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桃園市民卡無法感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桃園市民卡無法感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桃園市民卡無法感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桃園市民卡無法感應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施政報告質詢!北捷多元電子支付吊車尾!】 台北捷運遲遲無法使用信用卡或 iPhone 感應進站,是很多市民朋友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來台觀光客的疑問。 . 這項缺失,在議會至少已被討論4年以上,但市府總以 #持續洽談、#技術複雜、#悠遊卡公司無法主導、#無法預估 來推託搪塞。 . 反觀,高雄捷運可...

  • 桃園市民卡無法感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0:58:30
    有 901 人按讚

    【施政報告質詢!北捷多元電子支付吊車尾!】

    台北捷運遲遲無法使用信用卡或 iPhone 感應進站,是很多市民朋友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來台觀光客的疑問。
    .
    這項缺失,在議會至少已被討論4年以上,但市府總以 #持續洽談、#技術複雜、#悠遊卡公司無法主導、#無法預估 來推託搪塞。
    .
    反觀,高雄捷運可說是全台灣 #最開放 的捷運系統,不僅最早開放信用卡感應進站,更接受Visa、萬事達卡、JCB與銀聯卡感應乘車,民眾也可使用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等進站。

    其後,新北、桃園也已陸續開放使用信用卡進站,連今年開始分階段營運的台中捷運,也已在8月時宣示將會於2022下半年逐步納入。
    .
    六都中,撇除沒有捷運系統的台南,台北捷運的多元電子支付就和柯市長的民調一樣,是 #最後一名。

    台北捷運明明是全台最早的捷運系統,卻硬生生淪為全台最落後的系統。我發現一切的問題就出在,台北市的電子支付政策 #獨厚悠遊卡公司!
    .
    早在2014年,柯市長就在「市政白皮書」中提出 #手機感應 #聰明支付 的智慧城市政策,2019年更和雙北合作「公共運輸電子支付試辦計畫」。

    但就在新北淡海輕軌積極納入萬事達卡、Line Pay Money乘車碼感應搭乘的同時,台北市卻將一切全權交由悠遊卡公司主責,僅在2019年11月時導入Samsung Pay悠遊卡,2020年3月啟用悠遊付嗶乘車。
    .
    📍Samsung Pay悠遊卡:於指定機型中,可下載虛擬悠遊卡至三星手機中
    📍悠遊付嗶乘車:電子錢包支付產品,僅有支援NFC的 #Android手機 可使用嗶乘車,且需下載App、進入特定頁面才能開始感應。
    .
    北市獨厚悠遊卡公司的後果即是:
    1⃣ 全台北的手機用戶僅有19.72%、持有三星機型的民眾,可使用Samsung Pay悠遊卡,方便的感應進站。
    2⃣ 27.53%使用其他Android手機者,可使用悠遊付嗶乘車,但由於需進入特定頁面、解鎖後才能使用,不受民眾青睞,實際使用悠遊付的人,僅佔北捷總趟次的0.2%。
    3⃣ apple手機市佔率高達52.55%,推估之下,全台北 #已有200萬的市民被政策拋棄,完全無法使用感應進站搭乘北捷!
    .
    昨日,我當面在質詢台上向柯市長要求,應將「公共運輸電子支付試辦計畫」由府級層級列管,不能只丟給具利益衝突的悠遊卡公司負責!

    我也要求市長,應盡速將 #感應信用卡 、#ApplePay 納入試辦載具與工作項目,完善信用卡搭公車捷運,漸進支援旅遊票、定期票、優待票與轉乘優惠,不可再罔顧市民權益!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reurl.cc/6amRdO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 桃園市民卡無法感應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2-01 00:35:40
    有 2,329 人按讚

    頭戴鋼盔 也要完成的事

    星期五,台北溼冷。

    晚上十點鐘,我從總統府開車要回公司拿點東西。從凱達格蘭大道開到忠孝西路,短短幾百公尺的距離,我開了三十分鐘,還沒開到。

    塞在中山南路二巷裡面,明明看著前方已由紅燈變成綠燈,但車子卻一動不動,只等繼續等,等著看著燈號再度變紅,再等一百秒。真可謂:「車龍滿滿、望燈興嘆」。

    這就樣,我光是在短短不到兩百公尺的小巷子裡頭,就塞了大約十分鐘。

    好不容易開出了公園路,拼了命的想要右轉到忠孝西路的時候,卻看到整個忠孝西路,一片火紅。那是大批車輛塞在路上,車尾的煞車燈,所透出的滿滿紅光。天啊,整個忠孝東西路,全都卡死,這到底怎麼回事?

    眼看時間已經超過晚間十點半,我依然卡在車陣中,搖搖頭,往左轉,我只得放棄往前。開了快一個小時浪費生命在車陣中的我,終究沒有回到公司,拿到我想拿的東西。

    台北到底怎麼了?

    印象中,台北市從來沒有這麼塞過。

    這兩天看到網路上住台北的網友們,紛紛討論起這兩週的「塞車惡夢」,這才確定,那天晚上我遇到的並不是特例,台北原來已經塞了兩個星期。

    市府交通局的官員說:「是因為天氣冷,又下雨,開車的人多了」;有人說:「應該是過年啦」!還有專家分析:「最近汽油降價,使得開車上路的人,變多了」。

    言之鑿鑿,說的都對。

    但仔細再想,過去這麼多年,台北難道就「不過年」?「不下雨」?「不冷」?「沒降過油價」?這些言之成理的塞車原因,過去也都曾經有過啊!那為什麼單獨今年,特別塞?

    剛從日本訪問回國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回來之後面對媒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交通大打結。柯P搔搔頭皮,苦笑說:「我那天也在內湖被塞過」。媒體七嘴八舌,有人提出,是不是「三橫三縱」給害的?

    所謂「三橫三縱」,就是柯市長「單車路網計劃」的初步工程。

    為了建構台北市「友善單車」的路網,市府打算在「信義路」、「仁愛路」還有「南京東西路」弄出「三橫」;另外在「松江、新生」、「復興南北路」以及「中山北路」搞出「三縱」。讓這六條北市最最關鍵的主要幹道,拓寬「人行道」,多劃出一個「自行車道」來。

    其目的,是要達到紅磚道上「人車分道」的承諾與目標,而這也正是2016年「Velo-City自行車城市大會」在台北市舉辦的積極表現。

    事實上,目前正在施工的只是第一階段,大約8公里的路段,柯市長的終極目標,是在三年之內,建構全市長達190公里的綿密單車路網。等到今年農曆春節過後,松江路也將開始施工,再加上過年期間要連拆八天的「忠孝橋引道」,台北市的交通,還沒最壞,只會更壞。

    面對難題,市長臉色沈重的說:「會儘速在重要幹道裝設eTag感應器,確實掌握車流的狀況」。

    然而,裝設eTag觀察車流,只是為了取得「客觀的數據」,並無法立刻改善「塞車的狀況」。就像一個病人不是裝上心電圖,就算完成治療一樣。裝eTag觀流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是得看柯P,如何醫治。

    寫到這裡,我要先說清楚,我並不反對「單車路網」。

    我是一個經常騎單車通勤上班的台北市民。柯P現在的做法,對我個人來說,絕對是歡迎且肯定的。

    但問題是,台北市有多少市民,跟我一樣騎單車通勤上下班?而且,家住台北市的市民或許可以使用單車通勤,但住在新北市?桃園市?甚至更遠的人,那些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每天開車騎車進出台北市的人,他們怎麼辦?

    上任市長之後,柯P做了兩件與交通相關的事:

    1,取消「站交整崗勤務」,警察不再站路口指揮交通。
    2,YouBike 前30分鐘免費取消,改收5塊錢。

    在柯P宣佈取消之前,「站交整崗勤務」已在台灣執行長達20年。雖然警察站在馬路中間指揮交通,曾有過多次發生遭撞的意外,但事實證明,當「見警率」提高的時候,駕駛違規的狀況,明顯降低。

    另外,為了讓「一車難求」的問題獲得改善,柯P決定取消YouBike免費政策。取消之後第一天,YouBike的使用率一舉下降了22%,的確是容易租到了。然而,柯市長一方面用新政策來有效降低單車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卻又廣蓋路網,希望大家多騎單車,以提高單車通勤率,這兩個政策,明顯矛盾,推出之前,交通局的官員,可否深思熟慮?

    2012年,馬英九總統連任之後,立刻著手「油電雙漲」跟「年金改革」。對他來說,那是「現在不改,以後會受苦」的不得不為之舉。然而,多管齊下的結果,令人民生活壓力大增,滿滿痛苦的感受襲來之後,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怨。

    當時馬總統曾說:「我已經做好了戴鋼盔的準備」。事後證明,打過來的子彈與民怨,根本不是他頭上的鋼盔,擋得住的。

    如今,要換柯P「為所應為」。

    為了讓台北市變成更加偉大的城市,他決心建蓋「單車路網」。一樣是「頭戴鋼盔也要完成的事」,眼前擁有高人氣的柯P,或許比馬英九,更有機會,順利完成。

    暐瀚 2016-2-1 de 台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