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格式策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格式策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格式策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格式策展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96的網紅ON y V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台北的展覽:森山蛾🦋🐛 - 隱身在巷弄間的展覽空間 森3 sun sun museum ,開幕後的首展是由格式策展企劃的「森山蛾」,內容有許多台灣蛾種的相關知識並呈現大量生物本身的美麗姿態,正如策展論述所說:多樣性的實體與觀點採集,自是一種迷人的本真性探究。 - 📅展覽延長到 2019/0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 格式策展 在 ON y V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02 21:30:22
    有 22 人按讚

    #在台北的展覽:森山蛾🦋🐛
    -

    隱身在巷弄間的展覽空間 森3 sun sun museum ,開幕後的首展是由格式策展企劃的「森山蛾」,內容有許多台灣蛾種的相關知識並呈現大量生物本身的美麗姿態,正如策展論述所說:多樣性的實體與觀點採集,自是一種迷人的本真性探究。

    -
    📅展覽延長到 2019/08/17

  • 格式策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5 21:23:00
    有 64 人按讚

    臺灣文博會從2010年創辦至今為第九屆(中間曾停辦一屆),從最初純粹的商展,#到2014年後開始有文化策展概念,並將展覽內容大致分為文化概念、設計品牌、圖像授權三大類於三個展區展出,從早期比較老套的華人、東方文化「品臺灣」、「品東風」等做為起點,格式策展時企圖心更大,試圖重新定義「台灣文化」,提出「#我們在文化裡爆炸」、「#從身體創造」等概念,從產業、從山林重新去解構台灣符號,再由每個觀展者從這些策展人提供的記憶碎片裡,重新建構出自己的答案——到底台灣文化是什麼?
     
    官方與民間的各自努力,共同催生了「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2019年正式掛牌上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將為這個政策鳴槍起跑,不僅會對華山進行「華山2.0——文化內容產業聚落」轉型,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也有以「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的三個方向進行規劃。因此 2019年文化部主催的文博會由策展總顧問 #詹偉雄、及 衍序規劃設計 - BIAS Architects​ 主理人 劉真蓉​ 領軍策展,加入兩個實驗性與可能性更強的區域(空總與台北機廠),提出了「#文化動動動」的概念,不僅在意義上去呼應,現在正是台灣文化在官方與民間交互作用運動得最頻繁的一刻之外,他們在格式連著打破兩年對台灣文化的既定印象後,更為接下來的文博會的策展型態定義出一個很明確的方向。
     
    華山則是延續主題性策展,今年加入表演說唱藝術是非常好的嘗試,不是只有一堆靜態展與講座,增加了文化展演的厚度。只是說松菸的設計品牌與爭艷館的圖像授權區偏向商業考量,#因此台創在這一塊還是維持著房東精神租給廠商,而不是用策展人的角度在看這兩塊區域,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閱讀全文
    https://www.facebook.com/315236038576973/posts/1801412286626000/
     

  • 格式策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07 15:19:43
    有 164 人按讚

    2018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
     
    今天是最後一天,到晚上20點。
    如果你來不及去看,那來看看這些照片與影片也好!

    #新竹
    #光動
    #玻璃
    #藝術

      「藝術是種技術,將肉眼不可見的精神世界化為物質的手段。」
                             ——杉本博司
     
    上禮拜受邀「2018新竹玻璃藝術節——光動」開幕,現場除了看到格子上台之外,我也意外新竹市長的年輕有為。聽格子 Pang Wang 說,這個節其實已經辦了10幾年但都一直沒什麼起色,或許真的是要政府首長是年輕人,請來對的策展團隊,才有機會看到具有質感的展覽與活動在城市裡逐漸展開吧。相信這也會是各城市在推動地方創生時最有成效的做法。
     
    特別喜歡光動展中,黃顯勛 Hsien-Hsun Huang 與 何佳興 Timonium Lake 的作品。顯勛用玻璃製作了光柵片放到花器裡,水與光在玻璃之間散射出炫目的光彩,讓我想起D-BROS的系列。何佳興解構具有270年歷史城隍廟的建築型態,將其現代平面設計手法重新拼接,傳統玻璃杯上的金色手工烤花被應用在玻璃片上,拼接起來就是一面美麗的牆面花紋。
     
    其他還有 馮宇 把143作為禮盒設計的尺寸,並大玩數字遊戲將幾個對新竹有意義的圖騰與數字設計成禮盒包裝元素, Pili Wu 則是很好地擴大了143的意涵,定義新系列的143餐具組,甚至把新竹在地人耳熟能詳的老店招牌變成玻璃杯上的花紙圖騰,復古又可愛。
     
    好可惜這些十足具有商品販售潛力的設計都無法被量產販售啊啊啊啊
     
    此外,如果你錯過菩薩寺的赤松音呂 Nelo Akamatsu 的手水缽漩渦聲音裝置,那你可以在這個展彌補遺憾。瓶罐裡由磁力擾動的透明漩渦療癒且迷人,奇妙的聲音充斥在空間裡,輕輕擾動著觀者的官能。
     
    到杉本博司設計的江之浦測侯所時,其實整個過程並未有什麼過多的概念解釋或說明,他想說的都在整個遺跡構築而成的空氣裡、在被自然綠意包裹的海風當中。這幾年看格式策展也有類似的感受,這次特地請來作家張惠菁統整文案,那些脈絡與文字讀來自然動人,但我卻彷彿可以不用看那些文字就能明白這個展想說什麼。逛這個展是一種享受,可以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擔心,放鬆地隨著格式要帶眾人的想像馳騁到自由的天空。
     
    今天最後一天,到20點為止,17點還有現場樂團的表演,還有時間快衝新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

    □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 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活動日期|2018/09/29(六)-2018/10/07(日)
    ►活動時間|平日 9:00-17:00、假日 9:00-20:00
    ►活動地點|新竹公園(東大路一段2號)
    ►光動官網,由此進入|WWW.LIGHT-DRIVING.COM

    ◎ 全票NT$50
    ◎ 優惠票NT$30
    軍、警、學生與二十人以上團體;軍、警、學生應憑證購買
    ◎ 免費入場|
    -新竹市民
    -年滿65歲以上者
    -6歲以下者
    -身心障礙者及必要陪同者一人
    -持有志工榮譽卡者
    -新竹市各國中、小學申請團體參觀者

    ◎ 入場票卷最後販售時間|平日16:30停止售票/假日19:30停止售票

    #歡迎轉發與分享
    #2018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 #lightdriving
    #光動 #新竹 #格式設計

  • 格式策展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12:56:11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