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柯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柯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柯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柯貝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上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必封城就能控制疫情,不必下架就能戰勝假消息。」 看更多焦點新聞:https://is.gd/t7SPsH #唐風 #丹佛民主峰會 #台灣 #假消息 #民主聯盟...

 同時也有23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祥數學,堪稱一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賣場:https://changhsumath.1shop.tw/ewkhca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2axN3MDyvq01LOK1umZGQ/join 追蹤我的ig:https://www.instagra...

  • 柯貝 在 上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6 14:30:54
    有 57 人按讚

    「不必封城就能控制疫情,不必下架就能戰勝假消息。」

    看更多焦點新聞:https://is.gd/t7SPsH

    #唐風 #丹佛民主峰會 #台灣 #假消息 #民主聯盟

  • 柯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4 19:29:49
    有 4,071 人按讚

    【你以為《the Lancet》只是一份醫學期刊,但它背後其實是創辦者們的熱血故事啊!】
    最近,醫學期刊《the Lancet》突然因為某個原因紅了(啥原因就不說了)。
    大家只知道這是一份嚴謹的醫學刊物,但其實這份期刊的創立,
    就是要反擊19世紀種種錯誤的醫療知識與行為
    到底是怎樣呢,現在就來看看它的故事吧~
    .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叫做湯瑪士・瓦克利(Thomas Wakley)的年輕醫生
    但19世紀初的英國,醫學還不是現在的醫學
    當時的許多醫生沒受過什麼訓練、對於什麼病症該施以怎樣的療法也一無所知
    而即使在主流的醫學界,也充斥著各種腐敗、無知與貪婪
    對於這樣的醫學環境,生病的病人都只能聽天由命
    .
    28歲的瓦克利希望改變這一切,但他一直沒有做出什麼行動
    一直到某天,他遇到一位記者威廉・柯貝特(William Cobbett),改變了瓦克利醫生。
    小柯是一位想法進步的記者,瓦克利對小柯利用寫作與出版的方式、來抨擊錯誤行為的方式
    感到印象深刻。他發現:影響力廣泛的傳播媒體加上正確的醫學知識
    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
    因此在1823年10月,他與記者小柯、一位律師、兩位醫師,一起在倫敦發表了《the Lancet》創刊號。
    #請注意是三位理組兩位文組喔
    #誤
    .
    但其實,這份期刊在當時就不太尋常,因為它不代表任何特定團體、也沒有與什麼利益掛鉤,
    它之所以會出現,完全就是基於創辦人的一腔熱血與改革思想
    期刊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向眾人傳遞正確、科學的健康知識!
    .
    比如說從它的食品安全戰役裡,就可以理解他們是怎麼辦事的:
    19世紀英國的食品摻假非常猖獗,但雖然有許多媒體報導了這件事
    但因為很多都在胡說八道,比方說飲酒過量會自燃之類的。
    所以很多具有基礎信息辨別能力的英國人,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
    不過《the Lancet》一出手,就完全不一樣了。
    為了取得報告數據,《the Lancet》的專員花了三年時間
    冒著寒風雨淋去倫敦大街小巷搜集樣品並分析,這樣的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
    倫敦食品的「造假」都市傳說,首次成為經過統計的事實
    .
    《the Lancet》不像其他扒糞雜誌,說常常「有人」在食物裡摻東西
    而是直接拿出數據——麵包裡有明礬、辣椒粉裡有鐵鉛和水銀化合物
    水果裡有銅鹽;而罐頭製品裡則有氧化鐵。
    一週接著一週,《the Lancet》不斷重擊倫敦市民的眼睛
    終於讓英國國會出台法令,限制食品摻假的現象。
    .
    好啦~故事就到這裡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我就說說我對那起事件的個人看法吧。不喜歡可以略過沒關係XD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某些網紅出錯被抨擊的消息
    曾經我有次也犯了一個蠻嚴重的錯誤,只是我是小咖(唉),很快就平息了
    .
    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在網路上發文有點恐懼
    因為我知道不管怎樣做功課,都可能會漏掉什麼重要的論點或文獻
    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突然閃過這樣的一個想法:為什麼要害怕被糾正呢?
    .
    在粉絲團上發閒文被糾正,不是比之後寫成書才發現出錯更好嗎?
    .
    我突然間理解,自己的錯誤被人指出來,其實是好事。
    沒有任何人能精通一切事情的,那些比我更專業的人隨便列舉的一本書
    搞不好我在圖書館瞎找三天三夜都沒找到
    .
    所以從那時起,我的心態改變了。
    只要我被糾正、且確認對方是正確的以後,通常我的反應是:私訊對方、並和對方道謝
    而通常在私訊後,很多人的態度也就軟化了
    甚至之後再寫類似背景的故事時,我都還會私訊請教一下他們之類的。
    .
    所以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是愛莉莎莎,我該怎麼辦?
    也許在影片出來之後,我會第一時間聯繫對方,甚至情況許可的話合拍一部影片
    在對方說完正確的知識之後,感謝對方這樣。
    .
    也許這樣,事情也不會弄到那麼大了吧~

    #但出錯的當下真的很痛
    #會一直打開手機看有什麼新留言

  • 柯貝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6 13:01:39
    有 108 人按讚

    【藝文分享】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history-meme/

    〈歷史迷因的最佳素材:那些中世紀荒謬獵奇的手抄本插畫,究竟隱含著什麼意義?〉

    「到了十四至十五世紀時,由於貴族藏書及民間製書風氣興起,人們會特別禮聘抄寫人員製作精緻的手抄書。不論由來為何,手抄本中充滿趣味的插圖,便成為歷史迷因的產地。」(摘自內文)

    文章中舉了一些令現代人匪夷所思的「狂暴化兔兔🐰🪓」、「騎士大戰蝸牛🦾🐌」、「淡定的死亡😶🔪」圖像,這些腦洞大開的作品不禁讓人想到現代西班牙漫畫家Joan Cornellà的黑色幽默又獵奇的表現,但它們可是出現在遙遠的中世紀啊,這些到底為何被作者認為足夠作為現代網路流傳的「迷因圖」呢?快點進文章一探究竟~

    #手抄本 #中世紀 #插畫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_ _ _ _ _ _

    看完這篇文章,想另外分享上個月31日在國家圖書館的「澄定堂古籍與手稿捐贈儀式」,當天同時也有「澄定堂西洋古籍與名家手稿展」。其中有一套【柯貝格聖經】(Koberger Bible),為15世紀德國重要的印刷師傅與出版家印製這套包含了109張木刻版畫的插圖,澄定堂收藏的更是少見的手繪上彩版本。

    裡面的中世紀插圖很吸引小編的目光,雖然表現上相較寫實作品來得僵硬,但表現力與想像力可是十分值得細細品味(許願這些插圖能做成明信片或相關產品來收藏😏)。有興趣也能去找相關文章深入了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