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框架效應誠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框架效應誠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框架效應誠品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韓雨恩/周書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期把嚴肅場地當打卡聖地事件,眾人開始探討「網美」生態,自媒體當道,世界各地吹起一股「網美熱」,多年前這稱謂出現大多是中性的表現,但隨著時間拉長,多數網美不堪考驗,許多惡行、偏差三觀的顯現,至今成為觀感不佳的印象。 若要繼續閱讀....... (敬告)把網美當成寫報告,文長超過3000字,對話題...
框架效應誠品 在 Vic |北藍先生 talk talk life |文章分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00:21
#黑天鵝 #塔雷伯 #反脆弱 #文末贈📖 我最近很熱愛「反脆弱」這個詞,除了聽起來很厲害以外,它更是帶著我突破框架。《反脆弱》一詞是由《黑天鵝效應》的作者塔雷伯所提出,所謂「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 . #那麼什麼是反...
框架效應誠品 在 文森說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12:41:50
配合這次的說書《框架效應》整理出幾個小重點,你有發現自己的框架了嗎? #文森說書 #語錄 #文學 #讀書 #讀書帳 #閱讀 #閱讀筆記 #博客來 #誠品 #讀冊 #台灣 #台北 #框架效應 #心理學...
框架效應誠品 在 胡金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23:13:26
【如何中國?怎樣中國?】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強力推薦年度好書,盛讚:「最大的一次認知升級!」 「得到」APP熱門音頻課程「中國史綱50講」作者力作 上市2天狂銷5萬冊,中國大陸銷量破20萬冊! 何謂中國?從內部來看,中國是個體系;從外部來看,中國是海陸樞紐。要如何理解3000年來中國的過去與...
框架效應誠品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期把嚴肅場地當打卡聖地事件,眾人開始探討「網美」生態,自媒體當道,世界各地吹起一股「網美熱」,多年前這稱謂出現大多是中性的表現,但隨著時間拉長,多數網美不堪考驗,許多惡行、偏差三觀的顯現,至今成為觀感不佳的印象。
若要繼續閱讀.......
(敬告)把網美當成寫報告,文長超過3000字,對話題有興趣者在進入,否則會感到無聊想入睡。
網美的崛起,是因為素人在社會底層找不到出口,把時間花在經營虛擬的世界上面,所以大多數的網美給人的形象是沒有事業成就、沒有內涵、沒有學歷甚至有些輕浮,很少看見學霸是網美,或是企業家是網美,因為在社會很卓越的人,她們會被當成「專家」而不是網美。
如果網紅、網美她本身有職業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例如:她是健身教練但經營IG的網紅,或是她是新聞主播或律師但她是網美(不過如果能當主播或律師誰會把自己變網美)
網美不是一種「職業」,除非她們本身有正職的工作,那網美這個詞也許對她是加分的,例如護士網美,或是畫家網美,表示她有專業有才華又在網路頗有人氣。
如果她完全沒有工作,職業就是網美,只接業配拍照的,而且大部分很裸露,那這網美就可能是一種貶抑,表示她沒有任何技能,或是她的視野只有在接業配的框架不願意提升更多。
雖然對網美來說,手機拍照、修圖、調色、剪接、擺姿勢、寫業配文也是一種技能,但其實那些是小學生都會使用的軟體,至於打上麥當勞食品的分享文,我想國小一年級都能寫的生動有趣。
至於橋姿勢,只要手腳沒有受過嚴重傷害,人類翻翻雜誌也能擺出GQ時尚,所以本文研究後認為網美的「工作」困難度並不太高。
網美的抗壓性也較為低落,認為工作壓力很大、背的內容很難,但網美的業配與網路廣告機乎只有兩句台詞、歌詞。如果幾句台詞是困難,那從網路「畢業」,進入社會後,應該如何自理職場的文案?
本文分析網美的行為大部分是:
在一些場合橋了很多很久的姿勢拍了100張挑出好看的一張、只在乎照片的美觀、活在自己世界、在餐廳換鞋子、在咖啡廳大聲嚷嚷、把圖書館當場菜市場、在誠品拿書拍照不看內文、把靈堂當作自己的舞台....或是無視他人的存在做出異樣的行為卻不自知。
也因為網美自認為擁有高人氣,IG 7、8萬粉絲、臉書10幾萬粉絲,就把自己當成虛擬世界的明星,而網友宅粉眾星拱月的膜拜,導致她們陷入網路世界的吸引力,無法自拔,因為那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曾擁有過的成就,導致她們更難接受現實中的自己,將來更難去做一份樸實的工作。
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卓越,不會因為擁有粉絲人數而有優越感,例如蔡依林、林依晨,小巨蛋的人數是如此實在,他們的號召力也會很強大,但若是網美開粉絲見面會,粉絲黏著度與忠誠度和她們的身分可能會一樣虛。所以網美應該著重實際生活中的自身影響力。
而網美的串紅,也必須要有人「追蹤」,表示民眾現在的素質被這社會餵養的低落,那為何一堆人去追蹤那些網紅、網美?因為明星藝人或優秀的名人、作家距離太遙遠,網友感受不到真實感,網美和他們一樣都是素人,所以更有共鳴。
這也是歸咎於民眾的水平文化,日本著名趨勢專家、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出版過《低智商社會》將社會一蹶不振與經濟泡沫化總總問題歸因於「集體智商衰退」,尤其現在網路資訊、電子遊戲、不實廣告的氾濫,導致民眾失去辨識能力、思考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觀察這種集體智商衰退的現象就像網美效應,大家生病有問題寧可在直播問網紅、想知道什麼事件,想紓壓,就去看網美的照片、影片,為什麼網紅會紅,除了社會景氣低迷造成人們壓力之餘的小確幸,也因現代人缺乏思考,如果人民是有高度水準,應該是學者專家會紅,但很顯然,現代當道的是那些「特殊」的網路素人。
媒體網路的渲染,讓人們沒有自主思考力,也不會想求證,而尺度的難以控管,也讓色情商業化,如入無人之境般的充斥在網路世界裡,女性被物化、知識的商品化、品味低俗化、不專業的貼文,成為民眾的生活樂趣,
觀眾們只喜歡看輕鬆的貼文,喜歡看吃喝玩樂、美妝、看部落客的貼文遠過學者專家的文章,大家對於嚴肅專業用詞和過多的文字感到恐懼,導致網路世代逐漸「白癡化」。
一個人足夠優秀,有分辨資訊好壞的能力,他們就會選擇要閱讀的文字或圖片,就像律師、醫生、企業家不會去追蹤網美,但宅男、社會邊緣人最喜歡關注網美。
關於網美的競爭力,本文從各種活動、展場查看,分析一個人身邊合作站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的程度,網美被邀請工作的地方大多夜店、酒吧、汽車旅館、或是不入流的地方,就算她們爭取到比較知名的品牌業配,或是遇見知名人物,也只能當成粉絲去找人拍照,而不是名人邀請她一起過來合影,更不可能是代言人,或是被邀請的來賓、貴賓。
但是網美不會知道自己的地位不同,因為眼中只有自己的世界,她們也認為自己比「一般人」還成功,因為網路有人氣,所以有優越感,其實拆解來說,她們就是一群素人,只是剛好網路不小心被追蹤破幾十萬的粉絲。(當然用買的也可以)
現在的廠商水平也不斷下滑,景氣的影響,不得不省錢來找合作對象,所以選擇了比明星、藝人便宜的網美來合作,卻忘了自家產業最重要的素養,一個品牌的形象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價值。
低門檻造就網路平台成為另類明星製造機:
在流量變現成為互聯網創收的時代,網紅商業價值奇貨可居似乎是理所當然。他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造星機制,讓成名的門檻降低了很多。
過去一位明星的成長需要一個成熟的經紀公司或者團隊來打造,要成為明星,首先要具備音樂、表演等方面的新才藝,經紀團隊也必須與演出、出版或影視企業及平面、電視媒體有良好的互動甚至人脈關係,但是網美、網紅則不必受這些傳統規則的約束,有個性、敢搏版面,成了出位揚名的基本條件。
因為成名機制異於以往,也顛覆了過去成名的操作模式,標新立異的競爭下,造就了一批敢說、敢秀、敢講、敢露甚至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的網紅。雖然深受年輕人喜歡,但是投資網紅「事業」卻是要擔很大的風險。網紅的走紅依賴於特定的粉絲群體,粉絲的黏性、忠誠度、轉化度都因人而異,如果創作能力下降了,或風向轉變,那麼風險也就出現了。
演藝圈的藝人,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們確實有表演務實的經驗,面對競爭對手的抗壓性、待人接物,在圈內磨塑出的堅毅或知道自己的軟弱、不足,這都是要在戰場實戰經驗才能擁有。
當然更不用說韓國的魔鬼訓練,要住在宿舍、沒收手機,每天要練到毛巾擠出一桶汗水才能睡覺,那種極度操練。
網美不用經歷過這一段,也沒有電視台的經驗,只有在網路自己的臉書、IG就認為是明星,其實網美們最重要的是要面對現實,跳出網路世界會什麼?技能是什麼?專業是什麼?
如果只是經營網路的美,那以後會有更多的年輕妹妹比這些網美更漂亮、更精緻,那時候她們的業配會減少,除非已經有了知名度,而且不是她們自己去業配群組毛遂自薦找商品業配,而是從網美晉升成了外界肯定的專家,只有「專業」才會是跟著工作一輩子。
本文認為,民眾開始審美疲勞,對於網美的業配信任度、好感度、新鮮度沒有以往的好,可以看看過去「爆紅」的網紅(他們當時收入都是百萬千萬的)
現在雖然他們拍影片還是有人看,但是討論度已經大幅下降,而一些默默耕耘的人,雖然從來沒有享受過爆紅的滋味,但是他們的受眾依然穩定,因為那些專家的粉絲頁、頻道經營的是知識、專業。
某些律師、心理醫生、作家的粉絲頁,永遠就是那樣規律的互動,他們帶出的是幫助,是祝福,這樣的「專業」才能造福人群,讓社會變得更好。
但網美大部分帶出的是負面教材,只有花時間調濾鏡的照片,配上複製來的雞湯文,雖然網路時代是不會停止的,它只會越來越科技強大,但網美會泡沫化。
如果網美可以充實內涵,讓大家看見的是不一樣的形象,也許會讓人尊重,本文舉一個例子,這是一位日本作家和我分享:日本的酒店小姐和台灣酒店小姐不一樣,她們很多是東吳大學畢業,或是一些有才華的女性,她們一早要起床看經濟日報、閱讀文章,要知道社會時事,接軌世界脈絡,才能和貴賓社長們談話,她們連上班穿的衣服或和服是最頂級的絲綢,去沙龍做頭髮,尊重自己的行業,而台灣的酒店卻看起來隨便與骯髒,很多小姐根本也沒有打扮,只是來混個檯費。
別誤會這裡不是指網美和酒店小姐是一樣的,而是日本人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話說回來,如果網紅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風向,則網紅的存在不能只著眼於經濟甚至個人收入層面,社會可能會因為少數的成功,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年輕人也會效仿網紅的效應「怎樣被關注」、「怎樣賺到錢 」,急功近利、膚淺急躁的價值觀。
網紅沒有在網路出現,也會在任何地方存在,雖然網紅確實會讓群體模仿,但還是有「世代差別性」的影響;30歲以下年輕人較容易受影響,因為還在念書或是社會經驗少就會被吸引,只是台灣,學術性、知識教育的網紅類型太少,如果網紅有影響力,還會影響政治,就像有些網軍一樣,是可以操控媒體的風向,他們的言論、意見、都會作為年輕族群所追隨的方向。
總結,網美的行為已造成社會大眾觀感問題,而民眾素養也跟著集體衰退,除非網美能有不同的創新與改善,否則觀眾會視覺疲乏,網紅的效應會逐漸退燒。
每個人都有被創造的特質與使命,網美可以找出自己的價值,帶出好的影響力。
PS 本文不以偏概全,也有上進的網美,這篇探討的是偏差的族群,請勿亂對號入座。或是粉絲團沒有超過30萬的也請不用入座。
#歡迎轉發
#感謝耐心閱讀
#今天也來當個網美
框架效應誠品 在 亨利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們有收集過酷卡嗎?我有,我收集過很多很多,而這間老字號也要收了,我覺得這又是一個文化的結束。
來,我來辦個活動好了,開放留言給我,你以前是怎麼收集酷卡的?或酷卡對你而言有什麼樣的回憶或故事?留言分享給我,我就送我之前乳洨展覽的明信片四張一套,來吧!
【公告】
台灣唯一免費明信片媒體——酷卡,
即將暫別青春,走入歷史。
___
酷卡,是台灣唯一免費廣告明信片媒體。
緣起二十年前,我們引進了國外興盛的廣告明信片媒體風潮,由我們將其定名為「酷卡」這個代名詞,在全台設立數百個明信片資訊架,成為主流廣告通路平台。廣告宣傳、藝術鑒賞與收藏融為一體的特殊廣告媒體成為當代的新潮流,確立我們在市場上的媒體標竿品牌。
蒐藏酷卡,在當時造成的熱潮可見一斑,在台灣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收藏超過五十張酷卡的經驗。熱衷的朋友會使用相簿分門別類的整理保存,量多到甚至用到鞋盒來裝盛。藝術與廣告的成功結合,千百張作品記錄最精彩的潮流印記。
到今天為止,若以月/兩萬張酷卡計算,我們已印製超過一萬款、兩億張以上的明信片散發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欣慰的是,如今各種產業造勢與商業活動只要是印製成明信片大小的宣傳品,皆掛上「酷卡」之名傳遞給消費者手中。
我們改變了廣告文宣看過即丟的觀念,賦予了每一張卡片應有的故事與生命,同時讓原有的問候和祝福功能放大,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廣告效應也相應持久。我們除了創造無窮商機,更肩負著將藝術與人文傳承的歷史責任。
面對創新,我們走在前端投入虛實整合,比一般傳媒早一步嵌入導購用的Qr code印製在卡片上;隨著手機功能發展多元,我們研發出CoolPo App,讓消費者隨選數百種獨特與時尚的相片框架下載;將全台酷卡架升級加入iBeacon發訊功能,使所有卡架能發出地域性的消費新知至智慧型手機。卡片與卡架,的確能夠運用科技將你我的生活串接成高質感的消費網絡,同時成為可收藏、保存的藝術載具。
七千多個日子,我們憑藉著初衷與堅毅的本心,在這萬變的新時代裡持續讓每張卡片肩負著傳遞訊息的使命。
但面臨不斷變革的商模,數位化浪潮席捲舉步維艱,下一階段透過紙張該如何傳遞給消費者些什麼?核心價值在目前的大環境之下該如何提升?
還有多少人,願意佇足於酷卡架旁,
為的是收集精美、有質感的廣告明信片?
又有多少人,能夠將酷卡當作宣傳廣告的利器,
相信紙媒的力量能帶來商機?
風向匹變是事實,讓曾經身為一個文化傳遞領頭羊的我們,縱使不斷督促與警惕自己,但紙媒終究得向驟變的時代妥協,倘若此時無法進化成另一種適時適所的傳銷模式,最終只能化作時代的眼淚,昇華為美好一戰後的點滴回憶。
2018年,我們決定暫時停下腳步,從經營酷卡的「主導者」身份退場,
將化身為肩負歷史責任的「旁觀者」繼續見證文化傳承的演變。
___
我們相當不捨但必須很堅強的與各位宣布,
酷卡將收回台灣所有商家通路的酷卡資訊架,
以及結束廣告代理、印製、發行等相關業務。
由衷感謝每一位索取過酷卡,以及支持過酷卡的卡友與粉絲,
很高興,也很榮幸地與各位走過,那個純粹而繁盛的年代。
___
最後請您跟著我們一同走進時光隧道,
重回1998的城市街頭,
走進誠品書店,首次看見擺滿酷卡的酷卡資訊架,
此時,你抽出了你人生中第一張酷卡。
接著不知從何時開始,
收集酷卡,儼然成為當年最「酷」的一件事。
那股驚喜與油然而生的熱情,驅使你將來流連於酷卡架旁等待,
就為了能收集到既精美,又有質感的廣告明信片
卡片提高了你的身價,提升你對藝術的品味,
以及一張又一張堆疊起一層又一層的尋寶回憶。
很棒吧,不是嗎?
畫面清晰地如同昨天才發生過、順手而不起眼的小事,
如今卻成為你我當年最真摯的共同語言,最深刻的回憶。
___
篳路藍縷一路走來,腳邊的花朵因酷卡而繁盛,
我們的確成就了一個世代的文化樣貌,成為一個商模的代名詞。
若能讓「酷卡」這二字的精神持續流傳下去,
我想,這才是我們此生努力過最「酷」的事呢。
珍重.再見
Coolcard 1998 - 2018
___
謹以此文感謝歷代「酷卡人」團隊的奉獻,
以及持續將青春投入在收藏酷卡的卡友們,
一張卡片,能用熱情傳遞回憶與溫度,而它還在發生。
框架效應誠品 在 3c有意思tim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代的交替....
【公告】
台灣唯一免費明信片媒體——酷卡,
即將暫別青春,走入歷史。
___
酷卡,是台灣唯一免費廣告明信片媒體。
緣起二十年前,我們引進了國外興盛的廣告明信片媒體風潮,由我們將其定名為「酷卡」這個代名詞,在全台設立數百個明信片資訊架,成為主流廣告通路平台。廣告宣傳、藝術鑒賞與收藏融為一體的特殊廣告媒體成為當代的新潮流,確立我們在市場上的媒體標竿品牌。
蒐藏酷卡,在當時造成的熱潮可見一斑,在台灣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收藏超過五十張酷卡的經驗。熱衷的朋友會使用相簿分門別類的整理保存,量多到甚至用到鞋盒來裝盛。藝術與廣告的成功結合,千百張作品記錄最精彩的潮流印記。
到今天為止,若以月/兩萬張酷卡計算,我們已印製超過一萬款、兩億張以上的明信片散發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欣慰的是,如今各種產業造勢與商業活動只要是印製成明信片大小的宣傳品,皆掛上「酷卡」之名傳遞給消費者手中。
我們改變了廣告文宣看過即丟的觀念,賦予了每一張卡片應有的故事與生命,同時讓原有的問候和祝福功能放大,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廣告效應也相應持久。我們除了創造無窮商機,更肩負著將藝術與人文傳承的歷史責任。
面對創新,我們走在前端投入虛實整合,比一般傳媒早一步嵌入導購用的Qr code印製在卡片上;隨著手機功能發展多元,我們研發出CoolPo App,讓消費者隨選數百種獨特與時尚的相片框架下載;將全台酷卡架升級加入iBeacon發訊功能,使所有卡架能發出地域性的消費新知至智慧型手機。卡片與卡架,的確能夠運用科技將你我的生活串接成高質感的消費網絡,同時成為可收藏、保存的藝術載具。
七千多個日子,我們憑藉著初衷與堅毅的本心,在這萬變的新時代裡持續讓每張卡片肩負著傳遞訊息的使命。
但面臨不斷變革的商模,數位化浪潮席捲舉步維艱,下一階段透過紙張該如何傳遞給消費者些什麼?核心價值在目前的大環境之下該如何提升?
還有多少人,願意佇足於酷卡架旁,
為的是收集精美、有質感的廣告明信片?
又有多少人,能夠將酷卡當作宣傳廣告的利器,
相信紙媒的力量能帶來商機?
風向匹變是事實,讓曾經身為一個文化傳遞領頭羊的我們,縱使不斷督促與警惕自己,但紙媒終究得向驟變的時代妥協,倘若此時無法進化成另一種適時適所的傳銷模式,最終只能化作時代的眼淚,昇華為美好一戰後的點滴回憶。
2018年,我們決定暫時停下腳步,從經營酷卡的「主導者」身份退場,
將化身為肩負歷史責任的「旁觀者」繼續見證文化傳承的演變。
___
我們相當不捨但必須很堅強的與各位宣布,
酷卡將收回台灣所有商家通路的酷卡資訊架,
以及結束廣告代理、印製、發行等相關業務。
由衷感謝每一位索取過酷卡,以及支持過酷卡的卡友與粉絲,
很高興,也很榮幸地與各位走過,那個純粹而繁盛的年代。
___
最後請您跟著我們一同走進時光隧道,
重回1998的城市街頭,
走進誠品書店,首次看見擺滿酷卡的酷卡資訊架,
此時,你抽出了你人生中第一張酷卡。
接著不知從何時開始,
收集酷卡,儼然成為當年最「酷」的一件事。
那股驚喜與油然而生的熱情,驅使你將來流連於酷卡架旁等待,
就為了能收集到既精美,又有質感的廣告明信片
卡片提高了你的身價,提升你對藝術的品味,
以及一張又一張堆疊起一層又一層的尋寶回憶。
很棒吧,不是嗎?
畫面清晰地如同昨天才發生過、順手而不起眼的小事,
如今卻成為你我當年最真摯的共同語言,最深刻的回憶。
___
篳路藍縷一路走來,腳邊的花朵因酷卡而繁盛,
我們的確成就了一個世代的文化樣貌,成為一個商模的代名詞。
若能讓「酷卡」這二字的精神持續流傳下去,
我想,這才是我們此生努力過最「酷」的事呢。
珍重.再見
Coolcard 1998 - 2018
___
謹以此文感謝歷代「酷卡人」團隊的奉獻,
以及持續將青春投入在收藏酷卡的卡友們,
一張卡片,能用熱情傳遞回憶與溫度,而它還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