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照山關帝廟問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照山關帝廟問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照山關帝廟問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照山關帝廟問事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7萬的網紅羅智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懷鄉文集《靠岸》第十章 第七艦隊行李工 天剛拂曉,東方海面那顆碩大的太陽才剛剛金光燦爛地昇起,不一會兒,又被層層的烏雲遮蔽,約莫零下的氣溫,天空飄下的雨絲挾著寒氣,像針一樣刺人皮骨,從海上颳來的強風,在山谷水澗吼吼呼嘯著,一片淒風苦雨的情景,彷彿末日來臨的前刻。此時,整個大陳島正陷入騷...

  • 東照山關帝廟問事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17 12:45:25
    有 4,552 人按讚


    懷鄉文集《靠岸》第十章 第七艦隊行李工

    天剛拂曉,東方海面那顆碩大的太陽才剛剛金光燦爛地昇起,不一會兒,又被層層的烏雲遮蔽,約莫零下的氣溫,天空飄下的雨絲挾著寒氣,像針一樣刺人皮骨,從海上颳來的強風,在山谷水澗吼吼呼嘯著,一片淒風苦雨的情景,彷彿末日來臨的前刻。此時,整個大陳島正陷入騷動,家家戶戶都在翻箱倒櫃,整理早已綑好的家當,其間夾雜著呼爺喚兒的吆喝、哭天搶地的哀嚎,全付武裝的士兵,一列列、一隊隊走過街道,載運物資的軍車,不斷來回穿梭,港口塞滿了各型的艦艇,天空佈滿巡弋的美軍軍機,遠處的海面,美軍的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重重佈列在大陳海域,唯獨連日不斷對大陳島砲擊轟炸的解放軍炮兵、航空兵,突然消聲匿跡了。

    這一天,1955年2月8日,大陳島撤退,國民政府執行「金剛計劃」的第一天。

    依據「金剛計劃」實施內容,美軍第七艦隊負責海、空、陸掩護、掃雷、警衛、軍民載運撤離,載運路線則有上大陳四個灘頭、下大陳三個灘頭。「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住民以村為單位編隊,隊設隊旗、人佩名條,以利識別,每人發給五日份糧食,少數不願離開大陳島故居的,則各發一個月糧食,死活各依天命。

    雨勢愈來愈大,寒風刺骨,道路泥濘難行,大陳鄉民個個背負三、四十公斤的行李,㩦老扶幼,湧向海岸灘頭,踩過臨時搭起的浮板,登上一艘艘登陸艇,再頂著海上五、六級的大浪,被接駁到飄揚著星條旗的美國第七艦隊的軍艦上,直到此刻,所有的鄉民這才回首世居超過一個甲子的島嶼,心頭湧起告別家鄉的哀傷和離愁,也有很多人認為不用多久,就會再隨國軍收復故居,僅僅收捨簡單的細軟離鄉,卻不想這一別,竟是一生,一萬八千名的大陳鄉民,從此飄流到了台灣,落地生根,成家立業,台灣,雖是老一代的異鄉,卻成為下一代的家鄉。

    自從一江山在除夕夜被中共解放軍攻陷之後,整個過年的年節裡,大陳島不斷承受來自解放軍無情的空襲和砲擊,軍民傷亡時有所聞,尤其原本是大陳島北方鋼鐵屏障的一江山,現在反過來變成一把直指要害的利刃,島上軍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家心知肚明,大陳島淪陷只是時間的問題,國民政府是撤是守?決定全島軍民是生是死的命運。

    一江山在中共解放軍陸、海、空聯合攻擊下,血流成河、屍橫遍海的情景,大陳鄉民歷歷在目,繼而想到解放軍一旦揮兵攻打大陳島,家園成為焦土,親人屍骨無存,怎不令人膽顫心驚?而國民政府又不斷宣傳共產黨在中國大陸恐怖統治的手段,更令鄉民惶惶不可終日,難有一夜安寢。所幸國民政府最後做出全島撤離的決定,軍民莫不額手稱慶,心中一塊大石終於放下。

    根據「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撤離計劃,居民以村為單位,編成一個大隊,每大隊有三個中隊,每中隊有三個分隊,當時祖父羅啓明是大陳島建國村五鄰鄰長,接獲里長通知,要到關帝廟開編隊會議,里長依照上頭指示,要求各鄰鄰長詳細統計各鄰人數、鄉民基本資料,再由里長彙報上去,以利公署製發疏散證,分配撤離登艇的梯隊。

    但當時祖父因痔瘡去給軍醫所的醫官開完刀後,術後嚴重感染,已在床上躺了一個月,連走路都要人攙扶,根本沒辦法赴會,於是就由身為長子,時年十七歲的父親代表出席。

    父親記得第一次通知開會大約在傍晚六、七點鐘,吃完晚飯,父親步行出門,必須越過一個山頭才到關帝廟,一路寒風襲人,加上連日大雨,山路盡是碎冰泥濘,又濕又滑,苦不堪言。會議上的大人七嘴八舌,討論的內容十分瑣細,他一個少年,根本插不上嘴。這會議一直開到三更半夜才結束,父親只得獨自摸黑回家。回程行經山頭的墳場,一座座墓碑像鬼魅似的蟄伏在黑暗中,又像一張張慘澹的鬼臉,瞪視著父親,細雨依舊綿綿不絕地下著,冷冽的風像鬼哭一樣地嗚咽,嚇得父親寒毛直豎,只得加快腳步,好不容易回到了家,跨進家門的腿,還兀自發抖著。

    這樣的會議一連開了好幾天,每次都開到半夜三更,以致於父親都得頂著淒風苦雨,穿越墳場返家,他極不願意參加開會,卻又沒辦法不去,直到村里相關資料終於彙整呈報上去了,所有鄉民才開始著手整理㩦行的家當,等待撤離的命令下達。

    臨撤退前二天,還有個小插曲,公署突然發佈了一個命令,超過18歲的青年要立刻從軍,並且鎮守在大陳島,不能跟著去台灣。父親當時才17歲,但硬是被軍隊徵兵單位判定為18歲,要求他立刻去指定處所報到,準備發槍入伍,家人們為此都嚇壞了,父親若真被留在大陳島,和解放軍決一死戰,一江山的殷鑑不遠,那跟送死有何差別?所幸沒過多久命令又改,全島軍民全數撤退。

    父親雖然不用從軍,但在撤退當天一大清早,還是被軍隊徵召,編入後勤單位的行李工,協助部隊打包公文器材,搬運軍需物資。

    「當時我的心裡非常氣憤,你祖父臥病在床,不良於行,撤退時,還是讓人用擔架扛上軍艦的。家裡的成年人只剩下你祖母、你大姑姑和我三個人,我的四個弟弟、二個妹妹年紀都很小,別說搬行李了,你小叔叔、小姑姑那時候還得讓人抱著的,家裡一團亂,我卻被部隊徵召當行李工,心裡真的氣得要命。」父親說。

    父親惱怒部隊的人太沒同情心,完全漠視羅家的處境,竟把家裡唯一壯丁的他抓走,他一直擔心家裡的行李沒人打理,只要一逮到機會就溜回家幫忙,其間溜了二次,又被部隊派人抓回去二次,所幸管理的軍官,同情父親的境況,並未處分父親,而藉這二次回家的機會,父親總算幫忙搬了好些家當上船。

    從一大清早替部隊搬運大大小小裝箱打包的軍品物資,每一箱輕則二、三十公斤,重則五、六十公斤的物品,都是由人頂著寒風冷雨,踩過泥濘濕路,肩扛上船,但一整天下來,部隊卻只在早上發給每人一包乾糧果腹。

    所謂的乾糧,就是軍隊配發,一包八片的營養餅乾加四顆薑糖,兩片餅乾夾一顆薑糖配著吃。可是父親扛了一整天的軍品物資,這一丁點的餅乾,沒有三兩下就吃光光了,饑腸轆轆,體力付出又大,到了下午,整個人頭昏眼花,覺得像要暈倒了。

    直到晚上,父親總算把部隊交付的搬運工作做完,急忙衝回到家裡,家中早已空無一人,但還留下二大袋的行李,想是祖父母猜測父親做完工作還會回家一趟,因此騰不出人手搬走的行李,就留待父親回家,再帶上撤離的船艦。

    此時山下的港口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遠處海面的軍艦也是全艦燈火,照得海面一片明亮,天空灰霾的雲層裡,來回巡弋的美軍戰機,不時傳來轟隆的聲響
    。父親形隻影單地坐在家門門檻上,望著這間從出生到長大的祖厝發呆,家裡窗明几淨,桌椅整齊陳列,想是家人在離去前,曾經打掃整理過了,大家畢竟都還相信政府的話,不久的未來,國軍就會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家人鄉親就能跟著國軍重返大陳的家園,只是這個不久的未來,究竟是多久呢?是一個月?三個月?還是一年?三年?

    父親走回屋內,懷著落寞的心情,扛起二大袋的行李獨自步行到海邊的灘頭,順從岸口憲兵的指揮,搭上一艘登陸艇,再登上第七艦隊的軍艦,在父親印象中,那是一艘三層樓層的船艦,艦名叫什麼已不記得了,只記得龐大的艦橋結構宛如城堡般雄偉,艦首的巨砲昂揚指向天際,彷彿連月亮都可以轟得下來。父親站在甲板俯瞰海面,一切盡收眼底,相較於父親過去搭過的舢板船、雙桅帆船、機帆船,乃至於登陸艇,這是他搭過最先進的一艘船,也是他看過最壯觀的一艘船。

    偌大的船艙裡擠滿了士兵、軍眷、百姓,卻沒有父親認識的人,沈悶的空氣,混雜濃洌的汗臭味、鹹重的海水味、嗆鼻的油料味、雨天的霉濕味、衣褲上的爛泥味,但一日的奔波勞頓,此刻終於可以稍事歇息的父親,對於空氣中的異味與吵雜喧嘩的人聲,已經漠然不覺。當心情沈靜下來,腦袋有了思考的餘裕,父親開始覺得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祖父母及他的姊姊、弟妹們是否平安登船了?身體虛弱又行動不便的祖父現在狀況如何?雖然知道艦隊航向的目的地是台灣的基隆港,但對於那個陌生的地方一無所悉的父親,也不確定上岸後,是否可以順利找到家人?父親不禁又在心裡埋怨強行徵召他搬運行李的部隊,害父親與家人失散,萬一再也找不到家人,該怎麼辦?至於到了台灣怎麼維持一家的生計,亦令父親感到憂心忡忡。當無數的問號湧上心頭時,父親更覺徬惶,不知何去何從?

    除了憂心著未來,父親也開始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這座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島嶼,真的還有機會回來嗎?

    軍艦終於鳴笛啓航了,一股濃濃的鄉愁,重重籠罩父親的心頭。

    航行到午夜十二點時,艦方通告開伙,伙房端出一鍋又一鍋噴香的米飯,自從共軍透過空襲、砲擊截斷台灣對大陳島的運補後,早已多日不知米味的父親,思家想親的念頭才被這飯香打斷,早已饑腸轆轆的他,已經十幾個小時沒吃任何東西,似乎很多人也和父親一樣餓得發昏,所有人圍著鍋子爭先恐後地搶飯吃。

    其實艦方準備的米飯份量充足,絕對足夠所有人飽餐一頓,但大家唯恐餓著肚子,爭先搶食,但當時海象不佳,六至七級的巨浪,令船艦顛簸得厲害,很多船客飽食後,根本經不起一路顛晃的航程,陸續有人開始暈船嘔吐,把吃下的飯全吐了出來,還有人連胃液膽汁都嘔出來。所幸父親似乎對暈船免疫,他大口大口吞了二大碗的米飯,這才恢復體力,隨後他回到被分配的艙房,一排排掛著雙層吊鋪的床位,精疲力盡的父親,爬上自己的吊鋪,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

    不可測的未來蟄伏在黑夜的海上,雄壯的軍艦乘風破浪,循著既定的航線,載著這群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航向看似光明的未來,而他們此刻的夢正彼此依偎著,等待一夜夢醒,迎接他們的,將是新的曙光。

  • 東照山關帝廟問事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7 12:45:25
    有 4,537 人按讚

    懷鄉文集《靠岸》第十章 第七艦隊行李工

    天剛拂曉,東方海面那顆碩大的太陽才剛剛金光燦爛地昇起,不一會兒,又被層層的烏雲遮蔽,約莫零下的氣溫,天空飄下的雨絲挾著寒氣,像針一樣刺人皮骨,從海上颳來的強風,在山谷水澗吼吼呼嘯著,一片淒風苦雨的情景,彷彿末日來臨的前刻。此時,整個大陳島正陷入騷動,家家戶戶都在翻箱倒櫃,整理早已綑好的家當,其間夾雜著呼爺喚兒的吆喝、哭天搶地的哀嚎,全付武裝的士兵,一列列、一隊隊走過街道,載運物資的軍車,不斷來回穿梭,港口塞滿了各型的艦艇,天空佈滿巡弋的美軍軍機,遠處的海面,美軍的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重重佈列在大陳海域,唯獨連日不斷對大陳島砲擊轟炸的解放軍炮兵、航空兵,突然消聲匿跡了。

    這一天,1955年2月8日,大陳島撤退,國民政府執行「金剛計劃」的第一天。

    依據「金剛計劃」實施內容,美軍第七艦隊負責海、空、陸掩護、掃雷、警衛、軍民載運撤離,載運路線則有上大陳四個灘頭、下大陳三個灘頭。「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住民以村為單位編隊,隊設隊旗、人佩名條,以利識別,每人發給五日份糧食,少數不願離開大陳島故居的,則各發一個月糧食,死活各依天命。

    雨勢愈來愈大,寒風刺骨,道路泥濘難行,大陳鄉民個個背負三、四十公斤的行李,㩦老扶幼,湧向海岸灘頭,踩過臨時搭起的浮板,登上一艘艘登陸艇,再頂著海上五、六級的大浪,被接駁到飄揚著星條旗的美國第七艦隊的軍艦上,直到此刻,所有的鄉民這才回首世居超過一個甲子的島嶼,心頭湧起告別家鄉的哀傷和離愁,也有很多人認為不用多久,就會再隨國軍收復故居,僅僅收捨簡單的細軟離鄉,卻不想這一別,竟是一生,一萬八千名的大陳鄉民,從此飄流到了台灣,落地生根,成家立業,台灣,雖是老一代的異鄉,卻成為下一代的家鄉。

    自從一江山在除夕夜被中共解放軍攻陷之後,整個過年的年節裡,大陳島不斷承受來自解放軍無情的空襲和砲擊,軍民傷亡時有所聞,尤其原本是大陳島北方鋼鐵屏障的一江山,現在反過來變成一把直指要害的利刃,島上軍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家心知肚明,大陳島淪陷只是時間的問題,國民政府是撤是守?決定全島軍民是生是死的命運。

    一江山在中共解放軍陸、海、空聯合攻擊下,血流成河、屍橫遍海的情景,大陳鄉民歷歷在目,繼而想到解放軍一旦揮兵攻打大陳島,家園成為焦土,親人屍骨無存,怎不令人膽顫心驚?而國民政府又不斷宣傳共產黨在中國大陸恐怖統治的手段,更令鄉民惶惶不可終日,難有一夜安寢。所幸國民政府最後做出全島撤離的決定,軍民莫不額手稱慶,心中一塊大石終於放下。

    根據「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撤離計劃,居民以村為單位,編成一個大隊,每大隊有三個中隊,每中隊有三個分隊,當時祖父羅啓明是大陳島建國村五鄰鄰長,接獲里長通知,要到關帝廟開編隊會議,里長依照上頭指示,要求各鄰鄰長詳細統計各鄰人數、鄉民基本資料,再由里長彙報上去,以利公署製發疏散證,分配撤離登艇的梯隊。

    但當時祖父因痔瘡去給軍醫所的醫官開完刀後,術後嚴重感染,已在床上躺了一個月,連走路都要人攙扶,根本沒辦法赴會,於是就由身為長子,時年十七歲的父親代表出席。

    父親記得第一次通知開會大約在傍晚六、七點鐘,吃完晚飯,父親步行出門,必須越過一個山頭才到關帝廟,一路寒風襲人,加上連日大雨,山路盡是碎冰泥濘,又濕又滑,苦不堪言。會議上的大人七嘴八舌,討論的內容十分瑣細,他一個少年,根本插不上嘴。這會議一直開到三更半夜才結束,父親只得獨自摸黑回家。回程行經山頭的墳場,一座座墓碑像鬼魅似的蟄伏在黑暗中,又像一張張慘澹的鬼臉,瞪視著父親,細雨依舊綿綿不絕地下著,冷冽的風像鬼哭一樣地嗚咽,嚇得父親寒毛直豎,只得加快腳步,好不容易回到了家,跨進家門的腿,還兀自發抖著。

    這樣的會議一連開了好幾天,每次都開到半夜三更,以致於父親都得頂著淒風苦雨,穿越墳場返家,他極不願意參加開會,卻又沒辦法不去,直到村里相關資料終於彙整呈報上去了,所有鄉民才開始著手整理㩦行的家當,等待撤離的命令下達。

    臨撤退前二天,還有個小插曲,公署突然發佈了一個命令,超過18歲的青年要立刻從軍,並且鎮守在大陳島,不能跟著去台灣。父親當時才17歲,但硬是被軍隊徵兵單位判定為18歲,要求他立刻去指定處所報到,準備發槍入伍,家人們為此都嚇壞了,父親若真被留在大陳島,和解放軍決一死戰,一江山的殷鑑不遠,那跟送死有何差別?所幸沒過多久命令又改,全島軍民全數撤退。

    父親雖然不用從軍,但在撤退當天一大清早,還是被軍隊徵召,編入後勤單位的行李工,協助部隊打包公文器材,搬運軍需物資。

    「當時我的心裡非常氣憤,你祖父臥病在床,不良於行,撤退時,還是讓人用擔架扛上軍艦的。家裡的成年人只剩下你祖母、你大姑姑和我三個人,我的四個弟弟、二個妹妹年紀都很小,別說搬行李了,你小叔叔、小姑姑那時候還得讓人抱著的,家裡一團亂,我卻被部隊徵召當行李工,心裡真的氣得要命。」父親說。

    父親惱怒部隊的人太沒同情心,完全漠視羅家的處境,竟把家裡唯一壯丁的他抓走,他一直擔心家裡的行李沒人打理,只要一逮到機會就溜回家幫忙,其間溜了二次,又被部隊派人抓回去二次,所幸管理的軍官,同情父親的境況,並未處分父親,而藉這二次回家的機會,父親總算幫忙搬了好些家當上船。

    從一大清早替部隊搬運大大小小裝箱打包的軍品物資,每一箱輕則二、三十公斤,重則五、六十公斤的物品,都是由人頂著寒風冷雨,踩過泥濘濕路,肩扛上船,但一整天下來,部隊卻只在早上發給每人一包乾糧果腹。

    所謂的乾糧,就是軍隊配發,一包八片的營養餅乾加四顆薑糖,兩片餅乾夾一顆薑糖配著吃。可是父親扛了一整天的軍品物資,這一丁點的餅乾,沒有三兩下就吃光光了,饑腸轆轆,體力付出又大,到了下午,整個人頭昏眼花,覺得像要暈倒了。

    直到晚上,父親總算把部隊交付的搬運工作做完,急忙衝回到家裡,家中早已空無一人,但還留下二大袋的行李,想是祖父母猜測父親做完工作還會回家一趟,因此騰不出人手搬走的行李,就留待父親回家,再帶上撤離的船艦。

    此時山下的港口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遠處海面的軍艦也是全艦燈火,照得海面一片明亮,天空灰霾的雲層裡,來回巡弋的美軍戰機,不時傳來轟隆的聲響
    。父親形隻影單地坐在家門門檻上,望著這間從出生到長大的祖厝發呆,家裡窗明几淨,桌椅整齊陳列,想是家人在離去前,曾經打掃整理過了,大家畢竟都還相信政府的話,不久的未來,國軍就會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家人鄉親就能跟著國軍重返大陳的家園,只是這個不久的未來,究竟是多久呢?是一個月?三個月?還是一年?三年?

    父親走回屋內,懷著落寞的心情,扛起二大袋的行李獨自步行到海邊的灘頭,順從岸口憲兵的指揮,搭上一艘登陸艇,再登上第七艦隊的軍艦,在父親印象中,那是一艘三層樓層的船艦,艦名叫什麼已不記得了,只記得龐大的艦橋結構宛如城堡般雄偉,艦首的巨砲昂揚指向天際,彷彿連月亮都可以轟得下來。父親站在甲板俯瞰海面,一切盡收眼底,相較於父親過去搭過的舢板船、雙桅帆船、機帆船,乃至於登陸艇,這是他搭過最先進的一艘船,也是他看過最壯觀的一艘船。

    偌大的船艙裡擠滿了士兵、軍眷、百姓,卻沒有父親認識的人,沈悶的空氣,混雜濃洌的汗臭味、鹹重的海水味、嗆鼻的油料味、雨天的霉濕味、衣褲上的爛泥味,但一日的奔波勞頓,此刻終於可以稍事歇息的父親,對於空氣中的異味與吵雜喧嘩的人聲,已經漠然不覺。當心情沈靜下來,腦袋有了思考的餘裕,父親開始覺得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祖父母及他的姊姊、弟妹們是否平安登船了?身體虛弱又行動不便的祖父現在狀況如何?雖然知道艦隊航向的目的地是台灣的基隆港,但對於那個陌生的地方一無所悉的父親,也不確定上岸後,是否可以順利找到家人?父親不禁又在心裡埋怨強行徵召他搬運行李的部隊,害父親與家人失散,萬一再也找不到家人,該怎麼辦?至於到了台灣怎麼維持一家的生計,亦令父親感到憂心忡忡。當無數的問號湧上心頭時,父親更覺徬惶,不知何去何從?

    除了憂心著未來,父親也開始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這座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島嶼,真的還有機會回來嗎?

    軍艦終於鳴笛啓航了,一股濃濃的鄉愁,重重籠罩父親的心頭。

    航行到午夜十二點時,艦方通告開伙,伙房端出一鍋又一鍋噴香的米飯,自從共軍透過空襲、砲擊截斷台灣對大陳島的運補後,早已多日不知米味的父親,思家想親的念頭才被這飯香打斷,早已饑腸轆轆的他,已經十幾個小時沒吃任何東西,似乎很多人也和父親一樣餓得發昏,所有人圍著鍋子爭先恐後地搶飯吃。

    其實艦方準備的米飯份量充足,絕對足夠所有人飽餐一頓,但大家唯恐餓著肚子,爭先搶食,但當時海象不佳,六至七級的巨浪,令船艦顛簸得厲害,很多船客飽食後,根本經不起一路顛晃的航程,陸續有人開始暈船嘔吐,把吃下的飯全吐了出來,還有人連胃液膽汁都嘔出來。所幸父親似乎對暈船免疫,他大口大口吞了二大碗的米飯,這才恢復體力,隨後他回到被分配的艙房,一排排掛著雙層吊鋪的床位,精疲力盡的父親,爬上自己的吊鋪,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

    不可測的未來蟄伏在黑夜的海上,雄壯的軍艦乘風破浪,循著既定的航線,載著這群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航向看似光明的未來,而他們此刻的夢正彼此依偎著,等待一夜夢醒,迎接他們的,將是新的曙光。

  • 東照山關帝廟問事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14 08:59:22
    有 4,422 人按讚


    懷鄉文集《靠岸》第七章 六十年前的課文

    震天價響的考場鈴聲響起,教室的監考官要求所有考生停止作答,交出考卷。
    我默默收起考卷,交給站在講台邊的監考官後,走出大學聯招試場的教室,隨著各個教室魚貫而出的考生,在走廊上匯成擁擠的人流,慢慢湧向樓梯,緩緩從三樓走下二樓再到一樓,台灣悶熱的七月天,每個考生莫不汗流浹背,好不容易擠出一樓的梯口,人流這才像女孩頭上解開髮帶的馬尾一樣渙散開來,我才終於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兒子,考的如何?還順利吧!」坐在教室旁樹蔭下的父親,滿臉汗水,神情焦慮地迎上來,迫不及待地問道。

    「還算順利,我希望能應屆考上國立大學,如果考不上,就去台北南陽街讀高四,明年再重考吧!」好不容易考完了大學聯考的最後一科,我以一種帶著疲憊的口吻回答,雖然各科作答還算流暢,但畢竟心中並無實質把握,況且當時以父親碼頭工人的收入,家境並不寬裕,若考不上國立大學,誓必造成父親的經濟負擔,這是我最擔心的事。

    「不要這麼說,能考上就好,私立大學也沒關係啦!爸爸以前想讀書都沒得讀,連小學都沒畢業,你只要能讀大學,爸爸就很高興了。」父親鼓勵我,似乎也洞悉我心中的顧慮。

    我望著父親,他的眼中閃現光采,彷彿我即將替父親實現他這一生再也無法達成的願望,熾熱的陽光照得父親的雙眼幾乎要睜不開,黝黑的臉龐汗如雨下,周遭高亢的蟬鳴從校園遍佈的樹幹上聲聲傳來:知了!知了!聲音響澈雲霄,彷彿是接替即將離港啓航的輪船鳴笛,父親衷心盼望我代替他航向光明的前程。

    「我想國立大學應該沒問題啦!」不忍心讓父親繼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直到放榜,我故作自信的微笑,抱了一下父親的臂膀,試圖安撫父親比我還要緊張的情緒,其實我本來不希望父親來陪考的,但他就是堅持要陪,他擔心我迷糊的個性,萬一到了考場,卻忘了准考證、作答筆具、書本或者臨時身體有什麼不舒服,那該怎麼辦?況且在考前,我忽然重感冒,高燒不退、咳個不停,整整病了一個月多才康復,當時還擔心自己會病到無法參加聯招。

    父親瞧我自信滿滿的樣子,緊繃著的神情總算放鬆了,他的嘴角含著微笑,替我背起書包,拉著我的手,默默騎上機車,載我回家。

    那是1988年夏,我18歲,父親50歲。

    「我家門前有顆黃柳樹,早上飛來二隻黃鶯,在樹上跳來跳去,還唱著很好聽的歌……。
    這是我的家,我們都愛它,前面有田地,後面種菊花。」

    父親小時候非常喜歡上學,問起他讀小學的情景時,父親立刻朗誦起他讀過的小學課文。

    「你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小學時背的課文!都是六十年前的事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這些課文好像直接烙印在我腦袋裡一樣,不管過了多久,都不會忘記!」父親的臉上顯現得意的神色。

    為什麼父親會記得那麼清楚呢?他說,一部分是因為那時候的他真的很想讀書,也很喜歡讀書。可惜,當時家裡的環境並不允許父親把時間花在讀書上!

    其實父親倒不是一開始就喜歡讀書。七歲時,把父親當成心頭肉一樣疼愛的曾祖母羅李氏,曾將父親送到私塾讀書,這是他第一次上學。

    「我記得那時候,家裡僱的長工特地釘了一個小桌子和小椅子,他還幫我把這個小桌子小椅子帶到學校,因為那時候讀私塾除了要繳學費,還得自己帶課桌椅。」父親說。

    只不過,父親才上了七天課,就耍孩子脾氣不肯讀了,曾祖母拿這個寶貝孫子沒辦法,只好叫長工把特別為父親上學製做的小課桌、課椅,再從私塾那拎回家來。

    「為什麼只讀了七天就不肯讀了呢?」我問父親。

    原來,父親讀到第七天時,一個年紀稍長的小朋友要父親把手伸給他看,父親不疑有他,就乖乖把手伸出來。

    「你的手好髒!」對方皺起了眉頭,然後冷不防就抽出從老師那裡拿來的戒尺,用力朝著父親手心狠狠打下去,父親痛的大叫。

    「你的手這麼髒,以後上學都會被老師打!」那個調皮的小男孩不但打了父親,還出言恐嚇父親。還是七歲娃兒的父親哭著跑回家,因為飽受驚嚇,回家後,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回去讀書。

    「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遊戲。
    我也上學去讀書,我也上學去遊戲。」

    三年後,父親十歲時,時任浙江溫嶺縣長的吳澍霖,在大陳島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廣設小學,希望能提升鄉民教育水平,減少文盲,尤其積極招收10到16歲的失學孩子就學,縣政府為了吸引孩子來學校讀書,還編了一首打油詩當做宣傳語。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宣傳口號,我都記得。」父親說。

    就現今回溯,補習班招生的廣告詞,最膾炙人口的口號:「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我想,肯定是父親小時候聽過的這段打油詩演變來的。

    因為這個新的受教育契機,父親又能重回學校,十歲的他和當時七歲的二弟羅冬成為同學,二個人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父親就從一年級讀到三年級,那時候是他讀書讀得最快樂的時光。

    「當時除了國語,也上歷史、地理、算術這些課,我的算術學得不錯,但功課好卻替我惹了麻煩,因為班上有一位同學,他是班上的頭兒,他的算術不太靈光,要我教他,我嫌太麻煩不理他,結果他就找了一些同學常常找我碴,算是我求學過程中,唯一的陰影。還有,我的作文也寫得不錯,小時候還得過獎呢!」父親得意地看著我,我也不禁笑了,原來我和哥哥的文筆,是遺傳自父親。

    父親說到這裡時,正經過客廳的母親停下腳步消遣父親:「你的算術、作文都不錯,但國語發音沒學好,講話的鄉音太重,別人常常聽不懂。」

    父親眉頭皺了起來,解釋道:「那時學校雖然也有教國語,但老師也是大陳人,鄉音很重,加上那時候沒有教注音符號,所以我的發音老是發不準。我的國語主要還是十幾歲時,和來到大陳島的國軍軍官學的,那時家裡的房子被國軍徵召使用,分了大部分的房間給軍官住,我常和他們聊天,就湊合著學了國語,有鄉音也是沒辦法的事。你媽媽是到台灣才開始讀小學,那時學校有教注音符號,所以她的發音比較準。」

    「才不只是這樣呢!」母親反駁道:「我小學只讀到三年級,其實也沒學到什麼東西,我是到大了點在外頭工作後,自己訂了國語日報,一邊工作,一邊利用時間勤讀國語日報,靠自己用功自學認字與發音,我跟你才不一樣。」

    父親僅僅瞪了母親一眼,顯然父親正沈浸於求學往事的回憶裡,沒空和母親鬥嘴。

    父親十三歲時,發生了一件事,中斷了學業。當時父親讀書的小學,老師是從大陸請過來的,然而國民政府已全面從大陸撤退到台灣,局面愈來愈亂,老師有一次回去大陸就再也沒回來了,學校少了老師,也就只好停課了。

    又隔了一陣子,國軍在上大陳島的關帝廟那兒重開了學校,並派出軍官充當小學老師,學校重新招生,但那時候的父親已經無法回去讀書了。

    「自從你曾祖母過世後,家裡的情況開始變得不好,我身為長子必須下田工作、分擔農忙,我去讀書的話,家裡就少了一個幫忙的人手,你祖父和祖母實在忙不過來,家裡的弟弟妹妹又多,他們就要求我留在家裡幫忙,不要去讀書。」
    父親說。

    但是父親並沒有因此放棄求學念頭,他已明白將來若要出人頭地,就一定先要把書讀好,具備高等的學識,將來才有機會在社會出人頭地。因此,他還私下跑到學校去拜託老師,請老師親自來家裡和祖父、祖母溝通,務必要讓父親回學校讀書,老師好不容易說服了祖父母,但讀沒幾天,祖父又覺得家裡實在少不了父親的人手,最後還是禁止父親去上學,至此,父親心裡感覺徹底的失望。

    父親第四度回到學校讀書,則是到台灣以後的事了,那時候從大陳島來台灣的父親,被安置在花蓮壽豐鄉,當時有一間學校設在一間台糖的糖廠裡,離父親住的地方大約五分鐘的步行路程。

    父親當時已經十七歲,雖然他在大陳島有讀到小學三年級,但在花蓮入學時,卻被分班從小學五年級讀起,算是跳了一級,而一個班大約三十多個學生,從11歲到18歲的都有,同學間年齡的落差相當大。

    「我和當地的孩子混在一起讀書,同學大部分都是平地山胞的小孩。他們知道我是『大陳義胞』,對我特別好,不時還會請我到他們家裡吃土雞呢!」父親說。

    父親這時的生活還算安定,平平穩穩上了一年多的課,直到六年級快畢業時,又因為一件偶發的事件而放棄了學業。

    「我那時候自然學的不錯,自然課的老師很喜歡我,他勉勵我繼續讀書,說我如果繼續讀到畢業,他可以推薦我去念農校。」

    雖然有自然老師的鼓勵,但是父親的史地卻不太好,經常考不及格。史地老師又非常嚴格,並且有個奇怪的規定,考試考不好不會挨打,但考試退步太多就要挨打,父親的史地成績,平時一直保持在五、六十分,但有一次忽然考到八十多分的高分,父親非常擔心下次考試又回到五、六十分的水準,肯定會挨一頓打。

    「我想都十八歲了,在班上算年紀最大的學生,還要在小我五、六歲的小朋友面前挨打,覺得很沒面子。」思來想去,父親就有了輟學的念頭。

    剛好在那個時候,政府正計劃在花蓮美崙建造大陳新村,提供大陳鄉親可以像眷村一樣,群聚而居,相互扶持,於是發出公告招工,每天工錢有六塊錢。父親心想,一則是幫大陳鄉親重建家園,再則每天六塊錢的工錢,以當時零工的水平,已算優厚,這總比留在學校挨打好,而班上另一位和父親感情不錯的老鄉同學,得知政府招工重建大陳新村的消息,也向父親表示他不想讀書,要去蓋房子賺錢,結果二個人志投意合,便決定放棄學業,結伴去花蓮美崙蓋大陳新村去了。

    「這個決定,對我後來的人生影響很大,但當時的我哪裡想的到?直到有一天,有位長輩想介紹我去鐵路局當售票員,我很高興終於可以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不必到處去打零工,結果去徵試時,發現這個職缺必須具備小學畢業的學歷,我又不想謊報學歷取得工作,最後只能眼睜睜喪失進到鐵路局工作的機會。」父親說。

    也是從那時刻起,父親才真正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所謂「富不過三代」,但「窮也不能過三代」,他自知當一輩子的碼頭工人,經濟能力已有所侷限,但是他早已在心底許下願望,無論如何,也要讓三個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那麼羅家的下一代,才能掙脫社會的底層,重新取得出人頭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