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桃園罰單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桃園罰單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桃園罰單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桃園罰單查詢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黃國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 民眾繳納停車費、罰單、燃料稅等,僅需身分證字號、車號即可查詢繳費。然而,財政部線上繳納牌照稅流程卻很「奇葩」。如果手上沒拿「銷帳編號」,還無法繳款,完全喪失網路繳稅的便利性。對此,我要求財政部長承諾,盡速改善此種毫不便利的系統。 2. 炒房大戶黃勇義,2003年至2011年間利用人頭做假帳、...

  • 桃園罰單查詢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8 19:39:42
    有 2,055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58例(新增與回歸數共555例),2例境外移入,19例死亡,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從昨日139人,上升到159人。

    今日下午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過去針對疫苗,封緘審核約需要3週時間,這段期間經過各部會協調,COVID-19的疫苗審核希望縮短到1週,莫德納疫苗也會努力照此時程辦理。

    指揮中心今日並公布全國專責病床數量,表列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空床數各有682和1,183床,醫療量能足夠。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反駁表示,北市各醫學中心量能皆已緊繃,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只剩20張空床,中央公布的空床數數據與地方實際情況出現明顯落差。

    ■新增297例本土,疫情沒有下降趨勢,陳時中:不是太好的狀況

    今日新增的297例本土個案,為157例男性、1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4月29日~5月27日。其中新北市136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94例、桃園市21例、台中市10例、花蓮縣9例、彰化縣7例、基隆市及台南市各6例、嘉義市2例、新竹縣、屏東縣、台東縣、南投縣、新竹市、高雄市各1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258例部分,為133例男性、1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1日~27日。同樣是新北市141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114例、彰化縣2例、桃園市1例。

    新增個案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確診病患中,具萬華活動史者110例,台北茶藝館9例、獅子會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81例、關聯不明143例、疫調中111例。

    針對目前的每日病例趨勢,陳時中表示,從校正回歸後,每日確診人數趨向於平坦,但沒有下降,「這樣情況不是太好,」他表示,篩檢上面還是要加快,儘速把社區病人抓出來,阻斷傳播。

    不過,陳時中也表示,從發病日作為確診數計算來看,確診人數是有稍稍趨緩;而且目前也沒有疫情突然上升的狀況,代表整體社區管制、三級警戒、口罩、洗手等公衛措施都有一定成效,整體疫情、病例還需要再研判整體狀況,下週一或二會做詳細的報告。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觀察防疫作為是否有用,得觀察兩個傳染週期即14天,本土案例自5月15~17日進入高峰,本週正是關鍵,可以觀察疫情是否會在這幾天趨緩;另外一個判斷時間點,則是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若防疫有成效,也可在6月2日~9日看出疫情下降的變化。(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死亡個案持續上升,今日死亡19例,此波出現急速猝死個案,年輕個案待了解原因

    今日新增19例死亡個案,包含14位男性、5位女性,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24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28日,死亡日期則介於21日至27日。疫情自去年爆發以來,共78人死亡,其中71人屬於本土個案、7人境外。

    新增19名死亡個案中,目前已知13名皆有慢性病史,也有個案在同日從發病到死亡,或短短幾日。今天最年輕的40多歲死亡個案(案6824),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此案在5月18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當日前往診所就醫,20日診斷急性氣管炎,23、24日診所就醫、25日到醫院快篩為陰性,26日晚上倒臥在家中浴室,後被送醫但到院前死亡。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PCR較快篩敏感,快篩僅能測得病毒量較高的確診者,而病毒量愈高,傳播能力也愈好,但這跟疾病的嚴重度無關。一個病患是否會轉為重症,還是得看病人的臨床狀況,在病患發病一週左右是重要的觀察期。

    此外,張上淳表示,最近有幾個死亡個案年紀較輕,但病情突然惡化,並非典型的狀況,慢慢出現愈來愈喘,針對這些個案,「若有足夠時間,確實應該詳細檢討,包括做死亡個案的病理檢驗,才能更清楚了解過世原因。」

    ■指揮中心指出專責病房已加開且充足,北市駁斥「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

    指揮中心表示,以5月11日~26日累計的確診個案收治情況來看,有37%確診者收治在醫院、33%在集中檢疫所、15%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安排中、聯絡中各佔約5%,現已有92人解除隔離。 

    為了擴增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日前已要求各醫院加開專責病房,同時開放隔離病床可以多人一室。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今表示,目前全國收治確診個案的醫院達180家、病床數共9,015床,目前空床數為7,380床,多數都在中南部。其中北北基桃床數可以陸續開出2,800床(目前北北基桃空床數2,473床),雙北開設速度加快,不過有過多確診者集中在部分醫院的情形,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系統分流。負壓隔離病床部分,全國有919張,前幾天量能最為吃緊,僅剩約200床,目前已協調將部分病人移往專責病房,把負壓病房留給需要呼吸器、插管的重症病人,雙北負壓病房空床數約140床可用。

    針對指揮中心公布台北市的專責病房有682床空床,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立即駁斥表示,請中央「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應到第一線去看,就知道不可能有幾百床空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呈現數字和解讀的時候,希望能跟地方多了解及溝通,就他所知,台北市的專責病床只剩下20床,很快就會用完,加護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更吃緊,前幾日北市聯合醫院和台大醫院都有求救或反應,也有救護車送患者到醫院沒有病床的狀況,「今天說我們台北市醫療量能是足夠的,我覺得這個結語是值得再深思。」

    ■陳時中:雙北1~3類公費族群都可打到疫苗、預估10月接種一劑人口達6成

    昨日指揮中心宣布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首波將配送15萬劑,提供給第1~3類公費族群(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如村里長等、高風險接觸第一線人員)優先接種,但引發高雄獲得的疫苗較新北多的爭議。陳宗彥今天說明,5月27日前後,新北市分別取得4萬9,300劑疫苗、1萬8,000劑疫苗,總共6萬7,300劑。高雄市在27日之前取得的疫苗較少,共3萬3,800劑疫苗,這次則配給2萬1,000劑疫苗,整體5萬4800劑疫苗,少於新北市。

    陳時中強調,雙北是接種疫苗的重點區域,1~3類公費族群絕對可以接種到疫苗,一線的警察也可以接種。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剛配發的疫苗到今日已經施打1,132人,會讓專責病房的第一線人員全數接種完畢後,再開放第2、3類;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希望本週日能把疫苗打完。

    目前前兩批共31.62萬劑AZ疫苗已全數打完,而平均一瓶疫苗可打10.5人,因此目前總施打人次已超過33萬。陳時中表示,希望在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可以達到6成,因為目前研究推估6成就能有社區防護,觀察國外的施打狀況,兩成以下看不出效果、2~4成些微效果、4成以上效果不錯、6成就能壓住疫情。

    ■雙北快篩準確度達7成,但當確診病例人數不多,準確度會差很多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檢驗資料比對判斷,同一個民眾同時接受抗原快篩、核酸PCR的結果,來看出快篩的準確度。這次針對5月21~26日、24家醫院上傳的資料,台北市有5家醫院、新北市有4家,結果雙北的比對結果,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達73~75%。

    但雙北以外使用快篩的成效就不高,羅一鈞說,以桃園為例,一家醫院0%,另一家71%。他表示,快篩建議對高風險、相關接觸者身上使用,Ct值低於22以下,快篩檢測率都很高,「因此建議用在感染初期、有明顯症狀的民眾,使用快篩會比較準確。」

    ■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要控制疫情,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須達85%以上

    今日新北市政府邀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記者會,向市民解釋新北市的疫情趨勢。陳秀熙指出確診數的高峰落在5月22日,這是因為社區篩檢站的大量設置,導致能夠被篩檢出來的陽性人數相對增加,而第一波感染主要來自萬華的社區傳染,是在警戒措施尚未實施之前發生。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在多數人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之前,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仍是關鍵,如果沒有嚴格落實三級警戒,疫情勢必會再延長。COVID-19的R0基本再生數(用來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在完全沒有NPI的情況下是5.78,而雙北在實施三級警戒後,NPI達到70~75%,Re(NPI介入後有效再生數)降到1.45~1.73,疫情處於緩步上升但仍可控制的狀態。

    但陳秀熙坦言,若要讓疫情真正趨緩,NPI介入必須達到85~90%,讓Re小於1,才能阻斷傳染鏈。他也提醒,根據COVID-19的病程進展,以沒有新增確診者的條件來估計,加護病房的需求高峰會落在6月4日,達到128床。因此,現下完全不能對疫情有所懈怠,必須繼續落實防疫措施。

    ■ 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棋推演四級管制措施

    台北市與新北市今日都針對疫情影響推出特別紓困。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家蓁說明,短期紓困措施包含延降稅賦、延遲或減免租金、優惠利息、各項補貼(防疫旅館、急難救助、公車、藝文專案)、企業融資和勞工紓困等,失業勞工紓困計畫基本上比照去年辦理,整個短期紓困措施實施期間為5~7月份,後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民眾若有需要皆可上市府疫情專區查詢申請方法和詳細資訊。

    新北市亦提出防疫助扶專案,包含民生救助、青年見習、勞工紓困、社宅租金緩繳、租金及權利金減收、地方稅減免、藝文支持、罰單緩繳、農產銷售等項目,專案預計將持續到8月31日。

    由於疫情並未趨緩,雙北都兵棋推演升級四級的管控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去年雖然也辦過桌上演習,但過去都未遇到類似這兩週的狀況,現在針對過去的計畫再做精進。「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柯文哲認為並非一定需要封城,可能再觀察兩週,但不能不預先準備,有問題會再與中央商討。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設在市內的14個「熱區防疫中心」就是為了加強管制和宣導,為可能的升級做實戰演練。他也說明,去年新北市就已做過兵棋推演,且亦拜訪過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和宜蘭縣等四縣市的首長,「高度管制絕對不會只有新北市,一定是所有北部區域的縣市聯防,」如有必要時,由中央統籌下令指揮來聯合作戰,才能有效防堵。

    ■ 疫調 VS 民眾隱私,指揮中心說明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與健保卡註記

    自5月16日起,指揮中心已授權地方政府公布確診個案的疫調資訊,陳宗彥表示部分縣市政府對依據仍有不清楚之處,中央訂有「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https://reurl.cc/4aRa5j),原則上應避免公開確診者過於細節的個人資訊,若要公布收治醫院、工作場所和內容等,應基於防疫需要且事先溝通,足跡部分也只應公布大眾運輸和未實施實聯制、無法確認接觸對象之開放場所。

    對於輿論質疑註記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之健保卡一事,陳宗彥說明,註記是基於協助醫療機構和醫事人員快速和精確判斷,加速轉診和轉檢,此外也是為醫療人員及同一時段就醫之民眾的健康安全。萬華地區的健保卡註記資料自5月15日開始,在5月29日就會刪除。陳宗彥也呼籲,醫療機構若遇到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個案,更應協助就醫而不該拒絕。

    至於同樣為協助疫調而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在疫情升溫的五月中旬後被大量下載,至今約有800萬人下載,不過上傳足跡資料的確診者卻只有29人。亦有使用者反應自己曾接觸過確診者,在APP上卻完全沒有收到通知。對此,陳宗彥表示下載與否是個人意願,但APP要產生效果必須擴大使用者人數,且確診者也需要提供足跡。啟動上傳必須由衛政人員處理,在防疫會議上,指揮中心已提醒縣市政府衛政人員應提供協助,才能達到通知接觸者的目的。

    ■ 網路私售快篩試劑違反醫材法,指揮中心:未批准任何可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

    警方發現網路上有人私售新冠病毒快篩試劑,陳宗彥說明,快篩試劑屬第三級醫療器材,依據《醫療器材管理法》只有醫療器材商和藥局可販售,擅自透過網路、電話和社群媒體販售都會觸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提醒非經正式管道販售之試劑無法確認有效性和正確性,民眾勿購買檢測,若發現有類似狀況可向官方檢舉。

    陳宗彥也表示,目前未批准任何可以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國內快篩都必須由醫事人員來採檢。至於企業提出希望自行快篩,指揮中心已經討論完成,企業應和醫療院所合作,由醫事人員來採檢,相關做法請經濟部和廠商研議後提報指揮中心。

    ■ 長照機構新規定:新進者及住院後返回機構者須提供核酸檢驗陰性報告

    陳宗彥並表示,為避免住宿式長照機構內的群聚感染風險,已訂出收住人員的流程供各縣市政府依循,今日起實施。不建議收住來自社區的新進服務對象,若確有必要,服務對象要先自費做核酸檢驗,提供入住3日前的陰性檢驗報告,且進入機構後應先安置在獨立空間或單人房14天,確認沒有症狀才能解除隔離。

    至於原本的長照機構住民,若因病至醫療院所診療或住院,出院前先做公費的核酸檢驗,同樣要是陰性才能轉入或返回機構,但回到機構後不必隔離。

    (文 / 陳潔、陳德倫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柯皓翔、黃適敏 ;攝影 /鄭宇辰、葉臻、余志偉、蘇威銘)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NPI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紓困 #台灣社交距離

  • 桃園罰單查詢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3 10:00:35
    有 1,107 人按讚

    【顯智rookie year總回顧】EP.03「終結左手領補助右手繳罰單的客運亂象」2020-09-29
     
    明天就要收假了,你,會搭公車上班嗎?你,會開車騎車上班嗎?如果答案是會,你一定要特別關注在路上跑的公車客運。
     
    這些客運業者,年違反勞基法、公路法,罔顧駕駛勞動權益,更危及乘客及用路人安全的亂象,早已成為道路上最危險的交通工具。

     
    我質詢蘇院長時,也獲得蘇院長的積極回應。新的一年,技看看行政部門,願不願意、能不能夠拿出積極手段了。
     
    #客運業者左手領補助右手繳罰單
     
    以桃園客運、三重客運、基隆客運這三家縱橫北台灣的違規大戶來看。
     
    桃園客運:五年來違反公路法162次(開罰133.2萬元)、勞基法37次加上一次專案勞檢(開罰1,779萬元)。但是,在這五年之間,桃園客運領取中央、地方補助共計4.63億元。罰款總額只占補助的4.13%,根本不痛不癢。
     
    三重客運:五年來違反公路法108次(開罰97.2萬元)、勞基法13次加上一次專案勞檢(開罰263萬元)。同樣的,在這五年之間,三重客運領取中央補助6,493萬元。罰款總額又只占補助的4.05%,根本九牛一毛。
     
    基隆客運:五年來違反公路法189次(開罰170.7萬元)、勞基法27次加上一次專案勞檢(開罰192萬元)。
     
    為什麼業者肆無忌憚,屢次違法仍不改善?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罰款只是交通部給的補助款項的零頭。桃園客運五年來接受中央、地方的補助共計4.6億元,三重客運四年來接受公路總局補助共計6,493萬元。這四年來,交通部一共發了43.81億元給全台灣的客運業者。
     
    以車輛汰舊換新為例,最高可補助購車費用的49%,此外還有營運虧損補貼、防撞警示系統、擴大徵才就業安薪方案補助計畫,連客運上的電子驗票機都有編列預算。
     
    #交通部補助不能只給蘿蔔沒有棒子
     
    這些數字顯示,客運業者高度倚賴政府補貼,政府則讓業者負擔公共運輸的任務,給予相應補貼。政府與客運業的關係,其實有政府委託私人辦理公眾運輸事務的特質,難道不該督促業者守法,維護道路安全嗎?
     
    我認為,要讓客運業者面對問題,不再違法的釜底抽薪之計,就是針對違法業者,減發甚至停發補助。然而,公路總局在9月27日告訴我:「尚無依違反公路法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酌減補助之規定」。
     
    毫無疑問,這就是現行補助要點的缺漏,交通部一定要強化手上的政策工具,讓業者領取補助的同時,務必遵守相關法令。
     
    #其實公路法可以重罰停業廢照
     
    完全沒辦法要求業者,也不盡然。公路總局的裁罰懲處,不足以嚇阻業者也是一個問題。
     
    依照公路法規定,違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罰鍰9千至9萬,這個9千的最低額,從2002年至今沒有調整過。
    更驚悚的是,公路總局決大多數的案件,都只罰最低額9千元。然而,同樣是超時工作,勞基法的罰鍰卻是2萬至100萬,面對累犯還可以加計罰鍰。
     
    再者,依照公路法第47條以及77條,業者違法限期未改善,可以停照甚至廢照。結果這10年來,汽車客運業者只有四件被吊扣牌照1個月到3個月,而這個吊扣牌照只是針對違規的車輛,業者還是可以使用其他車輛營業。也就是說,公路總局從來沒有針對汽車客運業者予以停照或廢照。
     
    對此,蘇院長表示:「涉及公共安全、司機勞動條件,政府會嚴格要求,如果有涉及作假,就是偽造文書,他會責成交通部長,把邱顯智列的事項嚴查,如果有這種現象一定要有效遏止。」
     
    #公路法違法紀錄應公開上網
     
    面對嚴重違法的客運業者,民眾如果想要自保,搭乘安心的業者車輛,可以如何選擇呢?答案是:完全沒有資訊揭露。只能透過監理服務網,查詢法人違反道交條例的資料。
     
    勞動部有「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環保署則有「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以及「即時監測資料」,消防署則有「消防安全檢查重大不合格場所一覽表」,但是,今天民眾所搭乘的公車或是國道客運,有沒有違反公路法的紀錄,被罰了多少錢,網路上完全查不到!
     
    #別讓客運駕駛成為馬上路的不定時炸彈
     
    最後,我要再次提出「駕車時間」的荒謬規定。〈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2條規定:「每日最多駕車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這等於是讓客運駕駛每天都加班,如果加上整備時間,每日工作時間動輒超過12小時,這是一個文明國家對待客運駕駛的方式嗎?這是一個有勞基法的地方嗎?
     
    我必須說,是誰讓這些司機冒著超時加班的風險,在公路上變成不定時的炸彈?就是長年放任不作為的公路總局!
     
    因此,我問蘇院長:「每天都要加班的車安全嗎?」院長回答:「這件事情真的很需要被重視,不能被大家認為無政府,我們一定會嚴加處理」。然而,可惜我講到這邊,質詢時間就中止了。
     
    以上這些問題存在已久,透過這次質詢的機會,我希望蘇貞昌院長帶領的行政團隊,拿出魄力,重視公共運輸的安全,重視客運駕駛的勞動權益,好好整頓屢罰不怕的業者!
     
    我們的訴求:
     
    🔈呼籲交通部🔈
    l 公路總局應檢討累犯業者之補助金額,視違法情節調降甚至刪除。
     
    l 修改公路法第77條及第79條,制定公共運輸駕車時間不得高於8小時。
     
    l 比照勞動部及環保署,公佈違反公路法及汽車運輸管理規則之業者名單。

    l 落實公路法第47條、第77條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28條,勒令累犯業者部分停業,直至改善。
     
    l 比照勞基法,違反公路法第77條應至少處以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之罰鍰。
     
    🔈呼籲勞動部🔈
     
    l 不得將駕駛排除勞基法第36條之適用
     
    l 針對工時相關違法的裁罰上限,應再提高
      
    l 針對交通運輸業之專案勞檢,應再提高檢查頻率及次數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E90AdkLdFZ8
     
    請大家動動手指,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可以第一時間獲得當日質詢的影片,未來還會有很多的企劃,大家敬請期待! 📌點連結按下紅色小鈴鐺📌 📌手刀訂閱邱顯智YT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Z2fG8aL8n9X6QJEHugXrQ

  • 桃園罰單查詢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9 15:18:31
    有 1,771 人按讚

    上個星期,三重客運公車駕駛疑因為打瞌睡衝撞人行道,撞倒24台機車,造成1死1傷的悲劇。
     
    上個月底,桃園監理站接獲檢舉,二度稽查桃園客運卻查無不法,直到新竹區監理所所長夜間親自帶隊,一舉查獲245件使用人頭USB造假工時的違規,預計開罰245件。
     
    今天我針對客運業者長年違反勞基法、公路法,罔顧駕駛勞動權益,危及乘客及用路人安全的亂象,質詢蘇貞昌院長。
     
    #客運業者左手領補助右手繳罰單
    以桃園客運、三重客運、基隆客運這三家縱橫北台灣的違規大戶來看。
     
    桃園客運:五年來違反公路法162次(開罰133.2萬元)、勞基法37次加上一次專案勞檢(開罰1,779萬元)。但是,在這五年之間,桃園客運領取中央、地方補助共計4.63億元。罰款總額只占補助的4.13%,根本不痛不癢。
     
    三重客運:五年來違反公路法108次(開罰97.2萬元)、勞基法13次加上一次專案勞檢(開罰263萬元)。同樣的,在這五年之間,三重客運領取中央補助6,493萬元。罰款總額又只占補助的4.05%,根本九牛一毛。
     
    基隆客運:五年來違反公路法189次(開罰170.7萬元)、勞基法27次加上一次專案勞檢(開罰192萬元)。
     
    為什麼業者肆無忌憚,屢次違法仍不改善?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罰款只是交通部給的補助款項的零頭。桃園客運五年來接受中央、地方的補助共計4.6億元,三重客運四年來接受公路總局補助共計6,493萬元。這四年來,交通部一共發了43.81億元給全台灣的客運業者。
     
    以車輛汰舊換新為例,最高可補助購車費用的49%,此外還有營運虧損補貼、防撞警示系統、擴大徵才就業安薪方案補助計畫,連客運上的電子驗票機都有編列預算。
     
    #交通部補助不能只給蘿蔔沒有棒子
    這些數字顯示,客運業者高度倚賴政府補貼,政府則讓業者負擔公共運輸的任務,給予相應補貼。政府與客運業的關係,其實有政府委託私人辦理公眾運輸事務的特質,難道不該督促業者守法,維護道路安全嗎?
     
    我認為,要讓客運業者面對問題,不再違法的釜底抽薪之計,就是針對違法業者,減發甚至停發補助。然而,公路總局在9月27日告訴我:「尚無依違反公路法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酌減補助之規定」。
     
    毫無疑問,這就是現行補助要點的缺漏,交通部一定要強化手上的政策工具,讓業者領取補助的同時,務必遵守相關法令。
     
    #其實公路法可以重罰停業廢照
    完全沒辦法要求業者,也不盡然。公路總局的裁罰懲處,不足以嚇阻業者也是一個問題。
     
    依照公路法規定,違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罰鍰9千至9萬,這個9千的最低額,從2002年至今沒有調整過。
     
    更驚悚的是,公路總局決大多數的案件,都只罰最低額9千元。然而,同樣是超時工作,勞基法的罰鍰卻是2萬至100萬,面對累犯還可以加計罰鍰。
     
    再者,依照公路法第47條以及77條,業者違法限期未改善,可以停照甚至廢照。結果這10年來,汽車客運業者只有四件被吊扣牌照1個月到3個月,而這個吊扣牌照只是針對違規的車輛,業者還是可以使用其他車輛營業。也就是說,公路總局從來沒有針對汽車客運業者予以停照或廢照。
     
    對此,蘇院長表示:「涉及公共安全、司機勞動條件,政府會嚴格要求,如果有涉及作假,就是偽造文書,他會責成交通部長,把邱顯智列的事項嚴查,如果有這種現象一定要有效遏止。」
     
    #公路法違法紀錄應公開上網
    面對嚴重違法的客運業者,民眾如果想要自保,搭乘安心的業者車輛,可以如何選擇呢?答案是:完全沒有資訊揭露。只能透過監理服務網,查詢法人違反道交條例的資料。
     
    勞動部有「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環保署則有「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以及「即時監測資料」,消防署則有「消防安全檢查重大不合格場所一覽表」,但是,今天民眾所搭乘的公車或是國道客運,有沒有違反公路法的紀錄,被罰了多少錢,網路上完全查不到!
     
    #別讓客運駕駛成為馬上路的不定時炸彈
    最後,我要再次提出「駕車時間」的荒謬規定。〈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2條規定:「每日最多駕車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這等於是讓客運駕駛每天都加班,如果加上整備時間,每日工作時間動輒超過12小時,這是一個文明國家對待客運駕駛的方式嗎?這是一個有勞基法的地方嗎?
     
    我必須說,是誰讓這些司機冒著超時加班的風險,在公路上變成不定時的炸彈?就是長年放任不作為的公路總局!
     
    因此,我問蘇院長:「每天都要加班的車安全嗎?」院長回答:「這件事情真的很需要被重視,不能被大家認為無政府,我們一定會嚴加處理」。然而,可惜我講到這邊,質詢時間就中止了。
     
    以上這些問題存在已久,透過這次質詢的機會,我希望蘇貞昌院長帶領的行政團隊,拿出魄力,重視公共運輸的安全,重視客運駕駛的勞動權益,好好整頓屢罰不怕的業者!
    我們的訴求:
     
    🔈呼籲交通部🔈
    l 公路總局應檢討累犯業者之補助金額,視違法情節調降甚至刪除。
    l 修改公路法第77條及第79條,制定公共運輸駕車時間不得高於8小時。
    l 比照勞動部及環保署,公佈違反公路法及汽車運輸管理規則之業者名單。
    l 落實公路法第47條、第77條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28條,勒令累犯業者部分停業,直至改善。
    l 比照勞基法,違反公路法第77條應至少處以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之罰鍰。
     
    🔈呼籲勞動部🔈
    l 不得將駕駛排除勞基法第36條之適用
    l 針對工時相關違法的裁罰上限,應再提高
    l 針對交通運輸業之專案勞檢,應再提高檢查頻率及次數

  • 桃園罰單查詢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01 17:30:03

    1. 民眾繳納停車費、罰單、燃料稅等,僅需身分證字號、車號即可查詢繳費。然而,財政部線上繳納牌照稅流程卻很「奇葩」。如果手上沒拿「銷帳編號」,還無法繳款,完全喪失網路繳稅的便利性。對此,我要求財政部長承諾,盡速改善此種毫不便利的系統。

    2. 炒房大戶黃勇義,2003年至2011年間利用人頭做假帳、逃漏稅17億元,2017年遭地方法院判刑4年。財政部依《所得稅法》規定,應追繳17億元漏稅,還可以再裁罰51億元罰鍰。

    然而,卻有媒體報導:「國稅局官員直言,依《行政罰法》規定有刑事罰,行政罰將免罰;換言之,黃勇義關一天竟然可以抵13萬罰金」。請問財政部立場:這是假新聞嗎?坐牢後,到底還能不能進行行政裁罰?

    3. 壢新醫院張煥禎院長,從2007-2015年做假帳逃稅5億元,遭到桃園地檢起訴。在此逃漏稅長達九年的期間,國稅局都不知道嗎?已經要求補稅了嗎?是否已經依法裁罰?還是遇到權貴就縱放?財政部所屬單位是否接到有力人士替本案關說?我要求財政部蘇建榮部長徹查到底。

    附註:

    2019-3-28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基層檢察官指控檢察長關說 法務部徹查決心在哪?
    https://reurl.cc/A6j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