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梅尼爾氏症運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梅尼爾氏症運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梅尼爾氏症運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梅尼爾氏症運動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暈眩,小心是脖子肌肉僵硬或是頸椎神經根壓迫 作者:楊梅天成醫院 復健部 李薇 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部 蘇柏璇 主治醫師 眩暈一般常見的類型包括姿勢性眩暈、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腦部缺血,其他可能疾病,如:眼疾、腦炎、高低血壓、高低血糖、貧血、內分泌疾患、藥物、焦慮及憂鬱症等,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多中風患者在發病之前,其實就已經出現過「小中風」的症狀了,只是因為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都非常短,容易誤以為只是身體一時疲勞的表現,因此錯過了最佳就醫時間,導致中風的悲劇。到底小中風是甚麼?又與中風有哪些關係呢? 小中風症狀 1.半邊肢體麻痺、麻木 2.走路不穩 3.說話不清楚 4.吞嚥困難 5.一...

  • 梅尼爾氏症運動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9 16:45:49
    有 4 人按讚

    暈眩,小心是脖子肌肉僵硬或是頸椎神經根壓迫

    作者:楊梅天成醫院 復健部 李薇 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部 蘇柏璇 主治醫師

    眩暈一般常見的類型包括姿勢性眩暈、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腦部缺血,其他可能疾病,如:眼疾、腦炎、高低血壓、高低血糖、貧血、內分泌疾患、藥物、焦慮及憂鬱症等,而暈眩症最常見原因為頸部脊椎或肌肉張力問題導致的姿勢性眩暈。

    造成的原因都不一樣,現代人因工作生活作息時間不固定、長時間使用3C產品、長期姿勢不良、工作檯高度不足、缺少運動、高壓緊繃生活型態,導致頭暈、睡眠障礙、頸椎疾病、自律神經失調機率大幅提高。不正確的姿勢嚴重則會影響身體正常體態及外觀,例如頭過度前屈頸椎僵直形成俗稱的「烏龜頸」,或是肩內旋使上背部曲度增加形成「圓肩、駝背」等情況,使得頭及肩膀不在同一直線上。使肩頸部肌肉張力改變,過度緊繃造成部分肌肉僵硬,部分肌肉被動拉長造成肌力變弱,一強一弱的肌群在頸背部形成一交叉,稱為「上交叉綜合症」,脖子後及側邊張力過大,而脖子前側肌力不足;上斜方肌、胸大肌及胸小肌過於緊繃,中下斜方肌與菱形肌較為無力,而產生肩頸僵硬疼痛、頸部轉動困難,因緊繃的肌肉造成頸部血管受壓迫造成腦部缺血,進而產生頭暈而影響生活、睡眠、自律神經及工作狀況。

    西醫治療包括:肌肉放鬆藥物、熱敷、電療、牽引、按摩等復健,自我伸展及肌力運動,放鬆頸部後側及上斜方肌,強化頸部前側肌力。頸部肌肉過緊或脊椎神經炎患者,醫師可施行乾針、激痛點或體外震波治療。自我伸展運動有四項:雙手抱頭將頭往前壓、單手將頭往側壓、將手互扣往後伸展肩背、肩胛旋轉運動,每個動作維持五至十秒,並施行五至十次;肌力訓練包含:內收下巴靠牆運動及肩胛骨內收運動。針對睡眠障礙及姿勢不良,運動如有氧及瑜珈運動,可有效改善頸部肌肉張力過強和睡眠問題,穩定運動一週三至五次,時間三十分鐘以上,可以增加深度睡眠,改善自律神經及內分泌失調。
    中醫治療會透過中藥物、針灸及傷科手法。對於不同的體質,選用活血化瘀或行氣通絡等效果的藥物,透過適當配伍來調整氣血;針灸治搭配電刺激,選用不同波形與頻率可以施行補法或瀉法,補法可以增加肌力,適合氣血虛弱慢性勞損的患者,瀉法則可以止痛、緩解痙攣,適合過度使用、長期姿勢不良的患者;傷科手法是藉由伸展或牽拉局部緊繃的肌肉將緊繃的肌群放鬆,對於無力的肌群給予強化訓練,對歪斜偏差的椎體加以矯正復位,再透過穴位按摩,如風池穴、大椎穴、肩外俞、肩井穴等幫助緩解肩頸肌肉的緊繃問題。

    患者應要注意平時坐姿要挺、下巴要縮,使用手機時可將手機拿高,高度與鼻子同高為最佳;應避免維持固定姿勢,使用手機3C產品的時間建議避免超過十五分鐘以上,工作長期使用電腦者,建議半小時起來活動變換姿勢,另外應避免躺在床上滑手機追劇等錯誤姿勢,養成「治未病」的良好觀念。

  • 梅尼爾氏症運動 在 親愛的張小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7 02:21:59
    有 120 人按讚

    《暈眩症-移動世界》

    第一次
    我以為我下ㄧ秒就走了。

    前天睡醒,我的房間360度大轉動,頭像鐵球般的直立下墜「碰」,陷進枕頭裡。房間在分離

    過十分種,我試著站起來,找不到重心的倒地。我努力的爬上床,還不確定是夢還現實?!躺在枕頭上看天花板,天花板像流星錘ㄧ樣180°急速左右晃動!我傻了,我閉眼張眼都是醉,我該不會中風了吧?!

    過了兩個多小時,我終於抓到自己,火速去看了活水神經內科黃文柱,醫生問了我他媽很多鳥問題:

    「你是不是有嗑藥?」
    「我.........小時候,未成年的事了」

    (心想,小時候誰沒嗑藥啊!那個70到80年代出生的孩子,政府讓這件事變全民運動了💀)

    「你是不是有抽大麻?」
    「我........我在國外四年,合法使用」

    那就對辣!你濫用藥物,所以這樣,開頭痛藥給你吧!可是醫生...(我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晚上真的受不了,凌晨去成大掛急診,講了我的症狀,急診醫生量,發燒38°

    「你有沒有想嘔吐?」
    「我......目前還沒有,但我頭很暈」
    「你發燒了,應該是腸胃炎..........」

    吊了點滴,開了ㄧ堆腸胃炎的藥,花了我NT1100.........(我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回家直接吃了安眠藥暈迷36H,醒來決定直接找傳統老耳鼻喉科林大傑

    我跟醫生口述,都還沒坐下,就叫我去後面治療床躺著,直接幫我治療,說我耳石脫落,連續幫我治療三次!結束時,開車上路還是有點害怕我的顛倒世界。

    今天起床時接到一通來電,居然是林大傑醫生的護士打電話來,問我頭還會不會暈😳 Wow~如此好的診所,怎麼能被埋沒呢!大傑!大傑!大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耳石脫落是我覺得很可怕的事,醫生說如果會嘔吐就可能延伸「梅尼爾氏症」。

    好顯,我遇到聽的懂人話的醫生,這是中年人很容易犯上的毛病。ㄧ但擁有,大概就跟著你ㄧ輩子了吧💊但願身邊的人都健健康康,切勿過勞!錢夠用就好✌️
    ———————————————-
    #親愛的張小紅 #RED #紅仔 #莫亞菲 #暈眩症 #耳石脫落 #天崩地裂 #林大傑棒棒

  • 梅尼爾氏症運動 在 彭溫雅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28 10:27:07
    有 182 人按讚

    清陽不升濁氣不降 #眩暈 天旋地轉

    #眩暈 不像一般頭暈,通常症狀比較嚴重。眩暈發作時整個天旋地轉,完全無法走路或站起來,甚至連頭都動不了,而且一動就暈,暈到會想吐。

    中醫認為,#眩暈與濕邪相關性非常高,倘若濕邪阻滯氣機必會感到眩暈。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眩暈 #好發 於五、六十歲女性,不過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眩暈,如內耳神經不平衡、耳石症、梅尼爾氏症、聽神經退化、睡眠不佳、壓力大及自律神經失調等。

    眩暈是十分常見的困擾,#建議 急性發作時先在安靜黑暗室內靜臥,儘量不要轉動頭部,減少誘發眩暈機會,以減輕不適症狀;等到眩暈情況稍微改善後,再採漸進式頭部及身體運動,也要避免長期不活動,這樣反而會延誤復原時機。

    #中醫認為,脾胃功能是升清降濁,脾會透過運化作用,將食物精微物質上升到肺部及頭部,食物中的濁物及殘渣下降至大腸,藉由大小便排出體外;清陽之氣應該上升至頭部,頭腦才會感覺清醒,倘若濕邪阻滯氣機升降,導致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必然感覺眩暈。

    ✍🏻血壓偏低引起眩暈,臨床上使用

    #生脈飲 類的中藥方,提高身體含氧量及整體血液含量

    ✍🏻血壓偏高的情況,建議使用 #西洋參 類涼補方式來處理

  • 梅尼爾氏症運動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09 14:40:46

    許多中風患者在發病之前,其實就已經出現過「小中風」的症狀了,只是因為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都非常短,容易誤以為只是身體一時疲勞的表現,因此錯過了最佳就醫時間,導致中風的悲劇。到底小中風是甚麼?又與中風有哪些關係呢?

    小中風症狀
    1.半邊肢體麻痺、麻木
    2.走路不穩
    3.說話不清楚
    4.吞嚥困難
    5.一側視力模糊
    6.短暫失憶、意識改變

    「短暫性腦缺血」就是所謂的小中風,即中風前兆。常見的症狀其實跟中風很類似,林志豪醫師指出,這些症狀出現的時間非常短,大概2至5分鐘就會結束,所以患者容易誤認為是感冒或疲勞導致。

    小中風症狀出現應盡速就醫
    林志豪醫師分享,曾有位長期高血壓的65歲男性,在一星期內突然變得容易頭暈、走路不穩、說話偶爾會不清楚,但因為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休息一陣子之後就回復正常狀態,因此不以為意。

    沒想到某天早上家屬發現發現他倒在床上叫不醒,緊急送醫之後才發現是腦幹型中風。這類型的中風通常會造成意識改變、四肢無力,且可能會導致昏迷甚至死亡。林志豪醫師提醒,若是出現小中風的症狀,千萬不能輕忽,要盡速就醫檢查,避免憾事發生。

    中風與小中風
    發生小中風症狀後,轉變成中風的機率
    一星期內 中風機率:一成
    三個月內 中風機率:兩成
    一年內 中風機率:三至五成

    曾有研究發現,小中風症狀發生後,三天內就醫與一天內就醫相比,中風機率竟然從20%降至2.1%,因此盡早就醫非常重要。

    小中風轉為中風的高危險群
    1.年紀大
    2.血壓高
    3.小中風症狀多、持續時間長
    4.糖尿病患者

    中風如何預防?
    1.定期健康檢查
    若家族內有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病史,建議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國民健康局提供45歲以上民眾三年一次免費健檢,可多加善用。

    2.良好生活習慣
    飲食、睡眠規律
    避免菸、酒等易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
    適當運動
    保持心情愉悅

    3.出現任何症狀立即就醫檢查
    林志豪醫師再次強調,若有任何小中風症狀或身體異常,一定得立即就醫檢查。

    【更多影片】

    眼中風 前兆:眼前一黑、秒殺視力 治療:搶救黃金90分鐘
    https://youtu.be/dnTJfv3XR3o

    坐著踮腳踏步10秒鐘,血管年輕了就能遠離失智中風
    https://youtu.be/6PRR24CvtHA

    告別偏頭痛,止痛藥怎麼吃?3招全方位預防
    https://youtu.be/eqTxJrlERio

    【相關文章】

    暈眩是梅尼爾氏症還是中風前兆?醫生:暈眩症有這些病因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539

    六大抗癌零食大公開!第一名竟可防三高、中風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348

    中風前兆注意手麻、眩暈!台大醫師:喝這個能預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6563

    #中風 #林志豪 #頭暈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