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柯旗化 女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柯旗化 女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柯旗化 女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柯旗化產品中有8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報書摘】街道漫步 台灣紀行 司馬遼太郎寫的《#台灣紀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出版的台灣專書中最重要的一本。 1993年,著名作家 #司馬遼太郎(1923〜1996)在旅日台裔作家陳舜臣的推薦下去台灣,分兩次完成了環島。他從1970年代開始,長期在《週刊朝日》雜誌上連載題為《街道漫步》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柯旗化 在 台灣人的口袋博物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33:38

#pocket的父親節特輯 對上一代的臺灣人來說,柯旗化就像是英語教科書的代名詞,因為幾乎所有學生都曾讀過他寫的《新英文法》。 不過,對臺灣來說,柯旗化同時也是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他曾兩度入獄,一次是1951年,一次是1961年。 第二次入獄時的柯旗化,已有家室,並且有年幼二兒一女,但在獄中,...

柯旗化 在 SIXMOUTHS? SIXSUN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7:19:27

3/18-4/10太陽花學運六週年🌻 太陽花學運(318學運 佔領國會事件) 發生在2014年 為期將近一個月 是大學生和公民團體發起的社會運動 也是198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 為了捍衛臺灣的民主法治「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3/17下午 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宣布完成 原本應逐條審...

  • 柯旗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0 17:01:19
    有 26 人按讚

    【#民報書摘】街道漫步 台灣紀行
    司馬遼太郎寫的《#台灣紀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出版的台灣專書中最重要的一本。
    1993年,著名作家 #司馬遼太郎(1923〜1996)在旅日台裔作家陳舜臣的推薦下去台灣,分兩次完成了環島。他從1970年代開始,長期在《週刊朝日》雜誌上連載題為《街道漫步》的系列紀行。《台灣紀行》則從同年7月到第二年3月花九個月刊登出來。然後,1994年5月,司馬跟李登輝總統的對談「生在台灣的悲哀」又分兩次在同一份週刊上發表。11月出版的單行本亦收錄對談,成為《街道漫步》系列的第四十本。
    1.本書是遊記也像是隨筆,深入閱讀,一層層剝開台灣史中的政治、經濟、人文等議題。
    2.司馬遼太郎用小說家獨有的人文筆觸,勾勒出當時台灣人的個性與情緒。
    3.細膩刻劃重要卻被忽略的史實人物,例如葉盛吉、柯旗化、沈乃霖等人的故事。
    4.作者對時局有敏銳觀察,台灣人閱讀本書,是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同時有被理解的心情。

  • 柯旗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2:00:00
    有 184 人按讚

    【實驗片是什麼?2021金穗獎實驗片單元看點又是什麼?】


    上週六在信義誠品的選片指南,我負責主講的是實驗片單元。在影評圈以內,我可能算是比別人關注多一點點實驗電影(雖然真的是皮毛),也只是因為我曾寫過一篇實驗片名導吳俊輝老師的專訪。還記得當時去訪的時候挫死,開始惡補瑪雅.黛倫(Maya Deren)等名導的片。


    在選片指南當天,我先引用了一段吳俊輝老師對實驗片的個人定義,很玄。礙於口述難以清楚表達,在此文字引用我當時的文章內容。


    「⋯⋯許多人說自己厭惡實驗電影,視之為異類,卻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何討厭。針對這個問題,吳老師自有一個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從根本來說,其實實驗片才是『真正的電影』,因為從中你可能可以看到電影膠卷的存在,看到影像本身的被介入、操弄等等。與主流電影引導你進入故事相反,實驗電影卻是一再提醒你,你現在所看見的是電影。」


    如果要更了解實驗片的真諦,建議讀讀這篇專訪,沒想到後來Google搜尋「實驗片」三字,就能直接在第一頁找到這篇文。當初在寫的時候,為自己下定的目標就是,要確保所有人都能看懂,不賣弄太理論性的辭藻。

    https://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9619348
    「挑釁界限,拆穿夢幻」進入實驗片的世界,專訪吳俊輝老師


    比起中文維基百科開宗明義地寫:「(實驗片)是一種電影拍攝模式,它嚴肅地重新評估了電影慣例,並探討了以非敘述形式替代傳統敘述手法或工作方法。」好像會更清楚一點。


    今年金穗獎選入的實驗片有其精彩之處,存在可觀作品,但我其實也懷疑,如果真的要嚴格地去檢視實驗片的定義,是不是並不是每一部都真的這麼實驗?有些反而比較像是所謂的錄像藝術、跨類型電影或更廣義的非劇情片。未來金穗獎如果要持續保留這個項目,勢必會面臨到現有分類可能會面臨挑戰的難題,過去台北電影獎也曾有過實驗片單元,但後來也已經廢除。


    以下附上我在選片指南當天所做的影片介紹,算是草稿,當天並沒有完全照著說,所以內容會跟我用說的不太一樣。但為了讓觀眾更清楚知道賣點,讓大家更有興致去買票,所以稍微有點加油添醋,還請各位實驗先進們見諒。


    希望今年實驗片單元的票房,能夠有一點點提升,你可能看不懂,但保證你每一部片看完都不會忘記。



    本屆一般組、學生組實驗片介紹,歡迎搭配連結閱讀、欣賞。


    廖哲儒執導的《殺人狂》,看來顯得斑駁的影像,其實是在重現一位負責執行槍決的法警日復一日的夢魘,反覆不斷的佛經誦讀聲與鬧鐘並置出現,澈底擾亂觀眾的觀影思緒,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焦慮感。
    https://youtu.be/kSHiGrVJr_w


    郭柏萱執導的《Stranger》完全以大特寫來呈現人體的局部,觀眾看完全片都不能知道這到底是同一個人的身體的紀錄,還是不同人體局部的拼貼。從來沒有看過一部作品有這麼密集的身體大特寫,看久了竟然覺得非常不安,自虐性的穿刺畫面,對觀者的承受底線也是一個挑戰。
    https://youtu.be/d_tc80XttYw


    《回流》是這個單元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延續了導演前作《異域》與《彼.此》的風格,以3D掃描軟體掃描一個日常的畫面,再讓攝影機深入這個掃描出來的殘缺影像。母親是緬甸華人的導演胡鈞荃這次選擇讓鏡頭走進華新街,那種看來極度詭異的空間感,撕裂了現實,其實或許更貼近導演的記憶的再現。
    https://youtu.be/Z5Wy8rnhspQ


    梁廷毓的《襲奪河》延續了過去的作品《無頭河》,他的作品一向在處理早期台灣的鄉野傳說,包括原漢紛爭與魔神仔等,這次的《襲奪河》則試圖還原早期原住民與客家人的血腥衝突,勾勒出一個靈異傳說,內容包括屠殺與人吃人。導演變造了影像的顏色與質感,使得空間也連帶顯得扭曲。現在坊間很多鬼片都用特效來嚇人,但我在看《襲奪河》的時候,是感覺不僅導演真的相信這世上有鬼,而且也真的有鬼參與演出。如果你投入進去看,大概感受到的恐怖感受不會輸給《女鬼橋》或《粽邪》系列。
    https://youtu.be/GoW5fX_d_34


    在一般組的部分,蘇匯宇導演一人就有兩部提名,分別是《未來的衝擊》與《女性的復仇》,其實本質上是錄像藝術的兩部電影,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挑戰了實驗電影的定義。《未來的衝擊》片名其實來自未來學大師艾文.托弗勒(Alvin Toffler)的一本著作,作品中讓旁白讀著書中非常晦澀的未來學分析,不過你不用去懂在這些名詞上鑽牛角尖,請享受蘇匯宇打造的極具幽默感的後現代影像。(註:同樣以《手事業》入圍本屆金穗獎的李宜珊導演有驚喜演出。)
    https://youtu.be/Jw8FEWPxfb0


    《女性的復仇》的靈感來自於台灣七〇、八〇年代的女性復仇電影,眼看一群女性衝進一間建築物毒打男人(其中一名女性是導演反串),男性斷頭、穿越女性陰部看到的日本軍官──完全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極度挑釁,卻有一種令人難以抵禦的美感。
    https://youtu.be/_9Dr_IcyA4I


    剛才蘇匯宇是把一本理論書籍《未來的衝擊》影像化,洪瑋伶的《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則是把柯旗化的《新英文法》(早期台灣人人手一本的權威文法書)給影像化。片中的影像都是來自書中的例句。原來柯旗化是綠島受刑人,導演試圖從柯旗化的例句中,找到一些他對自由、人權的見解,以及對威權的控訴。概念非常有趣的作品。
    https://youtu.be/xA1xjkc1zMs


    最後介紹曾經以劇情短片《野潮》大放異彩、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的呂柏勳的新作《聽說他這個人》。導演先描述一個人的行為,我們不知道他長怎樣,再請人去拼貼出那個人可能的長相。一群人七嘴八舌在討論的過程,卻也有人不知道這討論的群眾之中存在暗樁。與其說是實驗電影,它更像是一個會讓人渾身發毛的社會實驗節目,概念相當新穎特殊。
    https://youtu.be/Ut5qDWKxiVk



    (附圖為《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
    金馬影展 TGHFF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 柯旗化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6 20:38:46
    有 127 人按讚

    【「你敢「意圖」顛覆政府!」——懲治叛亂與內亂罪】

    若你出生在戒嚴時期的臺灣,那你可要好好思考人生。

    -當好白血球的一些建議

    「國家很像一個人的身體......人生了病,有白血球來比抗病菌,國家有了內憂外患......尤其是檢肅匪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單靠政府去做難免疏漏......人人都要盡力做國家的白血球,去消滅國家的病菌。」——出自前內政部調查局局長季源漙《防諜常識》

    戒嚴時期的臺灣,當然容不得匪諜,但怎樣的人是匪諜?怎樣會被懷疑對國不忠?換句話說,你要怎麼當個好白血球?

    第一個建議:燒掉馬列書籍。英文老師柯旗化因為朋友的案件被牽連,情治人員在他家搜到《唯物辯證法》,認定其思想左傾,有叛亂之嫌。

    第二個建議:學學岳飛。有名的聖嚴法師曾待過軍中,當時盛行刺青效忠運動,聖嚴的長官問他要刺什麼,聖嚴說:「報國衛民,忠誠不二,心最要緊,何須刺字!」結果那長官說:「我看你是什麼人派來的吧!你說你是和尚,恐怕是一種身分的掩護吧!」

    第三個建議:好好翻譯。作家柏楊翻譯「大力水手」漫畫時,把一段卜派演說的:「Fellows…...」翻譯成「全國軍民同胞們......」因此被認為影射蔣氏父子,而被調查局逮捕。柏楊說之後還被迫認了很多他沒做的「叛亂舉動」。

    -懲治叛亂與內亂罪

    除了潔身自愛,當時人人都有檢舉匪諜的義務,民眾如果「知匪不報」那可是一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責。

    當然,還有一件事不能做,就是絕對不能「意圖」顛覆國家,不然很可能就是死刑上身。

    戒嚴的那幾年,刑法是這樣規範內亂罪:「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

    其中「著手實行」並沒有具體的例子,所以非暴力的演說或文字都有可能被認為觸犯了內亂罪。

    而且《懲治叛亂條例》又說:「犯刑法第 100 第 1 項......,處死刑。」這樣子把刑法與懲治叛亂條例搭配起來,不滿政府的言論就可能導致殺身之禍,進而侵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後來成功推動內亂罪修法的學者林山田,曾經說過:「若只憑特定的政治言論就足以推翻政府, 那麼該檢討的是政府的施政,而非該政治言論。」

    -臺灣監獄島

    戒嚴時的政治犯形象不一,有真正的中共間諜,也有單純意見不合的人。比如一開頭提到的英文老師柯旗化,因為家裡被搜到《唯物辯證法》而被逮捕,雖然無罪,但還是被送去綠島強制勞動與思想改造一年多。

    這不是他唯一一次入獄,之後又因為不滿政府的言論被盯上,多了很多莫須有的罪狀,比如預備叛亂、教唆竊盜,連泰源監獄暴動也歸咎他是主謀,但他根本沒參與。

    柯旗化歷經了近十七年牢獄,他的家人同樣受盡社會恐懼,好像身處無形的監獄中。政府也不信任被有毒思想感染的柯旗化,為避免他出獄後「舊疾復發」,運用警察、線民等層層監視,除了避免反抗的可能,也試圖重建他的人際關係與道德生活。

    從柯旗化的處境可以看到當時許多台灣人的動輒得咎:戒嚴時期來身在臺灣,不論你有沒有犯法,都像在巨大的監獄,被許多雙眼睛監視著,只要你有一點點不順政府的意,就有可能牢獄加身。

    正因意識到不自由,所以才會追求自由。柯旗化本只是個老師,因為言論、被誣陷等理由而入獄,但他沒有因此噤聲,反而在出獄後,更大聲唱著他的心聲與期許:

    「我譜出愛鄉的歌曲,希望臺灣永遠是自由的天地
    願自由的歌聲,傳遍美麗的故鄉山河。」
    —— 柯旗化〈自由的歌聲〉

    -你怎麼看待言論自由的邊界呢?

    言論有強大的力量,執政者總是擔心這股力量會威脅政權,所以才會處處限制。

    解嚴至今數十年,已經享有言論自由的你會怎麼看待過往那段歷史?你認為言論自由應該有界限嗎?為了什麼樣的目的,可以對言論自由做出限制呢?
    -
    今年 5 月12日,有部可窺見身在當年威權統治年代的人物,以及他們如何受到影響,並做出對台灣有重大改變的決定的紀錄片,將要發起群眾募資計畫

    在上線之前,希望邀請您花 3 分鐘填寫這份問卷:
    https://www.surveycake.com/s/0vbK4

    並希望能和我們一起

    在計畫正式上線之後,一同支持本次的募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