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提婆達多」,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修行者,據說他發願有佛出世時,他就示現反派,專門障礙佛陀修行,最後墮入地獄受業報,再往生淨土。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也是相好莊嚴,猶如佛陀聖像,經常和佛陀分庭抗禮,自擁信徒,只不過他極端的修行,只是為了對抗佛陀的名聲,最後佛陀在《妙法蓮...
⭕️第330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提婆達多」,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修行者,據說他發願有佛出世時,他就示現反派,專門障礙佛陀修行,最後墮入地獄受業報,再往生淨土。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也是相好莊嚴,猶如佛陀聖像,經常和佛陀分庭抗禮,自擁信徒,只不過他極端的修行,只是為了對抗佛陀的名聲,最後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授記他在未來世成佛。提婆達多,一譯提婆達兜、地婆達兜、諦婆達兜、調婆達兜,法顯略譯作調達,提婆意為天神;達多意為授予、啓予、賜予,故其名亦有義譯為天授或天啟者。為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曾經加入釋迦佛的僧團,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另外成立教派。提婆達多溺水而死,其教派並沒有因為他溺亡而解散,東晉法顯、唐代玄奘遊歷天竺時,還曾看過此派活動。法顯、玄奘記載提婆達多派只供奉過去三佛,獨不奉釋迦文佛(釋迦牟尼)。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中犯下五逆重罪,破和合僧,背叛佛教,設計謀害釋迦佛,是極為負面的人物。《增壹阿含經》把記載提婆達多在地獄中「身體苦痛如斯」。大乘佛教的《妙法蓮華經》中,則紀錄提婆達多亦被釋迦佛授記,將來成佛。有些佛教典籍說,其實提婆達多是來示現作反派角色,讓眾生體悟作五逆罪者會墮落地獄。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如比丘入三禪樂」。提婆達多出身剎帝利釋迦族,祖父為師子頰王,師子頰王有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四子。提婆達多之父為甘露飯王,但不同經典則有異說。提婆達多為釋迦牟尼佛堂兄,佛陀侍者阿難之兄長。佛典載其「四月七日食時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大姓出家,聰明,有大神力,顏貌端正」。釋迦牟尼成佛後,返回故國迦毗羅衛城,向宗室說法,淨飯王鼓勵臣民出家追隨佛陀,有釋迦族五百人出家,其中有拔提王、阿難、阿那律陀、優婆離,以及提婆達多等人。《十誦律》中記載提婆達多:「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讀經、誦經、問疑、受法、坐禪。爾時佛所說法,悉皆受持。」《出曜經》中則言其:「十二年中,坐禪入定,心不移易,誦佛經六萬」。由此可見其廣學博文,精進難得。《西域記》一書記有「大石室,提婆達多於此入定」。他弘化王舍城時,受到摩竭陀國王子阿闍世的尊敬,「阿闍世日日將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多,並供養五百釜飲食」。等到佛陀沿恆河回到王舍城,不久就引起「破僧」事件。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口才、博學、禪定、苦行,在摩揭陀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倦 」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 」。遂令提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地位聲勢益加尊隆。因名聞利養之故,刻意於苦行更加精嚴,而我慢愈熾,更加企求統攝僧眾的權力 。佛旨:「從佛出家之弟子,不分種姓出身,一律平等。」然而佛為釋迦族太子,部分釋迦族的比丘則不免自覺優越,以為佛滅後,當由釋迦族比丘統攝僧團。提婆達多四伴黨三聞達多、騫荼達婆、瞿迦梨、迦留盧提舍等皆出身釋迦族;而擁護堤婆達多的「六群比丘」也都以出身釋種,或與佛陀關係密切,而自覺優越,不願接受十方比丘攝化教誡。而這種心態顯與佛法不合。提婆達多在戒律上有不同的見解,提出五項極端戒律,這不為釋迦牟尼佛所採納,後世稱為提婆達多五法,天授五法或調達五事。關於這五項戒律的內容,在經典上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不吃肉不吃魚,遵守頭陀苦行,乞食(化緣),在森林空地中禪坐修行,遠離人群,不居住在房屋中。提婆達多以此五法行籌表決,有四伴黨及五百初學比丘依循他,於伽耶山住下,另立僧伽,又有「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善說非善非善說善、犯說非犯、非犯說犯、輕說重、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言說非言、非言說言」等各種非法非律,於「界內別行僧事」,於是破僧。經舍利弗、目犍連化解,只餘瞿迦梨等四伴黨留下,提婆達多則因五逆重罪墮入地獄。然已衍生釋迦族比丘與十方比丘不和,導致後來佛教分化之因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記載佛和佛弟子吃乳酪、肉,但提婆達多批判佛和佛弟子吃乳酪和肉是放逸,所以禁止弟子吃肉和乳酪。《十誦律》記載提婆達多破和合僧時在佛教僧團推行苦行主義,佛拒絕提婆達多,並說一向允許三淨肉,之後提婆達多召開破和合僧布薩,有504位比丘追隨提婆達多,成立不吃肉、魚和乳酪的新僧團。依南、北傳佛典記載,提婆達多索眾不成,舍利弗、目犍連帶領五百比丘返回佛所。提婆達後心懷嫌恨,誓報此怨,慫恿阿闍世王子禁錮其父,自立為王。遂有刺客殺佛、推石壓佛、狂象害佛、爪毒傷佛、拋車擊佛等害佛惡行。並因阿闍世王日漸疏遠,斥責、毆打蓮華色比丘尼致死。而往昔宿世與佛結怨,誓言生生世世為佛伴友,壞佛亂佛,有爭女、漁師兒、共命鳥、金色鹿等本生因緣。提婆達多失手殺害蓮華色比丘尼後,心中甚憂,以手支頰,退在一邊,愁思而坐。此情此景被六師外道之一的富蘭那·迦葉看到,並加以誘導,告訴提婆達多無善惡業報,至此提婆達多一切善根皆斷絕。
林博文玄奘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理想、行動、堅持」--- 企業界高階主管的領導學分
這個團隊的比賽很有特色,第一,全員都必須跑完全程,否則扣分。
第二,依性質區分目標,很像經營企業時,各自依屬性有自己的方向,但又有 一個服務社會的共同大宗旨。全校分 A、B、C 三隊,A 隊表示為競賽組,依速度計分,可是卻是以全隊第六位抵達選手之分數為全校分數。意涵個人及團體一樣的重要。 B 隊為支援組,除須全程四天跑完外,要分攤沙漠中團隊的各項支援行動,讓選手專心跑步。C 隊為加油組,除第一天陪跑外,最後一天需備妥各項補給品,在終點迎接選手! 第三,比賽路線除中途打卡點外,所有人員必須自行找路,每天長達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在沙霧茫茫的大漠中,只靠身上背負的水袋和指南羅盤,重現當年玄奘橫渡大漠的蒼涼!團隊合作、互信、體能等等都是極大挑戰。
台大 EMBA 學員個個來頭不小,臥龍藏虎,不乏科技業、建築業、生技業、金融業、教育界、醫界等領域的知名企業負責人與高階主管,今年的成員包括西雅圖極品咖啡執行副總簡宜真、聯毅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林仲章、鼎安科技董事長徐勝豐、聖保祿醫院副院長賈蔚、智威湯遜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鄧博文、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潘建銘,和群投資執行董事黃媺芸等等。卻能放下身段,挑戰這種體能和組織的極限,真是相當不容易。五月時就日即將出發,以四天三夜橫渡一百一十二公里沙漠,再續玄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