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華大學畢業門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華大學畢業門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華大學畢業門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華大學畢業門檻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學畢業的要件,是什麼? 是歸還宿舍鑰匙?繳清校內交通罰鍰?還是辦完離校手續? 因為去年的 #東華大學扣留畢業證書案,讓我的團隊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詳情見 https://reurl.cc/qmx01g 《大學法》第27條規定,學生修畢應修學分,經考核成績及格者,應授予學位; 《學位授予法...

  • 東華大學畢業門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2 12:23:53
    有 13,856 人按讚

    大學畢業的要件,是什麼?

    是歸還宿舍鑰匙?繳清校內交通罰鍰?還是辦完離校手續?

    因為去年的 #東華大學扣留畢業證書案,讓我的團隊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詳情見 https://reurl.cc/qmx01g

    《大學法》第27條規定,學生修畢應修學分,經考核成績及格者,應授予學位;

    《學位授予法》第5條則除了學分、成績外,再加一項授予學位的要求:#符合畢業條件。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曾發函提醒各大學:各級學位的畢業條件,除了法條中明定學分、成績應達標之外,若有其他畢業條件。

    #應有多重管道及替代方案供選擇!

    而教育部所謂的其他畢業條件,指的也主要是如實習規定、語言能力門檻、體育能力門檻等等。

    那麼 #完成離校手續,到底算不算是一個畢業要件?

    #肯定教育部主動發函
    #要求各校檢視畢業條件

    我很高興看到教育部在今年3月19日, #主動通知 各大專校院,說明教育部對 #離校程序綁定畢業條件 的立場,並要求各校檢討改正。

    教育部在函文中說明,以下這些常見的離校程序事項種類,其實 #都不涉及畢業條件:

    ▶️欠費或物品未還(例如交通處理費、宿舍清潔費、實驗室器材歸還等)
    → 應以輔導改正或替代措施優先處理,或循校內學生獎懲規範處理。

    ▶️若涉及學生品格或學習意涵之事項
    → 應循學生獎懲規定規範處理。

    ▶️若純屬學校與學生債權關係之事項(例如停車證換證手續費、學位服租借、圖書館滯納金)
    → 不得與畢業證書連結!應回歸法律途徑追繳欠款。

    依據 臺灣學生聯合會 在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結果,至少有64%的大專院校,都有用離校手續綁定學位證書的情形。

    現在,教育部已要求各大專校院檢視校內相關規定,應符合《大學法》及《學位授予法》對於畢業要件的精神。

    如果有不符者,應調整修正。

    我進一步呼籲教育部,應該督促各大專校院,在 #今年畢業季前 就檢視、修正離校程序。

    讓離校手續與畢業證書 #真正脫鉤,不再勾勾纏。

    這是「很多大學」行之多年的「習慣」。這次透過學生在體制內爭取、申訴,終於能有整體通案性的正向改變,正是實踐校園民主的可貴。

    我會持續追蹤修正狀況,保障學生權益,不要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學校的不當規定,而被扣留畢業證書。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東華大學畢業門檻 在 阿布布思義/阿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2 19:26:32
    有 75 人按讚

    《記者初體驗二》
    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課程:專案研究期中報告
    -
    若你決定自己出來闖,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而又是哪些重要的事情,影響了他後來的決定?讓他成為現在的自己。
    -
    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接著,交給上帝
    藝術家|呂志文 專訪
    採訪/編輯:阿布布思義

    大學專攻油畫,繪製抽象;畢業後改攻水彩,朝時尚人物肖像前進;後來轉作膠彩,為畫面增添了許多鮮豔的色彩;接著轉向雕塑,為了讓作品呈現得更加完整;最近又回到油畫,因為面對最近的創作題材,油畫可塑性更高。透過題材選擇媒材,在這之前都是經歷許多的測試,而呂志文的藝術家之路,更如同他的創作之路般,同樣做了不斷的嘗試與轉彎,最後,才到達了這裡。

    秀藝術空間負責人的呂志文,最近的生活更加忙碌,但卻是快樂且踏實。即時白天忙於工作與家庭,夜晚還是能拾起瑣碎的時間拼湊起,做他最愛的創作。他說在今年這個當下,他覺得最棒的事情是: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問起他如何兼顧,他表示創作比較辛苦,因爲持續創作只能倚賴晚上或是片段的時間,可是能不能繼續,接受這樣的狀態與平衡,是很重要的事。

    「要了解這個時代在發生什麼事,要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作品,善用媒體的連結力。」

    然而,在他走向藝術家之路之前,也和許多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一樣,經歷過與家庭的糾結與掙扎。但這樣的經歷,以及內心的感受與情緒,讓他用繪畫的方式去記錄下來。學生時期的呂志文因為成績好、學歷高,當他向家人表示想要朝藝術之路走去時,不免招來許多阻擋,甚至禁止他創作。呂志文將這樣的經歷與情緒,透過小女孩系列繪製出來,如同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一樣,創作來自於其生活與自身經驗。呂志文將自我投射在小女孩身上,而身邊的動物更是周圍人物的化身,如同兔子正是他的父母。

    當我問起呂志文為什麼小女孩系列的衣服都是白色時,呂志文說其實更準確來說是「透明」的,因為他觀察到許多小孩在班級上的地位是依照外型或是穿著,有些隔代教養的孩子因為祖父母對外表不重視,可能許多天都穿著同一件衣服,或是認為沒有流汗就不用洗澡,小孩去到學校時被排擠欺負,被同學簇擁著的,可能是外貌姣好、家境好的孩子,就如同一個小型社會,小孩反應了父母的地位與家庭,更被潛意識的注入地位分隔是配件與外在的條件。而小女孩系列也是在反映自己,面對家人的控管,走著不是自己想走的路,如現代社會許多家庭小朋友在走的路,也是受到家人控管,呂志文希望做一個平等的世界。

    「創作是以自身出發,從你自己出發後,你自然會想強化你的作品,其實只要自己喜歡,那就夠了。」

    家庭的因素雖阻礙著呂志文,但讓他更下定決心要做藝術,卻是因爲退伍後去大陸創立品牌失敗收場回來。他開始思考對自己而言,很多事情不是自己的專長,那到底要用什麼籌碼去跟人家比?他想來想去,發現從小到大好像只有繪畫最專注,最能持續。於是他決定,要用自己最擅長的去跟這個世界拼,他認為不是做藝術就用不考慮最現實的經濟,所以他告訴自己如果要畫畫,那就也必須要適時的「商業化」。

    他沒走許多藝術家在走的路-與畫廊簽訂合約,而是透過自己不斷的毛遂自薦,不放過每一個可以曝光或是讓自己被世界看見的機會,如同與台北某知名百貨的館內壁畫合作,這份合作的連結竟是一通「沒有太多預算」的肖像畫訂製案件。

    「作品厲害只是個門檻,如何得到機會才是重點,以及願意付出多少。」

    合作源自接到一通來自某知名百貨公司員工的電話,想要為主管訂製一幅「預算有限」的肖像畫,客製化的畫作費用相對的高,原本呂志文心想究竟要不要接受時,他聽到對方表示是知名百貨的員工,因此主動提出條件,他說可以接受這樣的費用,但希望未來百貨有活動時,可以讓他有一個推薦自己的機會。後來他接到了一通合作的電話,原來是館內有個小空間希望可以做展出,而呂志文也把它視為一個曝光的好機會,不去思考利益得失,而是在想後續是否有更多的合作。就這樣,一路主動推薦自己,並一路累積自己,最後真的讓他獲得了繪製館內一面展牆的機會。

    「我什麼機會都會爭取,就連參加畫廊活動,我也不放棄行銷自己的機會。」

    對於自己喜歡的場域與人事物,比起大多數人坐等機會敲門,他是主動出擊、主動連結,並且找一般人不太喜歡競爭的東西。因為他認為,當競爭的人少了,你的機會自然就提高了。呂志文認為年輕時,若你打算靠自己行走江湖,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更有能力,不只是創作的能力外,也包含談案子的能力。

    呂志文回台灣後曾自己創立一個新品牌,用畫作做成商品,但卻沒有什麼收入,因為經營品牌最重要的元素不是商品,而是人。花錢做商品,但沒錢做行銷;與夥伴間的關係,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即使經歷漫長的經營,卻是快速失敗。也是從那時他了解,應該多元化經營自己,當時經營品牌外,也開始與藝廊結合、藝人結合,發展出多元的線路,與不同領域一起合作。

    「但令他打擊最大也是最痛苦的經歷,是在2017年開的餐廳失敗。」

    當時感受時尚人物肖像案量下滑,熱度要不見,所以開始將自己在家族擁有的經驗開始作餐飲,卻發生開幕前合夥人之一的「主廚」臨陣退縮。廚師跑了,不會下廚的呂志文變成廚師,餐廳在短短的七八個月便關了門。可這也讓呂志文更深感悟,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事。

    品牌與餐飲的失敗,讓呂志文了解到「平衡」的重要性。這幾年他在藝術市場觀察到,許多藝術創作者其實「名大於實」,實際上私下沒有看起來過得這麼好,他認為自己以前也是屬於這種的人。所以他告訴自己可以不用過得很有名,但一定要過得不錯!呂志文做長遠行的投資,而投資對象就是自己。或許一幅畫十幾二十萬,但更多時候,那是沒有辦法立即轉換成現金的現實,現在開立藝術空間,雖然創作時間減少,可是卻可以邊工作邊慢慢累積,將時間轉換自己喜歡的創作。

    「你可以不斷創作,但當市場沒有反應時,你要怎麼辦?」

    他想告訴後輩們,創作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的步調是不同的,不要去羨慕高手們的步調,因為高手們產生的生活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不要被媒體所蒙蔽了雙眼,要看到後面的現實面,訂定好自己的目標就好了。訂定自己的長期目標,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因為別人很多的經歷(痛苦),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經歷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讓自己的心成熟,並一定要「開心」的創作,身為藝術家壓力真的很大,但若要做,就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當你做好自己的事後,剩下的,就一切交給上帝!」

    |粉絲專頁|
    呂志文 Aer Lu
    秀藝術空間 SART SPACE

  • 東華大學畢業門檻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1-04 16:19:49
    有 185 人按讚


    【最具權威性的肌力體能證照是哪一張?】

    在我有限的認識底下,立即會想到的是NSCA協會發展出的CSCS這張證照。今天剛好看到嘉志老師開了一門此張證照的公開培訓課表,順道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或教練。

    「NSCA」是美國國家肌力體能訓練協會(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的簡稱,成立於1978年,是全球公認在肌力體能訓練領域的研究和教育領域裡最具權威的非營利組織。這是一個比我年紀還大的教育機構,主要的任務在出版與培訓教練。若把訓練拆成理論和實務兩塊,此機構是偏向實務訓練那一邊,非常重視訓練法,它的宗旨是:研發最有效和適當的體能/肌力訓練法以提高選手的運動表現。

    在這個教育機構裡主要做的是兩件事:出版與培育教練。這兩件事跟我正在做的事情很像,但等級是天差地遠,NSCA可是集結了一群專業人士一起專注在這兩件事上,長達39年。

    我手邊就有一本時常拿來翻閱的《肌力與體能訓練》(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2/ed),但這很像教科書,大都拿來當作找資料用的參考書。除了出版之外,這個機構也發展出了四種證照:

    →肌力體能教練:CSCS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私人教練:CPT (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
    →軍警消作戰肌力體能訓練師:TSAC-F (Tactic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Facilitator)
    →臨床特殊族群運動訓練師:CSPS (Certified Special Population Specialist)

    其中的CSCS肌力體能教練證,可說是證照系統中歷史最悠久的證照之一,創始於1985年。該證照主要的目標是:訓練出能夠針對個人與團隊設計出科學化的訓練計畫與具有安全執行訓練計畫能力的教練。

    但已聽過不少人說過這個證照並不好考!

    已經考取NSCA四大證照的嘉志老師,一直希望台灣能有愈來愈多同行能進行交流,多多討論這個機構所提出的理論和訓練法,但前提是擁有這張照證的人要能夠多,才有交流的可能性。

    嘉志老師不只是心裡希望,而是在這幾年來真正付諸「行動」,他把他考取證照的經驗整理出來,製作講議、編寫教案,藉以幫助對這張證照有興趣的人認識它、節省時間與增加考取的機會。

    主因是這張發展已超過三十年的證照,有著複雜的考試與持續教育制度,一般人的進入門檻極高。我相信在嘉志老師的引導下絕對能大幅節省寶貴的時間。對這張CSCS證照有興趣的朋友和教練,可以參考下面培訓課程的簡章連結:
    http://www.myregie.tw/registration!page.htm?id=10238

    ==
    PS 一直記得幾年前的某個傍晚,跟嘉志老師在東華校園裡跑完步之後,坐在工學院的階梯下閒聊,那時老師極力想在東華裡推廣「NSCA的證照培訓學程」,以增加學生畢業後在業界的競爭力,但學校不支持,言談間聽得出老師甚為沮喪……!山不轉路轉,因為這些阻力,使老師把這樣的課程帶出校園,進而使更多有興趣的人受惠!聽起來好像東華的大學生失去了一堂優質課程的選擇權,但我覺得真正想上課的學生,還是可以自己在外面選修這門課,這是好事,教育在這個時代本就不應只受限在校園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