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華醫院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華醫院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華醫院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華醫院歷史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到底是什麼閃閃發亮?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在豔陽照射下,彷彿鑽石光芒般閃爍的唭哩岸石!🤩 若不是跟著總裁(國鈞哥)的腳步探索(熟識的朋友都叫他總裁,因為他與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有明星臉😆),還不知道離淡水不遠的唭哩岸,曾經是淡水河向北突出的一處海灣,船隻往來頻繁的繁盛之地,當地以唭哩岸石聞名,因為屬...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華三院文物館(Tung Wah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建築外觀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但內部的部分裝飾則揉合了1900年代流行的西式建築風格。文物館大堂洋溢着濃厚的禮儀氣氛...

東華醫院歷史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19:19:53

每年四月,每當上環東華三院總部外牆掛上傳統大紅花牌時,意味著又有新一屆總理上任。作為本地歷史最悠久的慈善團體之一,這傳統多年來都未有改變。 在1963年時,比今日手工更見講究的大花牌寫上的名字,是當時上任東華三院主席的曾正。生於 1915年,2008年辭世,曾被傳媒冠以「隱形富豪」的曾正,是本地著...

東華醫院歷史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2 09:50:18

【油麻地天后廟群(下):難得一見的一連五廟】 第二所書院於1920年由東華醫院總理何世光興建,位於廟宇建築群南端,為兩進一天井結構。直至1955年,政府推行新的教育政策,建立官立小學,大量增加小學學位,東華三院就將書院改作解簽檔。於1991年起,書院停止運作,只供東華三院的職員所用。2016年,書...

東華醫院歷史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13:28:40

【堅尼地城的「東華痘局」紀念碑】 在堅尼地城巴士總站附近,除了為大家介紹過附近有一塊維多利亞城界石外,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旁邊還豎立著一塊拱形牌坊及奠基石。這也是與以前香港傳染病相關的一個重要遺蹟,於二十世紀初救治了不少傳染病病患者的生命——這就是東華痘局。 拱形牌坊上刻著「東華痘局」,是指 1...

  • 東華醫院歷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19:03:33
    有 5,424 人按讚

    到底是什麼閃閃發亮?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在豔陽照射下,彷彿鑽石光芒般閃爍的唭哩岸石!🤩

    若不是跟著總裁(國鈞哥)的腳步探索(熟識的朋友都叫他總裁,因為他與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有明星臉😆),還不知道離淡水不遠的唭哩岸,曾經是淡水河向北突出的一處海灣,船隻往來頻繁的繁盛之地,當地以唭哩岸石聞名,因為屬於沈積而成的石英砂岩,含有矽結晶,在陽光照射下會閃閃發亮,可承受2000度高溫,適合做為燒窯建材,而抗強酸、耐腐蝕的特性,也適合用來建造北投的青磺溫泉浴池,除此之外,唭哩岸石含有矽元素,可做為玻璃業的熔爐內層,還具有清淨功能,讓燃燒後產生的雜質變得容易清理,這麼多用途的唭哩岸石,從清朝開始,一直到日治時代、民國時期,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當時的打石業非常興盛,在地人在農忙結束後,就加入打石的行列,直到1975年陽明大學設立,政府明令禁採唭哩岸石,這項傳統工業逐漸走入歷史,如今我們還能透過健行的方式,了解唭哩岸發展的脈絡與軌跡!

    我們從捷運唭哩岸站出發,開始這趟秘境探索之旅,健行路線約6公里,導覽解說加上步行時間,大約3個半小時!詳細路線:👉唭哩岸捷運站~唭哩岸打石文物展示~東華公園~(日晷公園)~東華山~奇岩山西峰~奇岩山~1654荷蘭#30圖根點~1654荷蘭#34圖根點~唭哩岸西峰~(陽明大學山頂操場)~唭哩岸山稜脊線~唭哩岸山~(攀岩場)~(大學亭)~18世紀道光古墓~軍艦岩~260公尺峰(烏尖連山)~丹鳳山電視轉播站(鐵椅)~湯守岩~弘法大師岩~法船石~(大願寺)~熱海飯店(後門下山)~北投市場(喝高記紅茶🥤清涼一下)

    鄰近唭哩岸捷運站2號出口,旁邊有一小塊的打石文物展示,總裁在此先幫我們上了一課,被列為三級古蹟的臺大校門,建材竟然是2400萬年前沉積而成的唭哩岸石,不只如此,台大醫院、台北監獄、台大醫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圍牆也是以唭哩岸石興建而成,而我們今天的健行路線,有別於一般的泥土、石礫或木棧步道,沿途幾乎都是踩著這些在陽光下會閃閃發亮的唭哩岸石拾級而上,非常特別的體驗!

    這條健行路線滿平易近人的!從捷運唭哩岸站出發,進入東華公園,再穿越幾段小山徑,慢慢走、拍照、加上停下來休息,不到三小時,就可走完東華山、奇岩山西峰、奇岩山、唭哩岸山、軍艦岩、烏尖連山、丹鳳山的稜線地形,還可俯瞰視野超廣闊的大台北盆地,超美啊!

    從漫步東華公園開始,找到了唭哩岸曾經是小海灣的痕跡,那就是海邊常見的林投樹,竟然在這裡可以看到!沿途的林相生態非常豐富,簡直就是植物園啊!植物通的總裁開始介紹沿途所見的花花草草,有常見的居家植栽(黃金葛)、可做為乾燥花材料的(小花紫微)、像一串迷你葡萄的(紫珠)、可作為古早味粉粿的天然染料(槴子花果實)、原住民常用的天然調味料(羅氏鹽膚木)、花果可入藥的(野牡丹)、可編織成籃子或手工藝品的蕨類(芒萁),沿途還有很多植物,例如:刺竹、香椿⋯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總裁淺顯易懂的導覽解說,實在越聽越有趣!

    除了植物之外,沿途經過的三角點,就像打卡蒐集一樣,也列入拍照重點,其中有兩個圖根點,編號分別是#30與#34,有一說是1654年荷蘭人在台時期設立的,還有另一說是唭哩岸石的開採分區編號,#30 和#34的位置介於奇岩山和唭哩岸西峰之間,如果沒有特別留意,很容易錯過喔!

    此行造訪的景點非常多,一篇根本寫不完啊!(寫到眼花花👀要吃葉黃素😆),因此小猴將分成三篇心得文,這篇先介紹「唭哩岸捷運站」到「唭哩岸西峰」的健行路線,下一篇將介紹有別於一般視角的北投軍艦岩,敬請期待!

    去哪兒
    #健行
    #北投
    #唭哩岸
    #探索秘境
    #唭哩岸石
    #台北小旅行

  • 東華醫院歷史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22:55:51
    有 747 人按讚

    【大型青年宿舍引發「關公災難」】

    耗資超過4億3千萬元公帑的上環文武廟毗鄰興建的東華三院大型青年宿舍項目,最近於立法會工務小組上秒速通過,預計於2024年落成【註1】。火速通過背後,項目實際上曾極富爭議,卻再於立法會即將闖過財委會最後一關,似乎今日關公都難避災難。

    上環文武廟現為香港著名法定古蹟,然而文武廟距離青年宿舍選址僅2.4米(同屬東華三院之廣華醫院之擴建工程便與法定古蹟東華三院文物館至少保留12米緩衝距離),隨時對文武廟產生結構性破壞。當區土力結構一向脆弱,過往就曾受工程影響。恐是次工程觸發牆身現裂痕,瓦片剝落,更甚因打樁而影響百年建築之地基,繼而發生沉降【註2】。2018年,廣華醫院擴建工程就曾因工事出現沉降,使醫院及當中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受影響,及後工程更需停工三個月,偏偏這次青年宿舍項目之顧問報告卻欠缺了重要的土力結構評估【註3】,仍能在立法會照過可也。

    如果大家還未有忘記,眾多民間團體曾質疑過青年宿舍項目將會對古蹟產生景觀視覺災難,於是曾提出社區圖書館、文物教育中心和社區會堂等用途作替代,卻不獲考慮【註4】。東華三院及政府計劃在新建築之地面層設立小型文化廣場,原意為「協調景觀」,及補足文武廟之空間需要,然而亦無阻其發展規模及視覺影響。

    各方面的潛在代價,為何用途仍然要堅持改建成青年宿舍項目? 事實上,如此用途上的改動,很可能無視了《文武廟條例》限制相關批地只能用作「寺廟修繕」、「華人慈善」及「辦學」用途的初衷【註5】。反而,改為青年宿舍發展,就能變成以市場租值方式制訂租金水平。現行政策雖曾訂明宿舍租金不可超過私樓市值租金6成,但就以青協在大埔的宿舍項目PH2之宿舍租金已可高逾8,700元【註6】,而中西區之私樓租金更是港島各處最高的【註7】,日後落成之宿舍租金定價將動輒逾萬元,且還有持續上漲之可能,比起過往免費義學,攪地產向青年人食租的生意,或許才是「做善事」的最新玩法。

    回顧政府一系列青年宿舍的發展計劃推出已接近十年,每個項目動輒豪擲幾億公帑、租金水平與私樓掛鉤,實際上根本幫不了年輕人儲錢,最終還是需要依賴劏房、工廈單位,甚或與家人同住去解決青年人住屋的實際需要。所費不菲卻未及排難紓困的房屋項目,卻造成社區環境擁擠及不協調的惡果。這場「關公災難」雖已悄悄發生,但應在歷史中被記下一筆。

    參考:
    【註1】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42QJ青年宿舍計劃 - 東華三院青年宿舍的建造工程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fc/pwsc/papers/p20-39c.pdf
    【註2】中西區關注組:反對在文武廟範圍建21層青年宿舍 恐破壞法定古蹟促城規會否決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38555
    【註3】逾百億重建挖地庫 廣華醫院旁法定古蹟沉降超標 停工3個月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181217/NGGOJERZBJWMLGS5DYZWD4RZ2E/
    【註4】文武廟旁建文化廣場 團體反對 倡改建圖書館
    https://www.hk01.com/%E7%A4%BE%E5%8D%80%E5%B0%88%E9%A1%8C/10987/
    【註5】張朝敦:上環文武廟現址 1847年獲政府批地是為了建華人學校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1494
    【註6】青年宿舍PH2月租最貴逾8,000元 青協:無錢賺 自負盈虧挑戰大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494995/
    【註7】《香港統計月刊》表 8.12 私人住宅樓宇新訂租約平均租金及租金指數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010082/att/B10100822019MM12B0100.pdf

    重溫:
    《敢怒敢研》第五十一集〈青年宿舍慘成地產項目〉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osts/3107012162728169

    #關公災難
    #關公頭上動土
    #4億宿舍 #上環文武廟 #東華三院
    #青年宿舍 #地產項目 #劏房
    #房屋政策 #居住權

    ----
    研究到底 月捐支持民間研究工作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Follow Us: https://linktr.ee/liberresearch

  • 東華醫院歷史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2 12:02:46
    有 32 人按讚

    每年四月,每當上環東華三院總部外牆掛上傳統大紅花牌時,意味著又有新一屆總理上任。作為本地歷史最悠久的慈善團體之一,這傳統多年來都未有改變。

    在1963年時,比今日手工更見講究的大花牌寫上的名字,是當時上任東華三院主席的曾正。生於 1915年,2008年辭世,曾被傳媒冠以「隱形富豪」的曾正,是本地著名建築商,我們從他遺留給十二個子女的眾多物件,以至留給機構的建樹中,重新記起他生前死後的故事。對曾正的子女而言,雖然父親在生前早已安頓好家庭各人日後的生活,但「真正的遺產」,卻是那些做人及處世的教訓,各個子女都以自己的方式去承傳從父親身上領受的一切; 對曾與他在東華三院共事的何世柱及友人梁仲清先生而言,六十年代時為東華三華嘗產作出完善的記錄及整理,為日後重建增加收入作慈善用途奠下基石,又或者在九十年代時為律敦治醫院進行重建,就像是一個blessing,對日後社會稗益良多。

    死亡會帶走很多,但印刻在精神上的那些,總有些怎樣也帶不走。並不是所有的遺產都可以為後來人帶來禆益,有時甚至反過來會引發衝突、紛爭; 也並不是所有遺產能夠帶來精神和價值觀的影響。在曾正留下之物,無論有形或無形,都可以連接逝者與生者,也是記憶的過道,道出生者如何記得,及為何需要記得。

    詳情可參閱春季號就係香港#Redefine the legacy燦爛的遺產專題。

    歡迎訂閱 #linkinbio

    #2021就係香港春季號 #legacy #東華三院

  • 東華醫院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7-11 08:00:00

    東華三院文物館(Tung Wah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建築外觀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但內部的部分裝飾則揉合了1900年代流行的西式建築風格。文物館大堂洋溢着濃厚的禮儀氣氛,極像中國南方鄉村的祠堂或祖先堂;中央設有中國醫藥始祖神農氏的神位。神農氏是傳統公認的中醫藥發明者,古語亦有謂「神農嚐百草」;東華供奉神農氏的傳統,是表徵東華以醫療服務起家,並堅守贈醫施藥的傳統,肩負救病拯危的重任。神位前的香案、酸枝桌椅等都是從1911年開 始沿用至今。此外,大堂內外掛有不少外界送贈東華的牌匾和對聯,從內容可以略知東華三院過往的功績。當時病人先在大堂登記,再等候到左右偏廳接受診治。廣華醫院於1958年進行全面重建,僅保留富特色的原大堂建築。為紀念東華三院成立100週年,建築物於1970年重新粉飾,並命名為東華三院文物館,並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由於該館別具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2010年11月12日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為法定古蹟。文物館屬傳統的樑柱建築結構,結構柱以木建造,豎立在具雕飾的花崗石柱座上。牆身以青磚築砌,磚縫非常幼細。整幢文物館坐落於花崗石平台之上,前面有花崗石梯級。古色古香的外貌,加上紅磚綠瓦、門前的千步廊、人字頂、館內的祠堂佈局,以及從建築物正面看到的中式裝飾等,充份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及外廊的桁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入口大門門板以鍍金花卉雕刻作裝飾,紅色窗框上以格子和花紋圖案點綴。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屋脊始於1991年重建而成,當時仿照1910年原有的屋脊設計建造,中央飾有一顆寶珠,兩端有一對置於幾何紋飾上的鰲魚。屋脊上亦刻有製造該琉璃屋脊的石灣工廠名稱和重建年份。西方影響可見於建築物多處地方,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由大堂通往展覽廳的四道拱門設有西式的楣窗、館內的拱門、閣樓及辦公室的窗框、後門外牆等均充份發揮二十世紀初流行的西式建築特色。糅合中西建築的精髓。展覽簡介東華三院自1870年創院至今,在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以至籌募活動方面的發展。展品大部分是透過1999年舉辦的文物徵集活動向廣大市民收集得來的,包括五十年代的覆診咭、三十年代的義學畢業證書、五十年代的義莊收據、二十年代的捐款收據等,並加上文物館及東華屬下服務單位的藏品。該展覽不但見證了東華的成長,也印證了香港的發展史。東華三院文物館位於廣華醫院內,由《古物及古蹟條例》(第53 章)界定為法定古蹟。 醫院在工程期間會採取足夠的保護措施, 以避免2016年動工之改建工程對法定古蹟帶來不良影響。

  • 東華醫院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3-06 04:15:49

    香港開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與士兵喜歡在此聚集擺賣貨品,當時香港人已喜歡把印度人稱為「嚤囉」(信奉錫克教的印度人),因此此街便被稱為摩羅街。至於英文名,亦同樣與印度人有關。Lascar 源出阿拉伯語及波斯語Lashkar,原指虔誠軍、士兵、護衛,其後已被引申為亞洲各地,尤其是印度海員的統稱。一說是由Musselmen簡化成Morra而被稱為「嚤囉」。 此外,摩羅街亦被稱貓街(英文:Cat Street),因為這裡有很多經營古董買賣的商店,也有不少「雜架攤」,據說有店舖出售一些俗稱為「老鼠貨」的賊贓,外國人形容那些購買老鼠貨的人,像貓兒一樣,所以稱為「貓街」。
    香港醫學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Medical Sciences是香港一所以醫學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及半山區之間一帶的堅巷2號,成立於1996年,收集並保存與香港醫學發展有關的文物,用文獻及實物展品介紹香港開埠以來的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館址是一所英國愛德華式建築物,有寬闊的走廊,使空氣流通充足的窗戶,屋頂蓋上中式簷瓦,帶有本地文化色彩。前身是成立於1906年3月15日正式啟用的香港細菌學檢驗所,以應付當時流行的鼠疫。檢驗所作為首個香港專為醫學化驗而設的機構,初時對流行細菌病患作專門研究,隨後更堅負起疫苗培植的工作。在二次大戰過後,檢驗所易名為香港病理檢驗所,以涵蓋更大的工作範圍。當「病理檢驗所」在1960年遷往西營盤,及疫苗製造的工作在1973年遷離後,這座建築物便一直只作政府倉庫的用途,直至1990年被香港政府宣布列為法定古蹟,在1995年移交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改建成為香港醫學博物館,於翌年3月16日重新對外開放。現時,香港醫學博物館內有十一間各具特色的展覽廳去介紹香港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和昔日疾病被撲滅的情況。主要陳列了多種不同之醫療用具、介紹香港醫學衛生及護理工作、19世紀時香港鼠疫的情況及實驗室展示、及中草藥的介紹和展示。此外,香港醫學博物館內亦開設了展覽廳介紹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東華三院的歷史,同時館內有太平山觀景廊,圖書室及演講室。
    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Sai Ying Pun Jockey Club Polyclinic,簡稱西營盤分科診所,前身稱為國家醫院Government Civic Hospital,是香港一所歷史悠久的醫務建築,在1874年創立,位於香港島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30號,當時是香港第一所非軍用的醫院,即是政府公立醫院,由當時香港政府創立,主診用西方醫學方法治病。現在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經重建而成,由香港賽馬會贊助,是普通科診療所,由醫院管理局經營。該診所於1960年7月啟用。
    蓮香樓是一間過百年歷史,有著「蓮蓉第一家」美譽的老茶樓,廣州店現址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第十甫路,它與陶陶居均是廣州僅餘的兩間過百年歷史的老茶樓。從這些老茶樓的興起,廣東獨特的飲茶文化漸漸成型。蓮香樓現時均在廣州和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方面已經脫勾,惟屬於同源異枝。上環【蓮香居】是【香港蓮香樓】的姐妹店。致力秉承價錢大眾化的傳統茶樓營運模式,為希望給顧客們感受真正的『水滾茶靚』,店內仍保留傳統茶盅及安排待應提着大銅煲給茶客添加熱水品茗;茶樓的出品主打懷舊點心及粵式功夫菜。主要提供工序繁複的菜式,包括招牌霸皇鴨、家鄉釀鯪魚、舊懷金錢雞及鴨腳飽等,全部制作需時是小有食店仍保留的經典菜式。

  • 東華醫院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1-25 08:00:00

    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香港太平山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早期的中式廟宇及於開埠早期於香港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國方法進行「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文武廟為廟宇組群,位於荷李活道,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該廟宇由華人富商興建,估計於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期間落成。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聖宮則用作供奉諸神列聖。公所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三幢建築物以兩條小巷分隔。一九零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時至今天,東華三院董事局和社會賢達每年仍會齊集廟內舉行秋祭典禮,酬拜文武二帝並同時為香港祈福。文武廟對本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反映昔日香港華人的社會組織和宗教習俗。文武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正門外面有兩座花崗石鼓台,前進置有擋中。廟宇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布局設計,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設有供奉諸神的神龕。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為重檐歇山頂覆蓋,屋頂由天井四角的花崗石柱支撐,兩側為捲棚頂的廂房。位於文武廟左側的列聖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其後兩個天井加築鋼架屋面。公所為簡單的一進式建築,其花崗石門框至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築年份,甚具歷史價值。文武廟組群屬典型的傳統中式民間建築,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畫,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
    東華醫院禮堂於1872年落成,1933年重建。禮堂放置了不少東華珍貴的牌匾和對聯,其中包括光緒皇於1885年送贈東華的牌匾;還裝有創院總理的瓷相、大事碑記及有歷史價值的手工製品,如酸枝會議桌、高背椅及鏡屏。東華每年很多重要會議及大型活動,包括週年會員大會、董事局互選大會及董事局交職典禮都在禮堂舉行。東華三院文物館的佈局對稱,中間為大堂,兩側是偏廳。文物館屬傳統的樑柱建築結構,結構柱以木建造,豎立在具雕飾的花崗石柱座上。牆身以青磚築砌,磚縫非常幼細。整幢文物館坐落於花崗石平台之上,前面有花崗石梯級。文物館的建築優美,糅合中西建築的精髓。
    東華三院文物館原為廣華醫院大堂,廣華醫院是首間在九龍和新界區開辦的醫院,為公眾提供醫療服務。廣華醫院由東華醫院總理及九龍的華人領袖所興辦,於一九一一年落成,作為東華醫院的九龍分院。一九三一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三間醫院合併為「東華三院」。廣華醫院在一九五八年進行全面的重建工程,只有大堂得以保存。一九七○年,東華三院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將廣華醫院的大堂改建為東華三院文物館,用以展示東華三院的歷史文物和收藏珍貴文獻。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五日,文物館由關祖堯爵士主持開幕典禮。文物館自一九九三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文物館糅合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館內建築物正面的中式裝飾和祠堂布局,清楚展現中式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以及外廊的樑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目前的屋脊建於一九九一年,乃仿照一九一○年的原有屋脊重建。西方建築元素主要見於建築物的側面和背面,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大堂內通往展覽廳的四道拱門設有西式楣窗。大堂的屋頂由傳統的中式桁條和樑架結構支撐,而偏廳則採用了雙柱桁架。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又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Chinese YMCA of HK Bridges St. Centre),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昔日的總部,位於香港島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現時會所服務有「必愛之家宿舍」、「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以康體服務為主導的青少年服務。建築物於1981年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升格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會所由芝加哥YMCA會員籌建,設計師Stattck and Hussey亦是來自芝加哥。會所於1918年由施勳護督(Hon.Claud Severn, C.M.G.)主持啟用,成為當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亦是香港首個市民會堂及體育場館,會所內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康體設施,包括香港首個室內泳池,以及設有懸空的室內鑊形跑道。會所高六層,以紅磚建成,融合中西建築風格,並受芝加哥建築學派所影響,在香港相當罕見。1927年2月18日及19日,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曾於會所禮堂內演講,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1937年後,會所被徵用作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以收容超過一千名難民。香港日治時期,會所被日本當局的的文教課徵用作日語及德語學校。香港重光後,會所恢復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1966年,隨著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九龍會所完成重建,總部遷到該處,原址仍保留作為青年中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