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東立鏈鋸人第二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立鏈鋸人第二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立鏈鋸人第二部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萬物皆可印的 3D 列印,這次盯上了森林 作者 愛范兒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6 日 0:00 | 當環保越來越受重視,森林危機也引起更多人關注,包括 3D 列印的先驅者。 最近3D列印公司Desktop Metal製造出新技術,表示可3D列印出任何類型的「樹木」,且藉由廢...
東立鏈鋸人第二部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萬物皆可印的 3D 列印,這次盯上了森林
作者 愛范兒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6 日 0:00 |
當環保越來越受重視,森林危機也引起更多人關注,包括 3D 列印的先驅者。
最近3D列印公司Desktop Metal製造出新技術,表示可3D列印出任何類型的「樹木」,且藉由廢物利用。不僅能回收更多垃圾廢物,還能藉由循環利用木材,減少人類砍伐。以前3D列印主要用各類塑膠和金屬材料列印,現在木頭也能成為列印材料了。
但3D列印的木桌、木椅、木碗,你敢用嗎?
3D列印的木桌、木椅、木碗都來了
新技術稱為Forust,也是Desktop Metal創立的子公司,專門營運新技術發展。技術藉由獲得專利的單程黏合劑噴射技術,可持續生產應用於木質零件。可持續性體現在Forust列印的原材料,這些材料全都是來自木材製造和造紙業的廢棄副產品。
Forust從木材製造收集纖維素粉塵,從造紙業收集木質素,這兩種材料透過高速3D列印,直接製造出木質成品。所以不是完全還原一整棵樹,而是列印出「模仿」真實樹木的產品。廢棄木料,從此也能成為精緻、美麗、有用的東西。
列印過程中,經特殊處理的鋸末會散開來,人們藉由CAD軟體及操作設計,讓無毒且可生物降解的樹脂黏合劑接合材料。
這能讓列印出的木材和傳統木材一樣的硬度和功能。特別的地方還在於,人們可用數位技術模仿任何類型的樹木紋理。只要在後台設計好木材列印的每層數據,就能隨心所欲印出紋理。可印出紫檀木、水曲柳、斑馬紋、烏木、桃花心木等,還支援各種木材染色劑,染成對應樹木的顏色。
Forust首席執行長Andrew Jeffery表示,Forust提供幾乎無限的設計靈活性,更接近真實樹木材質,並有更多創造自由。列印完成後,人們可按照傳統木製產品,打磨、鑽孔、染色、塗漆、拋光等。
目前,人們可使用Shop System機器或RAM 336製作木製品,有緊湊、高速、單程列印引擎等特點,很適合批量列印中小型木質零件,配備機械手臂的Forust3D列印工具最大能列印180×90×30公分的木製品。
Desktop Metals首席執行長Ric Fulop認為,這項技術各行各業都能用。如建築領域,可製造地板、屋頂;豪華內部裝修部件領域,可做汽車、遊艇及高級住宅有異國情調的稀有紋理裝潢素材;家具可做成櫥櫃、桌椅、門;家居用品可做成花盆、雕塑、相框、碗筷等。他們也展示一些設計樣品,包括各類家庭用品如器皿、碗、籃子、托盤。
Forust商店頁面,已可購買列印好的現成產品,第一批產品是瑞士工業設計師Yves B é har設計,但價格不便宜,一個托盤就要20美元(約新台幣552元)。隨著首批產品推出,Desktop Metal也為建築師、設計師、製造商提供木製產品生產的新方式。
高效、實用、可自由設計,當然最創新也最重要的是環保。
3D列印木頭真的環保嗎?
3D列印木頭的風潮才剛露頭角,無法有具體數據判斷結果。不過回到3D列印木頭本身看看影響性。
3D列印木材早在2013年,就有名為FormFutura的公司創造過類似產品,名為LAYWOO-D3,材料是40%再生木材,其餘部分是黏合聚合物,但更像木絲堆疊,缺乏真實紋理,密度也不夠。
之後幾年,也有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實驗室培養的特殊木質細胞,弗萊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環境友善的木質3D列印材料,但要不就是研究處於起步階段,要不就是產品很難和真實木材媲美。
Forust的確是具革新意義的改變。對環保的改變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用木材廢料再現原木品質和紋理,讓纖維素和木質素成為持續資產。
二是自由創建複雜或獨特的木材設計,可避免複雜木材設計的流線型生產。
三是按需生產,製造商、設計師甚至消費者都可提交自己的列印客製設計、訂購樣品和尋求大批量合作夥伴,並大規模、長期生產產品,最大程度減少材料浪費、現貨庫存,以及運輸污染。
第一點想法抓住森林砍伐的痛點,木材浪費是嚴重問題。The Balance網站報告指出,垃圾掩埋場所有垃圾有10%是木材廢料,2010年產生7,060萬噸城市木材廢料,且還在增長。Desktop Metal表示如果人們買3D列印的木製產品用壞了,還可回收,再列印成新產品。
他們希望木製產品壽命結束後,用戶有兩個選擇,一是像其他木製產品丟掉,將隨著時間推移生物降解,另一種就是藉Forust將材料重新用於未來產品。
我們的願景是創造真正的循環製造過程。
且這種技術讓可持續製造和具成本效益的木質產品,代替很多塑膠和聚合物,這樣也能減少各領域塑膠製品生產。不過回收木材廢料的成本還需要深究,紋理製造過程的精細程度、木材廢料多次利用後的品質,依然需要大量產品檢驗後才能確定。
第二、三點提到的生產過程,Forust也還有問題。如收集到廢棄木料後,轉化為木粉的過程,通常也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等能源,如果使用木材廢料本身,廢料可能也會燃燒到膠水、油漆、有毒塗料等物質,然後將二氧化碳和毒素排入環境。
ZDNnet指出,從廢棄紙漿提取木質素,也要使用諸如二氧化硫、硫化鈉和氫氧化鈉等有害化學物質,或花費較高成本研磨後,透過二噁烷/水提取,然後用溶劑純化。所以將廢物木料變成可回收材料的過程,也有諸多破壞環境的部分。這也是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的挑戰──創建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通常也需要另一個不可持續的過程推動。
數據顯示到2027年,全球成品木製品市場將達1.8兆美元,需求下Desktop Metal是第一個將3D列印技術大規模商業化的公司。他們正將始於樹木的減法業,轉變為始於升級回收木材廢料的增材業。
不過未來是否實現Desktop Metal的願景,或他們願景只是商業鼓吹,還得持續觀望。
3D列印,還能給生活帶來什麼新改變?
列印玩具、列印鞋底、列印橋樑、列印房子、列印火箭……3D列印似乎無所不能。
這個出現在1990年代中期的技術,開始只是由電腦控制,快速把液體粉末等「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然後把電腦藍圖變成實物的裝置。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第一台商業3D印刷機;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3D印刷技術專利;2005年,市場首台高清晰彩色3D列印機Spectrum Z510面世。
當時人們對3D列印抱有無限期待和幻想。3D列印的確沒讓人失望,雖然速度發展並不快,但每次新成果足以令人耳目一新。如2010年11月,美國Jim Kor團隊列印出世界第一輛3D列印汽車Urbee,2011年6月6日,全球第一款3D列印比基尼出現,2011年7月,世界第一台3D巧克力列印機來了。
從建築、家居、美食、醫療到武器,3D列印在很多領域都開始運用。3D列印也曾視為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但3D列印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2016年左右,很多3D列印公司紛紛倒閉,AI和區塊鏈迎頭趕上。
風潮過後研究人員並未受影響,依然持續研究3D列印的新可能。
2019年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以病人自身組織為原材料,3D列印出全球首顆擁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當時這顆「心臟」可收縮,但無法像正常心臟一樣搏動泵血,去年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又藉由新型生物墨水加上3D列印技術,創建有腔室、心室、血管結構、可泵血的心臟。
生物3D列印,讓我們看到3D列印的無限潛力,雖然真正器官移植還需至少十幾年才能確認能否用於人體,但技術發展瞬息萬變。3D列印很多技術尚在研究,4D列印就興起了。4D列印其實就是3D列印技術升級,是將「可編程物質」和「3D技術」結合,讓3D列印物體有一定機械運動能力,能在外界刺激下改變形狀或結構。
這些「列印界」新技術,讓我們看到希望,不過依然感覺有點遙遠。而3D列印風潮後的企業,就在不斷嘗試讓3D列印技術更現實。
3D列印公司Icon和當地非營利組織New Story共同開發3D列印房屋,今年就有新主人:70歲高齡的流浪老人Tim Shea。這棟用混凝土3D列印房屋的造價只有1萬美元,低成本、便捷性、舒適性將為全球更多流浪人口帶來慰藉。
不過除房屋建造、生物組織等特定領域,大部分普及的3D列印材料,依然是金屬或塑膠等可黏合材料。最新的木製材料,讓我們又看到3D列印進入日常的可能。接下來,3D列印還將從單一列印材料走向多種材料並行列印,將讓3D列印機賦予產品更多元功能、更智慧的體驗、更複雜的系統。
這也將讓3D列印產品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
附圖:▲ Spectrum Z510。
▲ 3D列印汽車Urbee。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6/06/3d-printing-forust/
東立鏈鋸人第二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009年暖化墜入了失速列車,大自然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搏鬥,全球即將消失的一百個地方,正從絕美成為絕景。
2.2009是這場氣候戰爭一個重要的起點,那年在北歐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氣候峰會COP15亟欲在京都議定書之後,替人類找尋減排的具體作法,因為全球遭逢了一連串氣候災難,包括暴雨洪水野火,不只工業革命發源地的歐洲,就連台灣也因莫拉克風災在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
3.正負二度C紀錄片也因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在隔年誕生,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試圖用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發出預警,也就在同一時間,畢生致力於抗暖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於奔波途中在飛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他所任教的史丹佛大學整理他生平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內文}
我們曾經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才會國破家亡。其實當人類走入21世紀,氣候變遷已經取代戰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地底的火山地震帶,都正在對人類肆無忌憚的掠奪攫取,發動一波波猛烈的回擊。
像是位於印度西部的馬爾地夫,這串上帝灑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由22個環礁1200個熱帶島嶼組成,因為海平面上升,最早被宣告100年內不再適合人居,多數島嶼可能在本世紀末沉入海中消失;位於加拿大的西哈德遜灣,暖化加速導致冰層破裂時間,足足比北極圈早了三個星期,也正危及食物鏈頂端北極熊的生存;而跨越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沙漠,號稱全球最古老沙漠,由於平均氣溫預估將在未來80年間上升攝氏3.5度,粗估氣溫只要拉高攝氏2.1度,就會讓當地四到五成獨特的野生動植物了無生機。
「全球即將消失的100個地方」,這是2009辦在北歐哥本哈根對全球最重要的一場氣候峰會COP15場外最受矚目的照片展。從清真寺到消失的葡萄園,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率先提出報告,然後委由當時國際頂尖攝影師拍攝照片,希望能喚醒世人對環境的重視,卻沒想到絕景成了絕響,全球暖化自此墜入了失速列車,整整十年一路狂飆,釀成2019年7月,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歷史上最熱的五個年份,全出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五年裡,而也是從那一年2009開始,地球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的搏鬥。
那年6月的北京,暴雨使正午的白晝如黑夜,其後整個中國22省下起了大豪雨,不只四川、湖南、湖北淹大水,連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過去鮮少出現大水患的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強度都超越了歷史極值;同年11月,澳洲驚傳70年來規模最大也最嚴重的沙塵暴,粗估4千萬噸的沙塵讓雪梨宛若火星,知名地標雪梨大橋及歌劇院,也淹沒在漫天風塵裡。
台灣也在那場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同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許多人的家園就在眼前被整座沖走,大片村落也瞬間被土石流掩蓋徹底消失,搜救罹難者的義消,甚至在攝影機前被洪水活活滅頂,全是因為颱風來襲時,全球暖化所導致史無前例的瞬間暴雨。
同一時間,地球另一端陷入嚴重乾旱,那年聯合國估計東非之角,至少有相當台灣總人口數的2300萬饑民無水無糧,其受難人數及慘況,遠超越過去任何一場非洲戰爭。
而那年的森林野火,也從南半球的澳洲,一路燒向美國、希臘等每一片乾旱土地;年底的寒冬,地球向工業革命起源地發出重大警訊,多地氣溫直逼攝氏零下22度,宛若一片南極大地,直到這個相信人必可戰勝大自然的標誌地,也在大自然面前認輸倒下。那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哥本哈根,號稱史上最多全球元首出席,卻未能達成挽救人類的氣候協議,彷彿宗教家的末日預言,宣告了人類未來10年20年氣候戰爭的節節敗退。
正負2度C紀錄片內容:「八月八號傍晚,這邊就淹水了....土石流我會害怕啊..... 」
「我非常關心氣候變遷,因為我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來質疑我們,就像我今天需要對採取更具體的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質疑一樣。」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2010年率領團隊製作正負二度C紀錄片,以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提出預警,自1750年工業革命之後,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都快速飆升,但在兩次大戰期間,還勉強被控制在大自然可接受的範圍內,其後一直到1980年代,溫室氣體與地球生態展開拉鋸戰,也就在這段期間,科學家開始辯論暖化是否真正存在。1980年後,全球氣溫一路飆升,人為影響力超越了自然,直到今天。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海平面上升伴隨颱風加劇,仍將是人類未來第一及第二大威脅,還有大火在半乾燥地區,長期乾旱加上溫度升高都會增加野火的可能性。我非常擔心未來兩到四世紀,海平面會上升2到5公尺,一旦這個過程開始啟動,我們稱之為臨界點,你恐怕就無法再回頭。」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教授史耐德,畢生致力於氣候變遷研究。早在尼克森時期擔任總統顧問的他,盡一切力量遏制全球暖化。2007年,他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之共同撰寫人,與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不料晚年罹患血癌,仍馬不停蹄地為氣候變遷議題奔走。直到2010年7月,在倫敦飛往斯德哥爾摩的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史丹佛大學在他過世後,整理出他生平幾段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這已經是科學界的一大共識,二氧化碳累積會成為一個潛在問題,但關於在10年或20年內,它將產生多大影響,且氣候在哪些地區會變得更好,哪些地區會變得更糟,這部分才是爭議所在。我們也知道,你們必須停止讓大氣環境像一個毫無標價的汙水管線任意傾倒,讓諸如煙囪、汽機車廢氣或土地變更使用任意汙染,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不是僅限於數百人左派小圈圈腦袋才知道。我們向國會聽證,跟官員部長交談,還有在國內外會議討論裡,早就有了。特殊利益者往往會抓住有利於他們意識形態或立場的東西,結果就是出現雜音,通常是他人斷章取義,變成是世界末日對上對你有益的事,我坦承我有偏見,世界末日和對你有益這兩種結果是可能性最低的。我們研究的是多層面的潛在結果,系統科學家所做的,就是嘗試找出多種結果間的相對可能性。所以如果嘗試當是非題來解決,拿出200份科學報告,諸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之類的科學家報告,通常得歷經三年撰寫,通過兩輪審查,每個章節都有1000條評論。然後,對於石油地質學家來說,你會知道他們的特殊利益就是尋找石油,拿你知道的石油公司的錢,只因為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就能在電視上大放厥詞,你知道我們會對此感到有點憤怒,我們說那是扭曲言論。他們說不,那是平衡報導,這才不是什麼平衡報導,完全是扭曲言論,因為他們沒有相對可信度及呈現多方立場,這意味著他們要把它交付公眾和政治領域自行解決。他們明明有能力(持平論述),但他們卻幾乎不這樣做。」
整整12年,人類在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載浮載沉,2021疫情下的地球日,讓我們想起了2009年那個悲傷的開始。在美國領導下,人類似乎試圖重新扭轉局勢,只是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回到初始、最美麗的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jgwg3gLLQ
東立鏈鋸人第二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焦點【港版《國歌法》立法會決戰二讀;人大提案禁止香港的外國籍法官審理國安事件;台灣公民團體援港,呼籲政府儘速明確庇護機制,蔡英文宣示責成陸委會規劃】
【#更新 1700最新發展:兩百多位青年與市民遭警察逮捕並帶上警車】
今天港版《國歌法》在立法會決戰二讀,會議從早上開始,泛民派議員要求休會但遭到主席拒絕,反對與支持方拉鋸,直到在下午2點50分復會,場外則是在下午2點過後,街上開始出現較多年輕的示威者,試圖突破3千多名警方於香港各處的包圍。
下午2點左右,在銅鑼灣與中環附近,有民眾聚集呼喊口號、也有示威者在中環試圖在馬路上擺放雜物堵塞交通。警方到場追捕後,有近180名青年和市民遭到截查後被警察帶上警車離開。
4點左右,近百名示威者在旺角走出彌敦道,他們路上不斷高喊「香港獨立,唯一出路」的口號,有些示威者穿黑衣黑傘,擺出傘陣,防暴警察追捕後,示威者向後撤退。但在警方追捕的過程中,有記者與一旁路過的民眾被防暴警推倒,警方也多次對人群使用胡椒噴霧,現場數度出現混亂。
而旺角則在下午5點左右,有60位民眾遭到警方以非法集結的理由逮捕。
【1500更新】
香港立法會今(27日)就《國歌條例草案》(俗稱《國歌法》)進行二讀辯論;超過3,500名警力在香港各地嚴陣以待,強力部署讓抗議群眾難以聚集,香港社會氣氛詭譎緊繃。
而台灣公民團體與香港在台組織今早也召開記者會,除譴責中國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並呼籲台灣政府應立法接應來台求助的香港抗爭者。總統蔡英文也在今天表示,將責成陸委會規劃針對港人的人道救援的行動專案,並且會在近期向社會說明專案內容。
香港網民今天發起「黎明行動」包圍立法會,以及罷工、罷課、罷市的「大三罷」活動,抗議立法會強行恢復《國歌法》二讀辯論之外,也抗議中國人大準備在28日通過港版《國安法》。
香港警方從昨(26日)晚開始,就在特區政府總部附近方圓100公尺的區域駐守大量警力。今早6點左右,港警也在各地港鐵與交通要道附近嚴陣以待,防止示威者以雜物堵路、癱瘓交通。防暴警察將通往立法會的天橋封鎖,並且在金鐘、銅鑼灣與中環等地駐守大量警力隨機截查路人,並且宣稱逮捕了幾位藏有汽油彈的年輕人。中午開始,銅鑼灣希慎廣場內外,以及旺角商場等地,有民眾唱起《願榮光歸香港》,或與警方叫囂互罵,也有數十位民眾被警方圍起截查之後,遭到逮捕。但示威者面對大批武裝的警察,讓氣氛相當緊繃。下午1點多,警方在中環皇后大道中發射胡椒球彈,並截查多名市民及記者。
■歷時2年多的杯葛,港版《國歌法》今明兩天決戰二讀,預計6月4日前完成三讀表決
今天香港立法會準備進行二讀辯論的《國歌法》草案,因有侵犯到言論自由的疑慮,導致泛民派議員與市民長期強力的杯葛。根據此法的草案內容,若不當使用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包括更動歌詞、歌譜等)或有汙辱國歌的行為,將會被罰處5萬港幣(約新台幣20萬元),並且最高可被判監禁3年。
香港訂定《國歌法》的爭議始自2017年10月,中國實施《國歌法》並且要求港、澳等地跟進開始。當時中國人大表決通過,要求香港將《國歌法》列入《基本法》的附件三。而當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承諾將通過香港立法會的表決方式,訂定港版《國歌法》。港版《國歌法》自2018年在香港展開立法程序,並且在2019年1月通過一讀。原本計劃在同年6月29日進行二讀,但因為香港爆發了反送中運動,讓立法的程序暫停。
一直到今天下午3點,立法會都還沒有開始討論《國歌法》的相關條文。為了杯葛《國歌法》通過,泛民派議員提出了總共22項的修正案,拖長審議時間。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25日公開表示,因應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的要求,他特別在未來幾天預留了總共30個小時,讓《國歌法》在今明兩天完成二讀、並在6月3日與4日完成包含三讀辯論以及表決等程序。
■人大提出設立「國安法庭」,禁止外國籍法官審理國安事件
另外,因為中國人大在22日宣布在議程中排入審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俗稱港版《國安法》),引起了香港社會與國際社會的關注。昨天(26日)《路透社》的報導指出,香港人大代表陳曼琪在人大會議上提案,建議香港應該設立「國安法庭」,並且禁止外籍法官審理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
為什麼會有這項建議?在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之後,一國兩制的承諾讓香港保有原本的司法獨立,因此沒有限制法官的國籍,只需要該法官受過普通法的專業訓練與認證。根據《基本法》第92條規定「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應根據其本人的司法和專業才能選用,並可從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聘用」。而香港終審法庭目前總共有23名法官,其中有15名是外籍法官,分別來自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等國。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也是香港大學法律教授陳弘毅接受香港《蘋果日報》採訪時表示,他認為香港大部分的民眾並不會接受《國安法》改變香港原有的司法制度,香港法庭不會因為國籍來區分法官的審理職權。
香港大律師工會也在26日發表4點公開聲明,指出《國安法》應該由香港立法機關訂立,人大無權干涉;點出《國安法》抵觸國際法《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上賦予港人的自由權利;譴責《國安法》授權在港設置的國安機構無法可約束權力;質疑《國安法》嚴重危害香港司法的獨立性。
中國駐港部隊司令員陳道祥26日在北京參與人大會議時,接受央視採訪表示,駐港部隊會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立港版《國安法》的決定,「有利於遏制懲處任何企圖破壞國家統一、分裂國家的行徑,有利震懾各類分裂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他的談話是解放軍駐港部隊首次針對此事的表態。
這一部令全香港神經緊繃的港版《國安法》,預計將在明天(28日)中國人大會議上表決。目前為止,美國總統川普在26日表示,若港版《國安法》通過,美國將會在本週對中國採取行動。另外,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昨天,首次表達希望中國尊重對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受英國《衛報》採訪時也指出,歐盟需要對中國採取「更強有力的策略」。
■在台港人與台灣公民團體,呼籲蔡政府儘速明確庇護機制
北京繞過香港立法會直接強行訂立港版《國安法》、設立「國安法庭」,甚至未來有可能直接在港設立國安局,都對香港的金融環境、言論自由的社會帶來毀滅的衝擊。
今早上9點30分,香港邊城青年、台南香港關注組、台灣公民陣線等台灣公民團體召開記者會,除了譴責中國繞過香港立法程序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外,也呼籲台灣政府儘速明確化庇護機制,接應預計在立法後大量來台求助的香港抗爭者。
考量《國安法》可能造成的效應,在台港人預期在疫情緩和後,將有更多香港抗爭者來台尋求協助。對此,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Kuma建議蔡英文政府超前部署,針對港人來台的庇護措施制定更具體的機制。
台灣人權促進會難民議題專員林姝涵表示,目前用來處理香港爭者來台事務的《港澳條例》第18條缺乏具體實行細節,造成處理程序不明確,權利義務模糊。儘管許多行政首長有意願協助,但目前政府是以個案審查的方式處理,且花費大量人力進行跨部會協調,「對於大量香港手足的協助極有可能掛一漏萬。」
■吳叡人:《國安法》意味國際金融中心之死,台灣不能關起門來,救港即救台
經濟民主連合學術委員吳叡人在記者會上表示,港版《國安法》必然意味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死亡,因為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就是自由和法治,而這兩個的條件會完全消失。
他進一步分析中共之所以要殺掉這隻生金蛋的鵝?是因為中共目前面對內憂外患、鋌而走險。內憂是指中國內部的經濟變壞、失業率飆升、武漢肺炎問責、內部高層權力鬥爭;外患則是指美中新冷戰爆發、全球反中浪潮、台灣本土意識愈來愈鮮明、各國經濟與中國已經在進行不可逆轉的脫鉤。
對東亞思想史以及民族主義有長期研究的吳叡人表示,中國帝國主義已經發動攻勢,收拾香港之後就是台灣,這是控制第一島鏈的地緣政治邏輯,也是用收復失土來轉移中國內部壓力。台灣民眾不但不能關起門來,反而全民應提高意識,因為救香港就是救台灣。
吳叡人指出,在此次疫情造成西方自顧不暇的情況下,誘發了中共這次冒險的領土擴張行動,而香港在各種機緣下很不幸地成為第一個戰場。未來的香港抗爭者將持續被逮捕、逃亡,而很不幸地,香港在這場戰爭將會焦土化,而且會內地化,「對北京來講,他得不到香港,他至少把香港變成中國。」
至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吳叡人也請香港的朋友不要放棄希望,運動不會消失,行動會改變,淪陷以後的香港運動會地下化、日常化、持久化。海外香港人的社群會是光復香港重要的母體,而在台灣的香港人社群更是未來全球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醒官方應盡量保留香港人移民來台的管道。
台灣公民陣線發言人江旻諺呼應,在2020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前,中國對香港的暴力施壓加深了台灣民眾對於「亡國感」的焦慮,台灣人也透過選票強烈表達拒絕中國併吞的決心。處在全球抗中聯盟的前線,台灣公民陣線希望台灣能成為支持港人的重要基地,台灣支持香港絕對不只是道德支持,這也攸關台灣的生死存亡,香港和台灣是命運一體。
■行政院將提出人道救援專案,由陸委會主責,近日將對外說明
總統蔡英文今天上午出席民進黨中執會前向媒體表示,她已跟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討論後達成共識,由行政院組成專案,責成陸委會負責規劃和跨部門協調,針對港人的人道救援提出行動專案。她表示此專案將會包括對於港人的居留、安置與照顧做出完整的規劃,並且匡定預算、協助機制的明確化,也會在近期向社會說明內容。(文/楊智強、陳星穎;攝影/陳朗熹、劉貮龍、 余志偉)
#延伸閱讀
【中國人大將直接立香港《國安法》,一國兩制形同告終】https://bit.ly/2ZuzkxO
【林怡廷/418大搜捕背後:凜冬將至,北京將再強推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https://bit.ly/3dkqSVr
【黃之鋒/數位威權輸出下的自由世界聯盟】https://bit.ly/3ekPGgC
【卸下full gear後,香港運動者「旅行」來台的流亡人生】https://bit.ly/3684yvW
【劉細良/香港反送中,揭開共產黨直接治港新模式】http://bit.ly/2KJ6QXU
【吳叡人導讀香港:致一場未完的革命】https://bit.ly/36t5NWQ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消息,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http://bit.ly/2YeHAOP
#報導者 #香港 #港版國安法 #國歌法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基本法附件三 #港澳條例 #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