陶宛跟索馬利蘭相較,當然很不公平。
索馬利蘭在全世界沒有任何邦交國,這意思是索國跟中國也無邦交關係。台灣跟索國目前是相互設處,也未建交。我們在索國的名稱要寫上Taiwan,當然較無顧慮。
立陶宛則不一樣。中國跟立陶宛是邦交國關係,更別說中國的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政策近年來在中東歐地區意圖掠地攻城,試圖透過各種基礎建設投資拿下戰略灘頭堡。今天台灣在立國設處,當然會面臨許多來自中共的外交壓力。
也許大家會好奇,那我們在歐洲其他中國邦交國的館處,是怎麼稱呼呢?
基本上,歐洲各國的館處名稱還是會有不同之處。例如,台灣於英國、波蘭、斯洛伐克、歐盟及愛爾蘭等國的代表處,英文縮寫都是TRO,但這個T是Taipei,也就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同樣都是TRO,在索馬利蘭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在立陶宛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在英國或愛爾蘭等國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一T各表。
如果以主權意涵來看,我自己會這樣排:Taiwan > (The) Taiwanese > Taipei。
也就是說,在立陶宛雖然我們不能用Taiwan,但比起英國或歐盟等其他國家用Taipei,事實上還是比較好的。藍營立委說這樣會降格?嗯,沒關係,也許有些人認為「九二共識」沒有降格😅
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用了The Taiwanese,而不是Taiwan,想當然爾是為了降低來自中共的壓力,同時也是給立國政府一個斡旋的彈性空間,因為Taiwanese一詞本身有「台灣的」、「台灣人的」或甚至「台語」意思,用形容詞而非名詞,也讓立國政府在遵守所謂「一中政策」的同時,有一個解釋說法。
另外也跟大家補充一下,2018年6月27日,波蘭在台灣的駐外機構宣布更名,原本叫Warsaw Trade Office(華沙貿易辦事處),更名為Polish Office in Taipei (波蘭臺北辦事處)。
從Warsaw(首都城市名)變成Polish(國名,形容詞),當時的這個更名案外界咸認是一大突破,也代表台灣與波蘭的雙邊關係持續增進。
這樣解釋,大家清楚了嗎?
#立陶宛🇱🇹
#外交藏在細節裡
梵蒂岡台灣關係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類學關注儀式的一個面向,是創造集體共感經驗,產生情緒而強化社會凝聚力、建立認同的活動。在疫情蔓延之際,人類面對許多生命無常的劇變處境,儀式對於人類社會心理的需求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意涵?來透過劉紹華老師在【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的文章,來一起思考儀式的療癒力量對於疫情下的社會關係的積極意涵。
------
政府或醫院基於病歷隱私,不可能公布亡者姓名。而這些亡者家屬,散落在台灣2千3百萬的人海中,他們有無公開訴說逝去親人的故事,我不得而知。也許有人曾在社群媒體分享過,也許有人忌憚於疫病汙名而不願聲張,而且,疫情警戒中也無法公祭。換言之,無論自願或不得已,低調應是死者家屬的深慟常態。
...
不能與親人好好告別,對很多人而言,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從患者被送入隔離病房開始,家屬有機會探視嗎?有可能見著親人最後一面嗎?經常,家屬可能自己都在隔離檢疫之中。雖然政府提出隔離檢疫期間赴醫院探病的申請規定,但繁複的流程與可能耗費的公文時間,不一定能成功,也不一定來得及。即使政府同意,醫院可能也有自訂管理規則。要見到病危親人的一面,聽聞仍是難上加難。
我聽過一位照護確診患者的醫師感嘆,這些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也不會隨意進出,病人情況多改以儀器監測,門幾乎都是關著。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怎麼離去的?在一個嚴格管制的單人隔離病房中,這群中高齡為多的患者,他們如果還清醒的話,可能見到的人,都是全身防護得密實嚴緊,病痛中人最渴望的身體輕碰撫慰或耳邊暖言,此時都是奢侈。在缺乏溫度感受的情況下離去,算是一種孤獨死嗎?
...
象徵性的集體儀式向來擁有潛力得以撫慰受傷的人心,尤其是透過藝術或者宗教。2020年3月間,義大利疫情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棺木擠滿教堂,神父孤單落寞地為逝者做彌撒。3月27日,史無前例地,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獨自一人站在空蕩蕩的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Piazza San Pietro),發表「致全城與世界」(Urbi et Orbi)訊息,向全球各地因COVID-19而受苦的人送上祝福。2020年12月教宗方濟各又將他的疫情思考寫成《Let us Dream: The Path to a Better Future》一書,大塊文化亦於今年7月在台出版譯本《讓我們勇敢夢想》。這些都是令世人感到療癒的儀式及語言。
(引用自https://vocus.cc/article/60ebc07cfd897800017b01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