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林業試驗所編制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林業試驗所編制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林業試驗所編制表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宜蘭百年自然日曆〕登臨烏石鼻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6年5月14日,早田文藏第四天的旅行是從大南澳出發行經浪速(Naniwa),登後山的警備道至烏石鼻(Ochobi)駐在所之後再下東澳。 隨著「理蕃事業」的結束,此時的大南澳監督所剛從過去掌理深山裡的大南澳隘勇線,轉為管控海...
林業試驗所編制表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宜蘭百年自然日曆〕登臨烏石鼻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6年5月14日,早田文藏第四天的旅行是從大南澳出發行經浪速(Naniwa),登後山的警備道至烏石鼻(Ochobi)駐在所之後再下東澳。
隨著「理蕃事業」的結束,此時的大南澳監督所剛從過去掌理深山裡的大南澳隘勇線,轉為管控海岸線大南澳至蘇澳間警備道的角色。早田這兩天將依序通過浪速、烏石鼻、粉鳥林、東澳、烏岩角、猴猴溪、圳尾溪等七個警察官吏駐在所(1909年5月剛設立時稱為「蕃務官吏駐在所」,1915年起改稱),然後到達蘇澳。
當時的大南澳平原還很荒涼,總督府只允許採樟製腦者進出,一直要等到1924年才開始招募良民到龜山下的浪速(今蘇澳鎮朝陽里聚落)拓墾,分成蘇澳組、宜蘭組、羅東組、頭城組、淡水組、新竹組等多組人馬。浪速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日本軍艦「浪速艦」曾於1907年7月從海上砲轟大南澳海岸,收到威嚇南澳泰雅族的宏偉成效而命名。
早田到訪時,浪速駐在所裡只有3名巡查、1名巡查補再加上3名隘勇,總共才7人而已。我只從一份標本簽上潦草難辨的字跡裏看似他在浪速採集的大輪月桃標本,可以想見早田並未在浪速多做停留,便沿著老一輩以日語稱呼的「那娘仔崎」繼續前往烏石鼻(林務局闢有「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自然步道)。
烏石鼻駐在所,我在1993年初調查蘇花古道時曾經首度到過那兒(已荒廢近70年)。一些酒瓶加上一棵依然健在的虎頭柑,確定了老一輩所稱「衙門」的駐在所位置,它就在今日的軍方雷達站一帶。烏石鼻駐在所是整條警備道上的最高點,當時有1名巡查與2名隘勇駐守在此,嚴格管制人員進出,大南澳的腦丁們都要隨身攜帶官方核發的「腦牌」,詳細核對身分後始能放行。
今日臺灣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仍收藏著11份共9種早田在烏石鼻所採集的標本,有蔓莖山珊瑚、薄葉雞屎樹、小葉石薯、臺灣土伏苓、雀榕、臺灣桫欏、七星山薑、澀葉榕、榕樹等。
早田在《臺灣植物圖譜》當中記載了他在烏石鼻所採集與發表的4個新種:
1. 烏石鼻芋蘭(山芋蘭) Eulophia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2. 蔓莖山珊瑚 Galeola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3. 黃果豬母乳 Ficus ochobiensis Hayata, 1918(附圖)
4. 薄葉雞屎樹 Lasianthus microstachys Hayata, 1920
相較於深山璞玉的蘭崁,擁有海洋氣質的烏石鼻亦深深地擄獲早田這位東京旅人的心。早田特地以烏石鼻來命名3個新種,包括2種蘭科植物,其中烏石鼻芋蘭為無葉蘭,蔓莖山珊瑚屬腐生蘭,平時不易見,五月時適逢兩者的開花期,所以才被專注採集且剛好路過的早田所發現。
由於早田在烏石鼻採集標本的日期只在14日當天,因此無法確定他當晚落腳何處,但是以食宿環境與路程調配研判,應該是會通過粉鳥林,下到東澳駐在所的海邊來比較合理。那兒是沿途七個駐在所當中編制最大的,有4名巡查、1名巡查補及4名隘勇,共9人駐守。
早田望著飛魚季裡蔚藍的東澳灣,心情必然無比舒暢,就暫且留下來品嘗海鮮,與巡查們話家常,悠閒地度過一個海風輕拂的愉快夜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