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林昀儒的對手奧恰洛夫Ovtcharov賽後和教練相擁那一刻真的好感動,所有重擔從身上卸下,前幾分鐘前,還被林昀儒咬著局末點時緊張的表情全都鬆了下來,化作眼淚奪眶而出。
打到第六局賽末點時,可以看到奧恰洛夫壓力有多大,一度能感覺到這位32歲的「年長選手」露出了有點傷心不捨的表情,如果這幾分沒有拿...
看到林昀儒的對手奧恰洛夫Ovtcharov賽後和教練相擁那一刻真的好感動,所有重擔從身上卸下,前幾分鐘前,還被林昀儒咬著局末點時緊張的表情全都鬆了下來,化作眼淚奪眶而出。
打到第六局賽末點時,可以看到奧恰洛夫壓力有多大,一度能感覺到這位32歲的「年長選手」露出了有點傷心不捨的表情,如果這幾分沒有拿到,下一次奧運時身體還能像以往一樣靈活,一樣打出爆發力十足的中遠台拉球嗎?但他堅持過來了,扛下了千斤的壓力連追數分,反敗為勝。
#奧運最美的地方,一顆小小的乒乓球,能牽起地球兩端不同膚色,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在球檯兩側經歷上百次內心天人交戰,短短幾個局裡蛻變再蛻變,不管輸的人也好贏的人也好,看球的人也好,都將在未來有著不一樣的領悟,不一樣的命運。
就好像莊智淵說的:「贏一場比賽和輸一場比賽所獲得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過程中或許能看見不一樣文化背景下教練怎麼「陪伴」選手度過難關,也可以從兩位選手的眼神中看見賽末點緊張的局勢攪動著全場所有人的情緒。
而當奧恰洛夫被教練判發球犯規時,更能看到奧恰洛夫在這一局臉部表情有著明顯的轉化,身體也從緊繃中慢慢拉回原本的節奏,到最後奧恰洛夫輕輕拍了林昀儒的肩膀,兩個人的身體在賽後一一鬆開。
當你放下輸贏和立場時,會看見兩顆美麗的心在那閃閃發光,你可以替林昀儒加油,也可以和奧恰洛夫一起落淚,奧運為每一個生而自由的人,搭起至高的舞台。
謝謝奧運,競爭讓人們相互理解、包容,成長、蛻變。
Ps: 我的帳號yasakamark是國小時用的桌球拍皮型號,之前真的太愛打桌球了,就連帳號也跟桌球有關,yasaka(八坂)是京都清水寺旁邊的一個村落,mark是這個牌子的款式,到現在我的拍子還是有一面用yasaka的皮,雖然現在幾乎沒有打球了,但這支帳號仍一路陪伴我到現在。
#買張專輯支持青原繼續創作繼續書寫吧
https://reurl.cc/xgEMY4
(請至首頁連結)
#奧運 #桌球 #林昀儒 #比賽 #輸贏
#成長 #Ovtcharov #運動 #感動
#吳青原 #青原療癒所
桌球檯內發球 在 桌球旅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吳教練分享的發球規則解析!讚喔!
【發球規則解析】
發球在桌球的所有技術之中可說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意即和正手拍、反手拍、切球、拉球、殺球……等技術相比,是最容易在比賽場上透過發球而得到分數的,可是發球規則中需要注意的規定也相當多,篇幅大約有整整一頁,而且描述的內容在文法上似乎不太通順,不知是否是因為直接從原文翻譯過來的原故,反正就是常常規則上的條文看完了,腦袋裡還是一頭霧水?為此,個人是特別喜好在教到發球時,請課堂上的小朋友起來念一下規則裡的條文(2.6.1~2.6.7),之後再依實際上較通順的順序去講解規則,大致是如下:
1. 在準備要發球之前,“球”應該靜止的放在非持拍手的手掌心上(手掌張開五指併攏),而“球”的位置要位於球檯的端線後方(即球檯外)及球檯水平之上(比球檯高)。
2. 然後將球接近垂直的向上拋起至少離開手高於16公分以上,而且不能使球旋轉。當球從最高點開始下降,才可以用球拍去擊球,讓球先觸及自己的球檯再反彈觸及對方的球檯;雙打時則先觸及自己球檯的右半區再反彈觸及對方球檯的右半區。
3. 無遮擋發球:從將球上拋離開手掌到擊球為止,“球”與兩根網柱之三角空間(包含其上方無限延伸),不得利用非持拍手、手臂、肩膀、頭部或其任何穿戴物遮擋該“球”,以利接發球員能全程都看清楚“球”。
4. 發球員有責任讓主副裁判看清楚他的發球是合乎發球規則的;主副裁判之一均可判決發球違規。
5. 主副裁判對於發球的合法性有懷疑時,在一場比賽中第一次出現時進行警告,不判失分,但該球員或其同伴在後續發球中沒有明確符合規則時可直接判失分。
如明確的發球違規則可直接判失分,不需警告
6. 如果球員因為身體殘障致無法嚴格遵守部分有效發球規定時,裁判員可例外酌予放寬執行標準。
相信經過以上的修飾會比照片中的條文語法更通順,讓人更容易解讀。上述特別在球字上標了“ ”符號,為的就是提醒規則的重點是放在球上。
附帶一提,個人認為身為教練在指導學員發球時,應明確告知學員何謂發球規則何謂發球技巧,別讓學員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舉最常聽到的例子,教練會指導學員在拋球時拋至眼睛的高度就好,為的是確保這樣的高度一定高於16公分的規定,同時又不會拋得太高而不好掌握,但應同時也告知學員這是發球的技巧之一而非規則是這樣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