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梅花鹿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梅花鹿英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梅花鹿英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antik (天呀1)看板LifeSci_Work標題單號 梅花鹿時間Mon Jan 5 1...


梅花鹿
英文名稱:Formosan Sika Deer
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

二.分類地位
哺乳綱Class Mammalia、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鹿科Family Cervidae、花鹿屬

梅花鹿共有13種亞種,台灣梅花鹿是其中體型較大的一種。
台灣梅花鹿來自亞洲大陸,在數十萬年前,台灣和大陸仍相連時移入
,因地形、氣候的影響,逐漸演化成台灣特有亞種。

三.分佈
西伯利亞東南方、韓國、日本、中國大陸東部及南部、台灣、琉球群島、越南

四.形態特徵
成熟雄鹿體型較大,肩高約一公尺,體長約155多公分,體重為68公斤。而雌鹿的體型較
小,體長約147公分,肩高約81公分,體重約43公斤。雌路約在三歲時達成熟體型,
雄鹿則在四歲齡時達成熟體型,雄鹿頸部較粗壯並有較多密毛。
梅花鹿身體毛色呈現淡栗色,雪白的斑點,「撒」在棕色皮毛上,堪稱鹿科動物的
「花魁」,這也是牠與分佈在日本、北韓、中國大陸的亞種不同之處。例如:日本
梅花鹿,夏天斑點鮮明,冬天鹿毛顏色轉暗至看不到斑點;其它梅花鹿,有的小時候
有斑點,長大後卻消失不見,有的斑點則呈不規則散佈。
台灣梅花鹿的斑點全年可見,且分佈循一定秩序:以背部正中的一條黑線為基準,兩側
各縱排二十個白斑,另有白斑不規則散佈在其它各處;腹部、四肢內側、尾下為白色,
臀部還有印記似的大白斑。背毛分別在春、秋兩季各換一次。大多數幼鹿身上都有淡色
花斑,這有利於他們在林間或草叢中隱蔽,躲避天敵的迫害。
鹿角為雄鹿性徵的表現,雌鹿則無。雄鹿從初生後第二年夏季開始長茸角,多不分叉
(2-3歲),而且每年增加一個分叉,成年雄鹿具有三叉鹿角(三歲以上)。鹿角角面
光滑無毛,有縱淺溝及疣突,通常在每年4月下旬至6月間掉角,掉角後再重新長茸。

五.生活習性
  夏:梅花鹿每胎多生一隻。產子時母鹿會離開母鹿群獨自生產,而於分娩後半個月
到一個月間,會將小鹿藏匿於灌叢中,等到鹿仔較大時在一起回到母鹿群。母鹿至少哺乳
小鹿4-5個月,直到母鹿進入繁殖季節為止。母鹿哺乳的對象通常為自己所生的小鹿。
雄鹿也開始增加食物的攝取,以應付隨之而來在秋冬繁殖季節中大量的體能消耗。此刻亦是雄鹿茸角初長的時候,茸角其內富含血管、膠質,表面有黃褐色細毛,在夏天還具散熱功能。
秋冬:茸角在8月以完全成長,開始鈣化,常見雄鹿磨茸角於樹幹或硬物上,以褪去
毛皮,轉變為灰白色的尖銳硬角。梅花鹿蹄間有蹄間腺,肛門部位有肛門線,在足部及
前額也有一些腺體,鹿隻可利用這些腺體傳遞訊息或標示領域。雄鹿以前腳耙地、以角
挑土、撒尿或在泥地上磨頸、磨臉、打滾以標示領域行為。
梅花鹿在每年11月中旬至一年2月間繁殖,此時,雄鹿會想盡辦法將雌鹿聚集於其勢力
範圍內,同時還要應付其他雄鹿的挑戰,優勢者可得較多的交配機會。雄鹿們在此時的
敵對情形大增,敵對方式有威脅(包括噴氣、瞪視、斜視、垂耳等,用於社會地位上位者
對下位者)、卡角鬥力、追咬或追趕(用於社會位序相近者)。但年年有後來居上的年輕
公鹿挑戰,鹿王最多當個二、三年,就鞠躬下台了。
春:母鹿懷孕期約8個月,此時母鹿以進入懷孕的最後階段,母鹿對於營養的需求
與日俱增。春末,梅花鹿結束換毛,有著較短絨毛。

梅花鹿的食性是廣泛,適應性非常高,在草多地以食草為主,在樹多處以吃樹葉及
嫩芽為主。牠們通常在固定的地方覓食,一日約有4-5次覓食高峰。中午時,梅花鹿常會
在樹下靜臥,打個小盹,或是將他們剛剛吃過的東西反芻。
梅花鹿是很愛乾淨的,在春天時及有白斑的夏毛後,就經常嘴去修飾牠們,不過在
秋天換成顏色較深的冬毛後,雄鹿反而喜歡將自己弄得一身是泥、以吸引雌鹿的注意。
梅花鹿生性敏感而機警,若一有任何風吹草動,牠們會馬上身長脖子,瞪大眼睛,進入
警戒狀態除了交配、育子期,梅花鹿溫馴又膽小。梅花鹿具相當的社會性,鹿隻間常見
友好舔舐行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