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柏拉圖名言政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柏拉圖名言政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柏拉圖名言政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柏拉圖名言政治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主、謊言、法西斯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北市)圖:路透 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 一個民主社會,群眾的心理很容易被一個有錢且有才華的煽動家所操縱。柏拉圖也曾經警告過: 一個暴君到最後一定會被一群唯唯諾諾的小人所包圍。川普任職美國總統四年,驗證了這二位偉大的西方哲學家的預言! 若要分析這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區政府為何連港台一個叫利君雅的記者也要不斷「追殺」呢?對於一個獨裁政權而言,官方傳媒就應該是宣傳喉舌,試問怎可能容得下一個當面叫特首「講人話」的記者?香港人面對每天這些荒謬的新聞,感覺很抑鬱糾結,是因為大家心態仍然停留在昔日的香港。 今天介紹一本認識香港新常態的作品,書名叫《暴政史:二十世紀的權...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makeup artist 連士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35:35

【 美德 理想國 】~我的靈魂素描 [2] 💞在這個人人都愛美的時代, 除了對外在美的渴望與形塑外, 我們也追求“美德”的內蘊與彰顯嗎? 🤗 在此分享柏拉圖“心中”的理想國: 【 柏拉圖理想城邦中的兩種美德觀 】 國家是個人靈魂的放大,個人靈魂是國家的縮小。 《 "美德"是柏拉圖思想著述的...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海綿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7 04:50:10

+ 今天考完了《柏拉圖政治哲學》的期末考,這是我本學期最深愛也最用心的一堂課。 每個禮拜三跟著老師一起思考,真的好開心ᕕ ( ᐛ ) ᕗ 雖然我對於柏拉圖的知識論、正義觀與政治哲學等論述,並沒有非常贊同。但上課中提到的某些觀點實在讓我覺得很治癒ㄚ! 所以寫下了一些老師給的小小啟發,不過其實重點就還是...

  •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3 12:00:00
    有 113 人按讚

    民主、謊言、法西斯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北市)圖:路透

    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 一個民主社會,群眾的心理很容易被一個有錢且有才華的煽動家所操縱。柏拉圖也曾經警告過: 一個暴君到最後一定會被一群唯唯諾諾的小人所包圍。川普任職美國總統四年,驗證了這二位偉大的西方哲學家的預言!

    若要分析這些煽動人群的政客怎樣玩弄人民,主要伎倆都靠妖言惑眾!川普的妖言可説罄竹難書。根據統計川普四年說過不真實或不正確的謊言超過三萬筆,每天大大小小平均廿筆。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Carole McGranahan說過「政治家都會說謊,只是川普在任說的謊言無論次數、程度和影響力是史無前例的…, 川普把說謊當成政治工具。」根據美國「政治真實性統計」(PolitiFact)的調查,川普榮獲二○一五、一七、一九的「年度大騙子」頭銜。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川普說的話多半是錯的、完全錯的、甚至是荒謬的。這裡隨手拈來幾個例子:

    川普說過的謊言最具殺傷力的是:「新冠病毒已經完全被控制了;病毒到了夏天就會像魔法般的消失了。」這些謊言的代價,讓美國人到今天受病毒感染將近二千五百萬人、死亡超過四十萬,社會付出代價更無法估計!

    川普為了政治利益,不只一次的甩鍋中國,將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說過上百次「在他就任之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每年超過五千億美元」不實的指控。

    去年選舉當日,他宣布:「我(川普)贏了大選!」隨後,當民主黨在選舉人票遙遙領先後,川普仍說: 「民主黨偷了我們的選票!」今年一月六日川普在推特上寫「我們贏了、我們贏得全面勝利!」直到拜登就職,川普還沒有承認他敗選。

    川普利用種種謊言和不實指控,做為他的政治工具,煽動人民分化社會的利器,加上議會多數黨一群利益分贜、狼狽為奸的政客,這一切终於造成今年一月六日激進分子占領國會大廈的暴動,為美國民主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回想過去這一年,倘若不是新冠病毒橫掃美國,重創美國經濟,川普有很大的可能性連任總統。倘若民主和謊言足以讓一個充滿偏見、歧視的法西斯狂人再掌美國白宮四年,先聖柏拉圖、亞里斯德地下有知,不知對民主還有什麼期望?

  •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8 20:30:29
    有 116 人按讚

    ※聯合文學 散文集《墨水隱身》分享※
      
    「半世紀以筆就紙,不渝的藏身在墨水中;那是青春習繪未竟反而學文的情境思索。晚秋回眸猶然不忘在此新集中頁留與昔日插畫,前後時距卅四年,巧合相伴卅四帖散文;值此:瘟疫漫延時。」
      
    ──林文義《墨水隱身.小序》
      
    除小序外,分享散文集中所收錄的〈剪貼冊〉,並有贈書活動(見於文末)。
      

      
    林文義〈剪貼冊〉(節錄)
      
    剪貼冊,猶若實義之書。值得留存的主因在於深怕遺忘,識或不識,發生的人與事都有著極重要的意義;我反問──何以如此?為什麼一定要這般?人間事詭譎多端,悲歡離合。
      
      那人決定用一萬字說一生,
      年月日時分秒有多長?
      長的是:遺忘
      短的是:愛
      詩人聶魯達永恆的定義
      
      他為妻子買一束百合
      花朵能夠存活多久?
      短短的七天也許
      長長的莖榦未必 
       
      那人決定用一個字說一生
      秒分時日月年有多短?
      短的是:夢
      長的是:現實
      哲人柏拉圖找不到烏托邦
      
    難忘的其實是典藏的書……彷彿伴我夜眠時安安靜靜的美麗精靈;醒時讀它們,睡時入夢中,每個字都如此溫柔,每張攝影或圖繪多麼傾心,作者猶生或死的流迴在凝定的時空裡,挪近和合意我生命的情境;就像在剪貼冊逐日泛黃的報紙一角,呼喚著──我還在這兒,你不會忘記。花朵與蜂蝶,綠樹和飛鳥,山河同日月……拂曉天光乍現,還是不禁的回眸。
      
    回眸是深情。不忍入睡是剪貼冊一頁一頁的時而反覆惜閱,敬慕的前輩作家別世,相識之人怎麼家事成了八卦疑問?淡泊明志留在文學的許諾怎依附權勢,晚年變節?剪貼冊如同一面鏡子,映照了文格不一定就是人格的反諷;想起薩依德《知識份子論》裡對作家的定義──勇敢走向邊緣,不被馴化,拒絕被收編,對權勢說真話。他更引用阿多諾的名言:「最虛偽的莫過於集體。」我很認同。
      
    人生在世,終究自有抉擇,一笑置之。
      
    反問:剪貼冊中自己的文字就是全然真摯嗎?鏡子映照的反射,黑白明暗如何分野?難道至今,年輕時放懷理想,晚年卻成了沉默的保守拘謹?看不見聽不見,或者是故意任性的不思不想?那麼何以每天還要用心的讀報,剪貼乃至於不由然地憂國憂時?
      
    寫詩的意涵又是什麼?文字隱匿不若散文的真言、小說的借題……說來都是違背初衷的反悔和心虛。誠實的面對晚秋之年的凜冽和寂靜,寂並非孤獨,靜必然是修持;剪刀、口紅膠決定留於冊頁當下,必有一番審慎省思,值不值得?是啊,值不值得?人之所以為人的格調定義,像典藏之書,言之典藏,自有深意。
      
    回眸一望,數本剪貼冊橫臥在書房的音響上層板,再上去竟然是夜眠前貪飲的馬祖,金門高粱。似乎收藏歲月的記憶,比起青春年華早已忘卻或毀去的情書還要深具意涵,那時代的歷史印記,不被往後朝代更迭蓄意偽飾,變造的過往;政治使人分裂,文學令人和解。文史作家陳芳明說過這句發人深省的名言。
      
    是否再過幾年,我會撫娑著一疊剪貼冊,暗自慨然昔時的歲月猶如一夢,新世代和舊年代早已一刀兩斷,決絕地全然陌生、棄置;那麼我就焚去剪貼的冊頁,不再眷戀的澈底告別。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林文義 創作
    #蔡牧希 手寫、〈#小序〉襯圖,Instagram:mushimushitsai
    #深藏身與名 〈#剪貼冊〉襯圖
      
    ※本篇收錄於林文義散文集《#墨水隱身》(#聯合文學,2020年3月23日)
      
    ※林文義
      
    一九七○年創作至今,文學半世紀人生。
      
    著有散文集:《遺事八帖》等44冊、小說集《革命家的夜間生活》等6冊、新詩集:《旅人與戀人》等3冊。近期以臺灣歷史漫畫作題,印行聯經版:《逆風之島》、爾雅版日記書:《2017林文義─私語錄》、聯文版散文集:《酒的遠方》。
      
    曾獲2012年臺灣文學館圖書類散文金典獎、2014年吳三連獎「散文類」文學獎。
      
    ※原有抽獎(已結束),如下:公開分享本篇,在您的分享貼文上,複製若干文字,即有機會獲得《墨水隱身》(作者親簽、畫圖,聯文提供)。
      
    ※感謝聯文及其聯絡人昀庭,並感謝牧希。

  •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03 08:08:53
    有 116 人按讚

    中世紀制度舊石器時代情緒 能否以神級科技改良?

    上周提到著名哈佛生物學家E. O. Wilson的一句名言,人性(humanity)的最大問題是我們擁有"paleolithic emotions, medieval institutions, and god-like technology"(舊石器時代的情緒,中世紀的機構和制度,和如上帝般的科技),一個他認為非常危險的組合。

    Wilson已年屆90歲高齡,本來是位昆蟲學家,被公認為研究螞蟻的首席權威,但他後來學術研究涉獵到進化學,被推崇為sociobiology(社會生物學)之父,以進化論來研究和解釋動物的社交行為。他亦因積極為環保發聲而被譽為biodiversity(生物多樣性)之父。除此,他亦是一位兩度獲Pulitzer獎的通俗科學作家——(《On Human Nature》 1979、《The Ants》 1991),絕對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

    科學發展太快 人類情緒趕不上

    他的這句名言有深遠意義,絕對值得細嚼。雖然他是一位科學家,說話都是經過思考和有一定證據的,但這樣概括的一句話,也當然不可以完全認真視為有充分科學根據的金科玉律。Wilson的主要目的是警惕世人,人類社會發展不平衡,科技發展可能已經太快,已超越了我們人類情緒和社會制度的控制能力,是個極危險的情况,可隨時帶來戰爭和地球生態環境災難,大幅減少biodiversity,甚至導致人類自己的滅亡!他認為解決方法是回到先解答哲學上的幾個大問題: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我們的生存意義是什麼?我們的未來是怎樣的?

    我不是哲學家,亦未必贊同什麼事都需要升到哲學甚至宗教層面(Wilson是位agnostic,不可知論者)。人類的未來當然是個大問題,即使不提哲學,基本共識應為防止使用核武,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另外,亦應致力環保,減少人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可能牽涉到free will,自由意志問題)。

    詳細一點來分析Wilson的說話。他的意思是人類發展不平衡,情緒發展停留在舊石器時代,即是為了適應當時生活艱苦,每天掙扎求存,弱肉強食的環境,需要的是簡單的思想,衝動的暴力行為,自私和只顧短期眼前利益,毋須長期宏觀視野和計劃能力。但後來人類竟然又發展出極厲害的各種科技,包括蒸氣機、電力、飛機、電腦、互聯網、基因工程,和足以帶來世界末日的核武等。我贊同這個基本觀察,但這又是否意味着一個矛盾?以我簡單的了解,左腦掌控邏輯運作,包括科學和數學,右腦掌控感情有關運作,包括創意和藝術等。Wilson的觀察如屬實,是否代表人類的左腦進化發展比較右腦快和進步?原因又是什麼呢?

    左腦似乎進化得比右腦快

    其實除了左腦似乎進化得比右腦快,人類身體其他部分也進化了不少。在Wilson與DNA的double helix(雙螺旋型)結構發現者James Watson的對話中,Watson亦指出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的毛髮減少了很多,且以中國人為例子(Watson常被指控為種族主義者)。我亦知道中國人的下顎骨通常較細,既代表不需大力咬肉或用口來打鬥,但亦導致中國人較常見的睡眠窒息症(Apnea)。

    第二點,即使人類的情緒進化得較慢,但人類利用邏輯和理性,仍能發展出大型社會秩序,發明分工合作,提升效率,然後以貿易來作交換。國家的崛起亦帶來法律,好處是國家擁有了使用武力的專利權,大大減少了個人之間的暴力行為,亦即成功以社會制度來控制人類所謂舊石器時代的情緒。

    但社會制度和各種機構,包括國家和政府,宗教和金融系統,又是否如Wilson所說,發展停留在中世紀階段呢?在這一點,我傾向於贊成他的觀點。首先政府和法律制度,都是經人類經驗累積下來的一堆東西,充滿矛盾和偏見,反而並沒有明確包含科學的自然規律。舉例說,在法律訴訟,譬如一宗連環交通意外,基本上是一件關乎牛頓力學的事情,但法律上並沒有牛頓定律,所以控辯方只可傳召一些科學家來作專家證人(expert witness),最後判決權仍在法官或陪審團手上。亦即是說最後的判決是可以違反科學的。

    很多政治經濟制度已過時

    亦有人指出過,如果著名的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復活過來,跟現代的物理學家討論相對論和現代量子物理學,亞厘士多德肯定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連需要的數學包括tensor analysis(張量分析)和linear algebra(線性代數),都肯定一竅不通。但如果偉大的哲學和政治理論家柏拉圖(Plato),也同樣復活過來,然後有些政客跟他解釋例如現今美國的政局,保證不用幾天,柏拉圖就完全充分理解共和跟民主兩黨的主要爭拗點,彈劾特朗普的利與弊。相信他能輕易勝任為任何一方的政治顧問!

    我絕對贊成很多政治和經濟制度都已經過時(宗教就不討論了),非常需要更新。傳統金融制度倚賴fractional banking(份數銀行)概念來製造金錢,發揮multiplier effect(乘數效應),表面上很有效率,但其實包含銀行必須高槓桿運作,造成金融系統的潛在不穩定性,和難以避免的道德風險。市場和計劃經濟都各有利弊,市場經濟倚靠每人的自私心態,理論上達到最高的資產配置效率,但就置公義於不理。反過來計劃經濟,則倚靠altruism(利他主義),一切以公平和公義掛帥,效率反而成次要。

    Wilson曾經說過,社會主義不太適合人類,因為每個人都有私心,反而最適合螞蟻社會。因為螞蟻擁有真正的利他主義,每隻螞蟻姐妹(公螞蟻只負責繁殖)都一生勤勞,負責覓食和打仗,供養唯一有生殖能力的蟻后,盡顯捨己為人的精神。所以螞蟻非常成功,從約1.5億年前出現之後,開始雄霸昆蟲界,到現時雖只佔約3%的昆蟲種類,但若以數量或biomass(生物質)來計算,則高佔了昆蟲界的80%了!

    料人類有智慧平衡社會效率與公義

    但我相信人類有足夠智慧和技術(大數據,AI和5G等非常有用,區塊鏈不肯定),去找出一個比傳統政經制度更科學化的新社會制度,務求達到一個比純粹資本或社會主義,在取捨效率和公義之間更佳的平衡點。但必須加上另一個前設,就是在這個蛻變過程中,最好當然是社會能夠保持和平和穩定,因為暴力和動盪的代價太高了,更違反了社會進步的定義。

    第三點,人類是否已擁有神級的科技呢?如神的定義是創造生命和宇宙,那麼人類仍只可算在幼兒班階段。我們雖已為human genome(人類基因組)解碼,但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仍未成熟,仍具極大爭議性。我絕對沒有信心現今技術水平足以幫助人類改良自己的基因,譬如防止疾病,增長壽命,令身體功能更強壯,或甚至幫助我們舊石器時代情緒的進化。粗淺的基因改造是可以的,但後果堪虞,極難預測其副作用和後遺症。

    Neuroscience(神經科學)方面,近年雖有很多突破,但距離完全理解consciousness(意識)仍頗遠,更遑論自由意志。AI發展也看似突飛猛進,但我已曾指出過,現時發展主要在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雖已有不少如臉孔辨認和金融交易等應用,但某些任務需要人類常識,例如照顧老人家或小孩的機器人(自動駕駛?),就需要更廣泛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暫時仍只在理論和摸索階段。

    至於創造宇宙的能力,人類力量卑微,肯定沒有,連探索太空也只算在起步階段。人類勉強只算達到Kardashev的第一種類文明,只能充分利用地球的資源來雄霸一個星球,仍未達到第二種類文明,定義為充分利用一顆恆星的資源,殖民到整個太陽系的不同星球上。

    神級科技遠未及 卻有神級破壞力

    但不幸從摧毀人類自己和破壞地球的能力來說,人類肯定已達神級。原子彈之父Robert Oppenheimer,在觀看完1945年7月16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核試後(Trinity explosion,名字已帶宗教色彩),他有感而發,引用了印度教經典《Bhagavad-Gita》裏,保護之神Vishnu化身為摧毀之神Shiva前的一句話: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現今我化身為死亡,所有世界的摧毀者)。

    祝各位新年進步!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26 06:30:01

    特區政府為何連港台一個叫利君雅的記者也要不斷「追殺」呢?對於一個獨裁政權而言,官方傳媒就應該是宣傳喉舌,試問怎可能容得下一個當面叫特首「講人話」的記者?香港人面對每天這些荒謬的新聞,感覺很抑鬱糾結,是因為大家心態仍然停留在昔日的香港。

    今天介紹一本認識香港新常態的作品,書名叫《暴政史:二十世紀的權力與民眾》,作者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自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便將「暴政」視為雅典時代的邪惡,在西方的歷史、政治、文學及哲學史之中,對極權專制暴政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無論在歷史上這些暴政表現的形式如何不同,但背後的管治邏輯卻是相同,都是採取暴力、恐怖、謊言和欺騙去維持暴政。暴政的邪惡並不在於掌權者的橫行無忌獨行獨斷,而在於對人性的戕害。堅持信念,分黑白是非的人,受到懲罰加害,而卑劣手段的加害者,得到獎賞,道德價值由此顛倒,最後變成了卑劣才是王道,人人低頭,互不信任、精神萎靡,「人性戕害」就是這意思。作者引述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阿甘本的名言;極權暴政下只有兩種人:獸人和牲人一一要麼是野獸,要麼是牲口。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城寨 #暴政 #香港電台 #利君雅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03 02:00:11

    特區政府為何連港台一個叫利君雅的記者也要不斷「追殺」呢?對於一個獨裁政權而言,官方傳媒就應該是宣傳喉舌,試問怎可能容得下一個當面叫特首「講人話」的記者?香港人面對每天這些荒謬的新聞,感覺很抑鬱糾結,是因為大家心態仍然停留在昔日的香港。

    今天介紹一本認識香港新常態的作品,書名叫《暴政史:二十世紀的權力與民眾》,作者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自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便將「暴政」視為雅典時代的邪惡,在西方的歷史、政治、文學及哲學史之中,對極權專制暴政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無論在歷史上這些暴政表現的形式如何不同,但背後的管治邏輯卻是相同,都是採取暴力、恐怖、謊言和欺騙去維持暴政。暴政的邪惡並不在於掌權者的橫行無忌獨行獨斷,而在於對人性的戕害。堅持信念,分黑白是非的人,受到懲罰加害,而卑劣手段的加害者,得到獎賞,道德價值由此顛倒,最後變成了卑劣才是王道,人人低頭,互不信任、精神萎靡,「人性戕害」就是這意思。作者引述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阿甘本的名言;極權暴政下只有兩種人:獸人和牲人一一要麼是野獸,要麼是牲口。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劉細良 #城寨 #讀書好 #暴政史 #利君雅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柏拉圖名言政治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28 15:48:37

    桃園電影節神秘場公佈!
    《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 台灣首映
    灣生後代導演園田哲人紀錄李登輝政壇傳奇一生 看台灣如何不流血終結獨裁走向民主歷程

    灣生後代、日本導演園田映人拍攝的類紀錄片《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首次在台上映。
    沖繩、臺灣拍攝取景,融合劇情、動畫、紀實元素,講述「台灣民主之父」前總統李登輝如何以不流一滴血的方式,成功讓台灣從獨裁走向民主的傳奇一生。

    前總統李登輝7月辭世,享耆壽98歲,他是台灣首位民選總統,更是成功讓台灣從極權走向民主的重要推手,《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導演園田映人以柏拉圖對話錄的形式,以李登輝前總統的第一人稱視角,與抑鬱想尋死的女大生對談,解開對生命的困惑,並娓娓道來李登輝在政治史上傳奇的一生。

    園田映人的祖父曾於戰前於臺灣總統府負責教育工作直至1945年,母親是在高雄出生的灣生,對他來說台灣更是母親的故鄉。
    園田表示,在他心中李登輝是最具有日本精神的台灣人,希望日本人看完電影,能夠找回失落的日本精神,也希望透過本片讓台灣人再次回憶民主化得來不易的歷程,「透過製作這部片,我從李登輝先生身上得到了一生受用的禮物,那就是靈魂的自由,希望台灣的觀眾透過觀賞電影,也能獲得從李登輝先生身上獲得這份珍貴的禮物。」透過片中梳理李登輝前總統的一生及其變化、成長,讓觀影者再次見證這位「台灣民主之父」生前名言「我不是我的我」是何許光景。

    2020桃園電影節10月9日到 10月23日舉行,《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10月15日下午6點30分於中壢SBC星橋國際影城上映,9月30日中午12點起於ibon系統開賣;更多影展訊息請密切關注桃園電影節官方網站http://tyff.taoyuancf.org.tw/)和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ff/)。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