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了一陣子想說要不要發這篇 覺得有點太明顯><
我其實一直覺得,這種考試的經驗沒什麼好保留的,雖然說不少人後來去辦了一些家教、付費講座等等的活動,但我是覺得只要有需要的學弟妹或親朋好友跟我要我都會提供這樣。其實也是促進資訊的流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來自明星高中或資源豐富的私校,大學申請的過程得到的...
考慮了一陣子想說要不要發這篇 覺得有點太明顯><
我其實一直覺得,這種考試的經驗沒什麼好保留的,雖然說不少人後來去辦了一些家教、付費講座等等的活動,但我是覺得只要有需要的學弟妹或親朋好友跟我要我都會提供這樣。其實也是促進資訊的流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來自明星高中或資源豐富的私校,大學申請的過程得到的幫助也不同,提供這些訊息也算是讓這個過程變得比較公平一點吧?(可能也改變不了什麼)
總之就還是簡單分享一下吧!
個人申請一階之前我在跟輔導老師聊天,突然就覺得,既然考滿級分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那為什麼不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到處看看呢?
我常常覺得,高中生或是更早,對於職涯的想像往往很片面,可能就是某些事件或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的結果。像是我也曾經懷疑過自己是否適合把寫程式當作職業,雖然那是我整個高中時期的興趣。這件事就此打住好了,先回到考大學這邊,有空再討論XD
總之我後來就填了各類組的第一志願,就是台大財金、國企、法律、電機、醫學系,以及陽明醫學系。
好吧,可能真的有點嚇人,我一開始也覺得應該是去交報名費的啦(其實不少錢@@),現在這種行為可能會被說是故意佔名額之類的,不過我那個時候沒有想那麼多,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會去哪。
那我這邊就來分享一下申請那些我後來沒去的系面試的過程以及結果這樣,台大醫學的可能就再寫一篇分享,我自己是覺得並沒有非常地smooth。
我當時覺得既然報名,就該全力以赴,所以花了滿多時間看那些系所相關的書籍,不過都是寫給大眾的,教科書我應該看不懂。然後我去看了很多前人的面試心得,評估大概需要準備到什麼程度,確保自己有至少相同的水準(但也沒有說準備到會是正取前幾名那麼厲害)。現在我看很多申請醫學系的學弟妹都準備得比我當年充分得多,所以我想這方面還是請教剛考過的會比較準確,我的故事就當作有趣看一看這樣XD
第一個面試是台大國企系,其實我覺得台大管院面試的風格還滿類似的,就是三關(現在聽說因為人太多所以壓縮了),一個聊天,一個專業問題,一個英文。我記得其中一個教授問我對於AI取代專業經理人的看法,我說可能會被取代啊,然後他說那機器觸犯法律怎麼辦...(其實我心理想的是,人才會犯法,機器不會...)後來台大財金系打電話跟我說,我把國企系的個人資料表交給財金系了,真是愚蠢尷尬哈哈哈哈哈,後來趕緊補交。
隔天我去考台大醫學,整個就是很可怕的考試,但我覺得也是全部的面試裡面最謹慎客觀的。而且之前有說過,我的生物跟化學不怎麼突出,實驗跟跑台都滿臉問號,面試表現我當時覺得一般般,所以我還沒考完就開始念隔天電機系要考的東西了XD
台大電機在我那年考了特別難的數學,而物理則是普物念完應該就至少有80吧,我最後也是數學比物理成績低滿多,但高三跟同學一起去比數學校內賽讓我不至於看到題目直接崩潰,所以成績其實還算滿意(?)
第一波三個系之後是第二波,我覺得相當有趣的是財金系,第一關的教授跟我說,如果我上了醫學系,記得要去醫學系,不然台灣將來會沒有醫師XDDD,最後英文關的教授對於我講的東西似乎相當滿意,反正內容大概是跟著個人資料表問的,所以上面條列了什麼應該相當重要。關於英文面試,我覺得是因為申請國外學校有很多alumni interview的機會,所以對於簡單用英文聊聊自己跟問教授問題應該不難,也不太緊張。結論是財金系跟國企系都給我正取前10的成績...財金系甚至不計較我交錯個人資料表,相當感動!
陽明醫學系是考個人面試跟PBL,個人面試我表現相當不妙哈哈哈,我那個時候被問到但完全回答不出轉譯醫學是什麼,備審沒有提到我的社團經歷也沒有公共服務,教授直接說你是不是比較適合念電機Orz。另一方面說實話我在考試當天前沒有練過PBL(我有看過心得但同屆糾的練習場我都沒去>
校內轉醫學系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陽明大學醫學系今年整合校內課程,與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合作,設計「醫師工程師組」,個人申請預計招收10位名額。有別於傳統醫學系課程,這10名學生在大一與大二階段,將會在交通大學修讀基礎醫學與電機資訊相關課程,大三後再回到陽明大學繼續完成醫學系PBL(問題導向學習)與實習課程。
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陳震寰表示,透過醫師與工程師的結合,可擦出更多跨領域的火花,讓醫師不只是在醫院裡,工程師不只是在電腦前,培養台灣未來發展數位醫療產業人才,帶動台灣經濟轉型。
校內轉醫學系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熱血彰中學生捐出20萬口罩給醫護 幕後推手是他
天下雜誌 文. 蔡立勳 2020-02-20
2月14日,一則轉贈20萬口罩給醫護人員,協助新冠肺炎防疫的新聞,讓彰化高中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焦點。背後推手,是在彰中任教近30年,去年拿到師鐸獎的圖書館主任呂興忠。從推廣台灣文學,到連續12年帶學生赴非洲當志工、到日本拜訪國會議員,他如何改變彰中學生?
八卦山下,還沒開學的彰化高中,少了高中生喧鬧的校園,顯得寧靜。不到一週前,這所學校才剛吸引了全台灣人的目光。
2月14日,總統蔡英文的臉書專頁,貼出一張彰化高中學生捐贈20萬個口罩給國內醫療人員的照片,5天內有11萬人點讚,超過2千人分享。不少人的臉書塗鴉牆,都被這則新聞洗版。
多數稱許這群高中生的善心,但也有人好奇,在如今每人每7天只能買兩片口罩的時機,他們哪裡找來20萬個口罩?
其實,這批口罩早已於去年11月募集完畢;幕後推手是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
呂興忠原本要在寒假過後,帶著高一學生與20萬個口罩到約旦的敘利亞難民營,協助難民因應當地嚴峻的沙塵暴。
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口罩成為搶手物資,醫療院所面臨口罩短缺,呂興忠因而決定將募集的20萬個口罩先轉贈國內第一線醫護人員。
飛越8,000公里,送愛心給約旦敘利亞難民
《天下》記者到訪彰中的這天,堆放在圖書館,準備分送至各地的口罩紙箱上還貼著中華民國與約旦國旗。「我們昨天才送了好幾箱出去,」身形瘦高的呂興忠指著紙箱說。
在彰中任教近30年,呂興忠在校內相當特立獨行。「他很愛台灣,想法很多,行動力高,」一位彰中校友回想;這3點觀察,完整詮釋他在彰中的教學生涯。
去年,他發起約旦敘利亞難民營計劃,與國際非營利性組織合作,募集電腦、運動器材等物資,讓與家人離散,住在約旦的敘利亞兒童、少年能在難民營上課。
坐在輪椅上,現就讀高一的吳泓誼也是這項計劃的成員之一,「雖然我行動不自由,但是他們(難民營的兒童和少年)還能走路。我希望透過飛越8,000公里,幫助、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希望,」吳泓誼解釋自己的想法。
呂興忠的教學生涯都圍繞在關懷台灣這片土地,以及協助弱勢族群。
早在政治氛圍仍較保守的90年代初期,呂興忠在校內成立「台灣文學研究社」;2006年起,他每年邀請6國10校的高中生,到彰中舉行國際論壇;同時對外募款,帶學生赴非洲當國際志工,到日本拜訪國會、諾貝爾獎得主。今年首度前進約旦,幫助敘利亞難民。
在台文社中,呂興忠領著學生讀原住民文學、日治時期的反殖民文學等不會在國文課本出現的文章。他的初衷是希望學生知道,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值得認識、關心。
為學生開一扇窗,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他們的關心
去年憑著《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金鐘獎的導演林君陽、2018年金鐘最大贏家《台北歌手》的製作人陳南宏,以及知名主持團體「浩角翔起」的浩子(謝炘昊),都曾是彰中台文社社員。
“「在學生只要把書讀好的年代,他為我們開一扇窗,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我們關心,這是社團存在的意義,」林君陽說。”
那段經歷也讓林君陽逐漸了解,一項議題絕不只有單一面向,愈是複雜的議題愈需要納入不同思考,以《與惡》為例,「討論這些有爭議的題目,就會蠻小心,」他說。
不僅止台文社,呂興忠進一步擴大彰中人的視野。2004年,呂興忠在時任彰中校長杜貴欉指派下,接手圖書館主任,開啟他在彰中任教的新篇章,「這個平台太棒了,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全校學生,」他回憶當時的滿懷欣喜。
熱愛文學的他,接手後才知道圖書館一年僅有10萬元的業務費,他寫了募款信給2位彰中校友,一位是時任宏碁集團董事長的施振榮,一位是華碩集團總裁施崇棠。
不把經費不足當藉口,自己寫信給校友募款
給施振榮的那一封,遲遲沒有下文,但呂興忠不氣餒。有天他獲知準備退休的施振榮要回母校參加同學會,於是想方設法聯絡秘書,不但和施振榮在鹿港的洛津國小校長室見了面,還讓施振榮同意以「實驗與創作」為題,捐助彰中2000萬。但有個前提是僅能花在「軟體」,每場活動的上限是50萬元。
「呂主任提出的構想是,要為學生增添許多能增加視野的活動。他做的事情對高中生的成長,應該有很大的幫忙,」施振榮告訴《天下》記者。因為呂興忠認為,與其砸大錢蓋出氣勢恢宏的圖書館、添購新穎設備,不如透過實際的活動改變學生。
彰中圖書館裡,《經濟學人》、《時代雜誌》等近50種外文雜誌,井然有序地陳列在書櫃上。呂興忠還邀請各領域專家到校演講,不只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研究水稻基因聞名的「水稻教母」余淑美等中研院院士,也邀請油漆工分享人生故事。
「彰中的學生都是知識分子,一定要為中下階層發聲、關懷弱勢,」也是彰中校友的呂興忠再三強調。
但光是閱讀還不夠,行動才是一切的根本。「主任常說,沒有行動,閱讀是無效的,」今年24歲,高一曾任彰中非洲志工團總召的校友楊子賢一直謹記在心。
親自帶學生動手做,教「心」比教「書」更重要
2008年,呂興忠得知台灣友邦史瓦濟蘭(現為史瓦帝尼)需要志工協助,還有人發起「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動,徵求每人多帶一公斤救援物資,援助偏遠的貧困國家,他決定利用暑假帶學生前往非洲擔任志工。
在準備期間,除了向企業募款,學生也得上街義賣書籍募款,「對16歲的高中生來說,其實滿困難,但也滿突破自我的,」楊子賢回想。
長達十多天的旅程中,每個學生的行李只能裝進背包隨身攜帶,托運的行李全數放援助物資。到了史瓦帝尼後,學生得隨著牧師步行,將物資送進偏遠村落,並住在當地孤兒院,學習照顧孩童。
自2011年起,彰中更是每年舉行徒步100公里的「Walk for Water」活動募款,以協助史瓦帝尼興建蓄水量約3億公升的飲水灌溉水庫,讓當地民眾有充足且乾淨的水源使用。
「我看見他們為孤兒院的醫療診所油漆,指導學生使用電腦,為貧民種下新鮮蔬菜⋯⋯或許,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改變需要幫助的人,」國際非營利性組織「非洲之心」(Heart for Africa)創辦人麥斯威爾(Janine Maxwell)在著作《你OK嗎?》中,如此描述彰中志工在史瓦帝尼的日子。
“林君陽形容呂興忠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他的狂熱、積極,在他想要推廣的理念上的熱度,會想讓你親近這個人,跟著他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高中參加台文社結識呂興忠,現為彰中國文教師的陳育萱觀察,從非洲志工、日本踏查團,再到彰化在地的環境保育等活動,「他都親自帶著學生動手做。我想,親身實踐這件事情對他很重要。」
去年7月,呂興忠獲頒師鐸獎時,在臉書上寫道,「我的獲獎,是否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在第一志願的高中任教,最讓我驕傲的,不是有多少孩子考上醫學系,而是有多少孩子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忍受沒有掌聲,還會迎來噓聲的過程。」
教了一輩子的書,他深知教「心」比教「書」更重要。(責任編輯:吳凱琳)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065
校內轉醫學系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佳句在此:坊間同樣流傳馬英九以僑生身份加分進入台大,但是同樣未獲證實。不過據和陳文成交談過的人,聽到馬英九談話後,認為兩人的資質差異明顯。我想大概就和聽到唐鳳與柯文哲談話時的感受差不多吧。
★★★★★★★★★★★★★★★
沈榮欽
儘管身處武漢病毒時期,台灣自製的「飛鼠一號」火箭依舊預定於日前發射,可惜因為天候不良而延期。飛鼠一號是晉陞太空科技公司的第一枚火箭,晉陞太空是由董事長陳彥升與台灣民間企業家合資成立,曾經在NASA工作的陳彥升回憶道,當初願意從美國回到台灣,就是為了幫助台灣發射衛星。
陳彥升說他也和很多台灣人一樣,高三就加入國民黨,認為是忠黨愛國。直到1981年他從美國回台灣辦婚禮時,正好發生陳文成命案,他心中大受震動,久久不能平復,回美國後積極從事台灣民主運動。
1981年回台灣的還有另一位哈佛大學博士馬英九,近日他批評蔡政府不願出口口罩給中國後,又因為武漢肺炎包機事件以人權批評蔡政府。在國內人權帽子亂飛之際,我忍不住寫下陳文成與馬英九的大事記,為人權做個小小的註解。
*****
1950年,陳文成出生於台北縣,馬英九出生於香港。
1965年,陳文成與馬英九進入建國中學就讀。
陳文成在建中時期聰明絕頂,數學尤佳,經常教導同學;熱情洋溢,又好運動,文武雙全。
馬英九高中時期喜踢足球,據同學說數學不佳。坊間流傳馬英九以僑生身份加分才能進建中就讀,但是未獲馬英九證實。
1968年,陳文成與馬英九進入台灣大學就讀。
陳文成原本計畫就讀台大醫學系,但是因為色盲,以聯考成績全國第二名進入台大數學系就讀。陳文成在台大數學系就讀時,依舊表現極為優異。
馬英九就讀台大法律系時,積極參與國民黨活動以及參加保釣運動。
坊間同樣流傳馬英九以僑生身份加分進入台大,但是同樣未獲證實。不過據和陳文成交談過的人,聽到馬英九談話後,認為兩人的資質差異明顯。我想大概就和聽到唐鳳與柯文哲談話時的感受差不多吧。
1972年,兩人入伍服役。陳文成服役時順便發明了「自動計價器」,並在台灣擁有專利。
1974年,兩人退伍。馬英九以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美紐約大學就讀法律碩士。陳文成則進入台大數學研究所就讀。
1975年,陳文成以密西根大學獎學金進入密西根大學就讀數學研究所。
1976年,陳文成與馬英九同時取得碩士學位。陳文成繼續在密西根大學就讀數學博士,馬英九進入哈佛大學就讀法學博士。
陳文成在美國就讀期間,開始參與台灣民主運動,馬英九則是化名為「葉武台」,擔任國民黨的抓耙仔,告密參與民主運動的留學生。
1978年,陳文成因為表現極為傑出,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數學博士,並且發表論文於學術期刊,學界頗為驚艷,因此得以進入當時鼎盛的卡內基學派的卡內基美倫大學擔任教職。
馬英九繼續在哈佛大學就讀,根據後來自述,當時因為參與太多的政治活動,所以博士唸得不順,曠日費時。
1981年,陳文成與妻子和新生兒返台時,被警總約談後,竟然陳屍台大校園,據信與他在美國從事台灣民主運動時,被抓耙仔告密有關。
同年,自稱參與過多政治活動的馬英九,終於在哈佛大學畢業。返台後,參加已經因「走後門」而被廢除的甲等特考,當時三位考生中,馬英九筆試並非最高分,但是口試後立刻逆轉,通過甲考而進入政府部門服務,一直到後來擔任總統為止,陳文成的沉冤依舊未雪。
ps.
其實陳文成與馬英九對比的故事,就是絕佳的電影題材,比之韓國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辯護人》,戲劇張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1981年,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Richard Cyert 聽說他們學校統計系有位助理教授陳文成,回台時在政府約談後,死於台灣的台灣大學校園內,Cyert 本人也是統計與經濟學出身的,對這個消息感到十分震驚,他知道台灣並非民主國家,對於愛好民主的陳文成是否遭到當局政治謀殺感到不安,立刻派遣學校代表與法醫到台灣了解經過。
儘管台灣警方在第一時間就公布陳文成乃是畏罪自殺,但是疑點重重,Cyert 並不相信,立刻發表聲明,希望國民黨政府能公佈真相,並聯繫美國國務院,希望能夠立刻聯絡台灣當局,確保陳文成的妻子-\-\陳素貞母子的安全。更在接受美聯社訪問時,直接表示他認為陳文成很可能死於政治因素。
Cyert 親自主持了校內的追悼會,並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抨擊台灣警方與監察院的調查報告,表示陳文成的死亡令台灣人民感到恐懼。然後親自寫信給台灣總統蔣經國,不僅希望能夠讓真相水落石出,更要求確保陳素貞母子的安全,並在經濟上給予他們協助。
代表Cyert 的法醫表示陳文成死於謀殺,而非自殺,但是要求將遺體進一步的分析卻遭到台灣當局的拒絕,只得倖倖然回到美國。當時美國大學內有不少台灣的職業學生,專門搜集國外台灣人情資,包括哈佛大學等常春藤名校都有,如知名的葉武台,於陳文成遇害當年取得博士學位返台。陳文成事件後,Cyert 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內設置熱線,禁止職業學生與特務打小報告,一經證實,學校會立刻開除職業學生,絕不寬貸。
Cyert 後來又與美國國會合作,對台灣政府施壓保障人權,甚至要求美國政府停止對台軍售,直到台灣改善人權為止,因此當時的台灣政府並不喜歡他。
Cyert 是卡內基學派三巨頭之一,以Herbert Simon 為首,卡內基學派的特色是跨領域研究,以Simon 為例,他是政治系出身,專攻理性的限制,沿著這條線,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個領域,研究經濟學時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人工智慧時期獲得圖寧獎,此外,他還研究過公共行政、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與組織理論等學問,每一門都獲得該領域的最高獎項,但是當中只有心理學算是長期興趣。所以人們說Simon 有五個腦袋,問題是他隨便拿出哪一個,都比你更聰明。好不容易等到他年紀大了之後,人們說Simon 終於慢下來了,不過還是比你我更快一點。
卡內基學派在政治上較偏自由派,Simon 在尼克森與季辛吉之後,便一直與中國保持學術往來。三巨頭之中,Cyert 的行政能力最佳,所以除了共同創辦卡內基美隆大學商學院之外,還一路從院長當到校長,中間雖然經過麥卡錫主義的威脅,但是依舊一路挺過。
Cyert 他們的興趣是要辦一個不一樣的商學院,所有科系教授混合辦公室,鼓勵跨領域研究,更鼓勵用餐時彼此聊天,不過我也曾聽說,Simon 在學校餐廳的聊天,有時也會令人心裡有點不快,明明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但是這老先生總是硬要在你的主場對你灌籃。
Cyert 他們創辦出一個十分特異的商學院,聘請一些特殊的教授,比如說Miller 本來對財務沒興趣,後來加入後被說服這是一個具有未來性的領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還有Modigliani 也成同樣成為財務理論之父,得到諾貝爾獎。
跨領域也代表商學院中有彼此相衝突的學者並存,例如和卡內基學派相反的理性預期學派也是由Muth在那誕生,Lucas 後來也因此得了諾貝爾獎。
卡內基學派更促成了當時的博士班學生Williamson日後創立了影響力更大的交易成本學派,後來也獲得諾貝爾獎。順道一提,Williamson 的第一位助理Sargent 後來也是諾貝爾獎得主。
同時,Cyert 也是令卡內基美隆大學至今仍為世界電腦頂尖學府的重要人物,他在八零年代要將全校網路化,雖然在今天顯得稀鬆平常,但是高昂的費用,在當時極為罕見。Cyert 運用其高明的行政手段,先令不少學校教授體會其重要性,再一舉提出,果然順利過關,至今學校仍然受益,從Google 到 Tesla,無不搶著雇用該校師生。
組織理論與策略學者更不用說了,名人輩出,Cyert 和 March 的廠商行為理論正是這種跨領域的產物,至今仍是經典。當時他們還聘請了White,他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之後,又跑去拿個社會學博士,用數學寫社會學並非當時主流,不為多數學校所喜,卻是卡內基所好,所以他也到卡內基美隆任教,後來到哈佛社會系,指導博士班學生Granovetter,開創了甚具影嚮力的社會網路理論,至今仍大行其道,White 之後又到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系去,卻找個機械博士Watts,開啟了小世界理論的研究,大放異彩,再次影響了多個領域的研究。
總之,Cyert 等三人開放的心胸,開啟了一個了不起的時代,雖然今日Cyert 與 Simon 皆已過世,獨留March 在人間,卡內基學派也煙消雲散,但是他們所開創出的燦爛煙火,曾經如此放肆地照耀黑暗的天際,彗星尾巴拖曳的光亮與溫度至今猶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