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框架理論goffman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框架理論goffman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框架理論goffman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起來寫] 社群網路下的網紅約制人生 / 黃柏凱 網路的發明如同先前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世界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扁平化,且科技更新速度迅速,大眾普遍對於新式的媒介和事物的接受時間被縮短,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在其著名的「成名十五分鐘理論」中曾言:「未來每...
框架理論goffman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起來寫] 社群網路下的網紅約制人生 / 黃柏凱
網路的發明如同先前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世界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扁平化,且科技更新速度迅速,大眾普遍對於新式的媒介和事物的接受時間被縮短,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在其著名的「成名十五分鐘理論」中曾言:「未來每個人都能當15分鐘的名人,潮流的壽命還比不上用完即棄的紙尿片或保險套。」這句話不但成真,甚至更加的簡單且成名的時間更長,「網紅」就此孕育而生。
.
網紅不論任何類型皆有一個共通的特點—粉絲,每個網紅的粉絲人數愈高代表著愈多人的認同和支持,但,為什麼粉絲會對於一個未加以進行「包裝」的素人採取認同?是因為他們擁有著多特別的才藝、技能或外貌?其實,對於一般受眾來說網紅之所以吸引人,最重要的就是介於偶像與素人之間那道模糊的界線,如同AKB48在偶像圈中異軍突起就是因為他們採取著「可以面對面的偶像」作為行銷手法,不同於其他偶像的高不可攀,有著被數塑造的距離感,這種平易近人拉近了和粉絲的距離,網紅在此亦然,或許就單純只是個普通人,卻有著驚人的才藝,或是有著俊美外貌的男女藉著網路達到成名的慾望,可網紅是否就如我們所看到的光鮮亮麗?有著眾多粉絲的追捧看起來生活就如同他們所呈現的美好,但實際上的網紅在耀眼的背後卻有著許多的約制。
.
框架是人對事件或是資訊的設定、感知、辨識和標示(locate ,perceive ,identity ,and label)的工具。強調框架是在特定心理情境或時空中,由一群語言符號訊息所發展的經驗,參與者藉此建立觀察事物的基礎架構,用以處理或分析外在世界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Goffman1974)。框架理論下的集體行為,是網紅受到的第一個約制,網紅的形象自我建構是一個以創造話題→走紅→製造關注→人氣的演變過程,這個過程不斷累積遞進,成為一個迴圈。網紅的走紅過程就如同螺旋形迴圈的向上爬升,如再無法累積更多的人氣或製造更多的話題,很容易如同罷花一現,這是網絡紅人生命週期各不相同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框架理論來看,集體行為的關鍵在於行動框架在多大程度引起人們的共鳴度。
.
而Goffman的劇場理論認為行動者往往會在特定的場合中,透過印象整飾(impression management)的方法來製造某種印象。整飾是一種形成一種表裡如一的行為,而在社交的場合常出現的行為。藉著這樣的方式在實踐中做到言行一致,目的是為了符合社會角色及他者對於其角色的期待,並藉此獲得他人的尊重(Erving Goffman,1959)。網紅在自媒體的場域時,即為進入前台,根據其的角色設定的需求,帶上不同形象的面具,使受眾的需求得到滿足。在網紅的世界獲取關注即是成功的開始,現今的網路世界沒有傳統人際關係的藩籬,且角色不在取決於規範及我們社會結構中的地位,不論網紅或是受眾在互動的儀式上皆可能打破既有的框架,故網紅在吸引受眾的策略上亦有別於現實社會的選擇,如裝瘋扮傻、譁眾取寵…等,在現實社會中就不會選擇的手法。而在自媒體場域下所呈現的形象其實和傳播策略息息相關,雖然每個網紅走紅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但皆有著一個共通的特點,即在話題的設定上都極富特色且易引發輿論,議題設置能力關乎網紅能否走紅,而議題的設定則是與前台所呈現的形象相互連結,當形象與議題契合程度愈高則愈利於傳播。
.
當攝影機打開的那一剎那,面具也隨之戴上呈現出符合期待的被建構假象大概就是筆者目前對於網紅的感覺,大概就像是在網路上演的楚門的世界,只是自己成了編導,扮演著自認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