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板橋環狀線走多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板橋環狀線走多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板橋環狀線走多久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371的網紅我們不只是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育兒筆記】66:腳力訓練──他們的極限,在我們的想像之外 (芳瑜) 自從雙寶會走路之後,外出到定點時,我們就常常讓他們下推車走路。前期,還算很有興致,牽著手,可以將頗大的公園繞一圈,家裡公寓的樓梯也要求要自己走。 但前陣子,可能走膩了乏了,沒多久就要討抱。當時我們沒想太多,就當是他們腳...
板橋環狀線走多久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育兒筆記】66:腳力訓練──他們的極限,在我們的想像之外 (芳瑜)
自從雙寶會走路之後,外出到定點時,我們就常常讓他們下推車走路。前期,還算很有興致,牽著手,可以將頗大的公園繞一圈,家裡公寓的樓梯也要求要自己走。
但前陣子,可能走膩了乏了,沒多久就要討抱。當時我們沒想太多,就當是他們腳力不夠、耐力不足,或純粹撒嬌,那就陸續走走抱抱吧,反正,真不行的話,還有推車呢!
雖然如此,6月的南臺灣之旅(1Y10M),已大幅降低推車的使用頻率,於是7月初和朋友去宜蘭時,決定首次挑戰不帶推車出遊。
沒想到,這是危機,也是轉機,讓我們興起了「腳力訓練」的念頭。
(詳見〈突破舒適圈的宜蘭之旅Day1〉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81692763373006/?d=n)
而且,不囉嗦,回家後隔天就開始😏
—————
📍Day1小公園
Google顯示8分鐘的路程,我們卻花了三倍的時間才抵達。
一大早陽光熾熱,孩子們出門沒多久就開始討抱。我們不斷鼓勵他們自己走到小公園,便可以玩最愛的盪鞦韆、溜滑梯,還可以去旁邊的圖書室看書。
如果一直在原地哭喊不肯走,我們會停下來讓他們休息一下,而討抱的話,就原地抱一下,再鼓勵他們繼續前進。
回程時,天氣更熱了。我們說好一起走去便利商店買優格,如果全程自己走回家,飯後可以當點心吃。
最後的路程中,姊弟倆就各捧著一杯優格,好有成就感地回家。
做為爸媽的我們,也感到無比興奮。雖然一路上走走停停、汗流浹背、再三鼓勵,比起從前推車一推就到,真的辛苦多了,但是這趟路最大的價值,是讓我們及孩子都了解到:原來他們的能力超過自己的想像!
今天,是一個生出信心的日子。
📍Day2家樂福
今天搭公車去室內溜達,大逛家樂福、迪卡儂、特力屋與寶雅。早上10點出門,將近下午3點才到家。
除了逛特力屋的半小時有讓他們坐購物車之外,其他時間都自己走。可能大部分在有空調的室內,戰鬥力較持久,他們很少討抱,也不太需要走走停停。
不過,最後回家的路程上難免疲憊,我們說好回家給他們喝「涼水」,解渴又消暑。他們就憑著對涼水的渴望,最後一路衝回家了😆
我自己認為,當要鼓勵孩子做一些稍微具有挑戰性的事,給予適量的「增強物」是無妨的,但最好是可以穩定提供又相得益彰的事物。
比如前一天鼓勵他們走去公園玩最喜歡的遊戲、買優格當飯後點心(運動完所需補充的蛋白質),以及今天解渴消暑的涼水。當然,最重要的增強物,還是我們不斷的鼓勵與讚美。
增強物越單純,孩子能持續下去,進而內化為自發習慣的可能性越高。
📍Day3休息日
📍Day4板橋環球
今天第一次搭捷運環狀線,為了到板橋與家人聚餐。出門時間將近6小時,全程自己走,已經不討抱了。再加上有兩個小姊姊陪伴,他們自己走走跑跑的意願很強,然後回到家秒斷電,非常棒😬
—————
在此之後,無論是住家附近散步,或是外出遊玩,我們幾乎都不需要帶推車出門了。
在花蓮的晚上,他們可以從餐廳步行1km回飯店,而且時間縮短至google顯示的兩倍。昨天去內洞森林遊樂區,一路上是微幅的上坡路,他們也自行走了一個小時而抵達第一道瀑布。
雖然,孩子終究是孩子,會累會撒嬌,但因為有了這樣的腳力訓練,我們也才能更明白他們的極限究竟在哪裡,給予他們真的需要的適量幫助。
而不是以我們大人的眼光,有時候求速度、有時候不信任、有時候心太軟,反而因為種種理由去限制了他們的能力、耐力,甚至意志力。
其實,他們的極限,在我們的想像之外啊!
#1y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