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校園防災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校園防災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校園防災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校園防災地圖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潘文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是 #國家防災日,也是921地震滿21周年的日子。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在這天特別到訪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 ,參與聽障與多重障礙孩子們的地震避難演練,在老師與學校細心引導下,從聽障學生與輪椅生的避難掩護、情緒障礙學生的協助及安撫,孩子們都一一落實完成,要給孩子們按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

  • 校園防災地圖 在 潘文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19:00:14
    有 741 人按讚

    今天是 #國家防災日,也是921地震滿21周年的日子。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在這天特別到訪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 ,參與聽障與多重障礙孩子們的地震避難演練,在老師與學校細心引導下,從聽障學生與輪椅生的避難掩護、情緒障礙學生的協助及安撫,孩子們都一一落實完成,要給孩子們按個很大的讚!
     
    而為了讓災害來時孩子的傷害能降到最低, #落實防災教育 一定是根本,除了從幼兒園開始的防災課程,學校也透過校園防災地圖製作、防災計畫編修,讓防災教育更完整務實;在硬體上,這幾年教育部也投入超過420億元,對全國老舊校舍進行耐震補強,111年前就會完成校園抗震的最後一塊拼圖。
     
    二十一年來,因為有太多熱心志工與教師夥伴的投入陪伴,我們共同走過困難,校園也重新看見光彩;但今早9:21分的警報簡訊,仍提醒著我們,唯有時刻保持防災意識、最好防災整備工作、並讓防災教育從小扎根,才能真正保護自己與我們所愛的人。
     
    #九二一 #防災教育

  • 校園防災地圖 在 立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2-24 21:55:00
    有 13 人按讚


    【建構防災網絡 學校教育擔重任】

    「蔣偉寧認為,台灣必須與災害共生,讓防災教育從小學扎根,並作防災校園網絡建置,在災前先作好校園防災地圖與應變計畫,災時的行動與災後的復原工作能更順利。他說,防災校園建置專案從100年開始進行,從79所學校成長到現在有155所,不過數量仍然不夠,全國有4,000多所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應該成為防災校園。」

    「劉界宏說,台灣的核電廠對金門不構成威脅,反而是中國大陸的核電廠離金門比較近,距離186公里,但根據原能會的16公里逃生範圍,金門尚處於安全距離。他說,對金門而言,颱風、洪水是威脅較大的災害,學校也根據附近歷年來發生的災害做演練,例如彈藥庫爆炸、地雷爆炸、空氣污染、林區火災,很多是台灣所沒有的。他表示,家長的宣導是最困難的,因此學校把握很多機會,例如家長會、愛心媽媽的開會,必須善用時間做宣導。」

  • 校園防災地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22:41:31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