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走向絕望?】錯過良機失去20年繁榮!「日本製造」夢醒時分⠀
·⠀
踏進21世紀,大家都說「中國製造」,甚至有人開始說「越南製造」,「日本製造」似乎早已淡出國際的視線,其實日本製造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時期。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走向絕望?】錯過良機失去20年繁榮!「日本製造」夢醒時分⠀
·⠀
踏進21世紀,大家都說「中國製造」,甚至有人開始說「越南製造」,「日本製造」似乎早已淡出國際的視線,其實日本製造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時期。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日本消費者普遍對國貨有種優越感,在外界眼中,只有在日本生產的貨品才是最優質、最放心、最安全的象徵,它所代表的是最高工藝水準和技術追求。後來,日本電子製造企業轟然倒下,伴隨而來的經濟蕭條,讓他們措手不及。先是三菱、日立和東芝等家電品牌淡出市場,被進口產品取替,後來索尼、松下等明星級電子產品開始沒落,三星、蘋果等手機品牌席捲全球。從2008年到2014年,整個日本最擔心的是:「今天索尼破產了嗎?」⠀
.⠀
「日本製造」夢醒時分⠀
.⠀
2001年末,幾個蘋果高層捧著一部運行OSX的VAIO電腦,遊說索尼前總裁安藤國威,在索尼植入蘋果的操作系統,當時喬布斯也在場,他認為索尼最唯一一個有資格使用OSX的品牌。可惜的是,索尼站在了Windows的陣營,甚至錯過了收購蘋果的最佳時機。手提電腦的興起是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最後一次機會,可惜他們還是慢了半拍。⠀
.⠀
2007年,蘋果手機面世,Google的安卓系統也快速進入市場,吸引了三星、HTC及一眾手機品牌,然而日本廠商的反應仍然遲緩,直到2010年3月,索尼才發布了第一款搭載Andriod系統的Xperia智能手機,當時HTC已憑借首款Andriod手機的優勢,收割了全球智能手機1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時「日本製造」已進入所謂「失去20年」的蕭條期,尤其是2008年的經濟危機,把原來還處於「大國製造」舊夢中的企業,瞬間打醒。⠀
.⠀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金融危機之後,日本電子產品及服務出口量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1996年的19%直接降到2009年的10%,即是說從2009年開始,日本從家電出口國成為進口國,而日本電子企業三大巨頭索尼、松下和夏普江河日下,三家企業共虧損1.6萬億日元(約1200億港元)。⠀
.⠀
被遺忘的「日本製造」⠀
.⠀
日本三大電子企業的巨額虧損,預示著「日本製造」無法適應技術趨勢轉變的速度,日漸被取代,最可悲的是,「日本製造」所代表的最優質、最放心、最安全的象徵,也開始丟失。2017年10月,神戶製鋼被爆出旗下3間工廠和1間子公司,篡改新份產品的技術數據,造假產品流入境內企業數目高達500間,對「日本製造」精神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日本製造的產業轉移⠀
.⠀
「日本製造」看似走向絕望,但過往的輝煌歲月仍為他們留下資產,不少日本企業保持創新精神,只是方向不一樣了,部份大型製造商開始將新份生產環節移至其他較低成本的地區生產,將焦點放在核心零件部件的研發,創新方向避開競爭激烈的「紅海」而轉向不斷擴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藍海」。正因如此,「日本製造」依然在全球產業鏈上游的材料、零件和製備製造的核心技術保持優勢。⠀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環球視野⠀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東芝破產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東芝破產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差點破產、醜聞纏身 日本大廠東芝能再起嗎?】
東芝(Toshiba)曾經是全球知名的日本製造商,更是記憶體大廠。然而,現在的東芝卻因醜聞而聲名狼藉。
作假帳、投資失利差點破產,企業高層甚至聯手官方槓上外資。曾經輝煌的東芝,未來能重振旗鼓嗎?為何最近股價開始水漲船高?
-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最新出刊《疫苗輪到我了嗎?》https://bit.ly/3hsU0Of
東芝破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間東芝,市值不及美的五份一]東芝工已收。唔係破產,賣盤畀私募基金啫。但都冇乜分別,稍為值錢啲業務都賣晒,電腦呀核電呀半導體都賣晒。
家電就好多賣畀美的。(李莉莉!)。我去日本見啲酒店都係大陸電器,炸死啲仆街遊客啩
事到如今,美的好似7000億港紙市值(你冇睇錯)。東芝?1200億多啲,計埋今次溢價賣盤都唔過1600億。
固然係因為東芝之前又蝕錢又做假數,但,即使未爆呢啲嘢前,早早已經虛有其表,你計十年廿年前,頂峰時都唔夠4000億市值,「半間美的」(當然當年美的冇咁大)
好多廢老仲係飛機緊呢啲牌子,你睇下西門子而家幾錢市值?德國工業第一股喎。哦,市值唔等於啲產品好。產品好但就不停蝕錢,點解?使唔使講埋IBM 柯達?當年都好勁
今晚寫多啲。
牛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
Patreon.com/ivanli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