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格格不入留守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格格不入留守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格格不入留守番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文內比Clap,連結入面有條片必睇,謝謝// 作為一個又怕死、又易攰、仲要無時無刻只諗住萬一出事點確保自己走得甩嘅「我朋友」,本身因為唔係好認同衝擊立法會呢樣嘢,所以原先都無打算留守到最後;但基於現場多學生到得人驚,實在太擔心嘅關係,決定去現場睇下幫唔幫倒手。 ...
格格不入留守番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文內比Clap,連結入面有條片必睇,謝謝//
作為一個又怕死、又易攰、仲要無時無刻只諗住萬一出事點確保自己走得甩嘅「我朋友」,本身因為唔係好認同衝擊立法會呢樣嘢,所以原先都無打算留守到最後;但基於現場多學生到得人驚,實在太擔心嘅關係,決定去現場睇下幫唔幫倒手。
最初響電視直播「我朋友」只睇到立法會現場嘅一片混亂,但當你去到現場就會知道,佢地嘅紀律係好到難以置信:超過1萬人嘅集會,大家都有仔細分工:咪手、物資組、急救隊、哨兵、清潔隊、鐵馬組,全部一早已靠TG分派好哂工作,作為一個Group都無入嘅廢老,「我朋友」只能夠響現場發呆,然後見倒有咩幫手就走去幫;破壞?當時煲底唔知爆水渠定點成地濕哂,佢地就有成廿幾條友不停響度剷剷剷──你知唔知去到差佬最後臨衝一刻,竟然都仲有人執緊垃圾?
然後響現場果個平均年齡係細到得人驚,當「我朋友」夜晚重回現場之時,就有一班點睇都唔會超過中四嘅學生集合埋一齊,然後疑似準備離開現場,走去搭一架租番黎嘅校巴番屋企──現場無一個所謂老師響度(相信亦唔會有老師敢做呢樣嘢),可以推測呢班學生係自發組織成團隊去參與呢場運動,而為咗唔令佢地家長擔心,所以亦響九點幾離開。成日話細路唔識諗果啲,我可以話你聽佢地隨時識諗過你十倍。
如果「我朋友」以全場計算,今晚係超過九成嘅參與者都響22歲以下,平均年齡大概係──17歲。有網友問得好:想當年「我朋友」一班廢老17歲果陣做緊乜?斷估可能有參加過遊行、六四晚會已好巴撚閉,但現在果班後生呢?卻係隨時面對難以想像嘅極權暴力同濫捕。
「我朋友」行下行下,終於行到龍和道前線,呢度嘅平均年齡拉高咗啲,去到20歲左右啦。「我朋友」呢個老嘢行埋去,自然係格格不入。成日話呢個係鬼果個係鬼,「我朋友」一臉廢老相就最似鬼。跟住好快去到成晚第一個喊位:企響「我朋友」前面,大概16、17歲左右嘅妹妹,用一種半苦笑、半自嘲嘅語氣講咗句:「終於比我好榮幸咁企倒響第一防線」,聽完呢句,「我朋友」真心忍唔住喊出黎。
明明呢個時刻作為大人應該企響佢地前面保護班細嘅,但「我朋友」響呢一刻竟然係企響佢後面,等呢位妹妹響速龍隊揮棍、警察射催淚彈嘅時候,幫佢擋──點解呢條廢老企到咁後呢?因為佢實在太怕死、太理智了,無時無刻都計算住萬一衝突點樣可以順利逃逸,而唔係好似果位妹妹咁,好純粹就係為咗戰友盡量企前啲頂住班差佬,那怕多一秒都好。
跟住睇住呢條片,又到另一個喊位。(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147533238677447)知唔知點解呢條片咁痴線?因為「我朋友」作為一個廢老,係連一步立法會都唔敢行入去;雖然話12點係死線,但其實11:55警察已全面發放催淚彈向立法會推進,大家都知,差佬一踩入立法會一刻就全線Game Over。
而片中呢班o靚妹,竟然冒住隨時要坐幾年監嘅危險,明明走出咗,都要掉番轉頭走番入立法會救埋留守果四個死士出黎。
知唔知7月1日晚最常聽嘅一句口號係乜?就係「要走一齊走」;「我朋友」成晚最常做嘅一件事,就係不停叫啲後生快撚啲離開現場,因為催淚彈同速龍隊經已隨時殺到。
但由龍和道前線開始,一直到成條夏懿道,成萬幾人嘅移動速度係極之緩慢。點解?因為響龍和道前線,佢地知道自己每捱多一秒,立法會入面班義士就多一分生機;而夏懿道呢班細路呢?就堅持一定要確認所有前線嘅人退落黎,佢地先肯走。
番到屋企,又一個喊位,因為我發現我漏咗提醒班後生好重要嘅一件事。因為原來警察已全面響街頭同隧道搜捕,而呢班年輕嘅抗爭者犯咗一個致命錯誤,就係將好多示威物品帶響身。成年人一定會諗:點解會有人咁撚蠢架?比著係「聰明」嘅大人都知,響離開集會現場一刻,一定係將所有可疑嘅物件丟哂佢啦!你班後生正傻仔!
但o靚仔就係無你理大人咁聰明。佢地唔想將啲生理盬水呀頭盔呀丟走,純粹係出於佢地收入唔多,所以覺得應慳則慳,盡量帶多啲物資番屋企留番下次出黎用,結果就成為咗差佬恐嚇佢地嘅「證物」。希望佢地唔會有事。
最後,「我朋友」為自己無能軟弱感到羞恥、為自己世代嘅愚昧同苟且偷安感到羞恥,甚至為好多不明就裡,剩係識話班後生「咁易上當」、「比人煽動」、「剩係識搞破壞」嘅廢老為禍多年而感到羞恥。
Sorry,講到好偉大想睇下點幫班學生,其實「我朋友」真係無乜嘢做倒。
又,睇完呢篇文如果有少少慚愧嘅廢老,自省下先啦
格格不入留守番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冷板凳上的成長】(文長慎入) #隱系人類
這陣子各小學的體育發表會陸續舉辦,一向喜愛團體生活的妹妹對此興奮不已,特別是大隊接力這個項目三年級首次參加,體育課裡練習接棒、講解規則到選拔選手,都是為了迎接這項團體競賽。
幾個月前妹妹就開始摩拳擦掌,只要有體育課那天特別興奮,希望自己測驗時能表現好成為大隊接力的選手,和大家一起爭取榮譽,更何況聽體育老師說她們班很有希望奪冠,更讓妹妹期待能身為其中一員。只要當天上完體育課的放學路上,我必定得聽她作戰力分析,然而天生動作就慢半拍的妹妹跑步就是弱項,不意外地成為候補選手。
離比賽還有一段時間,原本以為成為候補選手的她會有點挫折,沒想到妹妹為了能爭取到候補第一位,竟然更認真的練習:老師說不能掉棒、接棒時專心、要助跑但不能脫離助跑區、要小心不要有違規動作被扣分、手要怎麼擺動才會更快、棒子該怎麼換手拿好…,這些規則牢牢記在心,並開始「關心」那些不太專心、腳好像容易喊痛的同學;在家裡還把Kano主題曲的中文歌詞印出來唱...,體表會前一個禮拜,我得天天聽這位第一候補選手的「實況轉播」,果然最後一次預演終於有機會「代跑」一次。
我心想不妙,隔天就是正式比賽,預演的代跑讓妹妹心情高漲,只怕明天正式比賽後更難收拾。
全三年級的孩子們蠢蠢欲動、引頸期盼的重要時刻來了,各班老師開始發選手背心,妹妹和其他五位孩子的臉色開始凝重起來,選手們穿好背心後集體作暖身運動,這幾位孩子就孤零零坐在板凳上無精打采,有一兩個看起來心情尚可還能說笑,有一個女生則是按捺不住情緒跑走,我深吸一口氣站在後方不遠處暗自觀察,也調整自己逐漸波動的心情。
等到選手們暖身完畢回到位子上,我在鏡頭裡看見妹妹在穿著背心的孩子裡特別顯眼,她看起來既失落又孤單,大夥兒興奮地彼此交頭接耳,她一句話也插不上只能靜靜聽著。拍下這張照片後,我再也忍不住走了過去,原本想故作輕鬆的和她說說話,沒想到她一察覺我靠近後立刻開口說:「媽媽,我真的好想跑喔。」然後轉身低著頭凝視前方。
我強壓住從喉頭湧出來的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站在她背後雙手按著她的肩頭,用身體的力量傳達我的支持,直到選手們再次集合準備就定位。
那幾分鐘真的好久好久。我體會到「被忽略」的隱形感,也深切感受「格格不入」的現場尷尬;這是妹妹的第一次冷板凳經驗,竟然也是我體驗失落的第一次;原來,這就是別人口中「人生勝利組」的我無法體會的感受;原來,那些我自以為是的「同理心」與實際感受根本不成比例。
我看著身旁其他不知如何自處的幾個孩子,決定要一起拉著他們,即使加油團只有區區六個人。於是我又吸一口氣,開口吆喝著快快快我們去佔個好位子加油,除了之前跑掉的女孩仍然猶豫不前,其他的孩子跟著我移動到跑道邊了。
一到跑道邊氣氛更加緊張,妹妹彷彿換了個人似的開始自言自語:哎呀,今天那個誰誰誰不知道鞋帶綁好沒?那個誰誰誰今天不知道會不會認真跑?那個誰誰誰千萬不能掉棒不然會被扣分…,聽到這些我既心疼又感動,情緒沒有機會發酵,槍聲一響,妹妹和旁邊一位同學立刻賣力嘶吼起來。
戰況糾纏,我跟孩子們分析不能每棒都喊加油,遙遠的對角線偶數棒聽不到,只能集中力氣讓每位單數棒的選手經過面前時聽到自己名字,我不顧形象的扮演起超激動的啦啦隊長,和孩子們一起抓拍子喊口令:原本一路領先的他們竟然有棒被超前,沒想到對手竟然跌跤失誤才又奪回領先…,終於…得到第一!
那一刻,啦啦隊的孩子們一起跳起來歡呼,衝去迎接最後一棒,他們深感榮耀因為也自覺參與其中。
讀到這裡,也許你跟我一樣覺得故事完美落幕,但我最意想不到的番外篇還在後頭。賽程結束後,班上同學紛紛離去回家,教室只剩下小貓兩三隻,妹妹特地跟我說想待到最後大會頒獎,等代表班上領獎的那位同學回來,然後摸摸那面冠軍錦旗。
我又再度起了雞皮疙瘩。以前的我從來都不是這樣的孩子,早就算好時間腳底抹油溜走,今天卻因為一個候補選手的堅持,我們和老師一起留守空蕩蕩的教室。
在教室裡等待時的心情非常複雜,回想起今天的點點滴滴:我幾乎掉淚的時刻她卻冷靜以對、我以為結束的時候她仍堅持到最後一刻;從谷底的失落自己爬起來,事後還能跟別人分享班上榮耀並說自己沒有上場…。我什麼話也沒有說,什麼忙也幫不了,她無意間向我示範她具有的堅強韌性,和她獨特強烈的個人特質。
她不知道的是,大隊接力事件同時拓展了媽媽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的信任,不一定只能從成就裡累積,原來從失敗裡建立的更加強大;孩子的勇氣展現,也不會只在爬高冒險的活動裡,承接面對負面情緒需要更深厚的內在;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就算不曾和孩子有過相同的經驗,只要在旁邊安安穩穩的陪伴著不用多話,也能讓孩子抓牢這根救命繩,慢慢地順著攀爬脫困。
所謂的成長就是這樣,在眨眼間發生,自己走過去了才知道怎麼一回事。我知道,這一切過去,她又有一點不一樣了。
在新書當中,有一篇「我只能和你一起傷心」,也提到類似的經驗和處理方法,我開始漸漸體悟到,與我個性不同的妹妹,在成長路上所感受到的逐漸和我分岐,往後也許我會有更多機會體會這些陌生的感受,或許我的心也就這樣,一次次變得更柔軟寬厚了吧。
************************
「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博客來:https://goo.gl/if8wka
金石堂:https://goo.gl/lqs4th
誠品:https://goo.gl/rt81X3
讀冊:https://goo.gl/5HbM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