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型青年宿舍引發「關公災難」】 耗資超過4億3千萬元公帑的上環文武廟毗鄰興建的東華三院大型青年宿舍項目,最近於立法會工務小組上秒速通過,預計於2024年落成【註1】。火速通過背後,項目實際上曾極富爭議,卻再於立法會即將闖過財委會最後一關,似乎今日關公都難避災難。 上環文武廟現為香港著名法定古蹟...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 在 林達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1 10:45:23

這是來東華駐校的最後一次公開講座了。 ⠀ 時間:明天(12/22 週二)晚上七點到九點 地點: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 講題:「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 (座位不多,但名額不限,報不報名都可以) ⠀ ⠀ ◆ ⠀ 來東華兩個多月,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名義下規畫了三場講座: ⠀ 10/27...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 在 林達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02 06:12:24

也是生涯解鎖。受楊牧文學研究中心之邀,今天起,我將在花蓮的東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三個月。 ⠀⠀ ⠀ ⠀ 這裡除了是我心中全世界最美的學校,也是我唸研究所、真正認識詩的地方。在這裡,我遇見許多對我來說極重要的人,經歷最美好與最傷心的事,有些多年來仍反覆想起,有些則從來不能忘記。 ⠀⠀ 畢業已經很久,校...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 在 羽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22 18:26:38

20200816〈花火對談〉紀錄 林達陽X任明信: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每次沉默,都有一顆星球誕生在我心中 / 〈花火對談〉是作家林達陽發起的文學企劃〈擦亮花火〉的子活動,每個月在高雄舉辦一場講座,一同點亮南方的文學風景。八月的〈花火對談〉於8月16日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際會廳舉行,本次講座的關鍵字為...

  •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9 22:55:51
    有 747 人按讚

    【大型青年宿舍引發「關公災難」】

    耗資超過4億3千萬元公帑的上環文武廟毗鄰興建的東華三院大型青年宿舍項目,最近於立法會工務小組上秒速通過,預計於2024年落成【註1】。火速通過背後,項目實際上曾極富爭議,卻再於立法會即將闖過財委會最後一關,似乎今日關公都難避災難。

    上環文武廟現為香港著名法定古蹟,然而文武廟距離青年宿舍選址僅2.4米(同屬東華三院之廣華醫院之擴建工程便與法定古蹟東華三院文物館至少保留12米緩衝距離),隨時對文武廟產生結構性破壞。當區土力結構一向脆弱,過往就曾受工程影響。恐是次工程觸發牆身現裂痕,瓦片剝落,更甚因打樁而影響百年建築之地基,繼而發生沉降【註2】。2018年,廣華醫院擴建工程就曾因工事出現沉降,使醫院及當中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受影響,及後工程更需停工三個月,偏偏這次青年宿舍項目之顧問報告卻欠缺了重要的土力結構評估【註3】,仍能在立法會照過可也。

    如果大家還未有忘記,眾多民間團體曾質疑過青年宿舍項目將會對古蹟產生景觀視覺災難,於是曾提出社區圖書館、文物教育中心和社區會堂等用途作替代,卻不獲考慮【註4】。東華三院及政府計劃在新建築之地面層設立小型文化廣場,原意為「協調景觀」,及補足文武廟之空間需要,然而亦無阻其發展規模及視覺影響。

    各方面的潛在代價,為何用途仍然要堅持改建成青年宿舍項目? 事實上,如此用途上的改動,很可能無視了《文武廟條例》限制相關批地只能用作「寺廟修繕」、「華人慈善」及「辦學」用途的初衷【註5】。反而,改為青年宿舍發展,就能變成以市場租值方式制訂租金水平。現行政策雖曾訂明宿舍租金不可超過私樓市值租金6成,但就以青協在大埔的宿舍項目PH2之宿舍租金已可高逾8,700元【註6】,而中西區之私樓租金更是港島各處最高的【註7】,日後落成之宿舍租金定價將動輒逾萬元,且還有持續上漲之可能,比起過往免費義學,攪地產向青年人食租的生意,或許才是「做善事」的最新玩法。

    回顧政府一系列青年宿舍的發展計劃推出已接近十年,每個項目動輒豪擲幾億公帑、租金水平與私樓掛鉤,實際上根本幫不了年輕人儲錢,最終還是需要依賴劏房、工廈單位,甚或與家人同住去解決青年人住屋的實際需要。所費不菲卻未及排難紓困的房屋項目,卻造成社區環境擁擠及不協調的惡果。這場「關公災難」雖已悄悄發生,但應在歷史中被記下一筆。

    參考:
    【註1】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42QJ青年宿舍計劃 - 東華三院青年宿舍的建造工程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fc/pwsc/papers/p20-39c.pdf
    【註2】中西區關注組:反對在文武廟範圍建21層青年宿舍 恐破壞法定古蹟促城規會否決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38555
    【註3】逾百億重建挖地庫 廣華醫院旁法定古蹟沉降超標 停工3個月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181217/NGGOJERZBJWMLGS5DYZWD4RZ2E/
    【註4】文武廟旁建文化廣場 團體反對 倡改建圖書館
    https://www.hk01.com/%E7%A4%BE%E5%8D%80%E5%B0%88%E9%A1%8C/10987/
    【註5】張朝敦:上環文武廟現址 1847年獲政府批地是為了建華人學校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1494
    【註6】青年宿舍PH2月租最貴逾8,000元 青協:無錢賺 自負盈虧挑戰大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494995/
    【註7】《香港統計月刊》表 8.12 私人住宅樓宇新訂租約平均租金及租金指數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010082/att/B10100822019MM12B0100.pdf

    重溫:
    《敢怒敢研》第五十一集〈青年宿舍慘成地產項目〉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osts/3107012162728169

    #關公災難
    #關公頭上動土
    #4億宿舍 #上環文武廟 #東華三院
    #青年宿舍 #地產項目 #劏房
    #房屋政策 #居住權

    ----
    研究到底 月捐支持民間研究工作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Follow Us: https://linktr.ee/liberresearch

  •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8 16:56:56
    有 23 人按讚

    [故事臺灣史]

    今天博客來我總策畫的《故事臺灣史》四冊66折!

    我不治臺灣史,但我是個臺灣人,
    理解臺灣史是我的責任,而不只是知識上的追求。

    以前在「故事」網站當主編的時候,
    我就起心動念要來寫一套給臺灣人的第一套臺灣史。

    什麼是「第一套」?
    就是有了基本的閱讀能力以後,
    就應該認識的概念,
    適合所有對臺灣史有興趣的讀者。

    第一冊《故事臺灣史1: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第二冊《故事臺灣史2: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
    第三冊《故事臺灣史3:20個奠基臺灣的關鍵地點》
    第四冊《故事臺灣史4:22個代表臺灣的關鍵事物》

    透過時間、人物、地點和事物立體的構築臺灣史,
    是一套符合新時代臺灣少年的歷史作品。

    食、衣、住、行、育、樂,甚至從玉山、眷村、鐵路、自行車、制服……的歷史,無所不包。

    由於我無法包辦所有的知識,
    所以第一本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吳密察院長、
    第二本由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許佩賢教授、
    第三本由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陳志豪教授
    第四本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的陳文松教授
    審定。

    前兩本出版的時候我還在「故事」團隊擔任主編,
    後兩本則是我到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

    給下一代的歷史相當重要,
    臺灣史觀,
    從小建立。

    目前我正在著手進行下一套的編輯,
    拭目以待。

    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901?loc=P_0001_013

    這套書的推薦者: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呂紹理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許佩賢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陳文松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志豪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芳明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進金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耀昌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黃震南 藏書家
      劉昭儀 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蔡依橙 醫師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所長
      鄭清鴻 前衛出版社主編
      蕭宇辰 臺灣吧營運長兼創意總監
      謝仕淵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 東華圖書館研究小間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1 22:57:55
    有 622 人按讚

    這是來東華駐校的最後一次公開講座了。

    時間:明天(12/22 週二)晚上七點到九點
    地點: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
    講題:「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座位不多,但名額不限,報不報名都可以)




    來東華兩個多月,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名義下規畫了三場講座:

    10/27 想當初我也是抱著滿懷熱情來到東華大學
    12/02 走在前面的人曾在這裡愛我,那時我不知道
    12/22 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另外還替學務處的哥兒們講了一場:
    12/11 唸文學真的不會餓死(真的啦)


    也不是沒想過來取個紮實一點的講題、講些姿態高蹈一點名目厲害一點的內容。但回頭想想,來到東華又離開,一直寫到了現在,每個決定都與學術無涉,都是關於人、熱烈的盼望、各種細膩但強悍的信念與情緒。尤其關於人。取這樣的題目,我覺得是抱著一種回到家,跟自己家裡的兄弟姊妹講話的心情。

    我表達愛的方式是誠懇以對,這是那些年有人在東華給過我、而如今我能夠回饋給東華,最好的東西。




    三場講座的內容都各只有部分重複,分別另有我特別想說的東西。

    「想當初我也是抱著滿懷熱情來到東華大學」說了從愛寫到想學、滿懷熱忱來東華但很多挫敗和落空、又屢屢被接住的往事,還特別找了剛畢業、在東華過得如魚得水的學弟陳延禎來對談,有一點互相對照的意思。

    「走在前面的人曾在這裡愛我,那時我不知道」則談了當年照顧我的學長學姊、以及各位老師。從當年引路協助過我的凌性傑、孫梓評、騷夏,到選擇離開人世的黃宜君,和畢業後才熟悉的陳夏民,還有其他一些學長姐、同班的同學和後來的學弟妹。另外還有調回台北的郭強生老師、已經過世的李永平老師。當然,花最多時間談的,還是已經過世、一路非常照顧我的指導教授曾珍珍老師。


    而明天這場,「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其實不是我的句子,是以前帶英美系女排時一個要好的學妹說過的話。她畢業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考上花蓮的教職,在這裡當了很長一段時間老師,可是男友(也是後來的先生)在西部,只能繼續努力,想調或考回同一個城市。但剛好碰上教師考試難如登天的時代大浪,誰都不敢往太後面想。

    這句話,是她在最初考上花蓮教職時的感謝長文裡寫的。後來努力想到西部的學校時,時隔多年終於如願時,我隱約記得她又說過同樣的話。

    那時我們已經很少聯絡了,沒有那個交情好像也不適合說太多,但隔著螢幕,我真想告訴她,我真是深深被這句話感動。
    我也不是沒有想過留在花蓮,我也真是喜歡花蓮,但是,但是。看著那句話,我腦海裡幾乎可以浮現那些年生活的全部細節,困頓有時沮喪有時,懷疑過憤怒過掉淚過,走在校園裡,仰頭就看見群山,好像世界已經替我寫了極好的答案,願意告訴我,但還不是現在。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這次想談的,就是那種感覺──以及更重要的,憑著那種感覺(說起來最主要真的就只是依恃著那種感覺),我如何走到了現在的地方、現在的狀態、現在找到平衡(包括精神和收入上)的生活裡。如何想要而且能夠成為一個作家,我做過哪些決定。

    沒有誰的人生是能複製的,但也沒有誰的人生是不能參考的。我想藉這個機會或許能說點真心話,有的人說不定能因此有些收穫。當然,如前面所說,與其說做為攻略,我比較把這樣的分享,看作一份給兄弟姊妹的陪伴和祝福。

    如果有空,不論你來自哪裡,想往哪去,都很歡迎你。




    最後想離題說件事。

    駐校這段時間裡,我分到的研究室就是楊牧老師以前的研究室。和我比較熟的人都知道,楊牧的散文和詩就是我真正對文學的啟蒙。來到這裡,根本是作夢都不敢想的好事。
    這段日子常常在這裡待到深夜,深夜的東華讓我覺得自己真正「回到了書桌前」。當然偷偷翻過楊牧老師生前的藏書,也重讀了幾本當年影響我很深的作品(其中幾本我一開始還大老遠扛了自己從前買的版本來花蓮……真的很重……),印象最深的,是最新版本《楊牧詩集》裡的代序。

    老師在裡面寫了一件在北美山中開車遇雪的小事。他說雪來時能見度太差了,就停了車,面對絕美、也絕對孤獨的雪景,過往博學習得的經典和詩詞都湧了上來。但他當下決定,刻意拒絕、刻意不要去追索那些文字,而選擇直接面對、感受那種純潔的體驗。

    研究和創作都已達華文世界的最顛峰,但那個時刻,楊牧選擇都不使用。老師接著說了一些他感受到的美。但在文章最末,老師還是忍不住好奇自問,如果,如果那時丟下感動、選擇去寫下那場雪,會怎麼樣呢?那樣近乎宗教性神聖的體驗,會不會因為這樣更被記得?




    明天要講的許多事,改變我很深。但我其實也沒怎麼講過。一部分是有點不好意思,又討厭好為人師的那種語言位置。但更多的或許是,那些感覺太珍貴了,且我知道那些感覺永遠不可能重新再來,多講一次,那就耗損一次,況且過了這麼多年,我其實也還不能真正確認那裡面的感覺,和伴隨而來的領悟,究竟是什麼、有多少、好不好呢?

    所以難得在這樣的時刻,不會重來的駐校青年作家的身分裡,我也忍不住要想起楊牧那篇代序最後的好奇。

    如果稍稍整理一下,說出來,這些東華大學給過我最好的人和事和感覺和時間,對我來說,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