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梁皆得簡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梁皆得簡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梁皆得簡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梁皆得簡介產品中有7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

梁皆得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54:06

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

梁皆得簡介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0:02:08

【 電影《梅艷芳》主演陣容曝光 】 _ 傳聞不應盡信,只是活在社交網絡主導思考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避免「跟車太貼」,在轉發這些訊息之前認真求證一下?又有沒有渠道認真求證? _ 比如之前東京奧運熱播期間,曾有人公開點名批評,指電影公司「 #天下一 」為力谷現正上畫,#吳君如 和 #梁仲恆 主演、...

梁皆得簡介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06:49:57

韓信不但是戰神,還是成語之王 歷史春秋網 作者:姜狼 河北省邯鄲市與西漢初年的戰神韓信之間,有一個非常另類的共同點,就是邯鄲堪稱是「成語之都」(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被稱為「成語典故之鄉」),而韓信堪稱是「成語之王」。與邯鄲有關的成語非常多,與韓信有關的成語也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隨便說十個吧:...

  • 梁皆得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1 20:00:20
    有 152 人按讚

    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的「愛」寫得有點亂。她順手拿起了我的舌頭,以為那是橡皮擦,重重重重地往紙上擦去,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
     
     
    *原詩可見「陳黎詩倉庫」:
    http://faculty.ndhu.edu.tw/~chenli/poetry8.htm#tt
    --

    ◎ 作者簡介
    陳黎,本名陳膺文,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辛波絲卡詩集》、《拉丁美洲現代詩選》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曾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

    --

    ◎ 小編 #Y 賞析

    從1975年首部詩集《廟前》出版到2000年代的此刻,陳黎的詩一直都頗具實驗性的風格,儘管時至今日,新讀者乍讀也不會覺得這是「過時」的產物,甚至仍然會認為是前衛的寫作。陳黎的創作頗豐,早期的風格也充滿野心。從語言、形式到題材,皆是寫作者意圖不斷追索與玩賞的技藝。儘管陳黎較為人所知的代表是乒乓相接的〈戰爭交響曲〉,但從《動物搖籃曲》中的〈小丑畢費的戀歌〉、〈魔術師夫人的情人〉、〈黃昏過蘇花公路送癌症病人回家〉就已經能看出許多新鮮的文字有機體。

    延續著自己相當有突破性的代表作詩集《島嶼邊緣》(戰爭交響曲也是收錄在此書),這首〈舌頭〉一詩收錄在陳黎的第八本詩集《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評論者賴芳伶認為:「這本詩集在歷史性的前瞻與回顧中不斷自我辯證,既反思了舊有的美學軌範,並努力開放更新詩的形式;當然,類似的用心早在他近十餘年來的詩作中迭番出現;不過,仍以此集為最。陳黎自創的語言遊戲,喜歡大量援用約定俗成的話語和意象,常帶有後設式的自我指涉的傾向,讀者受邀進入詩中世界,聽其喃喃絮語的同時,亦回應了詭譎的閱讀反應。」詩人意圖在此編織的「詭譎」形體,或許也可以和這個月每詩本週的「奇怪」互相呼應。當然〈舌頭〉遠遠也不是陳黎最奇怪的詩,但絕對是其「散文詩」中非常精悍準確的一首。

    豪不分行的「散文」詩,本質上會是一種「奇怪」的存在嗎?但是在這個場景的末尾:「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的「愛」寫得有點亂。她順手拿起了我的舌頭,以為那是橡皮擦,重重重重地往紙上擦去,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卻又那麼荒謬而合理。最廣為人知的那些散文詩代表作,如商禽的〈長頸鹿〉、蘇紹連的〈獸〉或許都是如此。作為一種對於「奇怪排版」的想像,散文詩似乎奇怪又不奇怪。儘管表面上沒有分行,但當「不分行」作為一種詩人有意為之的策略,或許詩作中的節奏、畫面、情節都作為一種隱藏的分行,在寫作者心中完成了。

    不同於上述兩首散文詩對於動物性的想像或運用,陳黎的這首〈舌頭〉則是將身體器官(陳黎或許是全台灣最會寫『舌頭』的詩人了)與字詞、情愛的意象交錯,拼揍出如是光景。作為某種「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在狀聲詞裡也帶有奇妙的情色意味。

    見血是正常的,那畢竟是「我」的舌頭啊。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陳黎 #舌頭

  • 梁皆得簡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19:06:34
    有 490 人按讚

    【 電影《梅艷芳》主演陣容曝光 】

    傳聞不應盡信,只是活在社交網絡主導思考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避免「跟車太貼」,在轉發這些訊息之前認真求證一下?又有沒有渠道認真求證?

    比如之前東京奧運熱播期間,曾有人公開點名批評,指電影公司「 #天下一 」為力谷現正上畫,#吳君如 和 #梁仲恆 主演、由 #尹志文 編導的電影《 #媽媽的神奇小子 》使出「打手」招數,借「 #蘇樺偉 是繼 #李麗珊 在奧運奪金的第二位選手而非張家朗」的說法主導輿論方向抽水,這件事一度引起網民不滿,結果「天下一」要發聲明澄清。

    此事發生不足兩星期之後,又輪到 #梁樂民 執導的傳記電影《 #梅艷芳 》電影公司「安樂影片」一直保密工夫到家,5月推出第一條預告之後,僅公開戲中的三名演員,分別是新晉演員 #王丹妮 飾演的梅艷芳、 #劉俊謙 飾演的 #張國榮 ,以及 #古天樂 飾演的 #劉培基 ,然而日前(11/8)維基百科上開始出現一份「足本名單」,指 #岑珈其 飾演 #陳百強 、 #吳若希 飾演 #何韻詩 、 #曾志偉 飾演 #羅文 ,隨即引起網民「圍插」,直言選角出事,跟真人並不相似,如屬實只會引發「尷尬癌」,結果多家媒體紛紛引述報道,令上述傳聞獲得更多曝光,最終維基百科的電影簡介頁面事後有人修改,一度只得王、劉、古三人的角色資料。

    去到周三(18/8),「安樂」決定公開主要演員陣容名單和相關劇照,除了王丹妮、劉俊謙、古天樂之外, #林家棟 會在戲中飾演華星唱片公司總經理 #蘇孝良 ,而梅艷芳的胞姊 #梅愛芳 則由 #廖子妤 扮演,另外 #楊千嬅 會飾演華星唱片部經理Florence,即著名經理人陳淑芬 ,另外來自台灣的 #楊祐寧 的角色名為Ben,新聞稿的描述是「戀人Ben」,若然熟悉90年代娛樂新聞,應該知道此角色的歷史原型是「斷水流大師兄」 #林國斌 (Benjamin),他是梅姐其中一位公開承認戀情的男友,參考林氏的訪問文章,他說二人於1985年至1986年之間認識,1990年同居,1993年分手,有傳二人分開,跟1992年發生的「卡拉OK掌摑事件」(梅姐在九龍塘一家卡拉OK遭江湖中人黃朗維掌摑)有關,暫時不知道電影會否提及此事。

    此外電影公司亦於同日推出新預告,名為「群星致敬梅艷芳 」,有更多在新聞稿裏沒有提及的演員名字皆在此出現,計有:邵仲衡、陳家樂、蝦頭(楊詩敏)、導演黃進、蔣志光、李子雄、李敏、陳柏宇、胡子彤、白只,但沒有出現岑珈其、曾志偉和吳若希,新聞稿中亦沒有提及誰人飾演陳百強、羅文和何韻詩,據了解,已經入場收看優先放映的觀眾需要簽署保密協議,以免內容提早曝光,電影將於今年11月上映。

    《梅艷芳》電影預告:https://bit.ly/3CUD7WB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19082021)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Edko Films Ltd. 安樂影片 劉俊謙 LouiseWong王丹妮 古天樂 Louis Koo 梅艷芳 ANITA 電影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港人講電視 快樂的 浪遊旅人 梅艷芳 Anita Mui Fish Liew 廖子妤 林家棟 楊祐寧

  • 梁皆得簡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5 20:00:01
    有 436 人按讚

    韓信不但是戰神,還是成語之王

    歷史春秋網

    作者:姜狼

    河北省邯鄲市與西漢初年的戰神韓信之間,有一個非常另類的共同點,就是邯鄲堪稱是「成語之都」(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被稱為「成語典故之鄉」),而韓信堪稱是「成語之王」。與邯鄲有關的成語非常多,與韓信有關的成語也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隨便說十個吧:胯下之辱,推陳出新,功高震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飯千金,婦人之仁,背水一戰,多多益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篇幅有限,只講講韓信與地理有關的成語。

    胯下之辱,是韓信最為傳奇的人生標簽之一。胯下之辱是在哪發生的呢?就是現在江蘇省中部的淮安市(時為淮陰縣)。淮陰縣隸屬東海郡(郡治在山東南部的郯縣),是淮河下游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經濟很發達。

    有人認為韓信應是戰國時某個諸侯的子孫,後來流落至淮陰。理由是韓信如果家世貧寒,不可能擁有佩劍,那是貴族才可以擁有的。韓信在淮陰不治產業,四處游蕩,東家蹭幾頓飯,西家蹭幾頓飯,人人都討厭他。最終在淮陰的街市上,有幾個屠家少年攔住了韓信,輕蔑地說:你也配有劍?你那柄劍,要麼刺死我,要麼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想殺人,但殺了人就要償命。而韓信自認為自己來到人世是要改天換地的,不能因小失大。韓信強忍怒火,在一街人的恥笑聲中,放下佩劍,從惡少的胯下鑽了過去。

    從此,淮陰人以韓信為恥。詩仙李白有詩雲:「淮陰市井笑韓信。」

    韓信卻不以為恥,在他看來,人生真正的恥辱,是空有一身才學,卻沒有建功立業。楚國貴族項梁與侄子項羽起兵後,韓信在眾人的恥笑聲中,仗劍入楚,成為項羽身邊一個廉價的活動背景板。

    韓信在楚雖然立功,可項羽始終瞧不起這個在淮陰鑽人胯下的窩囊廢,認為男人怎可如此自賤!韓信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而已。

    項羽不用韓信之策,韓信一怒之下,投靠了漢王劉邦。劉邦其實也瞧不上韓信,還把月下追韓信的丞相蕭何臭罵一頓。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抱著死馬權當活馬醫的試試看心情,拜韓信為大將。韓信送給困守在漢中的劉邦一份誘人的禮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為了防備劉邦,西楚霸王項羽充滿惡意地把劉邦封在當時經濟比較落後的漢中。漢中以南隔著米倉山、大巴山是四川盆地,以北隔著秦嶺是關中平原。項羽同時在關中封章邯等三個王,阻止劉邦兵出關中。

    劉邦入漢中前,謀臣張良已燒掉棧道,用來迷惑項羽。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同樣是為迷惑項羽。張良燒掉、韓信要修的棧道,是指蝕中道。蝕中道名氣不大,但這條棧道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子午谷(子午道)。

    韓信兵出陳倉古道,直接殺進關中平原,打了雍王章邯一個措手不及。漢軍拿下關中,等於打造了向關東(函谷關以東)進軍的戰略橋頭堡。沒有韓信,劉邦是很難出得了漢中的。

    韓信要向東進軍,必須先攻下盤踞在河東的魏王豹(山西省西南部,黃河由北向南轉折由西向東)。漢軍在黃河以西,魏軍在黃河以東,如何才能渡過滔滔黃河?正常情況下,漢軍應該從蒲阪(今山西永濟西,黃河東岸)渡河,但魏軍在此設有重兵,即使強渡,漢軍也會損失慘重。

    韓信將計就計,聲稱要在蒲阪強渡黃河,然後率漢軍主力沿黃河西岸北上,在夏陽(陝西韓城)渡河。如何渡河?韓信下令徵收盡可能多的陶罐,然後綁在木頭筏子上,漢軍坐在木罌上,在韓信的率領下,殺過黃河,天下盡驚。木罌渡軍,這又是戰神韓信留給後世的一個成語。

    下一個成語,就是幾乎人人皆知的背水一戰。韓信下一步是從山西通過太行山脈進入河北,而河北有趙國把守,趙國成安君陳余不想讓韓信輕易得逞。

    漢軍兵出井徑口。韓信發現井徑口西北有一條綿蔓水,此河與井徑口之間有一條寬約五十裡的空闊地帶,韓信決定在此用兵。韓信以自己和陳余最恨的張耳做誘餌,帶兵在趙兵面前晃悠,引趙兵上鉤。趙兵果然來了。綿蔓水寬一百多米,韓信置兵於此,其意義和之前的項羽破釜沉舟是一樣的。示士卒以必死之志,今日不把敵人幹掉,就被敵人幹掉。

    表面上看,背水一戰對漢兵來說太危險,因為沒有退路。但是背水一戰同時嚴重限制了約二十萬趙兵的布陣,而漢兵不到兩萬人。

    韓信巧妙地運用了兩千面紅旗給趙人造成的巨大心理恐慌,一舉殲滅趙兵主力,天下再驚。韓信兵出陳倉以來,破秦、破魏、破趙,兵臨東齊,李白在《梁甫吟》中寫道:「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還有一個著名成語,其實也與韓信有關,就是三分天下。當時韓信實力最強,他傾向劉邦,則項羽必亡;他傾向項羽,則劉邦必亡。項羽派武涉勸韓信聯合滅漢,被拒絕。謀士蒯徹則勸韓信自立於漢、楚,與漢、楚成三分天下之勢。韓信是個感恩的人,他永遠都不會忘記漂母的那一頓飯,以及劉邦不惜被人嘲笑拜自己為大將的恩德。韓信最終拒絕了三分天下的建議,蒯徹自知得罪了劉邦,佯狂而去。

    韓信拒絕了三分天下,也拒絕了自己的活路。劉邦滅楚統一天下,最不放心的就是韓信,對韓信是四處挖坑,到處折騰。以韓信為楚王時,劉邦聽陳平之計,虛偽游雲夢(雲夢澤,是湖北江漢平原的一些湖泊),擒韓信,置車後。韓信長嘆:「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劉邦病重時,呂後設計,以韓信的「知己」蕭何為餌,誘斬韓信於長樂鐘室 。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韓信 #戰神 #成語之王 #邯鄲

  • 梁皆得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7 13:31:41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梁皆得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13 00:15:57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陳宗佑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梁皆得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2-22 14:26:11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