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政治動物缺乏理性品德... 蘇復興/大學教師(高雄市)(路透資料照) 去年底我在高雄參加一場座談,一名哲學界前輩應邀致詞,提到亞里斯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的觀點。他檢視當下台灣政局,感觸良多地說,政治領域是人類最高成就的一項領域,「政治可以給人帶來最好的幸福和快樂」,「人如果要幸福,最...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 在 胡金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23:14:00

【如何Wings?怎樣Monograph?】 導言 (聯經Wings,Monograph系列編輯委會/吳豐維 陳宜中 葉浩 曾國祥): ──獻給更美好的未來 ‧哲學與政治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世界哲學日」。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定立這個日子,賦予了哲學這歷史最悠久的人類...

  •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3 10:00:19
    有 30 人按讚


    當政治動物缺乏理性品德...
    蘇復興/大學教師(高雄市)(路透資料照)

    去年底我在高雄參加一場座談,一名哲學界前輩應邀致詞,提到亞里斯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的觀點。他檢視當下台灣政局,感觸良多地說,政治領域是人類最高成就的一項領域,「政治可以給人帶來最好的幸福和快樂」,「人如果要幸福,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品德。」

    選後,這位前輩的話語一直在我耳畔嗡嗡作響,於是我決定重讀年輕時代涉獵的哲學書籍,一探究竟。我找到《西洋哲學史話》,作者威爾杜蘭對希臘哲人的思想提供了巧妙的詮釋。

    杜蘭提到蘇格拉底對於雅典政治現狀的失望。他描述說,蘇氏看似「…絲毫不為政治的騷擾所拘束,閒逸地走過廣場,獵取對象長談…」,但對政情紊亂卻了然於胸,也深信有智之士才能把城邦治理得更好。可惜眼前事實是「單憑人數多即能獲得明智,此種迷信豈不是幼稚之至?人在群眾裡,總比單獨分離時愚蠢、凶暴而殘酷,這豈不是極其明顯的事?」當戰爭需要大家守口如瓶時,這位哲人終究因抱持貴族主義的思想,遭執政的民主派人士迫害。

    至於柏拉圖,他所擔憂的無非就是愚民政治凌駕一切,以致獨裁政治應運而生。作者把這項顧慮描述得很生動,書中說道:「我們若把國家喻為一艘船,那麼,愚民政治便是妨礙其航行的一片荒海。」柏拉圖深切體認即便是民主政體,也難免會因為過分民主而瓦解,因而提出由哲王治理邦國的構想。他鄙視那些最狡猾最恣肆的諂媚者,因為他們自稱「人民的保護者」,藉此攫取最高權力。

    反觀亞里斯多德,他反對柏拉圖式的理想主義,也不贊成民主政治拿錯誤的平等觀念做立論基礎。他批評:「民主政治的後果常常是有能之士為民眾所犧牲,而民眾則為詭計多端的人所操縱」。因此,他講求中庸之道,對於過激主義或政治上的「瘋狂戲碼」一概敬謝不敏。另外,亞氏強調人類生為政治動物,其獨特優點無非是具思考力。人類幸福的主要狀態應是一種立基於理性的生活,而良好德行也是不可或缺。

    對於希臘三哲在二千六百年前所提的政治思想,杜蘭把它歸類為「民主式的貴族政治」,即是一種交由知識淵博、才幹非凡的少數人治理的政治體制。身處廿一世紀,我不知道多少人會認真看待這類主張,而不斥之為明日黃花。

    不過,三位哲人堅持管理國家者永遠必須具備發自於最高超的知識、理性,而且毫不受限的思想;他們領悟到若政治不是交由最賢慧者掌握,社會便無從得救,國家便無從強盛;另外,他們主張在合理社會制度下,只要大眾具清晰的洞察力,便可望確保社會的安寧、秩序及親善。在我看來,這些概念並非全是烏托邦式夢囈,而是確保良善政治的原理、通則。平心而論,不失為當下台灣政壇一劑良方。

  •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觀念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0-15 18:51:02
    有 16 人按讚


    希臘自古以來都係走數國家

    財經新聞三不五時就會把希臘債務危機搬出來講,每提一次環球股市都會動盪一下,既是常態,也是定律。說希臘債務問題是英國脫歐的遠因,也不為過,因為歐洲一直有「養窮親戚」之說,好像德、英、法這些經濟強國就要貼錢去救窮國,這是國家級的「too big to fall」,做水魚也總有限度,所以英國就第一個跳船。基金經理、金融友自己嚇自己,把希臘債務看成洪水猛獸,反而希臘人民卻比想像中輕鬆,既無內亂,也無內鬥。

    希臘的違約危機到底會如何解決並不是今次的討論重點,今次渾水行文卻想借歷史觀點去看希臘債務問題。翻查歷史資料,自希臘建立文明以來,它就不斷地重覆違約。在人類歷史上希臘是第一個主權違約的國家,違約早發生於在西元前4世紀的阿提卡海洋聯盟(Attic Maritime Association)。當時,古希臘13座城邦向提洛寺(Temple of Delos)借款,但是大多數城邦都沒有信守還款的承諾,導致寺廟折損了80%的本金。古希臘沒有銀行這個概念,但一般經濟體,借貸儲錢是一般必要的人文活動,提洛寺就扮演著銀行的角色,因為神明、迷信等觀念加持,因此信用評級不差。由於儲錢的需求太大,提洛寺也有賺息差,放數賺錢。順帶一提,西元前四世紀也恰恰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亞歷山大大帝等偉人湧現的時代。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是知名哲學家,不過當時卻很反對借貸,覺得這不自然,是牟取暴利,因為太多還不起錢的人最終成為放貸人的奴隸,失去財產和自由。Money creation這個經濟學入門道理未被當時參透,也沒有監管機構,所以借貸這個人文活動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再看看近代希臘的情況,希臘累主違約次數達到5次。1829年,希臘正在經歷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獨立戰爭,發生了近代的首次違約。1843年,希臘停止償還1832年獲得的貸款。1860年,希臘再次違約,後來的18年間被國際市場孤立。18年後,希臘重新與國際市場對接,結果借款規模超過了可以承受的範圍,政府在1893年決定停止還債。1932年,「大蕭條」期間希臘再次違約。

    自獨立或1800年以來希臘處於違約或重組的年份比例更是達到50.6%,也就是說希臘近兩百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處於違約中,活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下。因此,違約走數對希臘來講是家常便飯,不違約才算是不正常呢。這也難怪希臘人民也比想像中冷靜,一般國家面對。原來希臘已經見怪不怪,反倒像是環球金融友己人憂天。因為在希臘人眼中,危機什麼的,管他的,反正馬照跑,舞照跳,歷史上這麼多年也捱得過去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