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桃園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桃園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桃園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費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87的網紅老皮嫩肉的流水帳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下午發生了一件超驚悚的事_鐵雄救護車初體驗 中午1點30分左右,我們結束了台中之旅,鐵雄無故的歡樂起來,媽媽不以為意的跟他說:「好,我們上車睡覺回桃園!」 14:30 好不容易排進大雅交流道,發現...鐵雄發燒惹!老皮:「我們回桃園去看小兒科好了!」 15:13 鐵雄忽然兩眼上吊、四肢僵硬...
桃園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費用 在 老皮嫩肉的流水帳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下午發生了一件超驚悚的事_鐵雄救護車初體驗
中午1點30分左右,我們結束了台中之旅,鐵雄無故的歡樂起來,媽媽不以為意的跟他說:「好,我們上車睡覺回桃園!」
14:30 好不容易排進大雅交流道,發現...鐵雄發燒惹!老皮:「我們回桃園去看小兒科好了!」
15:13 鐵雄忽然兩眼上吊、四肢僵硬的抽搐,還一直流口水!
我當下一直拍他肩膀,大喊:「鐵雄,鐵雄,看媽咪!看媽咪!~老公,鐵雄在抽搐,快點下交流道!」
小明:「快點打電話給110!」
老皮:「???報警幹麼?」
小明:「請警察幫忙啊!」
(豬隊友啊豬隊友!)廢物媽媽這下確定只能靠自己了!
老皮:「119嗎?我的寶寶現在在痙攣,但我們現在在二高上,我該怎麼做呢?」邊打119,還邊搖鐵雄,因為鐵雄的嘴唇已經發白了!
119:「媽媽,妳可以跟我說你們現在在二高的哪裡嗎?」
感謝天公伯在這時讓我看到標示牌:「我們再2公里可以出竹東芎林!我們是北上!!」
打到這裡,我都好佩服自己當時可以那麼冷靜!!(小明雖然噗嚨共,但是他也很冷靜的握著方向盤)
15:18 已經聽從119人員指示,我們把鐵雄號停在竹東出口旁,小明立刻打雙黃燈、架起三角錐,然後把鐵雄抱在車外等救護車,老皮在車上收拾可能必須待在醫院時的行李!(這時候小明又回到神隊友行列)
救護車抵達後老皮扛了鐵雄就往車上爬,幸好鐵雄已經沒有痙攣的情況,只是滿身大汗跟意志有點不清,上車以後救護員馬上給鐵雄冰敷跟聯絡醫院,媽媽我本人一直用平常玩鬧的音調跟鐵雄講話跟拍他肩膀,完全不讓他閉眼睛。救護員忙完一段落跟我說:「媽媽,妳都不慌張耶!」
老皮:「你看我老公的樣子,就知道...女人當自強啊!」
救護員:「哈哈哈..會開玩笑就好!」大哥...我其實70%是認真說這句話的.....
15:41 我們抵達醫院急診室,因為鐵雄是清醒的,所以由老皮抱進去,聽護理師指示放在急診室最遙遠的病床上。我想~除了寶寶無法戴口罩、應該有安全距離以外,應該是護理師擔心寶寶不舒服的吵鬧會影響其他病人吧?
醫師:「38.9度!什麼時候開始燒的..」
老皮:「他中午開始歡樂,大概2點多才開始全身發燙」
醫師:「沒有任何症狀嗎?食慾正常嗎?」
老皮:「超正常的!早上吃2片吐司跟奶、中午吃一碗飯!」
醫師:「有拉肚子嗎?好!沒有!」因為鐵雄在進醫院時很爭氣(?)的拉了一坨屎,所以我們在急診室表演了一部換尿布舞台劇,大家都看到他的尿布裡面有🥕!
就這樣..在莫名發燒的情況下,鐵雄被塞了退燒塞劑...
老皮:「醫生,我想問他的痙攣有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醫師:「有些寶寶會因為發燒有這種熱痙攣的情形,但只會1-2分鐘,寶寶進來到現在已經1個小時,看起來狀況都很好,他應該屬於這類的熱痙攣,這種不會影響腦部發育,不用擔心。不過要小心洗澡或游泳的時候發作,很有可能會嗆到水!」
最後...觀察到鐵雄退燒,我們批價領藥以後就回家了!
寫了那麼多...我想要感謝~~
☑️ #謝謝119接線員及救護員的幫忙。謝謝接線員很有耐心的聽我說話,也謝謝救護員在車上盡力讓鐵雄躺的很舒適。
☑️ #謝謝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所有醫師_護理人員及藥師 第一次面對這種事情,要不是有他們溫柔又專業的照顧,鐵雄無法順利退燒。
☑️ #謝謝台灣的健保 鐵雄的急診費用200元。
☑️ #謝謝皮爸皮媽 把我生得那麼聰明又冷靜(很敢說)。
最重要的是....
☑️ #謝謝鐵雄的努力 媽媽又可以跟健康的寶寶玩耍了!!
鐵雄現在很好,剛吃完一碗寶寶麵跟可頌,正在跟爸爸打架!我們會密切觀察他狀況的...
#這種體驗一次就好_大家都要健康長大喔
#補充
因為醫生、接線員及救護員都有提到,所以老皮想提醒大家一下~~
如果寶寶有痙攣現象的話,千萬不要強行放東西到他們的嘴巴裡,這樣反而會有窒息的危險喔!!
桃園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費用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龍發堂,
到底這個宗教機構怎麼來的?
看完之後,才驚覺背後勢力還蠻龐大的呀
#打狗故事第二集
#超長文慎入
【把你送去龍發堂】😱
-台灣精神醫療史上一個難以分類的篇章
文/ 陳信諭 醫師
從去年底龍發堂爆發結核病等群聚感染開始,龍發堂的存廢再度被提上檯面討論。在堂眾被陸續移出,以及司法單位陸續展開調查堂眾「非自然死亡原因」之際,龍發堂突然於2018年1月3日宣布全面暫停精障照顧,希望政府加速安置332名堂眾(雖然3天後堂方就反悔改口)。這樣的「反撲」,也讓衛生主管機關戒慎恐懼,地方中央已展開緊急應變。
「把你送去龍發堂」是筆者年幼時,有些長輩恐嚇不聽教訓小孩的話語。而「龍發堂跑出來的」,則是國小學童用來「互相霸凌」之語。
到底這個充滿著神秘色彩、令人畏懼的地方,到底為什麼成為精神疾病患者收容機構的代名詞?
■ 從草寮到全台最大民間精神病患安置處
龍發堂官方版本的創立史,帶著點鄉野傳奇的色彩。創堂住持釋開豐俗名李焜泰,僅國小畢業,原在祖先留下路竹農地上務農養豬。
但1971年,李焜泰40歲時,不知為何佛性頓開,便在農地上搭起草寮修行佛法。有位友人之子是精神病患,想拜他為師,但這個案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這時,已是釋開豐的住持,用草繩將兩人綁在一起,「為他講解道理,教他如何做人,並領他從事些簡單的勞動工作。」根據官方說法,僅僅幾天,這位弟子就變得非常配合,脫胎換骨。口耳相傳後,他所創的小佛堂龍發堂不斷有病人家屬將病人帶來託付,堂史記載「出於同情和憐憫,大師又只好把他們收容下來照顧。」
不久之後,龍發堂就發展成數百多人規模的病患收容所,還有養殖場、製衣場等,雖然堂方強調「自由活動、不強調藥物、重視社會功能訓練」。但最為人知的管理方式,恐怕還是釋開豐發明的「感情鍊」。堂方讓功能好的病人和自我照顧能力差的病人腰際繫在一起,互相照顧,但不僅引起爭議,還曾經發生過暴力攻擊事件,讓堂眾暴露在風險中。
1982年,大學畢業的釋心賢拜釋開豐為師出家,並主管龍發堂行政事務和對外發言,讓龍發堂逐漸朝組織化發展,收容的病患曾逾千人,至近年也維持在六百人左右。
民間普遍傳聞,不堪長期照顧患者負荷的家屬,只要付出1~200萬「功德金」,龍發堂就會照顧患者終生,但家屬若中途要帶走患者,堂方卻以這是捐獻為由拒絕返還。雖然堂方多次公開否認「買斷」等說法,表示是採「隨喜捐獻」,但平日刻意管制不公開的「居住區」、獨特的照顧模式、龐大的堂眾群體,加上宗教色彩,也讓龍發堂爭議越來越多。
■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龍發堂出現時,台灣精神醫療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1970當時,省立高雄療養院成立不到十年,仍是四合院的建築,主治醫師編制只有四人。台北市立療養院才成立一年,剛開辦60床的住院病床。台灣兩大城市都如此,可見精神醫療設施仍相當貧乏。
和歐美相比,台灣精神醫療的起步相當慢,再加上社會的恐懼與污名化,對精神醫學知識與制度的引進,也遠遜於其他醫學學科。
現在西方醫學的引進始於傳教士時代,但精神醫學的引進則要回溯到日治時代,1918年台灣第一所精神病院台北仁濟院成立,1934年第一所公立精神病院養神院在松山成立(後來的錫口療養院,1970年代遷移到桃園成為桃園療養院),當時尚無抗精神病藥物,也沒有足夠接受精神醫學乃至各類心理治療訓練之醫事人員,這些醫院較多以「人道安置」為主。就算1936年殖民政府公佈「精神病監法及精神病院法」,其中社會管束的意義都比較大。
這或許會讓人想到法國哲學家傅柯所研究的《古典時代瘋狂史》中的大禁錮時代;傅柯在書中提到,關禁閉是十七世紀才全新創造的制度,是作為一種經濟和防範措施,將「貧困」、「沒有工作能力」、「無法融入群體的人」隔離。
古典時代的人們從社會角度來認識瘋癲,選擇了放逐,理智獲得了勝利。
相對於傅柯筆下的法國,國家主導的衛生服務在台灣要等日本殖民時期才出現。而從前現代時期一直到現代化開始,台灣人普遍仍以宗教解釋瘋癲之原因,現代國家治理的角色被家庭、社會互助和宗教團體所取代。許多患者被家屬禁錮,或由廟宇等組織收容。
日本殖民政府未竟的現代化治理機器,戰後,由中國殖民政權完成。在日治時期之末,臺北帝大已經成立神經精神科,開始引進「理性的力量」,嘗試將精神病「醫學化」。然而,戰後初期整體的公衛政策,「社會角度」仍重於「醫學角度」。
1957年,第一家大型精神病院玉里榮民醫院成立,而後西部許多找不到去處病患被送到玉里收容,除了一般熟知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尚包含了「政治不正確的反動者」在內,人數多達5000人以上。這些病患除了不用繳納費用,更可領有少許零用金,會由工作人員帶領「購物大隊」到鎮上消費,接觸社會。
當然,除了購物大隊外,投票也是集體出動。據媒體報導,玉里醫院中為了訓練精神病患投票,曾在病房內貼出選舉公報,並反覆使用「行為制約」、「社會模擬」等模式訓練患者。玉里榮民醫院院內過去甚至曾經成立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支部,因而特定政黨得票率,居然比眷村還要高。
二戰後數十年間,在中央政府的衛生主管單位,竟也沒有心理健康專責部門或預算。公衛學者陳瑞容和八里療養院的彭英傑便提到:
「1980年以前,精神醫療是完全歸屬於社會救助,其實只是救助病患、容病患、補助病患生活照顧,解決社會的問題而已,負責的單位是內政部、社會處、社會局等,在1980年以後才由衛生署主導,將精神醫療當作醫療來看。」
這樣的情況,當時的精神醫療從業人員也更有深刻感受。1980年代初期,台北市立療養院的葉英堃院長和陳永興醫師申請研考會經費進行了全國八十間精神醫療設施和人力調查,結果讓陳永興永難忘懷,他寫道:
「這個研究做完後,對我產生很大的衝擊,我覺得市療簡直像天堂一樣,沒有走出去根本不知人間和地獄的長相,我們在教學醫院內每天穿得整潔亮麗,早上看門診,中午就是讀書會、討論會,下午看住院病人,大家忙著準備寫報告升等、升主任、做教授,差不多都是過著這種生活。幾乎每家醫學院的學生都走同樣的路,根本不知道我們每天所看到的病人,是全台灣運氣最好的病人,當時會將病患送到醫學中心住院、看門診的,不是家庭教育程度高,就是家庭經濟很好的,那時候還沒有健保,能送來這裡的都是家庭經濟能負擔得起的人。我們繞了台灣一圈才知道,全台灣的天堂真的沒幾間,八十間精神科院所,真正好的才五、六間,剩下的都是長期收容的院所,不見天日、黑暗淒慘的地方很多。沒實地見識過的人,完全不會知道世間有多黑暗。 」
當我們往回推到1970年代,一般精神病患的處境和家屬的負擔可想而知。在龍發堂病人家屬的訪談紀錄中,便可以見到,許多家屬並非否認現代精神醫學,也並不相信龍發堂的宗教神威,但在長期求醫與進出各類機構的過程中,弄得精疲力盡,最後才找上龍發堂。
甚至連經過台灣一流精神醫學訓練的醫師,也認為:對於無法取得現代醫療資源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而言,龍發堂提供一個比起醫療機構更容易負擔、更妥適的居住空間。寫下這樣話語的,正是第一位進入龍發堂調查的精神科醫師。
■ 現代社會與精神醫學視角下的龍發堂
1982年,台大訓練出身,剛到高醫不久的文榮光醫師,獲得堂方同意帶隊進入龍發堂調查,並在國科會的支持下展開這個台灣特有的醫療行為與民間信仰,以及精神醫療體制的研究。文醫師雖以現代醫學的角度切入,但對於龍發堂的存在的社會功能,仍抱持開放心胸看待其角色。
他也認為,雖然龍發堂所採用的民俗療法,療效上當然比不上現代化的精神醫療院所。不過:
「該堂卻遠勝部分私人收容性的機構。因為龍發堂不會把病人當作呆人擺在像倉庫一樣狹小的空間內置之不理,或以類似人間地獄、惡魔島等不人道的待遇相待(聯合報,1984.05.01) 」
此外,龍發堂採用的民俗療法也並非完全無效:
「在龍發堂,鐘聲就等於住持開豐,鐘聲的權威已凌駕一切,患者因而有『制約』行為。…在現代精神醫療中有職能治療,即教一些手藝,讓病人由工作中得到安寧及訓練專心......養豬、養雞、成衣加工完全符合職能治療的原則(聯合報,1984.04.09)」
雖然龍發堂做出一些努力,但文榮光醫師也同時指出,有6成堂眾皮膚有異狀、4成內科理學檢查異常、3成神經學檢查異常,另有相當高比例堂眾死於感染,這些都是在醫學協助下可以避免的。換言之,堂方若沒有讓堂眾接觸到充分的醫療資源,當然有其責任。
文榮光醫師的研究引起了社會注意,而其他專業人員,例如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趙庸生也曾帶領學生前往參觀。龍發堂利用禁錮方式的管理也隨著曝光率爭加引發爭議。尤其在1984年更發生一起備受注目事件:有病患戴手銬逃出,周邊居民以為是逃犯報警,警方出動霹靂小組圍捕,引起廣泛關注和再次的輿論抨擊。
龍發堂爭議,加上多起精神病患社會案件,也促使政府加速研擬「精神衛生法」。同時,也加速發展精神醫療體系以及擴建精神醫療設施,在制度方面,1986年推動精神醫療網、隔年精神醫學會與神經科分割、1989年開始精神專科醫師考試認證制度化。硬體方面,推動大型療養院新設和擴建,例如省立桃療八里分院(現八里療養院)、設立500床的嘉南療養院、玉里榮民醫院整建、省立玉里醫院設精神科1200床(現衛福部玉里醫院溪口復健園區)、北市療(現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復健醫療大樓、凱旋醫院綜合大樓等,合計總經費達32億元,並陸續於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完工啟用。
■ 「宣告非法」之下的政治角力
當然,對於精神衛生法的立法,龍發堂大力反對。1989年時,支持精神衛生法立法的高縣立委黃河清,因反對龍發堂合法化,釋開豐便率領病患組成的樂隊,前往黃河清服務處吹奏「西所米」等出殯音樂。不料黃河清數週後居然後在沐浴時死亡,不但民間繪聲繪影,釋開豐還公開表示,黃河清的過世,是因為「連神明都看不過去。」。而另一位支持精神衛生法的醫師立委洪奇昌,也曾被兩百多名龍發堂家屬包圍服務處抗議。
相形之下,當時自封「民主戰艦」,作風爭議的朱高正,卻在立法院發言相挺龍發堂。由於精神衛生法草案29條規定,精神醫療機構非為醫療、復健之目的或防範緊急暴力意外事件,不得拘禁病人。朱高正就表示:
「是否於本條定一些客觀標準,在施行細則中明定,在我們尚未有足夠的精神病院、精神醫師之前,對這些機構是否做一妥善處理,以免造成社會問題。」
而路竹本地出身的立委 #王金平 則表示:
「有許多龍發堂病患家屬曾來本院請願,.......大家聽了家屬的陳述後,認為很有道理,同時希望能再了解,類似龍發堂等精神收容機構後,再審本法。因為大家認為,龍發堂的存在有其功能......在政府沒有能力照顧這些病人之前,對類似龍發堂的機構亦必需慎重妥善處理。」
但不論是龍發堂家屬團體,或是反對立委,均未能影響立法內容,另一方面,康復之友協會等對立法持正面態度的團體和其他病友、家屬,其意見以及復健需求等面向,也沒有在立法過程中充分凸顯。因此亦有學者批評為「國家官僚獨大,缺乏市民參與」的精神衛生法。而從配套建設脈絡來看,1980年代末的精神衛生改革,更多的是重視社會安全,而較少社區化復健醫療的投資。因而在歐美以去機構化與社區醫療為主流已積極發展多年時,台灣則仍持續進行醫院急慢性床數擴增。
而對現代精神醫學持懷疑態度者,更援引龍發堂為例。如中時記者劉揮斌於1990年一篇名為<回首來時路,龍發堂為何能存在二十年>的文章中,便寫道:
「現實上,藥物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完全無效,這也是龍發堂能夠受到病患家屬支持及存在二十年的原因,但醫界卻拒絕省思,以事實成就來證明他們的理論,反而要借助賦予本身的權源,透過刑法的力量來肯定自我,這種勝利未必光榮。」
不過,朱高正協助龍發堂「走向國際」,幫助龍發堂大樂隊、宋江陣到東南亞、中國等國演出,以及牽線讓釋開豐到中國推廣龍發堂療法等服務。也讓龍發堂倍感窩心,甚至成為朱高正的超級助選員。而堂眾與家屬的票源,也成為各級選舉的一大票倉。
而在1990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精神衛生法」後,龍發堂存廢引發各界激烈爭論,在家屬說明會中,釋心賢便指出:
「精神衛生法草案經總統公佈實施後,不但是龍發堂,連所有病患家屬,一個都跑不掉,如果未依法送醫治療,都要罰款;因而致死,還要判徒刑,對家屬而言,可說是沒完沒了。」
釋開豐為抗議這項政策,竟使出「解散龍發堂」絕招,龐大堂眾安置問題果然引發軒然大波,最後不了了之。而龍發堂也因此一直被衛生單位視為燙手山芋。
■ 進入21世紀的龍發堂
之後,處於違法身份的龍發堂,爭議絲毫未減。
2000年2月,有病患及家屬向立委余政道陳情,指控釋開豐自稱是元光神佛下凡,製造合成分身照片誇顯神力,還自塑金身供病患和家屬膜拜,並強迫信徒購買30-50萬元不等的金身等物件。同時病患指控釋開豐和釋心賢收容病患每人索價250萬元,並長期凌虐病患,從事無償勞役。余政道當時曾招開記者會批評龍發堂斂財及凌虐病患,但釋開豐對指控一概否認。
2000年6月,監察委員至龍發堂視察,發現該堂確實有結核病患,因而指示高雄縣府輔導合法化,讓病患獲得更好的照顧。衛生署及高縣衛生局介入後,對龍發堂「堂眾」完成身心評估,後續有部分病情嚴重的病人被移出照顧。而政府也規劃將該堂改設康復之家及精神護理之家,輔導合法化。
2004年,住持釋開豐病逝,但他晚年因糖尿病併發症、中風等原因,堂務早已委由釋心賢與第二代住持釋心善處理,營運並不受影響
然而,雖然衛生署核准龍發堂籌設康復之家,高縣府社會局也核准籌設康復之家附設身心障礙教養院,但因土地變更等問題,遲遲未合法立案。而雖嘉南療養院的精神科醫師每周三會到龍發堂進行巡迴醫療,堂眾也服用精神藥物,但也有消息指出,龍發堂內給藥完全不經管理,堂眾難稱有接受治療。而龍發堂內大量病患,也沒有像是合法的康復之家和精神護理之家有足夠的專業人力、復健活動。
縣市合併後,高市府也曾有意輔導龍發堂就地合法化,以「向日葵康復之家」提出申請,但2013年堂方向市府申辦非都市計畫土地變更作為宗教使用專案輔導合作案,但因「特定農業區之農牧用地原則不得變更使用」而被駁回。在龍發堂並未積極配合解決合法化相關作業下,衛生福利部已於2016年3月31日廢止其康復之家150床許可。
而到了2017年,龍發堂更爆發嚴重疫情。從7月開始,阿米巴痢疾及肺結核發生群聚感染,累計確診阿米巴痢疾個案32例,肺結核6例,在衛生局屢次稽查後,衛生與防疫措施並無顯著改善。而衛生局預估龍發堂之潛伏結核感染陽性率(IGRA陽性率)將達40%,也就是多達200人必須移出。因而衛生局於2017年12月21日公告龍發堂為傳染病疫情流行地點後,並要求堂方確實落實「移動管制 只出不進」措施,逐漸移出病人。
12月18日,龍發堂仍有503名堂眾,在持續移出下,至1月已經降低到332人。而衛生局介入查核後,赫然發現近8年共死亡97人,對部分死因與病歷記載有落差,移送檢調調查。
然而,龍發堂移出的病人還是一大問題,這些移出的病患大多屬於第五第六類病人,卻有許多安置在綜合醫院或療養院急性病床,不但可能佔用急性醫療容量,也會對需要病床病人產生排擠效應。就算之後逐步安置,也仍需要龐大經費。經衛生局調查後,龍發堂收容許多患者領有補助,但這些補助金去向,或是之前所傳家屬支付堂方的安置費用,去向都不甚清楚,有待進一步釐清。
此外,在衛生局移出行動中,若遇到不符合精神衛生法定義之嚴重病人,或就算符合,但沒有「自傷傷人之虞」,無法啟動緊急安置的病人要如何處理?社政與其他資源如何轉介連結?突然被改變安置地點的老病患,會不會出現遷移壓力症候群(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這些都是大問題。
儘管龍發堂爆發疫情後,的確需要即時的動員處理,但龍發堂在台灣精神醫學史上的角色是否就此「蓋棺論定」,尚難定論。
以龍發堂在精神衛生治理下形象作為碩論主題的湯家碩便指出:
「從龍發堂案例來反思今日我們對於精神疾病的認識與想像,可以發現精神疾病不僅僅是醫療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歷史/社會問題,因此也自然無法化約為一種從個人生理跳躍到社會的解決模式。」
當然,當今的精神醫療強調生物-心理-社會三元模式,已不再用單一的向度詮釋疾病,而社會精神醫學也更強調康復(Recovery)的概念,協助病人重建功能與積極生活,尊重病人自主的居住與職業選擇,並以個案管理和團隊服務概念,提供重返社會之協助資源。
但本次的事件,能否跳脫過去精神醫學-龍發堂的對立或背後政治勢力衝突的「二元對立」,而能真正以病患之福祉為本,並喚起大眾對精神醫療社區照護資源的重視,才會是龍發堂半世紀紛擾下一個理想的結局!
#高雄 #路竹 #龍發堂 #精神醫學
桃園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費用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師與助產師共同照護,提供所有產婦溫柔自主多元的生產方式,是阿萍醫師努力的目標!
在路上了!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同行~^_^
【友善多元溫馨生產醫院試辦計畫是圓滿結局或曇花一現?】
談助產師與醫師共同照護制度在台灣的建立(2)
前文提到,衛福部交由醫院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醫管會)所籌畫的《友善多元溫馨生產醫院試辦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首度以創立新生的生產模式作為回應方式。本文將詳述共照制度實質內容、運作時產生哪些問題。
--
根據醫管會規畫,試辦計畫將於2014年01月0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止,先行試辦一年,並在期滿前邀請婦女團體代表、學界代表、婦產科醫師公會、助產學會、助產全聯會團體的專家,共同評核成果,決定是否續辦。
最終,台灣共有六家醫院參與此試辦計畫,包含林口長庚醫院、台中榮民總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衛福部桃園、台中、豐原醫院。參與的醫院能在行政、人事和教育訓練上獲得補助,第一年試辦的經費來源為醫發基金,而每一家醫院補助上限是250萬元。
(詳細預算編列包含:每家參與醫院一年行政費用12萬元;人事費用獎助醫師及助產師(士)一年每人24萬(每家醫院最多2位醫師、最多6位助產師(士));教育訓練費36萬;印刷費補助10萬。)
在試辦計畫正式開跑之後,生動盟除了參訪北部執行的醫院,希望能夠實際了解政策實際操作的現況,團隊也走訪台中榮總產科,當天彰化二林基督教醫院及部立豐原醫院均派產科部參與計畫的護理人員來到台中榮總交流心得。
生動盟發現,醫院在試辦計畫執行上遭遇以下許多困難:
(一)在缺乏完備的制度設計之下,短期單一的試辦計畫的影響實有限,助產師與醫師共照的生產模式是否能夠落實,經常依靠個別醫療機構的組織或組織領導者的特性。例如,在部立桃園醫院和台中榮總的參訪中,我們分別發現其產科主任或護理部主任相當重視試辦計畫,助產師有較高的能動性能夠和產科醫師、護理人員共同參與孕產婦照護,產科醫師也較願意接受降低非必要醫療介入的觀念。特別是部桃醫院做為衛福部直接管轄的公立醫院,該組織的示範性功能也較一般醫院來得強,後續衛福部在宣傳推動友善生產及共照模式時,也多以部立桃園醫院的經驗作為其治理成果。
(二)即便有意願推動溫柔生產與共照制度,醫院也因為政府缺乏完善的規劃而無法順利地進行。例如:
1.政府並未同時將助產師的薪資水準納入改革:助產師低於護理師的薪資,也經常讓許多同時擁有助產師和護理師證照的從業人員選擇以護理師做執業登錄。
2.試辦計畫期限僅一年,且包含經費撥用等行政流程時間在內,實際在醫療現場執行的時間只有短短六個月。然而,即便扣除產前教育和產後訪視的時程,從懷孕到生產也需要十個月的時間,半年的時間根本無法讓助產師(士)和產科醫師完整參與孕產程照護。助產師(士)表示,許多目前照護的孕婦到了實際生產的時候,試辦計畫早已終止,屆時助產師是否續聘仍未知,如果無法協助接生,則這些婦女無法接受到完整的共同照護;或是有些慕名而來,預計要懷孕的女性朋友,等到她們真正懷孕,也可能是計畫結束後的事情。
上述狀況都是生產共照模式、溫柔生產在制度化過程中所面臨的阻礙。
雖然試辦計畫的執行在各醫療院所中遭遇各種不同的問題,但是要改變長期以來的制度慣性,本非易事。然而,最讓人擔憂的是,在計劃將近尾聲之際,有各種非正式管道傳出的訊息表示試辦計畫可能就此中斷,找不到主事單位負責延續下一年度,這才是共照及溫柔生產制度化所遭遇的最大障礙。
文/生動盟成員謝新誼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年試辦計畫推行時的相關新聞參考:
溫馨接生情 助產士重返醫院 https://goo.gl/YnlBcp
最快七月前 助產士重返醫院 https://goo.gl/YMx5MI
與醫師合作 喚起自然生產本能 https://goo.gl/ojFP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