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林齊全算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林齊全算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林齊全算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林齊全算命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利用居家風水改善家裡能量,讓家裡的成員都能健健康康。 #陳冠宇 #健康 #風水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四十年婚姻只是隱忍 人妻戳破真相心碎了 ► ►https://youtu.be/68DsDyS7Qx8 ⭐黃友輔開示世間男女,正確的另一半怎麼找? ►...

  • 林齊全算命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6:00:05
    有 33 人按讚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林齊全算命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9 12:00:01
    有 321 人按讚

    【2020金馬獎總評(紀錄片):中國背景之作傲視本項】


    【最佳紀錄片】
    王婉柔《千年一問》
    李家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鄧偉《爺爺和父親》
    李哲昕《迷航》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佔領立法會》


    每年覺得看得最過癮、最驚喜的一個項目,總是最佳紀錄片。尤其在金馬獎面臨對岸抵制的當下,本項看來卻有如聞風不動,依然有來自兩岸三地的作品,題材也依然存在政治指涉的批判性。因為與劇情片創作者多半必須面臨商業的妥協,紀錄片工作者能夠更獨立的進行創作,許多好片都是在往社會的痛點戳。也難怪香港金像獎至今不願成立最佳紀錄片獎。


    來自香港的《佔領立法會》是今年唯一記述本屆香港社運的作品,也許是為了保護創作者的安全,本片沒有具體的導演,而是代表「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證明在香港揭發真相,已是存有風險之事。本片的背景是2019年7月1日,香港史上首次發生立法會被佔領的狀況。從清晨伊始,一直到晚間民眾闖入。整個過程沒有解釋性的旁白,而是讓觀者有如親歷其中,看見事態的演變與發展。


    許多具有張力的一幕都被攝影機紀錄了下來,包括抗爭者試圖衝破玻璃的實錄,以及現場所出現的路線之爭,在抗爭者向前挺進時,也出現了對於行動表示質疑的人。即便到了最後已然闖入立法會,也存在離開與留下的議論。創作者並沒有妄加論斷,而是寫實地呈現了人民的憤恨、恐懼以及不確定性,那些不確定性可能是出自於,沒有人確切知道彼此的立場是否完全相同。


    雖然不能算是具有特別觀點的作品,但本片作為歷史的紀實,本片堪稱精煉且穩健,反映了香港人所遭遇的困境,同時也預示了該抗爭對後續社會運動的影響。不過相形之下,個人更期待《亂世備忘》(2016)這類已經對事件進行過確切梳理的作品,若回歸到更細緻的、關於觀點與技法的討論,《佔領立法會》相較其它作品比較會難以突出。


    這次同樣來自香港的《迷航》(如附圖),其實是以中國烏坎事件為創作背景。2011年,廣東省汕尾市的烏坎村的村民眼見土地遭到村委會變賣,上訪又遭到無視,憤而組織上街抗議。在中國的政治環境底下,民眾以這種方式向官方表示不滿是極為少見的,會這麼做顯然是已經走投無路。不過村民們強調自己並不反共,只是要當局給個交代。這其實只是前後橫跨五年的烏坎事件的起頭,而導演李哲昕在當時就已經扛著攝影機出現在現場進行採訪。


    他採訪的對象包括幾個參與事件的中堅份子薛錦波、楊色茂、林祖鑾(林祖戀)、莊烈宏等人。不過鏡頭一個轉換,時間一過,就得知剛剛還對著鏡頭侃侃而談的薛錦波之後在看守所疑似遭到虐死的訊息。不過第一次抗爭最後有了好的結果,當局同意不追究抗爭者之前的刑責,更讓村民自行組織選舉委員會進行村民代表選舉。國際媒體紛湧而至,以為這是中共政權逐漸放送管控的前兆,認為這是一個「民主實驗」。


    最後民主選舉順利召開,在村民間富有極高聲望的林祖鑾等人都獲得高票當選。但新的一批人上來之後,又過去一年,其它村民卻發現什麼也沒變,土地沒討回來,反而覺得這群新的掌權者像是繼承了之前老官員的利益與嘴臉。但林祖鑾卻也對著鏡頭說,改革不是一蹴可幾。此言甚是,土地既然已經被盜光,換人上來也討不回來,但這些人走進體制之後有沒有收到什麼好處,卻也沒人說得準。


    導演李哲昕就這樣花了長達八年的時間,將烏坎村事件爆發之初,一直到2016年的第二次抗爭之後為止,貼近了整個事件的核心人物,將村民面對迫害的悲憤、迎來民主的狂喜以及隨後的失落,整個歷程,全數記錄下來。與其說這是一部質疑專制政權的作品,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對民主制度的叩問。


    許多反對中國民主化的聲音不外乎都是「中國太大、人太多,難管」、「小農村教育素質太低,無法選賢與能」這種言論。當烏坎村真的施行民主試驗之後,所見識到的,確實是出現明顯的適應不良,而這些新官即便真有改革理想,也受限於僵化尺度而寸步難行。況且擁有了權力之後,在欠缺判斷力的情況下,不免也想撈點油水。中國透過這個民主試驗,仿佛是想向世人說明中國人真的不適合民主。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導演將這個問題留給了觀眾。


    片名「迷航」宛如是在指涉中國這艘大船的處境,看似船身堅固,但所面臨的卻是茫茫前途,不知制度要將船體導向何方。又可以將「迷航」延伸成全人類的命運,在民主化運動重獲新生的波蘭、匈牙利等國近年都轉趨專制,證實民主並未成為一個不可逆的選擇。從烏坎村裡村民的命運,不止可以看見制度利弊的辯證,也能看到人類命運的縮影。


    就整個作品在拍攝執行上、素材數量的彙整、梳理出一個脈絡的難度來看,《迷航》都是「之最」。而就選材來看,整個議題與事件經過也勢必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筆。更可以說,本片堪稱是金馬獎近年角逐的紀錄片之中,格局最為宏大的作品之一,無法想像本屆金馬獎可能會有別的結果。


    不過唯一來自中國的長片作品《爺爺和父親》也未必沒有競爭力,它處理的看似不是國族議題,但格局依然可觀。本片聚焦在導演鄧偉眼盲的爺爺,他的爺爺三歲眼盲,長大之後被父母培養成算命師,年近九十仍然繼續執業。於是導演就跟著爺爺四處走,看他如何為人相命,也記述他與兒子(導演的父親)之間略帶緊張的關心。


    導演之父幼時窮怕了,眼見家鄉開始發展,他毅然從事建商工作,也以此賺得不少錢。不過他眼中只有城市更新,將舊屋視為敝屣,等同無視自己的父輩堅守的價值。若由此將這對父子之間的衝突延伸出去,可以看見的是小城鎮力求發展、脫貧,造成的新舊世代隔閡。歸咎其來,就是一種貪念在驅動這個時代往前走,導演鄧偉藉爺爺睿智的開悟,揭開了時下中國二三線城鎮的人心所向。


    撇開這些更大格局的思索,就家庭紀錄片的角度來看,本片也相當驚人。包括爺爺偷聽父親對話的鏡頭,以及片末靈堂父親觀賞紀錄片時的真情流露,都在在可觀。


    兩部代表台灣的紀錄片《千年一問》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也各有可觀之處。其中導演王婉柔透過《千年一問》向觀眾介紹了台灣漫畫奇才鄭問,此君在漫畫界富有盛名,在日本、香港乃至中國大陸,都獲得崇敬,但在母國台灣卻是直到他過世之後,才有相關展覽問世,成就終於獲得正視。


    導演為了讓觀眾清楚了解鄭問其人,不放過他人生的各種枝微末節,對本身就已經是鄭問迷的朋友而言,紀錄片的陳述大概是相當完整,但135分鐘的片長,對於一般觀眾而言,恐怕有些折磨。一些動畫的運用,雖然有看頭,但其實不見得有其必要性。包括動畫在內,中國弟子悼念老師的場面,也都有點流於煽情。太多東西要述說清楚,卻使得作品顯得笨重,欠缺剪裁,但鄭問兒子之死的關鍵事件卻只用一句話草草帶過,令觀影者產生疑惑,致使這部看似齊全的作品,又像是缺了一個角。


    不過還是得說,雖然作品的野心未能與呈現成果匹配,但就說故事的技巧而言,王婉柔確實具有一流水準。觀影過程中,感覺像是在看海外如Netflix(網飛)製作的精美紀錄片,流暢而通俗易懂。此外,跳脫出成果本身,其選材本身也具有代表性,台灣有太多精彩的人物值得被介紹,這樣的嘗試非常值得鼓勵。


    相形之下,李家驊的《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在五部紀錄片之中不算突出之作。導演以沉穩的角度訪問死刑犯本人或者相關的律師,試圖卸下囚徒的標籤,讓我們以一個人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生命故事。跳脫出人的本身,導演也對現行體制提出了深切的叩問。這是繼《徐自強的練習題》(2017)之後再有一部探討司法、死刑的作品入圍金馬獎。但本片的創作形式頗為簡約,是以一段又一段的訪談與新聞片段交織而成,雖然是一部穩健的議題式佳作,但在競賽處境之下就明顯不利。


    綜觀下來,幾部作品所關照的議題都至關重要,但評審畢竟無法以議題選擇來論斷作品優劣,還是要回歸到作品本身的剪裁梳理是否得當。以這個標準來看,兩部拍攝地點在中國為主的《迷航》與《爺爺和父親》勝出可能性顯然更高。

    ——————————————————
    11/21第57屆金馬獎線上直播就在myVIdeo
    想線上掌握金馬第一手消息或回顧歷屆金馬作品就上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HFF/
    ——————————————————


    本屆金馬獎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27694697333255
    【金馬57完整入圍名單統計】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5682
    影爆點/翁煌德:港片孤軍奮戰 國產四強鬥陣搶金馬(劇情長片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2782
    影爆點/翁煌德:喜劇重磅來襲 5帥發功搶金馬(男主角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4266
    影爆點/翁煌德:怪咖齊拚后冠 60年老將力戰菜鳥搶金馬(女主角預測)
    https://theinterview.asia/sharing/34561/
    〈2020年金馬獎的東南亞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1709705931753
    【2020金馬獎總評(男演員):男主獎歸喜劇演員?男配三強鼎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1826021477
    【2020金馬獎總評(動畫片):亮點盡在短片類】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79231619770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本):無聲勝有聲,孤味一支獨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0760995026624
    【2020金馬獎總評(新人):演員與導演,各是五取三】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5732521196138
    【2020金馬獎總評(女演員):淑芳阿姨拚雙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0899530679437
    【2020金馬獎的19個如果】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21511605542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長片+導演):有情人終成眷屬】

    #王婉柔 #千年一問 #李家驊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鄧偉 #爺爺和父親 #李哲昕 #迷航 #佔領立法會 #金馬獎 #金馬影展
    myVideo 影音隨看 金馬影展 TGHFF

  • 林齊全算命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6 12:00:02
    有 598 人按讚

    【2020金馬獎總評(新人):演員與導演,各是五取三】


    【最佳新演員】
    吳奕蓉《大吉大利 闔家平安》
    劉俊謙《幻愛》
    霍嘉豪《狂舞派3》
    陳昊森《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陳姸霏《無聲》


    不免俗還是要先說,新演員獎不會考慮演員的「未來性」。不該這樣判斷,過去評審給獎也不是依照這個基準來給。為什麼呢?因為談未來性等同是在算命,誰知道一個演員未來會有什麼機運?而且事實上也沒有標準。


    理論上,越有未來性的應該是年紀越輕的吧,因為他/她可能活得比別人久對吧?那這樣年僅20歲的陳姸霏可以直接拿獎。還是要說,未來可能比較有市場潛力的演員?那這樣感覺獎項非陳昊森莫屬。抑或是誰最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影帝后?那吳奕蓉和劉俊謙都有可能呀。如果「未來性」成為一個標準,那評審是不是還要去調查這些演員未來的生涯規劃呢?萬一某個演員不幸得了絕症,是不是就沒有未來性?


    往年張磊以《推拿》得獎、林宗仁(茂伯)以《海角七號》提名的例子,都證明所謂的未來性不會成為考量。公正評這個獎項的話,還是要回歸到演技。當然我們不能排除有評審提出來這個考量,所幸今年大概對此不會有太大爭議,今年入圍的五位演員,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影壇的中流砥柱。


    陳姸霏今年除了以《無聲》提名之外,在《孤味》裡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絕對會讓評審對她增加不少好感。在《無聲》裡,她飾演的角色貝貝是聾人,因此無法以言語表達,而必須全程使用手語表演。幾場戲的表演令人相當印象深刻,包括強顏歡笑以掩蓋自己遭遇性侵的痛苦與不堪,包辦了片中幾場最令人心碎的時刻。


    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提名的陳昊森(附圖右),讓人看見難得的國片新星架勢,好久沒看見一個年輕男演員是如此才貌兼具,而且足以吸引如此多影迷追逐。而且其效應可不只局限於特定族群,幾乎是不論性向的影迷都不由得為他與曾敬驊的魅力給折服。尤其那場廁所戲,實在令人驚嘆。一個好的表演,就是要讓自己入戲,也能讓觀眾入戲吧。陳昊森的演出,至少在這個作品的調性上,他已全力發揮,難以吹毛求疵。


    只是說到調性,可能就有些人會主張《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太煽情、狗血,認為必須沉穩詮釋的演出難度更高。這時候主演《大吉大利 闔家平安》的吳奕蓉與主演《幻愛》的劉俊謙相形之下比較容易被看好。


    已經以該片在金鐘獎封后的吳奕蓉,精湛地詮釋了母親、媳婦、前妻與情婦等多個面向的自己(指角色),表演不慍不火,看似婉約的氣質卻帶有著無懼命運壓迫的堅強生命力。我甚至認為,如果她提名最佳女主角,作為得獎熱門都不為過。但本片畢竟是已經得過金鐘獎的電視電影,是否會有評審會對此有所顧慮,偏向將獎項頒給電影演員,也難說。


    目前已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劉俊謙也是來勢洶洶,從他陷入愛情之後的執迷狂戀,但無助地在車站開啟錄音檔,一直到之後見到幻夢情人時的不可置信。種種層次變換,劉俊謙的駕馭都成熟有度,完全能牽著觀眾的心走。照今年名單看來,他其實也存在提名最佳男主角的實力。


    相形之下,霍嘉豪在《狂舞派3》中的表演可能比較容易被忽略。但相信所有觀眾看完之後回顧,不免會察覺他的戲份雖然不算多(尤其比起劉俊謙與吳奕蓉),不過他的才華(Rap功力)與所代表的角色精神(不向強權低頭),是這部作品得以成立的關鍵。其表演很鬆、很自然,也有獨特喜感,相信評審也看見了他的潛力。


    總結來看,近五年的新演員獎得主,都是授予主角,配角礙於戲份,比較難以出線。表演份量最高的陳昊森、吳奕蓉和劉俊謙都各有千秋,誰獲獎都不會意外。


    【最佳新導演】
    張吉安《南巫》
    廖明毅《怪胎》
    許承傑《孤味》
    柯貞年《無聲》
    陳健朗《手捲煙》


    本項應該也是本屆金馬獎數一數二激烈的一項。不過其實照邏輯來看,在作品已經提名最佳劇情長片的情況下,其導演應該是當然得主,過去七年只有《一念無明》(2016)的導演黃進一人是例外,當年他的對手包括後來作品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張大磊(作品為《八月》)。所以陳健朗應該可以穩穩以《手捲煙》獲獎。


    確定嗎?今年倒覺得不好說了。因為《手捲煙》能夠提名最佳劇情長片,一方面也是因為它是今年香港報名之作當中相對出色、也有個性的一部。但論起導演技巧,其實本片仍有生澀不全之處,包括最後有意效仿朴贊郁的動作戲,以及對反派角色刻板到幾乎可笑的塑造。但想到導演能在疫情之下開工,能以極短時間、極低成本拍完,然後還真的能召喚出一種逝去的港片神采,也覺得給他一座最佳新導演好像也不為過了。


    另外一位大物級入圍者是張吉安,他的《南巫》以邊界為背景,巧妙地擷取地方傳說、巫術文化來勾勒出當地的族群關係。在長鏡頭與光影運用上,也都自成一格。比起《手捲煙》與《孤味》,《南巫》更具作者性,令人想到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在大多港陸作品抵制之下,金馬獎近年開始關照東南亞華語作品,在五部作品品質皆屬齊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或可考慮推張吉安一把。以其才華來看,他確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前進歐洲三大影展的華語導演。


    三位台灣導演這次也都展現了各自的強勁競爭力。柯貞年的《無聲》其實完全有入圍最佳劇情長片的資格,整部作品無論在表演、美術、聲音設計等各個部門,都展現了台灣電影工業目前最高的水平,整體氛圍的營造都有一定成就。同時本片是以真實事件延伸而來,這個取材有其風險,但柯貞年依然克服萬難,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辯證觀點(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認同)。本片展現了她調度一個長片作品的能耐,也有相當大的獲獎希望。


    許承傑雖然是男性導演,但拍攝一部女性角度家族史的《孤味》,卻完全沒有勉強的地方。幾場女性對話的調度,成功還原了大家熟悉的生活況味(看似簡單,大多數作品卻不見得能做到),堪稱是台灣今年最好的通俗劇(melodrama)。但偏偏這個類型的國片典範過去也有不少,可能對它造成壓力,好比李安的《飲食男女》(1994)。


    相形之下,一樣是以食材帶出故事,《飲食男女》在料理工法、菜色與擺盤都下了工夫,也使之成了故事情節的隱喻,但《孤味》卻將之當作背景帶過,是可惜之處。你可能覺得我拿李安來跟這部比太過分,但是對於評審而言,家庭故事本來就是台灣電影很常見的題材,在評選時不由自主拿前人作品作為標竿很正常。反觀《怪胎》的優勢就浮現了,因為你很難拿任何作品跟它進行比較。


    《怪胎》完全是廖明毅導演自己開創的世界,描述一對強迫者(OCD)情侶的偏執與古怪浪漫。只是這個趣味只維持了一半篇幅,隨著男孩好轉,甚至得以出去覓職、偷吃,故事忽然轉換為傳統的愛情故事,可預測性變高。我個人偏愛故事前半段,但畢竟這項不是比劇本,是比新導演,回歸到世界觀的架構,以及美術、攝影與演員的全面整合,導演功力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可以說,廖明毅就像以OCD的狀態來要求每個鏡頭的細節,非得做到位不可。就成品而言,《怪胎》確實可觀。


    回過頭來看,就邏輯看,提名最佳劇情片的《手捲煙》理應獲獎,但考量到《無聲》與《南巫》等片分別展現的工業實力與藝術特色,評審應該會有些為難,端看評審的美學偏好與切入角度。

    ——————————————————
    11/21第57屆金馬獎線上直播就在myVIdeo
    想線上掌握金馬第一手消息或回顧歷屆金馬作品就上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HFF/
    ——————————————————



    本屆金馬獎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27694697333255
    【金馬57完整入圍名單統計】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5682
    影爆點/翁煌德:港片孤軍奮戰 國產四強鬥陣搶金馬(劇情長片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2782
    影爆點/翁煌德:喜劇重磅來襲 5帥發功搶金馬(男主角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4266
    影爆點/翁煌德:怪咖齊拚后冠 60年老將力戰菜鳥搶金馬(女主角預測)
    https://reurl.cc/avD2o3
    〈7影評人金馬預測|變裝皇后李國煌險勝莫子儀 陳淑芳過半力壓桂綸鎂〉
    https://theinterview.asia/sharing/34561/
    〈2020年金馬獎的東南亞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1709705931753
    【2020金馬獎總評(男演員):男主獎歸喜劇演員?男配三強鼎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1826021477
    【2020金馬獎總評(動畫片):亮點盡在短片類】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79231619770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本):無聲勝有聲,孤味一支獨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3350748100982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短片):新人輩出,生死血戰】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5732521196138
    【2020金馬獎總評(女演員):淑芳阿姨拚雙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8415707594486
    【2020金馬獎總評(紀錄片):中國背景之作傲視本項】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21511605542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長片+導演):有情人終成眷屬】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0899530679437
    【2020金馬獎的19個如果】

    #吳奕蓉 #大吉大利闔家平安 #劉俊謙 #幻愛 #霍嘉豪 #狂舞派3 #陳昊森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陳妍霏 #無聲 #張吉安 #南巫 #廖明毅 #怪胎 #許承傑 #孤味 #柯貞年 #無聲 #陳健朗 #手捲煙 #金馬獎 #金馬影展
    金馬影展 TGHFF myVideo 影音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