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枕木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枕木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枕木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枕木英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Apple Daily - English Edi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目前,全美各大城市約有55萬名無家者,當中以白人佔約49%,非裔佔40%。紐約市成為露宿者人數最多的都會區,多達7.9萬人無家可歸,而前十個最多露宿者的都會區中有四個都在加州。 全文:https://bit.ly/2Tq4Qs7 #美國民生 #紐約 #露宿者 ===== 🍎 用真相對抗不義 立即...

  • 枕木英文 在 Apple Daily - English Edi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1 08:00:23
    有 51 人按讚

    目前,全美各大城市約有55萬名無家者,當中以白人佔約49%,非裔佔40%。紐約市成為露宿者人數最多的都會區,多達7.9萬人無家可歸,而前十個最多露宿者的都會區中有四個都在加州。

    全文:https://bit.ly/2Tq4Qs7
    #美國民生 #紐約 #露宿者
    =====
    🍎 用真相對抗不義
    立即訂閱: https://bit.ly/3278tqj

  • 枕木英文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15 13:17:29
    有 20 人按讚


    台東市的心臟,鯉魚山的小故事系列(文長慎入)
    今天是中秋節,讓我這個老台東人來和大家說說曾經發生在鯉魚山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和近來的學校霸淩事件主題有很大的關係,可見學校同儕之間的霸淩一直以來都存在,值得社會各界重視並提出解決之道
    讓台東的人知道,這裡(鯉魚山)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和台東鄉親分享~~

    台東市的心臟,鯉魚山的小故事系列(文長慎入)
    今天是中秋節,讓我這個老台東人來和大家說說曾經發生在鯉魚山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和近來的學校霸淩事件主題有很大的關係,可見學校同儕之間的霸淩一直以來都存在,值得社會各界重視並提出解決之道~~
    話說在大約50年以前,在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後,那時鯉魚山大部分是軍事基地及公家禁止進入的地區(有電台、日據時期的畜水池及軍事用的碉堡等等),更有許多日據前就留下的防空洞,後來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將其更擴張到四通八達的戰備隧道,大人們為避免有危險,就警告小孩不要進去或靠近,說是會被警察抓去,或是裡面有鬧鬼之類的傳聞耳語。我因為是鐵路眷屬的關係,一出生就是在鯉魚山下的鐵路旁民宅租房屋居住,所以對於鯉魚山的一切包括地形地物及人文故事十分的瞭解,再加上放學之後鯉魚山就是我們的小時侯的遊憩版塊領土,對於鯉魚山下所發生的故事,歷歷在目。
    這個故事的起點發生在鯉魚山的警察局靶場,記得小時侯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到高工畢業前一直沒有固定的零用錢,小朋友們大家在同一種環境中長大,大家也不太對物質有什麼需求,也很習慣這樣子,大家下課以後在一起玩就鬼點子很多,嘴饞的時後就去偷挖別人的地爪來烤或是去鯉魚山撿螺雷(蝸牛)打了之後炒來打牙祭,或是去採植物上的花朵上的蜜來當糖吃等等,這些五年級的同學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吧!!
    而那時警察的制服記得是和我高中時一樣的卡奇色的,用的手槍是轉輪式的點38手槍,警局的靶場當時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只有在鯉魚山的後山(現在的好漢坡附近)立了一些鐵軌的枕木來當靶射擊,偶爾他們也會放一些瓶瓶罐罐的東西在上面練練。在警察打靶時,大家嚇都嚇死了沒有人敢靠近去看的,警察可能因為安全的理由也會趕民眾離開。但在槍聲一結束之後,附近的百姓就會呼朋引伴的去挖子彈。因為當時警察打靶時是用全鉛的彈頭做練習射擊,而當時鉛算是一種較貴重的金屬,它除了較重之外,價錢也算是比鐵還要高,但是非常難取得,在生活之中除了蓄電池中有可以見到之外,最常見的就警察打靶射擊的子彈了。小孩子們也都在大人們挖完之後,再去尋看看有沒有漏網之魚,若有找到完整的彈頭,多少可以拿來向同儕們炫燿一翻。但我印象中我們這群住在前山的小孩子,很少去後山的靶場賺外快,就連我也沒有去過,因為後來發生了一件命案,讓大家好久都不敢再去挖子彈,後來警察局也把靶場從後山那裡移到現在我照的那個位置(現在的靶場已移至富岡派出所旁的市內了),後來我當警察時分發回台東,還在那打過好幾次90手槍(民國80年在警專一年級時我還打過一整年的.38,後來在81年時改成史密斯90,我畢業時都換裝成90了)。
    這件命案發生在一個平靜的週末,有一個國小的學生死在這個警察局舊的靶場中,被發現時小朋友的腦袋被人用石頭打碎了,但看起來像是失足而死。一開始只是小朋友失蹤沒有回家吃飯,家屬找不到以為又去玩,玩到不知道回來(我們小時侯也常這樣),後來一夜沒有回家,才急忙去報案請警察去找,過了好幾天才發現死在警察的的後山靶場。當時台東小鎮(當時人口少台東還是屬鎮級的編製)很少命案,一開始大家都還以為是小朋友偷玩,去挖子彈失足從山頂跌下來死亡,但後來過了沒有多久就破案了,原來是小朋友的同學隔壁鄰居媽媽殺死的,因為這個媽媽的兒子常在學校被這個死去的小朋友欺負(現在的名詞是從英文Bullying翻譯過來叫霸淩),這個媽媽護子心切也懷恨在心,於是設計了一切,先是騙說這個小朋友去挖子彈賺外快,再從高處趁這位小朋友在撿拾彈頭不注意的時後,拿起大石頭將小朋友從頭紮下去,藉機報仇,更有耳語說當時小朋友並沒有當場死亡,這位媽媽為防止東窗事發,又為幫他的小孩子報復一不做二不休,再次用石頭將小孩子重擊至死。這是大約印象中的案情,加上大人們的為小孩子的安全及教訓孩子們要聽話,不要出去玩玩到不知道回家!這個案情後來就有許多的版本了,不過小朋友們大家開始對於那個警察的的後山靶場產生的畏懼,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小朋友敢去那個鯉魚山後山斜坡靶場控子彈了,包括我也是從此不去那個後山靶場。
    現在想起來,這件事的導因,原來是出在單純學校的霸淩,在當時並沒有把這種小朋友之間的強淩弱眾暴寡當一回事,只是覺得小朋友較調皮或強勢而已,學校也沒有意識到什麼危機,最多就是打打手心,罰站或是半蹲之類的,沒有什麼輔導的機制,更談不上政府機關或是司法單位有什麼處遇的方式。後來我長大出社會任公職之後,讀到犯罪學,青少年犯罪學之類的科目,回過頭來才覺得學校或是任何一種場域同儕之間的霸淩一直以來都存在,更值得社會各界重視並提出解決之道。
    這是我對這則鯉魚山下發生的故事做的一個註解,讓台東的人知道,這裡(鯉魚山)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和台東鄉親分享~~

  • 枕木英文 在 Morris旅行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26 22:40:30
    有 13 人按讚


    看起來好棒的文博會。

    想知道為什麼這次文博會要搞這麼盛大嗎?當你了解當中其實藏著台灣政府文化政策未來的10年大局後,你會發現這只是開始。
     
    過往 臺灣文博會 大概可以分三個區域,#華山1914、#松山文創、#圓山爭艷館,這次加入了兩個新場域,分別是位於建國南路與仁愛路交叉的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以及在松菸誠品對面的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為什麼這次要新增兩個區域,其實跟文化部2018年提出的「#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有關。
     
    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到,從台灣戲曲中心一路從文林路沿著中山北路南北縱向延伸,會經過非常多藝術展演場域,包括還在興建中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擴建中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國家兩廳院等,構築成一條「#南北向藝術博物館廊帶」;而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台北市民都知道的 #市民大道,其實沿線穿過台北車站、松山車站、南港車站也是有其歷史原因,他的前身其實是一條從清末、日據時代到民國初期都影響臺北城人民生活至深的鐵路!
     
    當時為求運輸貨物方便,鐵路沿線工廠林立,如臺北製糖所(今糖文化公園)、臺北酒工廠(今華山1914文創園區)、高砂麥酒廠(今台北啤酒工場)、松山菸草工廠(今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今鐵道博物館)等,市民大道的起點可說是日據時代成立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主要負責修繕鐵路車輛,也因為有了鐵道部才有了現在的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後來工場不敷使用,才又建設了松菸對面的台北機廠,直到台北市鐵路全面地下化,地上原有的鐵道拆除,才成為現在的市民大道。
     
    這條台北市東西向工業生產廊帶,文化部長鄭麗君 希望將它翻轉成「#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將這條線上幾個重要的古蹟場所打造成藝文展演空間,因此在2019文博會當中,除了圓山爭艷館、華山1914、松山文創之外,加上沿線的空總、台北機廠,鄭麗君部長希望大家因為文博會的展演活動,實際走到這些對台北市民有絕大歷史意義的場域,對這條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能有新的認識與思考。(當然我知道爭艷館在南北向藝術廊帶啦~不要挑我語病!)
     
    臺灣文博會從2010年創辦至今為第九屆(中間曾停辦一屆),從最初純粹的商展,#到2014年後開始有文化策展概念,並將展覽內容大致分為文化概念、設計品牌、圖像授權三大類於三個展區展出,從早期比較老套的華人、東方文化「品臺灣」、「品東風」等做為起點,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策展時企圖心更大,試圖重新定義「台灣文化」,提出「#我們在文化裡爆炸」、「#從身體創造」等概念,從產業、從山林重新去解構台灣符號,再由每個觀展者從這些策展人提供的記憶碎片裡,重新建構出自己的答案——到底台灣文化是什麼?
     
    官方與民間的各自努力,共同催生了「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2019年正式掛牌上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將為這個政策鳴槍起跑,不僅會對華山進行「華山2.0——文化內容產業聚落」轉型,對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也有以「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的三個方向進行規劃。因此 2019年文化部主催的文博會由策展總顧問 #詹偉雄、及 衍序規劃設計主理人 劉真蓉 領軍策展,加入兩個實驗性與可能性更強的區域(空總與台北機廠),提出了「#文化動動動」的概念,不僅在意義上去呼應,現在正是台灣文化在官方與民間交互作用運動得最頻繁的一刻之外,他們在格式連著打破兩年對台灣文化的既定印象後,更為接下來的文博會的策展型態定義出一個很明確的方向。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原本在鄭麗君部長的規劃下,便是希望由文化去引導硬體到位,而不是有硬體之後才去BOT,因此由 草率季 Taipei Art Book Fair創辦人 Frank Huang策劃實驗性很強的當代藝術展演,非常合乎場域精神。他將盛行於中南部的釣蝦場文化建構在這個場域有其緣由,原來這裡早期曾經是灌溉系統「大灣」的部份區塊與灌溉支線,隨著都市化發展,這片曾經灌養台北人糧⻝的東區大水池便逐漸陸化。 混水釣蝦場∈文化大學堂∈2019年臺灣文博會 Culture On the Move 文化動動動 這裡不僅可以釣蝦烤蝦,還有從世界各國邀請而來最前衛的自然生態設計作品。
     
    華山則是延續主題性策展,今年加入表演說唱藝術是非常好的嘗試,不是只有一堆靜態展與講座,增加了文化展演的厚度。只是說松菸的設計品牌與爭艷館的圖像授權區偏向商業考量,#因此台創在這一塊還是維持著房東精神租給廠商,而不是用策展人的角度在看這兩塊區域,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至於首次將松菸誠品對面那些醜炸的綠色鐵皮打開的台北機廠——「 Next鐵道博物館 Infrastructure On the Move 」,則是希望讓市民對台北機廠鐵道博物館這塊半封閉已久的場域有所想法展開討論。衍序的陳漢儒 Han Ju Chen 發揮建築師梳理人文地景的功力,以具有視覺通透度的鐵網圍籬取代舊有綠鐵皮,選擇洞格稍大形狀也較橢圓優雅的鐵絲網,破除了隔離的既定印象,也能一眼望穿到對面的京華城。地上鋪設很有「味道」的鐵道枕木,陣陣飄上來的油耗味讓人意識到這裡是個工廠,再看到眼前一些敘明歷史記錄數據的展示鐵板,加上鐵軌的燈光秀,整個展區以地景、數據、光影、聲音甚至是氣味重新構築對台北機廠的想像,民眾在拍攝之餘也能將台北機廠的風光收入鏡頭裡。
     
    2019年與2020年對台灣設計藝文發展是很關鍵的時間。「文化內容策進院」已有許多專案蓄勢待發,台灣創意中心也在董事長 張基義 的諸多協調下,可能於2020轉型為「台灣設計研究院」成為國家層級組織,其實可以想見目前 蔡英文 Tsai Ing-wen 政府對台灣未來設計藝文環境有很多想法與策略,更讓人期待明年第十屆的文博會,或許將會有更多讓人眼睛一亮的變化!
     
    就像詹偉雄大哥的文字對這場文博會的定義—— 多年後或許你會發現:它是一個分水嶺,標記了一場黑夜,與一記黎明。
     
    讓我們一起共襄盛舉,向未來說聲:「早安台灣!」
     
     
    —— —— —— —— —— —— —— —— —— —— —— ——
     
    #此外推薦一下這次我自己覺得最好的文博會一日遊方式
     
    1.選擇一場華山主場館的表演藝術去看
    2.看完逛對面的茶3.1415工藝館跟旁邊的台南館
    3.再依序走去台東館、桃園館、屏東館
    4.如果還有時間就去空總釣蝦(週六沒有蝦釣只有演講跟表演可以看喔)
    5.1再找別的時間去松菸看設計品牌、中川政七的大日本市、黃昏時段去台北機廠
    5.2或是去爭艷館看圖文作家展

     
    #明天來深入聊這次華山主題展區規劃
    #台北機廠尚未完全開放如果要進入廠區參觀須事先登記導覽
    #台灣文博會 #文化 #設計 #藝術 #表演
    #culture #design #art #performance #show

    影片/ 衍序規劃設計 - BIAS Architects
    圖片/ 文化部
    攝影/ Chad Li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