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林鴻南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林鴻南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林鴻南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林鴻南學歷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胡毓棠股海淘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重點個股】 : 宜特(3289)、台積電(2330)、鴻海(2317)、國產(2504)、南港(2101)、農林(2913)、家登(3680)、華通(2313)、燿華(2367)、南亞科(2408)、聯茂(6213)、宏捷科(8086) 【重點族群】 : 5G概念股、蘋果概念股、中美貿易戰、...

  • 林鴻南學歷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9:55:27
    有 1,668 人按讚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 林鴻南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07:00:00
    有 279 人按讚

    【規範:未來,先確認目標】

    在談規範制訂之前,除了「融洽的親子關係」要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要先被確立,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課業要求」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父母的目標是:成績優異,考取班上前三名,段考均需要在95分以上。

    這個目標非常清楚,如果孩子的天資聰穎,想要朝這個目標邁進,理應不會是太難的事,遊刃有餘的孩子,還能空出許多時光,父母亦能與孩子在假日保有融洽又緊密的親子關係。

    但,若孩子的學習狀況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努力、練習、寫評量,必須花費所有精力去投入學習,才能換來優異的成績,這樣的孩子,父母想必會擔心孩子一旦鬆懈,課業就再也追不上排頭的成績,為了讓孩子永遠名列前茅,肯定會挪動所有空閒時光,提供給孩子讀書、學習、複習、預習、補習、寫評量,這麼一想,孩子的時間自然而然被填滿,親子時光又能從何處培養?

    因此,規範的制訂,究竟是為了讓孩子得到學業成績的高分,還是為了讓家庭更和諧,得與失,衡量之後,才能明白此番選擇之後,我們會得到什麼,以及,會失去什麼,這些都是選擇而來的。

    不管父母選擇的目標是什麼,當孩子終於得取功成名就時,我深信父母會為孩子欣喜、會為孩子感到驕傲,但當孩子挫敗或困頓時,我擔憂的是,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父母與孩子連結的網,讓孩子安全的降落?

    唐鳳,一個從小就展現天分的天才,她是個耀眼的天才,不用費勁讀書,就能永遠的名列前茅,但看過她的採訪報導的人都知道,世界是容納不了真正的天才,因此唐鳳的求學之路,比一般人更坎坷艱辛,因為成績太過優異,遭到同學霸凌,小學六年,轉學六次。成績優異的唐鳳,承受著外界不能明白的困境,而她又是靠著什麼樣的信念,支持她一路挺過來?

    唐鳳說:母親,是我生命中的救星。

    一個成績優異的天才,也會有挫敗困頓的時刻,所幸她的母親一直站在她身後,為她織起一張溫暖的親子網,支持她轉學,支持她考試交白卷,支持她走一條只有唐鳳能走的路。

    唐鳳的母親,溫柔的接住了困頓的唐鳳,於是我們才能有今日的IT大臣。

    今天清明連假第一天,藉由唐鳳求學歷程的故事,學習連結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幸福中成長。

    ==================

    媽媽是我生命的救星/採訪:陳雅林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1gplGW

    「慘遭霸凌的資優生童年」

    到底,天才是怎麼形成的呢?

    唐鳳的爸媽都在平面媒體工作,非常喜歡閱讀,這也使得唐鳳從小就被很多書籍環繞,她覺得書上的文字充滿魔力,加上罹患先天性心室缺隔,不能做太多戶外運動,所以待在家裡的時間很多。她通常接觸到什麼書籍,就一頭栽進去研究,當然,剛開始不識字,唐鳳必須靠長輩念給她聽,但由於天資聰穎,識字能力快,五歲就開始閱讀各國經典著作了。

    幼稚園的時候,父親常常牽著唐鳳的手,一邊散步一邊跟她談論蘇格拉底、因式分解以及矛盾集錦(就是數學的六個領域:邏輯、機率、數、幾何、時間及統計之間的矛盾),這些高等數學的概念讓年幼的唐鳳非常著迷。

    「反正數學用到的文字不多,它大部分是方程式,我覺得這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唐鳳居然認為方程式比較容易掌握,我想這對大多數數學不好的人來說,會倍覺受傷。當時的她,解方程式就好像是在玩遊戲過關一樣,不斷地征服關卡、挑戰難題,讓她一路進階到九元一次方程式,這是三歲到七歲的時光。她說:「我小時候也不是什麼都看得懂,之所以會多種語言與經典,都是跟家人對話學習到的,但對於數學和音樂,就覺得很有興趣。」

    漸漸的,熱愛數學邏輯的唐鳳,對家裡的一些電腦程式設計相關的書開始感興趣,但家裡沒電腦,於是,她用原子筆畫出一個鍵盤,再用鉛筆畫出電腦螢幕上的反應,自己在紙上按一按鍵,然後再擦掉螢幕上的鉛筆做出不同的反應,用這種最陽春的方式開始寫程式,爸媽看不下去,兩週以後就買電腦給唐鳳了,從此探索之門大開,等於,唐鳳從小的學習就是從自己的興趣開始的,而且自學,這種學習完全沒有邊界。

    但這一切,直到上了小學、進了體制,她才發現處處被制約在同一個框架裡,自己反而跟學校格格不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已經可以解出聯立方程式,而且當老師教一加一等於二時,唐鳳舉手跟老師說:「那不一定,如果是二進位的話,一加一就不等於二」,當場讓老師很難招架,後來老師乾脆要她每次上數學課時都去圖書館自己看書,唐鳳從此被從團體中隔離出來,她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其他人的不一樣。

    第二名的同學竟然希望第一名的唐鳳死掉

    當時學校透過資優測驗,已經確認唐鳳的智商是屬於最高等級,於是詢問唐鳳的爸媽是否讓孩子轉到有資優班的學校?唐鳳與媽媽討論,覺得嘗試新環境也不錯,但萬萬沒想到,資優班裡扭曲的競爭,徹底擊垮了唐鳳,第一名的她,被霸凌了。

    「因為當時資優班裡有一位同學,常常考第二名,而只因拿不到第一名,回家就會被家長打罵,於是,這位同學憤恨不平地來嗆我說:『如果你不在這個世界上,那我就是第一名了。』……」第二名的同學竟然希望第一名的唐鳳死掉、消失,這是多麼可怕的詛咒。

    不只如此,同學們為了考好成績,有一次趁老師不在的時候,伸手搶她的考卷想要抄答案,但唐鳳不想讓同學看,就拿著考卷逃跑,四、五個同學在後面追,最後跑到摔倒在地上,同學上前補了一腳,導致她撞牆昏倒。

    這一年著實難熬,唐鳳經常在半夜做惡夢,不但會驚醒大哭,甚至還出現自殺的念頭。她很不快樂,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最終痛苦地跟媽媽說:「我不要上學了。」母親眼看自己的小孩都想自殺了,當然支持孩子休學,小二下學期,唐鳳就再也沒有去學校了。

    之後再度轉學,這回轉到台北市指南山區的一所迷你小學念小學三年級,雖然環境與資優班比起來相對友善,但依然無法滿足唐鳳的學習需要,唐鳳母親開始另外幫唐鳳找尋學習資源,也開始支持唐鳳部分時間在家自學了,自己擬定學習計畫。總計小學六年,唐鳳就轉了六所學校,她現在會開玩笑地說:「我每個小學都只待一年,這樣的轉學法,剛好使得我都不用做暑假作業,這是最開心的地方」,狀似幽默輕鬆,但其實這段過程也是斑斑血淚,尤其包括父親的不諒解。

    人與人之間,不該只有「競爭」

    當時爸爸曾經認為唐鳳應該要有能力去面對群體生活的困難,並且解決它。這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愈發劍拔弩張,逼得父親最後遠走德國修習博士,暫時逃離這個高度緊繃的教養問題。而唐鳳的母親則到處找尋資源,來因應唐鳳旺盛的學習力,像是台大數學系教授朱建正,他是三個資優生的爸,很能了解同樣天賦異稟的孩子思維,他和唐鳳每週有兩個小時在研究室聊天;另外,媽媽還帶著小學三年級的唐鳳到楊茂秀博士所推廣的兒童哲學「毛毛蟲哲學教室」,在這邊,她遇到的老師是輔大哲學研究所的研究生陳鴻銘,雖然年紀相差很多,但兩人卻不斷地進行批判性、關懷性與創造性的對話與思辨。還有一位楊文貴老師,也幫唐鳳到大學社團裡找一些擅長數理的大四學生,跟小三的唐鳳討論數學。

    重新接觸數學和哲學的唐鳳,身心靈似乎比較安定下來,媽媽再幫孩子轉學到新店山上一所迷你小學,這個學校標榜與大自然親近,校長很樂意讓唐鳳以不同的方式的就學,後來唐鳳就從四年級直接跳級到六年級,而且一週只要去三天就可以,這時候的唐鳳愛上讀詩、寫詩。

    後來小學六年級的課程都修完了,媽媽帶著唐鳳到德國去找爸爸,就留在異鄉重讀四年級,當地老師明白唐鳳的數理優異,因此數學作業都可以不用寫,老師全力幫助唐鳳學德文,兩個月的時間,她就能聽說讀寫德文了,真的是天才,後來她又繼續跟著同學一起學法文。
    在德國的歲月,很開心,更難能可貴的是,父子情感漸漸修復,唐鳳認為,是德國的自由適性發展教育環境改變了父親。

    她回憶著說,「當年我在台灣念小學,每個學校都念不滿一年,這確實比較不尋常,從父親的角度來看,他也不知道要怎麼看待自己的小孩,是一個完全非他小時候所學到的那種直線成就取向。我想,他在德國待了一年後,大概也慢慢了解,看事情本來就有很多的方法,也不需要一定要去迎合體制或衝撞體制,總是可以找到新的路。所以,後來是父親改變了!」

    「但畢竟父親曾經希望你能設法留在體制,去勇敢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妳怎麼跟他溝通這件事的?」

    「當時我是用體育選手做比喻,像是舉重,在那個舉重選手適合的量級去舉重,是在鍛鍊肌肉,但如果越級,就是超過量級,硬要去舉重的話,不但鍛鍊不到肌肉,而且可能傷筋動骨,可能會一生都沒有辦法從那邊恢復。所以,我想每個人的承受力還是有限的!」

    這樣的比喻,感覺像是揠苗助長,但唐鳳想說的是,把人放在不對的環境就是很窒息,他更具體的描繪:「好比現在把你裝到一個八歲小孩身體裡,然後要去每天去上學二年級,你也會受不了的!」

    結果,唐鳳一家四口和樂地在德國生活,一下子一年就過去了。德國小學是四年制,唐鳳已經念完四年級,那下一步呢?德國老師想推薦資優的唐鳳去一所明星中學就讀,另外也有來自美國的華裔訪問學者提議讓唐鳳去美國名校就讀,但一直有思辨能力的唐鳳卻自己做出決定—她要回台灣,要在自己的土地長大,理由是,她要做台灣的教育改革!

    怎麼回事呢?小時候歷經霸凌的唐鳳,一再思考,那位希望她死掉的第二名同學為什麼會有這樣仇恨極端的態度?她的結論是,八歲的孩子不會自己想像出這樣的講法,一定是家庭給她「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競爭」的想法,因此她說這是整個結構性的問題,她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思考的過程,她看了很多兒童心理學的書,想著:「我未來如果能夠投入教育的話,我要把這種結構上的狀況解決掉,不要讓大家覺得只有一種價值叫做競爭!」

    於是,唐鳳回來台灣,再念一次六年級後,升上國中,當時的校長杜惠平與唐鳳深談過後,特許她不用每天到學校,只要有參加學校考試、可以記錄成績即可。那麼,不用上學的日子,她就到大學去聽課,不但聽了許多政治系、法律系和哲學系的名師課程,她的海量閱讀,更讓她浸淫在各式各樣的經典大作裡,而拜網際網路崛起之賜,唐鳳更自在地認識了一大批台灣的電腦天才。

    「我十二歲第一次寫比較大型的程式,當時有一些清大、交大的研究生在虛擬世界裡面教我怎麼寫,就像是請家教一樣。」唐鳳回憶著說。

    「那他們一定不知道這個寫程式的人只有十二歲?」我好奇電腦彼端的人恐怕不知道電腦此端是個孩子。

    「對,但我在某些地方也會主動講我只有十二歲,但對方很多人不相信」,對唐鳳來說,年齡完全不是個問題,於是她發現,幾歲這件事,是看自己怎麼設定,「我如果表現得很幼稚,人家就把我當小孩;我如果表現得很成熟,人家就把我當大人。後來,我發現,他們是覺得我是一位很喜歡裝小孩的大人,哈!」看來唐鳳成熟到反而被動變成偽裝能力超強。

    我沒有要PASS

    而她能完全脫離學校的制約,是在國中二年級,儘管唐鳳可以不用到校,但校長希望她能參加考試才能有成績紀錄,但每次唐鳳都是交白卷。

    「交白卷就零分耶!」我不解地問。

    「那同學就沒有什麼可以抄的!」唐鳳還是覺得,「成績是自己的成績,為什麼要給別人看」,看得出幼時的霸凌讓她傷痕很深。

    「那零分,你要怎麼PASS ?」我再問。

    「我沒有要PASS 啊!」唐鳳這麼一答,瞬間讓我自慚形穢,覺得自己是否落入成績主義與升學主義的窠臼裡了……。

    正當心頭為之一震時,她又說:「因為當時我國二的時候,校長已經跟我說,我之後其實不需要去學校,因為我自己有一套不需要學歷也可以做學問的方法,校長很支持我。但因為我那個班級是自願就學的實驗班,這個班之後會上哪個高中,完全是靠在校成績來決定的,如果我國一成績太好,國二不交幾張白卷拉下來的話,會影響到其他班上同學的升學。」

    喔?原來唐鳳的交白卷,是為了避免同學的升學受到她成績太高的比例影響,果真,在校園體制裡,她的學習得處處考量到別人的處境……後來唐鳳就輟學了!

    其實,唐鳳當時多次參加科展比賽奪大獎,早就可以保送建中了,但她就已經不想再待在體制裡了,當時她有建中的朋友直接跟她說:「你不用來讀建中,因為你自己就已經有研究方向,自己一天想要研究個十六個小時都可以,但如果去念高中的話,一天就會被學校綁住八小時,還得被迫分神去應付別的事情,何必如此呢?既然已經有一個清楚的學習計畫,就執行它就好了!」

    母親是我生命中的救星

    接下來,開始完全自學的日子,網際網路上,唐鳳自由地向來自全球各地的高手學習,當時她的朋友群都是電腦很高竿的大學生,她也開始投入自由軟體運動與開放原始碼,朋友非常均勻地分散在全球每個時區都有。到了二十四歲,比較有能力旅遊了,唐鳳兩年內飛了超過二十個城市,一一去拜訪世界上她早已交流多時的高手朋友,自由學習真的讓她更如海綿般的吸納各家門派的技藝一樣,非常如魚得水。
    「母親是我生命中的救星……」

    唐鳳的母親李雅卿,曾經擔任《中國時報》記者和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法律研究所畢業,在媒體工作上的表現傑出,但為了專心陪伴天才兒子的成長,兩度辭掉工作。

    「你最感恩媽媽的是當人生遇到哪些狀況時,她指引你往前走?」我問。

    「一個就是我小學二年級被霸凌後決定休學,媽媽支持我,她跟我說:
    『休學就休學,沒有關係,老師那邊,媽媽會去處理。』而我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看兒童心理學的書,想搞清楚同學怎麼會變成那麼愛競爭的樣子。」

    唐鳳回憶,「如果不是由我母親擋著學校的話,其實按照強迫入學條例,我其實不能不去學校,所以這個是很重要。」

    小二的資優班就學歷程,是唐鳳人生最大的噩夢,當時包括唐鳳的弟弟唐宗浩也三歲了,兩兄弟經常會打電話找媽媽,牽掛的問題愈來愈複雜,於是,唐鳳家開了家庭會議,看是要爸爸還是媽媽辭職回家陪小孩,畢竟這兩位家長都在同一家報社上班。投票結果三比一,媽媽三票,兩個兒子都要她陪,爸爸得到的唯一一票是自己投給自己的,所以大家尊重這個民主結果,由媽媽離開報社,開始在家教育小孩。

    走過生命幽谷,唐鳳非常感恩母親:「我小二休學,媽媽決定辭職陪我成長後,她有類似用兼職的方式去《商業周刊》工作,但是後來發現我休學之後,其實需要的不只是有人陪著,而是需要能找到更多的老師來帶領我,這個時候她在《商周》那邊可能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她等於是為了我辭職了兩次!」唐鳳的眼光閃爍著對母親的感謝之意,如果不是媽媽的陪伴與帶領,她不知道自己會陷入怎樣的痛苦深淵。

    現在的唐鳳,享譽全球,身心靈都綻放出自由與自信的光芒。回想自己人生最難熬的歲月,就是八歲小二被霸凌的那個階段,尤其,當時原本很疼她的阿嬤和爸爸都要求她對於困境「再撐一下」時,她覺得簡直是世界末日、極度不舒服,所幸母親的即時全力救援,讓孩子展開精采的人生。

    「那你第二次覺得要非常感謝媽媽是什麼時候?」我問。

    「再來就是在國中二年級,我決定考試交白卷,完全放棄學歷!」

    「媽媽馬上就能接受你國中肄業的學歷?」

    「沒有,就算是母親,也很難接受這樣的行為。所以當時我就直接去找杜惠平校長,杜校長很開明,他說沒有問題,教育局那邊他來幫我處理,意思就是督學、體制什麼的,我們都不用擔心,他就是幫我擋著這樣。那麼,當杜校長採取了這個態度之後,我母親也就OK了,這也很重要。」

    唐鳳生命中的貴人救星,真的都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

    🔥 2021父母教養手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高雄工作坊11月6和7 (活動未上架,目前開放三人以上團體報名)
    #台中工作坊12月11和12 (活動還未上架,目前開放三人以上團體報名)

  • 林鴻南學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2 07:00:01
    有 1,308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單則推薦】
    就在奧地利進入為期一月的封城前夕,11月2日晚間8點在首都維也納市中心的猶太教堂附近,發生了一起4死22傷的恐攻慘劇。凶嫌是一名具有奧地利與北馬其頓雙重國籍的20歲年輕人,曾因為試圖前往敘利亞參加聖戰而入獄接受「去激進化」的再教育計畫。但是他成功地讓法官相信他已經放棄了聖戰信仰而獲得提前假釋出獄。

    奧地利近四十年來沒有發生過恐攻事件。但是2018年因為驅逐了40名伊斯蘭的伊瑪目以及關閉了七座被認為散播激進言論的清真寺,而成為伊斯蘭激進份子的攻擊目標。2019年維也納警方曾經破解了一起耶誕市集的恐攻計畫。

    但是奧地利政府也承認情報部門的嚴重失誤,未能即時回應來自斯洛瓦克當局關於凶嫌稍早購滿犯案武器的訊息。維也納總理庫茲已獲得了德法的支持,將在歐盟11月的峰會上,推動歐盟各國聯合防恐的議程。

    維也納慘劇延續了在法國一系列的恐攻事件,重疊呼應。令人擔心是ISIS重啟恐攻趨勢,更不能排除歐洲跨國恐攻密謀串聯的可能性。

    上週五馬克洪主動接受中東最具影響力的半島電視台專訪,透過阿拉伯文翻譯向穆斯林世界解釋法國嘲諷漫畫的言論自由,希望能藉此化解由土耳其發起的,穆斯林世界對法國的杯葛行動。

    法國各界普遍肯定馬克洪化解誤會的努力,但是在網路時代斷章取義的誤解只會被放大,也更容易被極端激進份子操縱和工具化。歐洲必須要面對第二波疫情與日益增加的恐攻威脅,看不見盡頭的疫情,和確定會再次發生的恐攻,是歐洲2020冬天逃不掉躲不過的宿命。

    {內文}
    11月2日星期一晚上8點,當奧地利正在享受第二波疫情,為期一個月的封城前夕,最後幾個小時的自由。

    (新聞片段)
    多起槍聲在維也納的市中心響起,快逃進來,有人中槍了,(星期一)晚上八點多一點,維也納遭到恐攻襲擊,在街道上的路人試圖逃跑,但是他們也不知道要能逃到哪裡去避難

    (恐攻發生地點居民)
    他走到那個角落的酒吧前,開槍之後往上面那條小巷,巷子裡就是猶太教堂

    但是在混亂中,根據目擊者報告,一共在六個不同地點都有槍聲,包括歌劇院和猶太教堂附近,一名腰間戴著假炸彈的年輕人迅速被警方擊斃,從第一起槍聲響起到擊斃恐怖份子只花了9分鐘,但是傷亡慘重。

    (奧地利內政部長/KARL NEHAMMER)
    是一名具有雙重國籍的20歲奧地利公民,也是北馬其頓人,奧地利內政部長也證實,這名20歲年輕人是一名單獨行動的孤狼,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支持者

    (奧地利總理/庫茨)
    當然不能排除兇手反猶太人的背景,特別是因為這次恐怖襲擊發生的地點

    ISIS週二在其專屬頻道上發表聲明,宣稱維也納的攻擊是ISIS旗下戰士所為。

    (伊斯蘭研究專家/Mohamed Sifaoui)
    奧地利已經有100人加入了ISIS行列,對於只有900萬人口,甚至更少的一個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這個比例非常可觀

    奧地利並不在近十年遭受恐攻的歐洲國家裡,為什麼維也納會成為激進伊斯蘭教徒
    攻擊的目標。

    (新聞片段)
    奧地利是否也成了恐怖份子的標靶,去年維也納破解了一場,瞄準聖誕節市集的襲擊,維也納的大教堂也是恐攻目標被捕嫌犯是三名車臣人,他們聲稱是伊斯蘭國的成員

    2108年奧地利保守黨政府,驅逐了40名伊斯蘭的伊瑪目,並關閉了被視為散播極端主義言論的七座清真寺,聯邦總理庫茨曾多次聲明,剷除國內伊斯蘭激進團體的堅定立場。

    (巴黎政治學院地緣政治學教授/Frederic Encel)
    為什麼是維也納,因為因為這是一個代表了幾世紀以來,保守而信奉基督教的歐洲首都,我們可以想像,這是透過奧地利來攻擊歐洲這個目標

    從10月16日法國中學歷史老師,被斬首到穆罕默德誕辰日當天,發生在法國尼斯聖母院的恐攻,接著是維也納封城前夕,猶太教堂附近的慘案,這些恐攻極為明顯地重疊呼應。

    (奧地利內政部長/KARL NEHAMMER)
    我們進行了多次搜查逮捕了14人,我現在可以提供更多細節,他們年齡在18至28歲之間,都具有移民背景,他們不全是奧地利公民

    最令奧地利人驚駭的是,這名只有20歲的兇手,曾經因為試圖前往敘利亞,而接受「去激進化」的再教育計畫,但是他成功地矇騙了司法部門,甚至當時他的律師,讓所有人相信他放棄了聖戰信仰。

    (恐攻凶嫌律師/Nikolaus Raft)
    去年我覺得他看起來毫無危險,就像一個還在尋找自我的青少年,我弄錯了,法官也弄錯喔了,負責「去激進化」對他進行再教育的組織也弄錯了

    但是最嚴重的失誤,並不是決定讓兇手提早出獄。

    (奧地利內政部長/KARL NEHAMMER)
    斯洛伐克特勤局曾向BVT(奧地利情報機構),提供了凶嫌恐攻發生前幾個月,試圖獲取武器的資訊,但是在隨後的步驟中情報通訊出現了問題

    忽略了斯洛伐克所提供兇手試圖在鄰國購買彈藥的訊息,是奧地利情報機構最嚴重的失誤,奧地利總理庫茨已經積極尋求德國政府與法國總統馬克洪的支持並將於11月中旬的歐盟峰會,提出聯合性的歐陸反恐倡議。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ERIC MAMER)
    歐洲這個家庭堅決支持奧地利,我們將不懈地同恐怖主義鬥爭

    而且在10月31日萬聖節的前一天,法國中部大城里昂市中心的希臘東正教教堂,再度發生恐攻,一名恐怖份子開槍打傷一名牧師之後逃跑,0根據目擊者指出兇嫌在開槍前大喊著「阿拉真主至大」( Allahu Akbar)。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認為這次的攻擊絕不是無辜的,它表明了我們的敵人渴望攻擊歐洲所代表的價值,這片象徵自由文化和價值觀的土地,因此我們不會屈服

    堅持強硬面對伊斯蘭極端主義的馬克洪,在上週五尼斯發生恐攻之後,破天荒接受了阿拉伯半島電視台,長達一個小時的獨家專訪,馬克洪希望藉此能夠化解,由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發起,動員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斯蘭世界集體杯葛法國的危機。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理解並尊重這樣一個事實,就是一個人可能會對這些漫畫感到震驚,但我永遠不會接受一個人,因為這些漫畫而合理化他的暴力手段,我將永遠捍衛在我的國家裡,
    言論 寫作 思考和繪畫的自由

    法國各界普遍肯定馬克洪化解誤會的努力,更何況通過社交網路不單單是放大了誤解,也更容易被極端激進份子操縱和工具化,但是在遜尼派禁止任何代表先知的聖像呈現,與法國的漫畫傳統以及其一切皆可嘲諷的文化背景之間,有一道何止是難以跨越的鴻溝。

    (法國內政部長/達曼南)
    我們不斷的在增加需要被保護的人數,例如記者

    (女記者)
    那為什麼在(2015查理週刊恐攻案)開審期間還發生了兩次恐攻),女士,問題不在我們是不是還會再有一個恐攻,而是什麼時候

    歐洲在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危機下,還要同時面對伊斯蘭極端份子恐攻的雙重威脅,就像看不見盡頭的疫情,下一場不知道是何時何地,有可能是隨時隨地發生的恐攻
    是歐洲逃不掉的惡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9XAwF4D18

    以下是完整版【美國大選特報】2020.11.0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oABwE0NE8

  • 林鴻南學歷 在 胡毓棠股海淘金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6 13:57:13

    【重點個股】 : 宜特(3289)、台積電(2330)、鴻海(2317)、國產(2504)、南港(2101)、農林(2913)、家登(3680)、華通(2313)、燿華(2367)、南亞科(2408)、聯茂(6213)、宏捷科(8086)

    【重點族群】 : 5G概念股、蘋果概念股、中美貿易戰、華為概念股、PCB、被動元件、光通訊、砷化鎵

    胡毓棠是協助投資人投資決策的合格分析師,非凡財經台特約來賓,
    提供國內外重大財經新聞、理財建議,股票、期貨,AI期貨自動下單。
    免付費專線 : 0800-615588

    加入胡毓棠Line群組享受最即時投資資訊 : https://line.me/R/ti/p/%40ssn1438l

    【專長介紹】
    學歷:台北大學統計系、政治大學國貿研究所
    經歷:非凡財經台、商業台節目來賓:錢線百分百、股市現場、財經晚報等
    專長:深入產業研究,對於市場有極高的敏感度,擅長挖掘中小型黑馬股。
    操作特色:穩中求勝,結合技術面、籌碼面操作輔助,追求穩定利潤報酬。

  • 林鴻南學歷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4-29 08:00:00

    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暨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2015年在穗揭幕,是繼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之後,又一以饒宗頤命名的學術交流機構,亦是內地第一個饒學研究機構。國學大師饒宗頤以曠世之才,文通六國,學富五車,堪為一代鴻儒,與季羨林先生並稱“北季南饒”。饒老憑藉自學苦讀成才,通曉六國語言,研究領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等十多門類,數十年積澱後在不少領域獨闢蹊徑、開荒播種。這位被當代“最後的通儒”的國學大師,擁有百科全書式的深厚學養,令後輩學者難以望其項背。2016年四月學術館舉辦了一項名為[端石聚珍]之端硯展覽,吸引了大批文藝愛好者前來觀展。展覽共展出由國學大師饒宗頤銘繪、制硯名家陳偉剛鐫刻的端硯66方,是書畫藝術與硯雕技藝的完美結合。端硯彙集了端溪老坑、麻子坑、宋坑、有凍岩、白線岩等諸岩佳石,基本涵蓋了端石的主要石種。此外,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還出版了《端石聚珍—選堂銘繪陳偉剛鐫刻端硯譜》一書,展現各種端石特色,是研究肇慶端石的寶貴資料。
    端硯石是古端州(即今廣東省肇慶市)端溪硯坑一帶產的硯石。端硯始于唐朝武德年間,已逾1300多年,其石質柔潤、發墨不滯、三日不涸,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被尊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端硯石分紫端、綠端、白端三種,其中紫端石為富鋁、鉀、鐵的矽酸鹽類岩石。綠端石和白端石為富鈣、鎂的碳酸鹽類岩石。紫端石和綠端石形成於同一個泥盆紀。白端石形成於比紫端石晚7000萬年石炭紀。端硯石眼是生長在硯石中,形狀似動物眼晴的球狀石核。原型為綠色豆粒沉積作用形成,地質學稱豆粒構造,中心一粒為鐵礦物,外殼包裹不含磁鐵礦和赤鐵礦等鐵礦物的綠色粘土。顏色暈圈于硯石形成的最後階段因中心鐵礦物氧化,鐵質擴散浸染作用形成的。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有獨特的石質外,還有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石品花紋(又稱石品)。這些石品花紋是由於某些礦物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硯石中由白、青、藍、紅、褐、綠等顏色組成的各種圖案,有的成塊狀、有的成斑狀、有的成花點狀、有的成線狀,端硯藝人們依據這些花紋的大小、形狀,分別用與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稱來命名,並巧秒地運用到端硯的藝術創作中,大大提升了端硯的價值。凍是端硯中不同形態的白色絹雲母扁豆體,是端硯石中質地最細膩、最幼嫩、最純淨之處。根據不同的形態質感和顏色,分為蕉葉白、魚腦凍、碎凍、米仔凍、浮雲凍、天青凍等。硯的設計要求“因石構圖,因材施藝”,除了傳統硯式外,還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彙集文學、歷史、繪畫、書法、金石於一體,可以說是將硯昇華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品的重要環節。端硯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刻、線刻,適當的通雕(鏤空)等,名貴的硯石不雕或少雕,平板硯多為優質硯石。挑選端硯時,要看出自於端溪的哪個坑洞。其中1.老坑、2.麻子坑、3.坑仔岩,這三個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大名坑!這三大名坑身上具備了所有端石最優質的石品,歷朝歷代一直都是貢品所選!現代端硯大都有上蠟,使用前要退蠟,傳統用杉木炭粉沾水用稻杆擦硯堂去蠟,現代用洗衣粉、牙膏去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