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桃園太陽能補助2021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桃園太陽能補助2021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桃園太陽能補助2021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桃園太陽能補助2021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

  • 桃園太陽能補助2021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7 11:50:44
    有 0 人按讚

    【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與「小草」,用智能生產及智慧管理進行定時、定量計算處理,精準投放肥料與水,農民只須在系統上操作,就能種好菜、育好果,大幅降低人力、減少資源消耗,為家鄉農民有效地控管田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台灣農業就業人口有近20%年紀超過65歲,且扣除政府補助,農民月平均收入不到1萬元。「走向里山一家當關」綜合所學與在地實務經驗,加上科技和創意,研發出「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APP,幫助農民建立生產SOP,增加農業產量,提升農民所得。該平台代表意涵為:SO(社群)、 LO(在地)、 MO(行動),團隊成員從家鄉關渡平原進行實驗改良,結合在地團體、農田水利會,擁有10年關渡平原生態的相關資料,經過AI大數據分析、交叉比對,可精準施肥、用水管理、預估採收時間及產量,避免資源浪費。

    團員何榮旺與何永山父子,祖輩皆在台北市北投地區務農,見證了都市變遷下的產業更迭與興衰。雖然從父輩起因都市計畫變遷不再務農,仍然心繫農業,轉而投入七星農田水利會。他們發現,過去農民覺得肥料灑越多越好,事實上少量施肥跟用水,反而能讓稻子扎得更深。

    團隊自信分享,曾把稻田分成兩部分來試驗,一邊使用SOLOMO永續稻作技術,一邊則遵循舊有稻作模式,有次颱風天突襲,使用系統的那半邊稻田完好無缺,另外半邊稻作則被颱風吹得連根拔起、東倒西歪。SOLOMO也獲得「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等農業技術、大數據資料專家認證。

    何榮旺說,除了增加農民收益和友善環境的前提下,以水稻強化栽培(SRI) 技術和關渡平原做為市場區隔指標,打造專屬北台灣特有水質環境的優良稻米品牌,進而推廣至其他地區,進而吸引青年洄流返鄉,傳承農業文化。

    他們規劃用1年的時間來驗證SOLOMO的AI大數據演算法和功能,後續再上架推廣。未來APP將擴充田間用水施肥、微氣象等功能,並加入田間紀錄、管理、教學。未來將藉由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推廣「SOLOMO 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計畫,加速「七星SRI稻米產銷專區」成立,將「七星模式」由台北市關渡平原,推廣至全台灣稻作生產地區。

    另一組參賽團隊「小草」,除了看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關心城市冷氣用量帶來的環境災害。為了降低冷氣用電、提高農業產能,團隊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應用在屋頂可為大樓降溫,在溫室與農地可發展智慧農業,助農民達到精準施肥及用水,為孕育我們的這塊土地節約能源。

    隨著物聯網在農業上的蓬勃發展,聰明的農業應用越來越受到重用。該系統運用感測系統監測土壤品質,導入物聯網技術與地下水排水系統,將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訊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後,傳輸到自行開發的物聯網IoT平台進行整合,以遠程監控即時了解農產品生長狀況。

    他們在農地建設多台攝影機,系統結合氣象與雨量預測,不僅能即時偵測土壤灌溉時機,下雨時會啟動馬達保護機制,關閉灑水功能並進行排水,解決了以往梅雨季農作物根部淹到腐爛的問題。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此計畫,該團隊在政府的在職訓練課程中公開零組件與程式,製作教學手冊與電子檔供全民DIY,也讓民眾免費申請團隊所開發的物聯網平台。

    「小草」團隊分別在高雄、桃園、中壢與台南設置示範基地。其中在高雄的智慧農地,團隊建立地下暗渠排水系統,當下大雨或土壤施肥鹽份過高時,能自動排出多餘水分及鹽分。自動灌溉系統則是用50瓦太陽能板供電,能將水跟肥料直接傳到植物根部;肥料的控制上,除了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的監測外,更可掌握植物氮、磷、鉀生長要素,透過數據即可得知植物需要吸收的養份。

    另外,團隊與嘉義溫室業者已合作2年,透過綠屋頂設計,屋頂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並結合太陽能供電,建構出一套不僅能滿足種植與克服屋頂限制的基本需求,還能達到即時監控與節約能源的自動化屋頂種菜系統,達到保水、排水、自動灌溉、降溫等種植需求。經過團隊實測,在屋頂種植有機蔬果,使室內外溫差有5至10度,只要室內比屋外低1度,即可省電6%。

    此系統使用數據上網,結合物聯網,可以將空氣與保水層溫、溼度、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氮、磷、鉀連線上網紀錄數據或存取於SD卡;還可透過網路遠端遙控物聯網設備,啟動相關設備,例如打水、霧化等自動化功能,以便及時控制效果,讓需常遠行的種植戶也不用。

    該團隊希望透過政府職訓課程,與更多對物聯網有研究、從事農業的人進行交流,爭取更多教學單位合作,培養更多人才為家鄉做出貢獻。團隊認為,這套系統導入的排水系統,可對抗乾旱及洪水天災,除了國內推廣,希望未來可推廣到自然災害較頻繁的國家,透過國際間的分享,達到全球化的應用。

    附圖:▲團隊使用SOLOMO APP在關渡平原進行實驗。(走向里山一家當關提供)
    ▲團隊在示範基地使用「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小草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95210126a03/

  • 桃園太陽能補助2021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05 17:30:22
    有 496 人按讚

    累積環境資產,翻轉環境負債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就像大家所知道的,桃園是台灣的工業重鎮,長年以來,環境負擔非常沈重;但也正因如此,升格之後,我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去年環保署公布的評鑑項目中,桃園市獲得10項績優的成績,例如在空氣品質、河川整治、土壤復育等許多面向,得到多項績優及特優;我們也推動了社會參與,桃園的環保志工加上水環境巡守隊員,是全台灣人數最多的,感謝大家的投入,守護著桃園的環境。

    為了桃園的永續發展,現在必須翻轉思維,我們要減少環境負債,增加環境資產,這三年多來的努力,桃園有領先全國的「10大領先環保指標」。

    像是大家關心的空氣品質,我們透過空氣品質多重源頭管制,桃園的空污,是全國減量最多,單單推動台電大潭電廠6個發電機組減污,就可以減少全市固定污染源PM2.5到17%。同時,空氣盒子也是全國最多,我們預計要在全桃園市設置1,000個監測點;並已推動完成104座舊式重油鍋爐改燃天然氣,讓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效減量。

    我們鼓勵市民朋友使用綠色運輸,我們的電動巴士、電動機車的補助都是全國最高,現在,桃園電動機車數約2萬5,900台,數量全國第一,加上市民卡搭乘公車8公里「買一送一」的優惠措施,公車運量成長率也是全國第一。升格後設置的YouBike,已經突破1,000萬使用人次,中壢火車站前的YouBike站,更是全國單站月租借最高的站點。

    在綠色能源部分,我們推廣光電屋頂、將掩埋場活化設置太陽能光電,多方面推動綠色能源。桃園市環保科技園區是全國首處100%光電屋頂工業區;目前,我們正規劃在桃園科技工業區設置「生質能中心」,發展沼氣發電,預計2021年營運,帶動新興環保產業。

    我們堅持守護河川、海岸與土地,桃園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從升格前的6%到達近14%,成長率是六都第一,我們要光速前進,到達8年60%的目標;我們將河川整治、淨水工程,與親水環境營造齊頭並進,讓市民朋友更能親近,也扎根環境教育。

    2016年12月,我們設立了「許厝港生態教室」,今年4月,桃園市政府更成立全國首創的「海岸管理處」,將加強保護桃園兩大漁港,以及四大海岸生態亮點。

    過去,桃園的重工業發展,對於這塊土地帶來了沈痾的負荷,在升格之後,農地污染場址已經整治改善了130公頃,我們的目標是,要在2021年前,完成所有污染農地的改善,保護桃園大地。

    感謝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桃園這塊土地愈來愈好,但是為了永續的桃園,我們還會繼續努力,讓低碳綠能優先、讓海河去污優先、讓土地復育優先、讓環境永續成為優先,我們要讓我們的桃園,成為讓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好生活的永續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