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梨谷定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梨谷定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梨谷定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梨谷定位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32的網紅雪倫 》跨國商業人士 沒告訴你的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lubhouse 會取代 #Podcast 嗎?! 昨晚,臉書被Clubhouse當機的貼圖洗版了,我一些海內外「組建房間」的朋友們,遭遇人數不到100就當機。最好笑的是,我隨意加入的一個房間——主持人紛紛掉線,突然只剩下兩位「舉手的聽眾」有權發言,看著這兩人一頭霧水…..🤣現場我差點沒笑死。不...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啵緹Bo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聯盟戰棋 #英雄聯盟 #TFT #埃可尚 #關 #路西恩 #費德提克 #好運姐 【遊戲經歷】 • 英雄聯盟:單排鑽2 • 聯盟戰棋:菁英 • 激鬥峽谷:鑽石 • 傳說對決:星耀 • 符文大地傳說:大師,伺服器前41名 ———————————— 👉🏻 6月中獎名單: https://docs.g...

梨谷定位 在 hkfoodieclub ?Giveaway 進行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4 15:34:06

全港首間曼谷正宗流水蝦🦐放題 最近銅鑼灣新開左一間流水蝦放題餐廳😍午市三個鐘任食🤩海鮮🦑🦐🦞,肉類🥩,甜品🍮,熟食🍛,飲品🧃 上網訂座更可以獲得日本宮崎A5和牛🥩新鮮鮑魚,海鮮shake shake 桶👍🏻優惠去到九月底咋!🤩 午市任食三個鐘 $298 加一 海鮮:大頭蝦🦐 蝦頭多膏,肉好結實...

梨谷定位 在 Alli?台北 新北 台灣美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21:47:39

會流連忘返的日式居酒屋🏮 生食巨無霸生蠔(五味醬)💰130 明太子鳳梨蝦仁炒飯💰90 柚香午仔魚💰240 炸飯糰💰70 剝皮辣椒雞湯💰220 說到基隆美食,通常第一秒會想到都是基隆廟口內貴鬆鬆的小吃店,想換換口味的我,很勤奮的靠著google大神,搜出來評價4.8顆星的七年級生!當天用餐時間是禮拜...

  • 梨谷定位 在 雪倫 》跨國商業人士 沒告訴你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08:30:58
    有 15 人按讚

    #Clubhouse 會取代 #Podcast 嗎?! 昨晚,臉書被Clubhouse當機的貼圖洗版了,我一些海內外「組建房間」的朋友們,遭遇人數不到100就當機。最好笑的是,我隨意加入的一個房間——主持人紛紛掉線,突然只剩下兩位「舉手的聽眾」有權發言,看著這兩人一頭霧水…..🤣現場我差點沒笑死。不過確實,Cluhouse成功從矽谷一路瘋傳到雪梨,在台灣也熱絡起來!

    有人說,Clubhouse是音頻;有人說,Clubhouse其實是聊天室;有人說,用起來像Zoom的聲音版;有人說,有點像Twitter可以follow名人。這陣子,聽見身邊的人對Clubhouse表達各種不同的體驗感,每個人試圖「瞎子摸象」般形容Clubhouse的樣貌。好像各有一點當今大平台的影子,但卻又不全屬於它們,它是它自己。

    對我來說這是一件真有意思的事情。在社群平台早已各自雄罷一方之際,Clubhouse卻成功突圍了既有的大老級平台,找到屬於自己的全新定位。

    Clubhouse會取代Podcast嗎?我分析了Clubhouse的運作本質,歡迎一起來交流你的想法喔!文末附上K哥帳號😎。

  • 梨谷定位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8 12:52:06
    有 167 人按讚


    #2019年度CharMing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飛翔吧埼玉》《海角上的兄妹》《漫長的告別》《王牌辯士》《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蜜蜂與遠雷》《天氣之子》《最初的晚餐》《吉娃娃羅曼死》

    候補賞:《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和推薦


    喜歡令和元年,是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有人把愛情拍成武打,也有一無反顧的自我滿足,就連日本擅長的溫和親情,依舊能在新意中笑中帶淚。就連號稱不可能被拍成影像的作品,接二連三跌破觀眾眼鏡,成為社會現象,甚至將鏡頭對準真實的社會現象。之於CharMing而言,比起藝術性與技巧,好的電影是能夠與觀眾產生連結與共鳴,以上選出年度十大,即是如此。

    2019年度十大取捨之困難,只好安排一個候補賞,以紀錄片《i -新聞記者》取代社會價值大於影片完整度的電影版。並從該年度在台灣、日本、東京影展上映102部已看的日本電影中,挑選十部深得CharMing個人喜好的年度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
    導演:今泉力哉
    演員:岸井ゆきの/成田凌

    年度愛情電影,而且是從去年到今年的W年度。其實本片原是去年,在東京影展看完後的「很想排進前十」年度名單。但有鑒於2019年才在日本正式上映,便私心地讓它成為真正的年度十大。有幸訪問到導演今泉力哉時,還偷偷告白自己有多多多喜愛這部片。

    有種電影,明明是在拍別人的故事,卻禁不住讓觀眾懷疑,導演是不是偷偷取材自己的親身經驗。這是一部年度最佳「工具人啟示錄」,卻依然被歸類為愛情電影的「血」照。透過今泉力哉導演的鏡頭,原本的虐戀也幻化成笑看他人或自己有多傻的既視感。

    影評:http://bit.ly/2EUcbJr


    《#蜜蜂與遠雷》
    導演:石川慶
    演員:松岡茉優、松坂桃李

    真正厲害的導演,是不會輕易被埋沒的。因演員不祥事件而被打入冷宮的《愚行錄》,石川慶用實力證明他的編導才能,是能再次打破「不可能被改編成電影」之牆,拍出就連書迷樂迷影迷皆能俯首稱臣的傑作。《蜜蜂與遠雷》導演再次找來前作合作過的波蘭攝影師,以俐落且人聲合一的鏡頭感,寫實地拍出鋼琴演奏過程,隨著琴聲撩撥人心的悸動,帶來有如親臨演奏現場的臨場感,音樂的力量以栩栩如生的姿態直接傳達給觀眾。

    除了將六百多頁的小說濃縮成兩個小時的電影,以線性敘事穿插過去的回憶、塑造樂聲與角色性格,並平衡四個主角的群像劇,且層層堆疊、相互影響。《蜜蜂與遠雷》全片的情感,是用音樂人演奏的「專屬於自己的音樂」,訴說一部關於青春、戀愛、友情,乃至於整個世界的電影。

    影評:http://bit.ly/2EXTULq


    《#男人真命苦真人版電影》
    導演:真利子哲也
    演員:蒼井優、池松壯亮

    從平成初年開始連載的《宮本から君へ》,平成末年由真利子哲也改編成電視劇,最後更在令和元年被搬上大銀幕,雖然中文片名被改成《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容易令人誤以為是山田洋次導演的作品,然而本片絕對會是觀眾從來沒有看過的「痛系」電影,是壯烈的愛情故事,以及男人如何成為父親的成長物語。為了呼應只要是為了心愛的人、隨時可與任何人為敵的宮本,本片無不「放大」片中所有角色的情緒,無視他人的大聲怒吼、全力狂奔,甚至是毫無修飾的直接台詞,充斥全片。然而對比電影中的「不幸事件」,角色的情緒與行為可說是在沒有社會化的情況下,所做的不圓融卻也最真實的反擊。

    真利子哲也不同於三池崇史、園子溫的暴力美學,也沒有北野武的留白,毫無保留的「直接」早已成為他的特色,大尺度的床戲與毫無動作美感可言、真實到幾乎拳拳到肉的互毆,加上一場在戶外樓梯的打架,本片的「痛感」隨著從大腿逐漸流下的經血與精液,全都成為電影的真實。

    影評:http://bit.ly/2EXTULq


    《#海角上的兄妹》
    導演:片山慎三
    演員:松浦祐也/和田光沙

    如果我是電影旬報的評審,絕對會盡最大的力量將本片提名至年度十大。《海角上的兄妹》為山下敦弘多年來的助導,片山慎三首部劇情長片,而他證明的是青出於藍的令和希望。

    所謂的「岬」指得是突出至海中的陸地,對於此兄妹來說也意味著生與死的抉擇。不是下海,就是餓死,所謂的道德觀也漸漸被磨平。不是崩壞,只因他們只是被這個社會下放,假裝視而不見罪惡感的存在。但悲慘的人生有如一坨屎,於是乎,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這坨屎還以顏色。整體完成度之高,各式各樣的買客對應的是青年壯男老年的性慾,倒也凸顯這個社會的可悲。最後侏儒的收尾更是一絕。 《海角上的兄妹》短短89分鐘,展現的是人倫悲鳴,以及,無法言喻的兄妹之情。


    《#王牌辯士》
    導演:周防正行
    演員: 成田凌/黑島結菜/永瀨正敏

    以喜劇為主體,透過妙趣橫生的警匪追逐、情竇初開的甜蜜愛戀,以及死也要站上舞台、緊握夢想的電影之愛,交織成一部彷彿日版《樂來越愛你》,屬於大正時期的「大正浪漫」。透過孩子們的調皮「走進」電影的世界,將近似於《一屍到底》的導演之偉大,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闡述辯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黑的說成白的。

    最後片中沒有拍出的是,辯士在有聲電影蓬勃發展後逐漸沒落的現實,卻透過「人生也是,可以期待續集的」,巧妙地帶出辯士得以在洪流中靠著自己的一張嘴,轉行當喜劇演員、廣播人、電影製片的人生續集。而「幸」的象形文字正是解開枷鎖後,獲得自由重生之意,當然也包括牛奶糖的味道。

    影評:http://bit.ly/2PGGnhQ


    《#天氣之子》
    導演:新海誠

    標準的新海誠式耀光、新海誠式節奏、新海誠式浪漫,當觀眾想找回《你的名字》的史詩級感動時,卻很有可能落入新海誠之名,的反撲。只因你難以分辨這是延續前作的Happy Ending抑或是新海誠原本擅長的Bad Ending。因此,《天氣之子》最終讓「厭世」二字變成大自然的異象,以及孩子們對於整個世界的復仇。這場看似略為幼稚、不成熟的選擇,不正是最符合那個年齡的,自我中心嗎?

    隨著如mv般的美景,《天氣之子》的大吼心聲、標準日劇跑,以及音樂一下後的雞皮疙瘩,新海誠的娛樂面依舊無可挑惕,關於天氣,談得比《海獸之子》白話、卻又略比《企鵝公路》粗糙,再次提出的巫女、古代日本概念,也變相成為純愛故事下的活祭品,此為可惜之處。但光是導演敢寫出不討好觀眾的結局,便值得列入十大。

    影評:http://bit.ly/2rmIdL5


    《#漫長的告別》
    導演:中野量太
    演員: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

    「漫長」是時間也是距離,而所謂的變與不變似乎也成為一種課題,之於《漫長的告別》則幻化成即使你變了,親情的愛依舊不變。是的,如此標準化的題材,來到中野量太手中,其質量總能令人哭到不能自己。從《幸福湯屋》再到《漫長的告別》,關於「親情」命題也從沒有血緣關係的強大羈絆,變成一家四口相互相依的愛。

    然而,本片依舊承襲前作環繞著「食」、「死」、「川」三大命題,且以兩年為一時間單位,將季節融入其中,透過家用電話、手機GPS定位、視訊電話,科技的進步對應的是逐漸被拉進的距離,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以失智症患者為主角,鏡頭卻圍繞在身旁的人們,讓夫妻之情成了只要抬起頭,便能見到你的溫馨,尤以一場在火車上的告白與醫院的相見,成了本片最動人的好牌。

    影評:http://bit.ly/2Yqc1oz


    《#飛翔吧埼玉》
    導演: 武內英樹
    演員:二階堂富美/伊勢谷友介/GACKT

    贏了,爆笑程度直接年度第一,完美勝過銀魂,是唯有「日本人」才拍得出來的認真惡搞。尤以在號稱看電影不會發出聲音的日本,本片完美打破此都市傳說,是全場拍手叫好的精彩。《飛翔吧埼玉》將地圖炮開到最強,以荒唐的設定區別東京都與鄉下人,看似階層對立的區域化,實為最強的由黑轉紅的地域宣傳。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絕不把觀眾當「馬鹿」,抱著必死的決心「指鹿為馬」。這樣一切都會成真,一如埼玉日本化一樣。


    《#吉娃娃羅曼死》
    導演:二宮健
    演員: 門脇麥/玉城蒂娜/成田凌

    嫉妒、金錢、性愛,關於只有青春時才會顯得特別放蕩不羈的七情六慾,與《渴望》的概念類似,透過一場分屍案回望人與人之間,看似用友誼建立起來的羈絆,實質卻是空洞且不單純的愛與慾,最終戰勝的仍是以青春之名行孤寂之實的空虛。本片將原本平成初年的舞台設定搬到現代,透過IG等社群軟體暗諷名與利背後的空虛,此外,最後由導演原創的一幕,不僅收得巧妙更讓吉娃娃的神秘感,再次石沈大海。

    導演二宮健透過眼花撩亂的剪接與瘋狂的鏡頭,將電影打造成一幕幕大型MV秀,相較於前一部作品《裸睡美人》炫技大於故事,本片則是成了相輔相成的助力。即便某些過度拉長的鏡頭容易使觀眾生膩,然而全片由EDM貫穿的節奏感,成了用影像與音樂說故事卻又不流於俗套,眼耳心三位一體的瘋狂饗宴。


    《#最初の晩餐》
    導演:常盤司郎
    演員:染谷将太/戸田恵梨香/窪塚洋介/斉藤由貴/永瀬正敏

    看似老套的「喪禮」與全家團圓、故人留下的「食譜」,本片承襲的是導演是枝裕和、野尻克己電影中,「何謂家庭」的自問自答,食物的味道與往事的回憶,在比及不徐的節奏中,化成一道暖心的家庭醍醐味。作為常盤司郎首部劇情長片,整體成熟、完整度之高,普通的家庭料理成了容易咀嚼、下嚥、消化的暖心。這對再婚家庭的情感,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分裂時而凝聚,即便高潮收尾略顯草率與輕放,整體場面調度乃至於實力派演員群的內斂演技,《最初の晩餐》可謂今年最佳小品。


    《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糾結許久後,忍痛將今年異軍突起的《新聞記者》排除十大,改以紀錄片作為候補賞,一如國片《返校》的歷史意義大於電影本身,創作者為了多數觀眾必須有所取捨。尤以《新聞記者》觸及的是近代政治、社會層面的黑暗,不得不在最後以「虛構」的戲劇化作結,也算無可奈何之做法吧。

    因此,《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作為劇情片之外的「現實」,在紀錄片導演森達也的鏡頭下,對準的不是政治人物的惡,而是新聞記者乃至於一般大眾,是如何被「公權力」拒絕在外。片中所有的批判都是在無形之中,望月在內閣官房長官記者會每一次尖銳的提問,卻只換來不斷被司儀打斷,以及菅義偉以「沒這種事」、「我不清楚」的敷衍逃避。此時你總能聽到電影院內傳來觀眾的「冷笑聲」。在追尋真相之餘,另一方面森達也的鏡頭與剪接,有意識地讓「望月衣塑子 V.S 菅義偉」成為英雄與大魔王的對立關係,片中後半段則著重質疑:公權力憑什麼在記者會上限制望月衣塑子「只能問兩個問題」?在知的權利被剝奪之時,政府早已不屬於正義的一方。

  • 梨谷定位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28 12:52:06
    有 169 人按讚

    #2019年度CharMing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飛翔吧埼玉》《海角上的兄妹》《漫長的告別》《王牌辯士》《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蜜蜂與遠雷》《天氣之子》《最初的晚餐》《吉娃娃羅曼死》

    候補賞:《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和推薦


    喜歡令和元年,是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有人把愛情拍成武打,也有一無反顧的自我滿足,就連日本擅長的溫和親情,依舊能在新意中笑中帶淚。就連號稱不可能被拍成影像的作品,接二連三跌破觀眾眼鏡,成為社會現象,甚至將鏡頭對準真實的社會現象。之於CharMing而言,比起藝術性與技巧,好的電影是能夠與觀眾產生連結與共鳴,以上選出年度十大,即是如此。

    2019年度十大取捨之困難,只好安排一個候補賞,以紀錄片《i -新聞記者》取代社會價值大於影片完整度的電影版。並從該年度在台灣、日本、東京影展上映102部已看的日本電影中,挑選十部深得CharMing個人喜好的年度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
    導演:今泉力哉
    演員:岸井ゆきの/成田凌

    年度愛情電影,而且是從去年到今年的W年度。其實本片原是去年,在東京影展看完後的「很想排進前十」年度名單。但有鑒於2019年才在日本正式上映,便私心地讓它成為真正的年度十大。有幸訪問到導演今泉力哉時,還偷偷告白自己有多多多喜愛這部片。

    有種電影,明明是在拍別人的故事,卻禁不住讓觀眾懷疑,導演是不是偷偷取材自己的親身經驗。這是一部年度最佳「工具人啟示錄」,卻依然被歸類為愛情電影的「血」照。透過今泉力哉導演的鏡頭,原本的虐戀也幻化成笑看他人或自己有多傻的既視感。

    影評:http://bit.ly/2EUcbJr


    《#蜜蜂與遠雷》
    導演:石川慶
    演員:松岡茉優、松坂桃李

    真正厲害的導演,是不會輕易被埋沒的。因演員不祥事件而被打入冷宮的《愚行錄》,石川慶用實力證明他的編導才能,是能再次打破「不可能被改編成電影」之牆,拍出就連書迷樂迷影迷皆能俯首稱臣的傑作。《蜜蜂與遠雷》導演再次找來前作合作過的波蘭攝影師,以俐落且人聲合一的鏡頭感,寫實地拍出鋼琴演奏過程,隨著琴聲撩撥人心的悸動,帶來有如親臨演奏現場的臨場感,音樂的力量以栩栩如生的姿態直接傳達給觀眾。

    除了將六百多頁的小說濃縮成兩個小時的電影,以線性敘事穿插過去的回憶、塑造樂聲與角色性格,並平衡四個主角的群像劇,且層層堆疊、相互影響。《蜜蜂與遠雷》全片的情感,是用音樂人演奏的「專屬於自己的音樂」,訴說一部關於青春、戀愛、友情,乃至於整個世界的電影。

    影評:http://bit.ly/2EXTULq


    《#男人真命苦真人版電影》
    導演:真利子哲也
    演員:蒼井優、池松壯亮

    從平成初年開始連載的《宮本から君へ》,平成末年由真利子哲也改編成電視劇,最後更在令和元年被搬上大銀幕,雖然中文片名被改成《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容易令人誤以為是山田洋次導演的作品,然而本片絕對會是觀眾從來沒有看過的「痛系」電影,是壯烈的愛情故事,以及男人如何成為父親的成長物語。為了呼應只要是為了心愛的人、隨時可與任何人為敵的宮本,本片無不「放大」片中所有角色的情緒,無視他人的大聲怒吼、全力狂奔,甚至是毫無修飾的直接台詞,充斥全片。然而對比電影中的「不幸事件」,角色的情緒與行為可說是在沒有社會化的情況下,所做的不圓融卻也最真實的反擊。

    真利子哲也不同於三池崇史、園子溫的暴力美學,也沒有北野武的留白,毫無保留的「直接」早已成為他的特色,大尺度的床戲與毫無動作美感可言、真實到幾乎拳拳到肉的互毆,加上一場在戶外樓梯的打架,本片的「痛感」隨著從大腿逐漸流下的經血與精液,全都成為電影的真實。

    影評:http://bit.ly/2EXTULq


    《#海角上的兄妹》
    導演:片山慎三
    演員:松浦祐也/和田光沙

    如果我是電影旬報的評審,絕對會盡最大的力量將本片提名至年度十大。《海角上的兄妹》為山下敦弘多年來的助導,片山慎三首部劇情長片,而他證明的是青出於藍的令和希望。

    所謂的「岬」指得是突出至海中的陸地,對於此兄妹來說也意味著生與死的抉擇。不是下海,就是餓死,所謂的道德觀也漸漸被磨平。不是崩壞,只因他們只是被這個社會下放,假裝視而不見罪惡感的存在。但悲慘的人生有如一坨屎,於是乎,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這坨屎還以顏色。整體完成度之高,各式各樣的買客對應的是青年壯男老年的性慾,倒也凸顯這個社會的可悲。最後侏儒的收尾更是一絕。 《海角上的兄妹》短短89分鐘,展現的是人倫悲鳴,以及,無法言喻的兄妹之情。


    《#王牌辯士》
    導演:周防正行
    演員: 成田凌/黑島結菜/永瀨正敏

    以喜劇為主體,透過妙趣橫生的警匪追逐、情竇初開的甜蜜愛戀,以及死也要站上舞台、緊握夢想的電影之愛,交織成一部彷彿日版《樂來越愛你》,屬於大正時期的「大正浪漫」。透過孩子們的調皮「走進」電影的世界,將近似於《一屍到底》的導演之偉大,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闡述辯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黑的說成白的。

    最後片中沒有拍出的是,辯士在有聲電影蓬勃發展後逐漸沒落的現實,卻透過「人生也是,可以期待續集的」,巧妙地帶出辯士得以在洪流中靠著自己的一張嘴,轉行當喜劇演員、廣播人、電影製片的人生續集。而「幸」的象形文字正是解開枷鎖後,獲得自由重生之意,當然也包括牛奶糖的味道。

    影評:http://bit.ly/2PGGnhQ


    《#天氣之子》
    導演:新海誠

    標準的新海誠式耀光、新海誠式節奏、新海誠式浪漫,當觀眾想找回《你的名字》的史詩級感動時,卻很有可能落入新海誠之名,的反撲。只因你難以分辨這是延續前作的Happy Ending抑或是新海誠原本擅長的Bad Ending。因此,《天氣之子》最終讓「厭世」二字變成大自然的異象,以及孩子們對於整個世界的復仇。這場看似略為幼稚、不成熟的選擇,不正是最符合那個年齡的,自我中心嗎?

    隨著如mv般的美景,《天氣之子》的大吼心聲、標準日劇跑,以及音樂一下後的雞皮疙瘩,新海誠的娛樂面依舊無可挑惕,關於天氣,談得比《海獸之子》白話、卻又略比《企鵝公路》粗糙,再次提出的巫女、古代日本概念,也變相成為純愛故事下的活祭品,此為可惜之處。但光是導演敢寫出不討好觀眾的結局,便值得列入十大。

    影評:http://bit.ly/2rmIdL5


    《#漫長的告別》
    導演:中野量太
    演員: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

    「漫長」是時間也是距離,而所謂的變與不變似乎也成為一種課題,之於《漫長的告別》則幻化成即使你變了,親情的愛依舊不變。是的,如此標準化的題材,來到中野量太手中,其質量總能令人哭到不能自己。從《幸福湯屋》再到《漫長的告別》,關於「親情」命題也從沒有血緣關係的強大羈絆,變成一家四口相互相依的愛。

    然而,本片依舊承襲前作環繞著「食」、「死」、「川」三大命題,且以兩年為一時間單位,將季節融入其中,透過家用電話、手機GPS定位、視訊電話,科技的進步對應的是逐漸被拉進的距離,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以失智症患者為主角,鏡頭卻圍繞在身旁的人們,讓夫妻之情成了只要抬起頭,便能見到你的溫馨,尤以一場在火車上的告白與醫院的相見,成了本片最動人的好牌。

    影評:http://bit.ly/2Yqc1oz


    《#飛翔吧埼玉》
    導演: 武內英樹
    演員:二階堂富美/伊勢谷友介/GACKT

    贏了,爆笑程度直接年度第一,完美勝過銀魂,是唯有「日本人」才拍得出來的認真惡搞。尤以在號稱看電影不會發出聲音的日本,本片完美打破此都市傳說,是全場拍手叫好的精彩。《飛翔吧埼玉》將地圖炮開到最強,以荒唐的設定區別東京都與鄉下人,看似階層對立的區域化,實為最強的由黑轉紅的地域宣傳。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絕不把觀眾當「馬鹿」,抱著必死的決心「指鹿為馬」。這樣一切都會成真,一如埼玉日本化一樣。


    《#吉娃娃羅曼死》
    導演:二宮健
    演員: 門脇麥/玉城蒂娜/成田凌

    嫉妒、金錢、性愛,關於只有青春時才會顯得特別放蕩不羈的七情六慾,與《渴望》的概念類似,透過一場分屍案回望人與人之間,看似用友誼建立起來的羈絆,實質卻是空洞且不單純的愛與慾,最終戰勝的仍是以青春之名行孤寂之實的空虛。本片將原本平成初年的舞台設定搬到現代,透過IG等社群軟體暗諷名與利背後的空虛,此外,最後由導演原創的一幕,不僅收得巧妙更讓吉娃娃的神秘感,再次石沈大海。

    導演二宮健透過眼花撩亂的剪接與瘋狂的鏡頭,將電影打造成一幕幕大型MV秀,相較於前一部作品《裸睡美人》炫技大於故事,本片則是成了相輔相成的助力。即便某些過度拉長的鏡頭容易使觀眾生膩,然而全片由EDM貫穿的節奏感,成了用影像與音樂說故事卻又不流於俗套,眼耳心三位一體的瘋狂饗宴。


    《#最初の晩餐》
    導演:常盤司郎
    演員:染谷将太/戸田恵梨香/窪塚洋介/斉藤由貴/永瀬正敏

    看似老套的「喪禮」與全家團圓、故人留下的「食譜」,本片承襲的是導演是枝裕和、野尻克己電影中,「何謂家庭」的自問自答,食物的味道與往事的回憶,在比及不徐的節奏中,化成一道暖心的家庭醍醐味。作為常盤司郎首部劇情長片,整體成熟、完整度之高,普通的家庭料理成了容易咀嚼、下嚥、消化的暖心。這對再婚家庭的情感,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分裂時而凝聚,即便高潮收尾略顯草率與輕放,整體場面調度乃至於實力派演員群的內斂演技,《最初の晩餐》可謂今年最佳小品。


    《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糾結許久後,忍痛將今年異軍突起的《新聞記者》排除十大,改以紀錄片作為候補賞,一如國片《返校》的歷史意義大於電影本身,創作者為了多數觀眾必須有所取捨。尤以《新聞記者》觸及的是近代政治、社會層面的黑暗,不得不在最後以「虛構」的戲劇化作結,也算無可奈何之做法吧。

    因此,《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作為劇情片之外的「現實」,在紀錄片導演森達也的鏡頭下,對準的不是政治人物的惡,而是新聞記者乃至於一般大眾,是如何被「公權力」拒絕在外。片中所有的批判都是在無形之中,望月在內閣官房長官記者會每一次尖銳的提問,卻只換來不斷被司儀打斷,以及菅義偉以「沒這種事」、「我不清楚」的敷衍逃避。此時你總能聽到電影院內傳來觀眾的「冷笑聲」。在追尋真相之餘,另一方面森達也的鏡頭與剪接,有意識地讓「望月衣塑子 V.S 菅義偉」成為英雄與大魔王的對立關係,片中後半段則著重質疑:公權力憑什麼在記者會上限制望月衣塑子「只能問兩個問題」?在知的權利被剝奪之時,政府早已不屬於正義的一方。

  • 梨谷定位 在 啵緹Bot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18 11:30:07

    #聯盟戰棋 #英雄聯盟 #TFT #埃可尚 #關 #路西恩 #費德提克 #好運姐

    【遊戲經歷】
    • 英雄聯盟:單排鑽2
    • 聯盟戰棋:菁英
    • 激鬥峽谷:鑽石
    • 傳說對決:星耀
    • 符文大地傳說:大師,伺服器前41名
    ————————————
    👉🏻 6月中獎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v-7t0K-tQJCYAy_ig0fOWsRFJdXldEMiTuTtztR8pA/edit

    自6月開始,抽獎日將定為截止日期的隔月15日,得獎者需於公佈中獎名單後的7日內私訊FB粉專「啵緹」,否則將失去獲獎資格,獎品統一於月底寄出。

    (以上若違反一項,即取消得獎資格)

    抽獎名單將在每月15號公佈於「YouTube頻道」👉「社群」貼文中。
    也會發佈於IG限動中。

    【關注啵緹】
    🔹FB粉專:https://m.facebook.com/boty0411/
    (工商合作請私訊粉專、或來信vivihuang@echoent.com.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otylove
    🔹Twitch實況:https://www.twitch.tv/boty0411
    🔹 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92753508492077
    🔹 電子寫真書連結:https://selgreat.com/boty0411/
    🔹所有資訊懶人包: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9-015h5tv_S1XErTLGfEU4FYnnZYekLapvkf7ni-Yjk/edit?usp=sharing
    🔹加入YT會員參加抽ROG電競手機: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AdfeJkjzRZhjK037UgY-A/join
    🔹申請line群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fKbFIFwj0hyWt-vGgtoBDjesjFq1H-9vF60-UO_T1Mg/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

    現在加入會員!
    可享「專屬會員攻略」、也能「抽秋冬季時發表的新iPhone 」。
    還可成為啵緹繼續製作更多影片的動力😊

  • 梨谷定位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07 23:42:33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 梨谷定位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8-26 20:37:12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