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 #線上直播
📣 6/10 (四)13:00——15:30
(#報名網址、#線上直播網址 會放在 #限動,再請前往)
今年三月,收到癸雲老師的私訊,邀請我出席一場講談。當時,她便已向我介紹了主要脈絡:以人文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詩的創作。我二話不說答應...
|💊預告: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 #線上直播
📣 6/10 (四)13:00——15:30
(#報名網址、#線上直播網址 會放在 #限動,再請前往)
今年三月,收到癸雲老師的私訊,邀請我出席一場講談。當時,她便已向我介紹了主要脈絡:以人文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詩的創作。我二話不說答應了,原因並非我對「人文醫學」甚或「詩」有足夠的掌握——相對地,我見識淺薄,可能根本無法專業地去談論它——而是我覺得癸雲老師懂我。若是她主持的講談,我似乎可以完全放心地(腦袋空空地?)參與全程,也不用害怕自己有多麽渺小、微不足道。
走在創作路上(即使我是五、六年前才開始重新寫「詩」,但在那之前就已經不斷地在「寫」了——對吧?),我一直認為自己的作品入不了眼。它們雖產自於我心、我手,但永遠無法達到我心目中理想的狀態;我也許可以「愛」它們,但至今仍無法感到「滿意」。假使「文學圈」是一方不小也不大的池塘,那麼我就是一隻陸地上的螞蟻,隔著一層紗看望池塘、池裡的魚,要進入那裡、成為一隻魚,是下輩子才有機會實現的事。而癸雲老師不一樣,不可置否地,她屬於池子,並且有一個令人尊敬的位置,那不僅是愛與熱情可以達到的。
事實上,我從來不是癸雲老師的學生(我非科班出身),也未跟她熟識。我對她的景仰與信任說來有點唐突,但確確實實僅來自於一次《聯合文學》上的書評。去年的六月,是她寫了《#任性無為》的書評,刊在雜誌中屬於她的評書專欄(這專欄貌似非短期邀稿,而是每期由她親選兩本書來寫——但這都是後話了),且主題就談到了「#自我治癒」及「#以詩救贖」,並提及許多我在《#這裡沒有光》、《#結痂》時期的專訪。你們可以想像嗎?一隻螞蟻,要如何獲得來自那方池塘的目光?當螞蟻突然被看見了,心情會是怎樣?我驚喜萬分,更是醞釀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傳出第一封私訊給她,表達感謝之情。
那一晚,我跟老師說了很多(包括一些有的沒的XD),其中一段是謝謝她看見這樣一個渺小的、躲在角落裡的我。
老師答道:「妳真的不應該是角落的人,應該是讓大家看到的美麗風景。」
我想我會一直記得擁抱這一句話,因為我不得不。
在自我修復、縫補、拯救、對話、和解的漫漫旅途上,創作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藥物,更是我的身體。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病」也好,有醫師開立診斷證明的「真正的病」或是「假的病」也好,不管是哪種「病」,病在痛,文字也會跟著痛。身體與心,心與創作,是連在一起的。
我們週四見。
(抱歉昨天發的限動把星期打錯了,我已過到不知今夕是何夕哈哈)
#圖片有點難一次呈現所以就切割了一下🙏🏻
#總共有兩場喔希望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聽聽第二場🥰
▼ 詳 細 資 訊 ▼
【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創作與人文醫學工作坊(線上直播)】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Wd119pZEUsnMKEC7
會議連結:meet.google.com/kkz-wpsk-xtg
⠀⠀⠀⠀⠀⠀⠀ ⠀⠀⠀⠀⠀⠀⠀
【詩的再生功能?──人文醫學座談會】
時間:2021年6月10日(四)13:30-15:30
⠀⠀⠀⠀⠀⠀⠀
🔸主持人:李癸雲(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
🔸與談人:
⠀⠀⠀⠀⠀⠀⠀
#追奇
追奇, 摩羯座O型,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寫字是為了拯救自己,或者更幸運地,也拯救他人;雖然到最後,可能誰都拯救不了。著有詩文集《這裡沒有光》,詩集《結痂》、《任性無為》。
⠀⠀⠀⠀⠀⠀⠀
#徐珮芬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文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等。已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夜行性動物》。
⠀⠀⠀⠀⠀⠀⠀
#宋尚緯
宋尚緯, 筆名苗林,臺灣詩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藝術碩士,著有《輪迴手札》、 《共生》、《鎮痛》、《孤島通信》、《比海還深的地方》、《好人》、《無蜜的蜂群》、《小結》等作品。
⠀⠀⠀⠀⠀⠀⠀
────休息(15:30-16:00)────
⠀⠀⠀⠀⠀⠀⠀
【讀「伊凡·伊里奇之死」──從醫學、心理和哲學觀點】
時間:2021年6月10日(四)16:00-17:00
⠀⠀⠀⠀⠀⠀⠀
🔹主持人:陳秀玲(明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演講者:
⠀⠀⠀⠀⠀⠀⠀
#張榮哲醫師
張榮哲,台南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臨床組碩士、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班。曾任新竹馬偕醫院主治醫師、清華大學附設診所負責醫師,現任柳營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Wd119pZEUsnMKEC7
會議連結:meet.google.com/kkz-wpsk-xtg
柳營奇美醫院醫師介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讀過研究所,但當初論文也是寫的七零八落,被老師改了又改才完成的。老實說,我對寫作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概念,要教人怎麼寫,我腦袋一片空白......
|精準掌握初學者的需求|
原以為工作坊會跟過去認知的課程一樣,開頭會有一些廢話之類的,蔡校長一開口,前面開始介紹今天的課程概念,還說會非常緊湊,內心 OS(怎麼可能),但蔡校長講完,我看了一下錶,這時間掌握好精準!而且立馬換下一位陳醫師。
陳醫師演講真的如蔡校長說的非常緊湊,全程沒有冷場,時間一下就過了,內心還想著:「什麼!講完了?」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才是上課啊!陳醫師課程的內容教我怎麼寫論文起承轉合、統計該怎麼做,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還有懶人包,陳醫師真的懂我們需求 XD,還有該如何投期刊!
吳醫師課程內容是如何跟 reviewer 應對,細節該注意什麼,重點是別讓reviewer 不開心!以及參與國外學會和舉辦的經驗,讓自己在研究這條路有更多元的發展。
最後蔡校長分享寫不出來該怎麼辦?以過來人的經驗,該怎麼做時間管理,為一整天緊湊的課程畫下完美句點。
|有價值的課程,持續發酵。|
新思惟真的不是詐騙集團,是有這個價值的課,而且新手也能輕易上手。而且新思惟的課程跟胺醣類抗生素作用很像,有所謂的抗生素後效應 (post antibiotic effect) 的感覺,效果一直作用中,啊不對應該說是新思惟後效應 (post InnovaRad effect)。
(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最後個位數名額倒數
http://mepa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