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適能專家論壇 〗
主題:如何鏈結醫學與體適能
醫療與體適能是兩個無法切割的產業,學習如何從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觀點來面對客戶,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與轉介,是面對特殊族群客戶不可或缺的思維與能力。
透過本論壇兩位專家之講座與座談,您將可更有自信地面對特殊族群之學員,亦可學習逐步建立有效...
〖醫適能專家論壇 〗
主題:如何鏈結醫學與體適能
醫療與體適能是兩個無法切割的產業,學習如何從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觀點來面對客戶,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與轉介,是面對特殊族群客戶不可或缺的思維與能力。
透過本論壇兩位專家之講座與座談,您將可更有自信地面對特殊族群之學員,亦可學習逐步建立有效之醫療合作網絡網,帶給學員們更全面的幫助。本次醫適能專家論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嘗試,希望藉由促進醫療人員與體適能專業人員之相互理解,促進未來更多的合作。
■ 適合參加對象:教練、物理治療師、醫師等醫療人員,或相關科系學生/碩博士生,以及對此領域有興趣的運動愛好者、相關人士
➣論壇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9號B1 (暫定)
➣論壇時間:2020/6/7(日) 9:00-12:00
➣報到時間:8:50前,勿遲到
➣論壇時程:
■ 08:45 開始報到
■ 09:00-09:40 Keynote Speech
專家:歐灝洋|夢飛翔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 09:40-10:20 Keynote Speech
專家:林杏青|長庚醫院復健科 主治醫師
資歷: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定復健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合作醫師
- 台灣柔術總會合作醫師
- 台灣臨床神經生理學會會員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 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
- EIM Taiwan 運動即良藥認證醫師
- 空手道棕帶(破眼角膜、碎過一顆臼齒)
- 巴西柔術藍帶(斷過鼻子、肋軟骨)
■ 10:20-10:30 中場休息、大合照
■ 10:30-11:30 專家座談
主持:蔡奇儒|醫適能MedEx 創辦人
專家:歐灝洋|夢飛翔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專家:林杏青|長庚醫院復健科 主治醫師
■ 11:30-12:00 自由交流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V33PZstAJmtojZdE9
林口長庚眼角膜科 在 眼科陳慶隆醫師-視網膜的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工視網膜 - Part 1 解剖生理及機轉簡介
恭喜林口長庚眼科部醫療團隊成功完成全國首例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恭喜黃奕修主任的傲人成就!
關於這個新科技人工視網膜(Retinalprothesis),就是俗稱人工電子眼。3-4年前,我還在美國進修的時候,非常幸運地,我所在的視網膜手術團隊(Professor Stanley Chang in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New York)被認證為人工視網膜手術的執行醫院,也有完成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非常有趣,也非常值得分享。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有趣的人工視網膜科技!
其實這個生物醫學植入科技(Biomedical implanttechnology) 其實已經臨床試驗很多年了,因為今年年初 Feb 2013,Argus II retinal implant 獲得美國FDA核准上市(Marketapproval),這個科技又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大部份的媒體還是如過往一般,不斷強調這是台灣之光,發明人是台灣人(其實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人),而忽略了此項技術的原理,機轉,最重要的是哪些人或哪些疾病可以適用。
中樞神經(CNS)無法再生,這句雖然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是以目前的科技,確實非常困難。所以,我們無法再生一些神經細胞來用,只能用原來還能用的。
視覺的產生是影像光線透過若干眼器(淚膜,眼角膜,前後房水,水晶體,及玻璃體)屈光折射,隨後聚像在視網膜上而造成視網膜外層感光細胞(Photoreceptor cell)去極化,接著將神經衝動傳送給許多內層傳遞與調節細胞 (Bipolar, Horizontal,Amacrine cells),最後經由神經節細胞(Ganglion cells)發出軸突(Axon)匯聚成視神經而傳遞視覺衝動到大腦視覺皮質,產生影像。過程相當複雜,其中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我們就看不到了。(註:視網膜結構上可分成十層,就神經功能而言,可以大致分為外層和內層。)
我們今天要談的人工視網膜,就是扮演視覺產生中,內層傳遞與調節細胞之前的所有功能。影像會藉由先進的攝影科技,將訊號轉換後經植入微電極陣列(implanted electrode array),直接刺激內層傳遞與調節神經細胞來產生視覺訊號。簡單的說,人工視網膜取代了外層感光細胞的功能,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Rod and Cone cells)。
所以說,只有外層感光細胞嚴重受損的患者才能使用此項科技。最常見的疾病是視網膜色素性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 )及老化性黃斑部退化性病變 (Age-related macular degerenation)。並不是任何視網膜疾病都適合使用。
根據美國FDA的適應症規定,人工視網膜,俗稱人工電子眼,目前只適用於視網膜色素性病變及老化性黃斑部退化性病變,而且雙眼視力都需退化到低於僅餘光覺或是無光覺,才能接受手術。所以尚有視力的黃斑病變或是視網膜剝離術後都不能接受手術。
有關外層感光細胞病變的診斷,必須要做進一步的電生理檢查(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像是 ERG(electroretinogram) 再合併視野檢查(Visual field testing)才能診斷出外層感光細胞病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