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梁見後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梁見後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梁見後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梁見後學歷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龍洞 #mavicair2 #dji 大家好 ,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我在龍洞所拍攝的空拍影片。 龍洞灣岬的四稜砂岩, 是全台最堅硬的岩石 ,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 其硬度可以劃割玻璃及部分鋼鐵 ,膠結得又很緊密 ,岩色呈灰白色, 在破裂面常可見石英顆粒, 屬於沈積岩的一種, 是淺海沈積環境下的產...

  • 梁見後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23:46:50
    有 14 人按讚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 梁見後學歷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3:44:54
    有 57 人按讚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 梁見後學歷 在 薛可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9 19:03:57
    有 59 人按讚

    楊愛瑾的回憶|幸福面前的小遺憾

    說起屯門成長藝人,除了住在大興邨的鄧麗欣,還有另外一位女歌手,我很想訪問一下。不過入行數年,苦無合作機會,最後只好請來鄧麗欣幫忙,藉著這個專欄代我邀請一下她的好姊妹。

    很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跟朋友在彩華花園一間食店門外吃東西,突然看到一位少女從彩華花園大堂走出來,朋友們都行了一個注目禮,回個神後,大家都異口同聲說「呢個女仔好靚」。

    後來,我在電視裡頭看到一個新晉女子組合表演,幾位少女當中,我第一眼就認得出她,連忙打電話給一起吃飯的朋友,要朋友証實一下「你哋睇吓係唔係佢?」

    「係佢呀。」
    「叫咩名呀?」
    「唔知呀,都未唱完。」

    她叫楊愛瑾。

    又後來,很多年後,我租了當年吃飯的舖位來做生意,有朋友偶然會說起「Miki以前都係住呢度」時,我也會大叫一句「係!我當年就係坐喺你宜家坐呢個位,兜口兜面見到佢喺大堂行出嚟!」

    為了做這個訪問,我維基了一下她,最後又發現,她是我小學的師妹。這些巧合都不算什麼,但足夠讓我用一個訪問,來紀錄一下這種小緣份。

    好,開始了。

    自小在觀塘長大,三年級時搬到屯門,插班到仁愛堂劉皇發小學,中一時入讀了梁球琚,中二時又轉到離家較遠的馬可賓,然後匆匆幾年又離開校園,搖身變成一顆小明星。我問Miki童年有什麼遺憾,她想了良久,說出太頻繁轉換環境而沒有跟其中的朋友和同學好好保持關係,直到現在也沒有一位稱得上是青梅竹馬的朋友,也許是一種小遺憾。

    Miki的人很文靜,說話不慍不火,這跟她的好姊妹Stephy有點相近,但細聽她們的成長史起來,又感覺是兩個世界的人。Miki的靜態,像是一種養成,自小成長的環境安逸,初中時有爸爸每天接送上學,直到青春期反叛,覺得這種與別不同有點尷尬,開始選擇早點下車,跟其他同學一樣走一段小路回校,算得上是幸福的小煩惱。

    小學放學後,跟同學到兆安苑的遊樂場玩耍,又或許是中學後學會到置樂利寶商場吃的「撈撈麵」,成為了Miki的屯門成長回憶之一,直到現在家人也住在屯門,但已搬離了彩華花園。

    跟Miki說著,慢慢感受到她從小的萬千寵愛,問到她中學時有沒有難忘的經歷,她跟我分享了一件很「突破」的事情。

    她於中學時曾經參加一個叫「基督少年軍」的課外團體,透過一次考取獎章的活動,她參與一個未知內容的行程,心裡想著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一天行山課程。報了名,最後才知道是遠足露營。幾位老師帶著幾位學生,一行十人,每位學生也背著比自己還要大的背包,裡面都是兩日一夜的裝備,Miki從來未試過這種上山涉水的活動,加上原本一起作伴的最好朋友又爽約。她本來就想退出,不過思前想後,最後還是出席了。

    那短短兩天一夜的行程,她經歷了汗水與疲累,但同時也感受到身邊的愛與鼓勵,最後她完成了這個行程,她覺得自己解鎖了自己一個小成就,所以一直銘記至今。

    說到初戀,也是發生在小學尾聲的時候,愛上一個小男生,兩小無猜地放學便到處逛,屯門公園是她們定情的地方,而那條熟悉的小拱橋,亦是兩人第一次拖手的地方。

    這段感情很快便結束了,原因忘了,也不重要,生命中的小流星,劃過一筆就足夠。

    近兩年,Miki將一個寄存在別的地方很久的鋼琴帶回家,雖然家庭生活有點忙,但她一直想於生活中留一點小空間,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中學時曾經考過五級鋼琴,喜愛聽Classical,比聽流行曲還要多,少女都喜歡優雅,一幀自彈自唱的畫面,曾經是她的小小目標,但學到五級時要忙的事又太多,一放下就是一段長日子,我勸她要趕快拾起,畢竟能令自己鍾愛的事,並不容易保持,既然一直都沒有忘記,那就去好好重拾一番。

    最後想說到一件事,我聽來覺得有點感動的。

    Miki住在彩華花園的時候,認識一個有三姊妹的世交家庭,三位姐姐都比她年長,但對Miki都寵愛有加。每次當Miki放學回家後,很多時候都會到她們的家玩,這三姊妹的二妹跟三妹跟Miki比較熟,可能是年紀比較近,那種接觸也比較親厚。

    Miki沒有具體說到什麼,只簡單的說到在她們家裡就是吃吃零食,看看電視又一天,但就是多年後也沒有忘記在她們家中玩樂的感覺。可能就是從小轉換過太多地方,就像前面所說沒有好好留住值得留下的朋友,所以三位姐姐這一種「陪伴」,讓Miki一直記掛在心中。

    直到Miki中學某一年,這三姊妹突然要搬了,可能年紀尚小,不敢表達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最後Miki跟這三位姐姐也失去聯絡,再也沒有見面。

    我問Miki想跟這三位姐姐再見面嗎,她說也希望可以見一面,在整個訪談過程中,她這個答案格外顯得有力量,我也相信這是放在她心裡一直想完成的願望。

    在此也希望,看到這裡的朋友,如果有任何蛛絲馬跡,又或者妳們就是當年的三位姐姐,希望妳可以聯繫這位當年的小妹妹,大家見個面問個好,這會是一件美事。

    Miki最後也說到,沒有好好讀書,經常希望長大出來社會工作,是她另外一個小遺憾。她覺得不一定要讀很多很多的書,但人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也應該要做好當前的事,不要亂了程序,最後怕是因快得慢,留下一個心裡的小缺口。

    可能有一天,這位全職的幸福媽媽會再次拿起書本,讀一個未完的學位,去完成了自己心裡To do list的每一件小事,撫平那些擱在幸福之前的一個又一個小遺憾,

    祝願妳都可以成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可正TBC文章收費平台《榕樹頭唔斷氣》現已推出
    每周定時更新文章,
    文字有價,多多支持。
    免費試閱:

    「屯門」:
    https://tbcstory.com/channel/eb7ff043-91c7-406e-a582-bbc56ed29421/episode/4d2d094f-bcdd-4ed5-a3c2-5662c4f08312?fbclid=IwAR2w4pDjm3aLurTihmprFfYXN0gwDfQrTLqloJpWKpxW5wQSZg0xwsuqyRY

    「發發」:
    https://tbcstory.com/channel/eb7ff043-91c7-406e-a582-bbc56ed29421/episode/77abb98f-06b4-4049-b0dd-5ca8dcdd045e?fbclid=IwAR2B3OTC0uldRzndTgBKd8bfjhBE3PLKJFZCeozaf8uM6CO9109_GfQk50s

    「鄧麗欣的回憶」:
    https://tbcstory.com/channel/eb7ff043-91c7-406e-a582-bbc56ed29421/episode/6b96f1ca-e9ba-4b1a-88f2-20b324d30232?fbclid=IwAR1QSeITwl1oJkMyg4mkA-hnLRNjsYy9pZ__PQquEBsDstQj5jNLf8-e5SQ

    「閃過的友情」:
    https://tbcstory.com/channel/eb7ff043-91c7-406e-a582-bbc56ed29421/episode/ae0bcd8d-c3c1-42be-96a0-2689b18ec832?fbclid=IwAR1nkPXEqBCuDE964Gahn81Vcgl-uEm-dkGbaUoHsfGPjl71t0P-yvfiNaI

    查詢網址:tbcstory.com

    *******************************************************
    IG:sithoching
    Page:薛可正

  • 梁見後學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08 11:54:45

    #龍洞 #mavicair2 #dji

    大家好 ,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我在龍洞所拍攝的空拍影片。 龍洞灣岬的四稜砂岩, 是全台最堅硬的岩石 ,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 其硬度可以劃割玻璃及部分鋼鐵 ,膠結得又很緊密 ,岩色呈灰白色, 在破裂面常可見石英顆粒, 屬於沈積岩的一種, 是淺海沈積環境下的產物, 在凹陷的岬面上,常可見許多邊緣 呈鋸齒狀的岩層,交疊並平鋪其上, 亦與斷層線縱橫交錯, 故滿佈各種粗細不一的線條。

    鋸齒狀岩層是由節理所構成, 是砂岩地形常見的現象, 當堅硬的砂岩,受大強大壓力擠壓時, 十分容易破裂,形成互相垂直的裂紋 ,後又經過海水不斷侵蝕切割, 而較為脆弱的節理,逐漸剝落, 最終形成鋸齒狀的邊緣, 這也造就龍洞獨特的地質景觀與風貌。

    常常可以跟攀岩愛好者、潛水客和釣客擦身而過 ,這就是台灣東北角龍洞的日常寫照。 有著磅薄氣勢的懸崖峭壁 ,有著渾然天成的海蝕洞奇觀, 有著白岩聳立的海岬地貌, 有著超乎想像的地質結構, 以及一望無際的藍藍大海, 這就是龍洞的迷人之處。

    用毛筆表現線條,是水墨藝術的重要元素, 找尋適合呈現此特質的題材, 必然成為水墨創作者無法逃避的重要的課題。 無論是梅蘭竹菊,還是斧劈披麻, 在前人的開發下,皆有著令人佩服不已的藝術成就。 透過提按頓挫粗細濃淡, 將線條美學與現實物象完美組構, 也讓後學們深深有感而不斷的傳承與效法。

    粗糙的表面, 特異的造型, 脫俗的結構 ,與滿佈的線條, 當靈感枯竭時, 不用花費太多氣力,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 這就是我選擇畫龍洞的最大原因。 既然選擇,也就必須花費最大的力氣, 將它走透看透 。長年的觀察與密集的走訪, 就算是頂著烈陽汗流浹背下 ,也是不能躲避的功課 。

    雖然最近比較往花東地區采風, 也在那裡找到了新的創作題材, 但那個學習對奇岩海濤的觀察方法, 與拿捏作品元素的取捨過程, 直到今日,還是讓我深感收獲良多, 難以忘懷。

    東北角龍洞不算是一個太大的地方, 但上上下下,還是會讓人氣喘吁吁。 有絕崖,有奇石,有海岬,有烈陽。 龍洞入口有三處, 卻都難以一次走完, 每次前往朝聖,都只能選擇一個。 一趟兩三個小時,也保證讓人隔天雙腳抽痛。

    有機會就來看看,多年來也忘記來了幾次, 拿起Canon相機爬遍所有的景點, 拍了數千張影像檔, 但越是深入了解 ,越是覺得造化無窮 ,越覺得更應該謙卑 ,就如同書法家的日課, 累積了數十年, 一本帖寫了數百通, 還是一遍又一遍的寫 ,深入了解之難,無法想像, 這也是之前持續創作此主題的緣故。

    來龍洞這麼多趟,最難忘的插曲, 還是之前玩空拍機 拍攝龍洞景觀那段期間。 在第三趟飛行的最後階段 ,竟然因為電力耗盡, 而在我眼前掉入海裡。 當時心中有無限的懊悔, 為何不再飛近一點? 為何這麼貪心飛的太遠? 為何不把之前的影像存檔再飛? 但再多的悔恨也無濟於事! 想的跟做的不一樣,或許只有冒險 ,才能有更多收穫的可能 。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 梁見後學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02 01:35:45

    #龍柱#北埔#慈天宮

    在從事台灣清朝龍柱相關研究時,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實物觀察,發現某些廟宇的龍柱是採用台灣本地石材,並在現場雕刻而成。

    最好的例子就是北埔慈天宮,以當時的經濟及交通條件,位在山區的廟宇是很難進口石材或龍柱,做為興修改建之用。而解決的辦法即是招聘匠師們來此居住生活,並利用當地的岩場找尋適當的石料,就近開鑿雕刻,來減少運送過程的耗損與費用。

    這種採取現場雕刻的做法,對培植台灣本土相關石雕師傅具有一定的關鍵因素。匠師渡海而來,帶來的技術與工法,對當地民眾來說是最好學習觀摩的機會,也對石作事業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甚至匠師完工後留在台灣,例如日治時期的辛阿救家族及張火廣和張協成父子,對後學的養成及產業的發展,絕對有著正面的貢獻。

    從現有資料來看,廣東潮州的粵派匠師是最早來台尋找機會,在兩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已經有用觀音石或砂岩雕刻的作品誕生,例如新莊廣福宮和嘉義水上苦竹寺等。咸豐年間前後福建惠安閩派匠師也前來,並在北港朝天宮及萬華祖師廟用觀音石材雕刻龍柱。

    而在清朝最大規模粵派現場石藝雕刻並保存妥善的即是北埔慈天宮,同治年間共雕刻了八根紋飾柱,兩對龍柱和兩對人物柱,此外三川殿石獅及所有的牆堵也是用砂岩堆砌雕鑿而成。從雕刻的題材與內容來說,體現了客家鄉親的宗教觀與家庭觀,也為我們保存了相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

    北埔慈天宮的兩對龍柱,因為是現場雕刻,也產生了一些不見於其他廟宇類似作品的狀況,例如同對龍嘴牙齒的造型及排列為何會不同?兩對公龍中間的尾鰭為何被刻意敲斷,是基於何種理由而為之?改天有機會去北埔老街旅遊時,千萬別錯過,一定要去一探究竟呦!

    【台灣龍柱】圖像拍攝過程經驗分享

    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龍柱,歷經四年的時間,過程中曾蒙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走訪台灣三百多間廟宇,拍攝超過兩萬多張的照片,最後撰寫了14萬餘字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且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審訂,華香園出版社發行。

    因為是龍柱圖像造型研究,所以現場拍攝是無法避免的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四、五間廟宇,拍到手酸到不行,不過這樣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契機。

    有時下午三點過後,就會發現陽光會透過天井,照耀正殿,此時的廟裡充滿了神光普照的視覺氛圍,也是最適合拍攝正殿龍柱的時間。

    升龍柱例的龍首是最難拍攝的,除非用梯子,不然沒有辦法拍攝到完全正面的照片,也就無法精確的做圖像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是梯子並不容易攜帶,所以我是先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再用雙手提高到龍首差不多的高度,最後用無線遙控快門線來幫助按下快門,當然因為不穩,所以都是設定三連拍的模式處理。

    拍了這麼多張照片,儲存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買了一個桌上硬碟好備份,但是到了後期,因過度使用,結果把硬碟搞壞,萬分懊惱,只好花錢請人把硬碟資料的圖片救回。

    修圖也是一份苦差事,背景過於凌亂,就只能用修圖軟體慢慢的塗黑,不過也發現透過如此這般的改造,視覺感受竟然完全不同,那種純雕塑的美感自然散發。當然用鐵欄保護的龍柱就愛莫能助,也就盡量挑選看不出有欄杆的照片,加減使用。

    有時候運氣不好,只能多跑幾趟,像北港朝天宮第一次去的時候正逢大修,整個觀音殿是全部拆解編號,龍柱也用氣泡布完全密封。到鹿港龍山寺也是適逢大修,整個廟宇都圍起來,只好拜託廟方人員破例讓我進去拍攝,可惜五門殿那對乾坤交泰的龍柱,四周都佈滿施工用的鷹架,很難拍攝到理想的照片。

    清朝龍柱都是單龍盤柱的佈局,一柱一龍,背後偶有八仙四獸,整體造型簡練,氣勢非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位在金山老街的慈護宮正殿龍柱下竟然出現螃蟹等水族造像,象徵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物價值。

    偶爾來一趟台灣古廟之旅,看看那百年龍柱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也是不錯的文化旅遊新選擇呦!

    北埔慈天宮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44900081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