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打了AZ,想說寫一篇親身經歷與建議,給也有想去打的人參考
__
我是周日下午四點多在林口的診所施打的
如果有得選擇,我也會建議最好選擇家附近評價好的診所施打
1.診所人比較沒這麼多,在輪到之前也可以在外面等,避免群聚
2.因為人少,診所有辦法做詳細說明,並就你的個人狀況給建議
3.診所可...
剛打了AZ,想說寫一篇親身經歷與建議,給也有想去打的人參考
__
我是周日下午四點多在林口的診所施打的
如果有得選擇,我也會建議最好選擇家附近評價好的診所施打
1.診所人比較沒這麼多,在輪到之前也可以在外面等,避免群聚
2.因為人少,診所有辦法做詳細說明,並就你的個人狀況給建議
3.診所可以打疫苗兼掛號,如果普拿疼藥局沒買到(普拿疼跟退燒貼,似乎很多地方都缺貨了
又或以我來說,我還有氣喘、慢性蕁麻疹、過敏體質,醫生都能直接為你開藥。
整體施打過程很順利,就跟一般看診一樣,進入診所先出示健保卡、身分證(務必要記得帶喔
接著填表、看注意事項、並拿到黃色接種紀錄卡(超重要,不要搞丟了喔
等待約莫十分鐘,便聽叫號進診間施打
有趣的是,由於我有氣喘等,麥子很緊張,問了醫生不少問題
等我們專注聽醫生講解完,我就靜靜看著醫生,醫生靜靜看著我
.
「......」
.
『......』
.
「?」
.
『???』
.
「那個醫生,可以開始打了嗎?」我終於忍不住打破沉默問
.
『蛤,打完啦,可以走了』
.
「蛤?打完了??什麼時候??」
.
『就..剛剛呀..』
.
沒有半分誇張,整個施打過程我都沒有半點疼痛感,完全就像是被蚊子叮一口
跟我過去印象中的打針,實在差太多了!
如果你和我一樣兒時就烙下打針恐懼症,真的可以放心了,轉頭不要看就好,無感到打完了你都不知道
接著在診所旁坐15分鐘(觀察有無急性反應),確認沒事,領藥後就能離開了。
__
打完有鬆口氣,一切正常,不曉得是免疫力太強還太弱,幾乎沒什麼異常感
幸好醫生也有強調,有無副作用反應和效果沒有任何關聯
.
『不過坦白說,年輕人很少倖免的』醫生語重心長地講
.
『先跟你說,就像被車輾過一樣,痛到你下不了床』
.
『當然啦,也有可能你是天選之人,沒事,那就恭喜』
.
『反正不會影響效果,不用擔心』
.
直到晚上,我才有手臂略酸,跟一種隱約感冒前夕的疲倦感,並在躺下時,胸口有些微疼痛感
不過整體來說都沒太大事,也一夜好眠
甚至到了翌日早上,已經施打超過十五、十六小時,都還挺好的
就是那種沒睡飽的微微疲累,如果不知道前一天有打疫苗,也不會有特別察覺
正當我開心地想,難道我就是那傳說中的天選之人時?
約莫中午時分,副作用終於還是來了
我一直有觀察體溫,從35開始,不多久就36、37,38地往上竄,整個過程並沒有很久
四肢痠痛、疲倦感,越發明顯,尤其受施打手臂處,痛感慢慢變劇烈
雖然我的程度應該不到被車撞那麼慘
之於我而言,更像是前一天過度運動,那種翌日起床四肢強烈痠痛,走路都會走不太穩的感覺
並開始畏寒,渾身發冷,頭腦昏沉,把冷氣關掉,蜷縮到毯子裡才有比較好點
不過至少對我,整個過程來得快,去得也快,聽了很多人分享,我自覺應該算是副作用相對輕微的
在吃了一顆普拿疼、DHC維他命C+Q10、合利他命,並睡了一下午到剛剛後,明顯能感覺症狀緩解
及至寫下這些的現在,雖然還是在與不舒服奮戰,但已經好很多,整體感覺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__
幾個小建議與心得分享
1.普拿疼、維他命C+Q10、合利他命、退燒貼最好備一下,不一定會用到,但有用到你會感謝自己有準備
普拿疼有分一般跟加強碇,這我特別去和醫生確認過,主要就是有沒有加咖啡因的區別,兩者應都可吃
如果你打完還要上班,加強碇可備,如果沒有需要,一般就可以了。
2.止痛藥不能亂吃,像EVE可能就比較不適合,會抑制發炎,但打疫苗主要目的就是要讓你產生發炎反應(有爭議
最好找成分為「乙醯胺酚」的
如果不知道買哪款好,普拿疼應是安全牌,買不到請醫生開也可。
3.我所知的大部分年輕人,都約莫是在十多小時後產生副作用,如果在你選擇時有足夠多空檔能選
可以考慮選下午時段,這樣副作用發生時已在睡眠中,也許有機會好一點點(當然,也還是有聽說有人被痛醒
躺在床上痛不欲生還無法入眠,真的會很難受。
4.不用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不打,難受是真的,但絕大多人都沒這麼糟,據女性友人分享,經痛認真痛起來時還更痛多了
喔不過,也建議女性可以算下經期,最怕就是打完隔天月經來..
至少我們還算健康的人打完,其他人就更加安全。
.
5.平常習慣身體健康的我們,很容易忘記換位思考
比如作為男生,對女性經痛時的情緒波動,即便理智上理解,也很難做到真正感同身受
直到當自己也身陷極度難受中時,才會明白,在渾身疲倦、痠痛下,還要保持樂觀、好情緒,是極度困難的
一樣會情緒波動,會低落,會更容易不耐煩,會什麼都不想管,這是在過去健康時,我從沒想過自己也會這樣的
就像是面對同樣飛過來的一球,砸到成年男性身上,頂多稍微吃痛,但若是砸到孩子,甚至能要命
要有辦法能性格好、保持正面、情商高,時時溫柔待人
很多時候,不見得僅是自己意志力有多大強大,而是自己幸運地能擁有更好的健康、條件及心理狀態
所以永遠不要小看他人的不幸
一旦這麼想,真的能對別人有更多一些的包容
同時也更珍惜現在所有的
其實,光是能健健康康地活著,在現在此刻,就已是何其幸運的事呢
以上分享,希望有所助益
也還請見諒現在頭還是昏沉沉的,待會發完就要躲回去床上了,如果有什麼問題隨時都能提出
祝願大家都平安,我們一起好起來!
林恭平掛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超~長,慎入)
進入38週
隨時準備去卸貨
待產行李已經準備好了
第一胎就在禾馨生
這一胎也不例外
在禾馨看診、產檢、生孩子⋯
心臟要夠強大、荷包也要夠深
有好幾次批價繳費的時候
聽到金額我都會假裝鎮定
現在都戴口罩、帽子
結帳時比較能掩飾驚訝的表情
即使這樣
我還是選擇禾馨
Why?
服務品質
第一胎懷恩典的時候
什麼都不懂
我去我自己出生的大醫院掛婦產科門診
心想這是一種傳承
而且比較有親切感
殊不知是一種驚嚇、羞愧的經驗
在廣大的開放候診區域
興奮期待、夾雜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等候我的號碼
先說
我對這間醫院完全不陌生
我媽媽生前在這裡工作了十幾年
我不只在這間醫院出生
更是在這間醫院長大的
每一層樓,
除了病房樓層、手術室跟太平間外
其他地方我都很熟悉
進診間前驗尿確定有懷孕
醫生問我最後一次月經日期
老實說
我還真不知道
無知的我
不知道懷孕要紀錄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
推算受孕日跟預產期
我的生理期很規律
但我當時沒有記錄每個月確切的起迄日
所以我只能說個大概幾號到幾號
然後醫生就很嚴厲地說
「怎麼會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理期?都沒在記錄嗎?」
「沒有,真的沒有」
「躺床照超音波」
醫生皺眉,看起來不耐煩
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一陣羞愧
想用更積極的態度、勤快的動作
扳回一成、討好醫生
(回頭想想為什麼我要有討好醫生的心態?我有事嗎我?)
在護理師的引導下
我很迅速地躺上診療床
我說過我的月經很規律
所以月經遲個一兩天
我就覺得應該是懷孕了
檢查的當下
懷孕應該不滿五週
超音波有的時候看不出來什麼
當時我不知道這些
我聽到醫生說
看不清楚
要做陰超
那是什麼?
再一次
在護理師指導下
脫褲子腳打開
做陰道超音波
我看到了
一個小小的點
像寂靜黑夜裡
發光的一顆星
時間彷彿靜止
頌讚生命的奧妙
下一秒
我被拉回現實
醫生說了一聲恭喜
然後我很匆忙地把自己整理好
離開診間
我的心情好複雜
而且情緒來得很慢
對於沒有記錄自己生理期的羞愧
對於身體方才有異物入侵的驚嚇
對於回答不出也問不出問題的無助惶恐
⋯⋯⋯⋯
這一切負面情緒
和剛剛在螢幕上發著光的小點點
所帶來的驚奇、喜悅、期待、興奮、感動⋯相比
都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我的第一次產檢經驗
我覺得很粗魯
我相信只是單一一次的經驗
不是每個醫生都這樣
我只是剛好遇到那一位
這也讓我思考
是否接下來每次
都要帶著惶恐的心情
緊繃的身心狀態
在開放的候診區
被每一次幾乎要破音
此起彼落的叫號鈴聲中受驚嚇、
在分不清楚是潮濕還是尿
充滿尿騷味的廁所驗尿、
在可能只是公事公辦
但面無表情狀似冷漠的醫生面前
極力表現我的友善⋯
要不要在接下來的九個月
這樣迎接我的第一胎
我不要
2015年7月
剛好那時候
嫂嫂跟我說
禾馨民權新開幕
她說禾馨新生的評價很高
民權分院應該也會很棒
我只是去看看
我記得第一次去禾馨
候診區有各式沙發
巧妙地把看診的人分散
像設計過的圖書館閱讀區域
報到後
可以自己拉一個舒服的社交距離
等待叫號
有輕音樂
有大幅充滿童趣的插畫
有
一種溫度、人味
我沒有指定醫生
我只是網路掛號一位女醫生
她有空我也有空
就掛號了
那次產檢的經驗很美好
醫生很溫柔
每一個她要做的檢查、
要進行的步驟、
接下來要做的預備⋯
她跟護理師都會詳細地跟我說
後來這位醫生也是我第一胎的產檢主治醫師
陳思宇醫師
本來這一胎也想找她
但她現在好像只看婦科不看產科了
這一胎
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
我看過好幾位不同的醫師
張建玫醫師、黃貴帥醫師、許峻睿醫師、沈可欣醫師、薛雅蓮醫師
我說過我沒有在選醫生看的
保仁、思宏、怡寧⋯⋯我都沒有看過
只要醫師的時間許可
我也可以
我就掛號了
禾馨的醫師都很好
所以給誰檢查
我都很放心
我很喜歡沈可欣醫師
她聲音很溫柔好聽
像志玲姐姐一樣輕柔
她的專業跟清楚說明
陪伴我度過上一次流產的無助
對
我流產過
那是另一個故事
我有時間再跟你們分享
我很認同禾馨的一個核心理念
就是產檢醫師跟接生的醫師
不一定會是同一位
他們有一個值班制的24小時接生團隊
醫師不會吃飯吃到一半、或睡得正香甜的時候
被緊急呼叫去為你接生
禾馨的醫師自己
也是在一個預備好、專注的情況下
迎接你的寶貝
你的產檢資訊
禾馨的系統都有記錄
沒有什麼交接的問題
我生恩典的產檢主治醫師是陳思宇醫師
接生的醫師是陳志堯醫師
第一次見面
就用下面迎接他
堯哥專業、俐落、幽默風趣
我出力不到三次
恩典已經出生
給他一百個讚👍
生完隔天
陳思宇醫師就有來關心
禾馨就是一整個團隊
沒有什麼「我只能給誰看診」「我只能給誰接生」的隔閡
我完全認同
在禾馨生產的經驗實在太美好
以至於只要身邊有人懷孕
我都先跟他們推薦禾馨
我也有誠實地說
禾馨真的很貴
但只要能力許可
它真的是首選
因為舒服
環境乾淨舒適
服務親切溫柔
動線寬敞流暢
團隊專業精準
還有
產後三天兩夜的食物
實在美味
禾馨業務範圍越來越龐大
將來會越來越多人在禾馨就診
希望人很多的禾馨不要走歪
一直維持高水準
加油加油
我寫這篇
不是禾馨業配文
也沒有業務交換
純粹個人經驗分享
我無法回答費用、資訊⋯問題
只有
禾馨公關發現我這一胎也在禾馨產檢
主動跟我聯絡
給了我一個親友優惠
但真的沒有感覺到優惠
可能因為我沒有什麼自費檢查
所以即使用了親友優惠
每次結帳的時候
我的表情都還是😱這樣
我更不是在比較大醫院跟診所的優劣
那次遇到的不好的經驗
是單一事件
關鍵是個人加上當天的環境
請你們不要自己腦補來戰
也不要問我是哪一家
我就是一個曾經在禾馨生產
經驗美好的母親
我身邊也有人推薦李木生、許世賓、林正宗、台安、馬偕、台大⋯都有
而且都是很好的經驗
我只是剛好在這個時間遇到了禾馨、選擇了它、愛上了它
然後現在跟你們分享
就這樣
林恭平掛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唸你們的名字(1975) 張曉風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舒遲而透明,流溢著一種讓久經憂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以久的放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的念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中,我只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再說一次,我愛你們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滿懷熱望的刻痕,在萬千中國文字中,他們所找到的是一兩個最美麗、最醇厚的字眼--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
"林逸文"、"唐高駿"、"周建聖"、"陳震寰",你們的父母多麼期望你們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黃自強"、"林敬德"、"蔡篤義",多少偉大的企盼在你們身上。"張鴻仁"、"黃仁輝"、"高澤仁"、"陳宗仁"、"葉宏仁"、"洪仁政",說明儒家傳統對仁德的嚮往。"邵國甯"、"王為邦"、"李建忠"、"陳澤浩"、"江建中",顯然你們的父母曾把你們奉獻給苦難的中國。"陳怡蒼"、"蔡宗哲"、"王世堯"、"吳景農"、"陸愷",含蘊著一個古老圓融的理想。
我常驚訝,為什麼世人不能虔誠的細味另一個人的名字?為什麼我們不懂得恭敬的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個名字,無論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學和愛心。如果我們能用細膩的領悟力去叫別人的名字,我們便能學會更多的互敬互愛,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
這些日子以來,也許你們的名字已成為鄉梓鄰里間一個幸運的符號,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已模模糊糊和你們的名字聯在一起,許多人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們,一方無形的匾額已懸在你們的眉際。有一天,醫生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名字,但是,孩子們,什麼是醫生呢?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一筆比平民更飽漲的月入?一個響亮榮耀的名字?孩子們,在你們不必諱言的快樂裏,抬眼望望你們未來的路吧。
什麼是醫生呢?孩子們,當一個生命在溫濕柔韌的子宮中悄然成形時,你,是第一個宣佈這神聖事實的人。當那蠻橫的小東西在嘗試轉動時,你是第一個窺得他在另一個世界的心跳的人。當他陡然沖入這世界,是你的雙掌接住那華麗的初啼。是你,用許多防疫針把成為正常的權利給了嬰孩。是你,辛苦的拉動一個初生兒的船纖,讓他開始自己的初航。
當小孩半夜發燒時,你是那些母親理直氣壯打電話的物件。一個外科醫生常像周公旦一樣,是一個簡單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進急救室的人。有時候,也許你只須為病人擦一點紅藥水,開幾顆阿司匹林,但也有時候,你必須為病人切開肌膚,拉開肋骨,撥開肺葉,將手術刀伸入一顆深藏在胸腔中的鮮紅心臟。你甚至有的時候必須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個稚嫩無辜的孩童而束手無策的裂心之痛!
一個出名的學者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脾氣暴烈的牙痛病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氣結的哮喘病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來見你的時候,也許什麼都不是,他只剩下一口氣,拖著一個中風後癱瘓的身體;掛號室裏美麗的女明星,或者只是一個長期失眠、精神衰弱、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刻,你傾聽垂死者最後的一聲呼吸,探察他的最後一次心跳。你開列出生證明書,你在死亡證明書上簽字,你的臉寫在嬰兒初閃的瞳仁中,也寫在垂死者最後的凝望裏。你陪同人類走過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啊!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個聖者?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于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無語良師的大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于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
孩子們,我願意把那則古老的"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再說一遍,《淮南子》上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話是無稽的,但令人動容的是一個行醫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為一個現代的醫生當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餘次,但貼近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憂傷,以一個單純的"人"的身份,惻然的探看另一個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貴的。
記得那個"懸壺濟世"的故事嗎?"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那老人的藥事實上應該解釋成他自己。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惟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裏蘊藏著一些神秘的象徵意義,你們能否想像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脈搏的神聖畫面。
因此,孩子們,讓我們怵然自惕,讓我們清醒的推開別人加給我們的金冠,而選擇長程的勞瘁。誠如耶穌基督所說:"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正偉人的雙手並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們常忙於處理一片惡臭的膿血。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他們常低俯下來查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用過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的念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的說:"我還抱持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開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歎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次的雄渾堅實如祭鼓的人類的心跳!
孩子們,儘管人類製造了許多邪惡,人體還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奧秘的神跡。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只是協助生命神跡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是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們,這是怎樣的權利!
長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裏,書浮在暗紅色的古老圖書館裏,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臺北三月的杜鵑。孩子們,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等待你們的足跡使之成為美麗。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念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念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林恭平掛號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念你們的名字
張曉風老師寫於民國六十四年
(#鮭魚之亂後再讀一遍曉風老師的文章應該更有感)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舒遲而透明,流溢著一種讓久經憂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以久的放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的念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中,我只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再說一次,我愛你們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滿懷熱望的刻痕,在萬千中國文字中,他們所找到的是一兩個最美麗、最醇厚的字眼--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
"林逸文"、"唐高駿"、"周建聖"、"陳震寰",你們的父母多麼期望你們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黃自強"、"林敬德"、"蔡篤義",多少偉大的企盼在你們身上。"張鴻仁"、"黃仁輝"、"高澤仁"、"陳宗仁"、"葉宏仁"、"洪仁政",說明儒家傳統對仁德的嚮往。"邵國甯"、"王為邦"、"李建忠"、"陳澤浩"、"江建中",顯然你們的父母曾把你們奉獻給苦難的中國。"陳怡蒼"、"蔡宗哲"、"王世堯"、"吳景農"、"陸愷",含蘊著一個古老圓融的理想。
我常驚訝,為什麼世人不能虔誠的細味另一個人的名字?為什麼我們不懂得恭敬的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個名字,無論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學和愛心。如果我們能用細膩的領悟力去叫別人的名字,我們便能學會更多的互敬互愛,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
這些日子以來,也許你們的名字已成為鄉梓鄰里間一個幸運的符號,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已模模糊糊和你們的名字聯在一起,許多人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們,一方無形的匾額已懸在你們的眉際。有一天,醫生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名字,但是,孩子們,什麼是醫生呢?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一筆比平民更飽漲的月入?一個響亮榮耀的名字?孩子們,在你們不必諱言的快樂裏,抬眼望望你們未來的路吧。
什麼是醫生呢?孩子們,當一個生命在溫濕柔韌的子宮中悄然成形時,你,是第一個宣佈這神聖事實的人。當那蠻橫的小東西在嘗試轉動時,你是第一個窺得他在另一個世界的心跳的人。當他陡然沖入這世界,是你的雙掌接住那華麗的初啼。是你,用許多防疫針把成為正常的權利給了嬰孩。是你,辛苦的拉動一個初生兒的船纖,讓他開始自己的初航。
當小孩半夜發燒時,你是那些母親理直氣壯打電話的物件。一個外科醫生常像周公旦一樣,是一個簡單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進急救室的人。有時候,也許你只須為病人擦一點紅藥水,開幾顆阿司匹林,但也有時候,你必須為病人切開肌膚,拉開肋骨,撥開肺葉,將手術刀伸入一顆深藏在胸腔中的鮮紅心臟。你甚至有的時候必須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個稚嫩無辜的孩童而束手無策的裂心之痛!
一個出名的學者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脾氣暴烈的牙痛病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氣結的哮喘病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來見你的時候,也許什麼都不是,他只剩下一口氣,拖著一個中風後癱瘓的身體;掛號室裏美麗的女明星,或者只是一個長期失眠、精神衰弱、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刻,你傾聽垂死者最後的一聲呼吸,探察他的最後一次心跳。你開列出生證明書,你在死亡證明書上簽字,你的臉寫在嬰兒初閃的瞳仁中,也寫在垂死者最後的凝望裏。你陪同人類走過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啊!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個聖者?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于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無語良師的大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于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
孩子們,我願意把那則古老的"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再說一遍,《淮南子》上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話是無稽的,但令人動容的是一個行醫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為一個現代的醫生當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餘次,但貼近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憂傷,以一個單純的"人"的身份,惻然的探看另一個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貴的。
記得那個"懸壺濟世"的故事嗎?"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那老人的藥事實上應該解釋成他自己。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惟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裏蘊藏著一些神秘的象徵意義,你們能否想像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脈搏的神聖畫面。
因此,孩子們,讓我們怵然自惕,讓我們清醒的推開別人加給我們的金冠,而選擇長程的勞瘁。誠如耶穌基督所說:"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正偉人的雙手並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們常忙於處理一片惡臭的膿血。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他們常低俯下來查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用過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的念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的說:"我還抱持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開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歎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次的雄渾堅實如祭鼓的人類的心跳!
孩子們,儘管人類製造了許多邪惡,人體還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奧秘的神跡。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只是協助生命神跡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是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們,這是怎樣的權利!
長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裏,書浮在暗紅色的古老圖書館裏,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臺北三月的杜鵑。孩子們,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等待你們的足跡使之成為美麗。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念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念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