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晉末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晉末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晉末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晉末年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學測加油【我所期待的世界:大同與小康、桃花源記、魯般】 每個人都有心中的理想國,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體現就在〈大同與小康〉這篇文章中,「大同世界」是天下為公,既然天下為公,大家也就願意為此有志一同,每個人都各司其份、各安其職、男有分、女有歸,這和〈論語〉中孔子強調「正名」,強調「君君、臣臣、父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Tsing Sh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青山東麓,與凌雲寺及寶蓮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為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

東晉末年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9:07:25

⭕️第38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地論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主,屬如來藏唯識學派。又作地論家、地論學派。係依十地經論之說,主張如來藏緣起義之大乘宗派。弘揚此宗思想者,稱為地論師、地人。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義學縉儒十餘人奉宣武帝之命,於洛陽翻譯...

  • 東晉末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4 07:12:34
    有 285 人按讚

    #學測加油【我所期待的世界:大同與小康、桃花源記、魯般】

    每個人都有心中的理想國,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體現就在〈大同與小康〉這篇文章中,「大同世界」是天下為公,既然天下為公,大家也就願意為此有志一同,每個人都各司其份、各安其職、男有分、女有歸,這和〈論語〉中孔子強調「正名」,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概念是一樣的,因為,當每個人都在正軌上,自然就能過上安定知足的生活,並達到「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共榮共好的境界。

    這種天然、本然的美好,在〈桃花源記〉中也被描述了,身處東晉末年的動盪,陶淵明不願同流合污,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同時,也在離去之際,表達了心中最好的嚮往。

    這份嚮往與道家老子「小國寡民」相近,也與「大同世界」有些雷同,那就是都呈現出互助互愛,黃髮垂髫或鰥寡孤獨皆有所養的幸福,也都有「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與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或「設酒、殺雞、作食」的無私分享。

    只是,不論大同世界或桃花源終究只是理想,終究無法實現。

    在〈桃花源記〉最末,作者安排太守立即譴人找尋而不得,並以劉子驥「尋病終」作結,直接宣告理想國的失敗。而〈大同與小康〉則在大同世界之外,另補充「小康世界」的「次好」可能,小康世界相較之下更符合中國立國傳統,「家天下」雖沒有「公天下」的大器無私、以德化民,卻也能在「以禮治國」的規範下達成安定和平。

    相較於前兩篇的正面模式,劉基在〈魯般〉一文中,則以寓言筆法,藉整修房子為喻,從在市集中見到一棟壞宅,卻沒有良木、良工可修,諷刺元代用人無方,導致國家傾頹,沒有救國的人才,故事中為壞宅哭泣的郁離子,其實哭的不是壞宅,而是理想國的破滅,和懷才不遇的悲傷。

    這篇文章從反例談及一個理想國必得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有原則、有方法,才能國治民安。

    三篇文章雖然表現方法不同,對美好世界的期待卻是一致的。

    ————

    #學測加油【面對家國之悲,我依然不改其志:浪淘沙、聲聲慢、賣花聲懷古張可久、出塞、旅夜書懷、孤兒行、破陣子】

    年少時,人人渴望建功立業,在世界具有一席之地;歷經命運與歲月的考驗,有些人獲得了功成名就,和了無遺憾的人生,有些人則不免有志業無成、命運悲苦、人生漂泊的感慨。而以下這五篇作品便是呈現了後者的心境。

    〈孤兒行〉從「人,生而不同」的現實面著筆,敘述孤兒被兄、嫂欺凌,身心飽受煎熬的悲慘遭遇;內容看似是家庭問題,實則反映了人情冷漠、道德扭曲的社會現象。

    而〈出塞〉與〈賣花聲懷古〉也同樣都是藉詩歌反應現實社會的作品,兩篇作品皆融合歷史、抒情與議論,皆藉秦漢以來的史實或戰場作延伸,對無數獻身沙場、至死未歸的人們,以及因為戰爭而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寄予無限同情。

    對照百姓的悲苦,也有作家期待自己能為社會作出貢獻。

    〈破陣子〉是辛棄疾免官後,寫給好友的作品。整闋詞在軍旅生活的想像中,刻劃出殺敵報國的願望,也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與〈旅夜書懷〉相同的是,兩篇皆是作者仕途失意時的作品,同樣對自己終究無法一展抱負有著遺憾,也都對現在已經年華老去卻四處飄泊感到悲涼,並且都在作品的上下段中運用強烈的對比,或從夢境或從美景中陡然一轉,跌回現實,產生強大的沉痛之感。

    人生至悲莫過於見證國破家亡,經歷從天堂跌落地獄。

    〈浪淘沙〉與〈聲聲慢〉這兩闋詞便是反映了這樣的心情,前者為李煜被俘入宋後的作品,寫春雨夜寒,從夢中醒來卻仍依戀著夢境,襯托身為囚虜的孤獨痛苦,也反映出無可奈何的身世之悲及故國之思;後者描寫李清照暮年的心情,透過秋天的蕭瑟風景,寫出失去丈夫後的孀居心情,更隱含金兵入侵、天涯淪落的家國感懷。

    這些作品除了共同表現面對社會與時局變化的無力之外,也都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為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淡酒、風急、雁過、黃花、梧桐、黃昏、簾外雨潺潺、天地一沙鷗等,無不是以景色堆疊出濃烈的寂寞愁緒,既寫景也喻己。此外,〈破陣子〉、〈浪淘沙〉皆運用夢境與現實對照,〈出塞〉與〈賣花聲懷古〉皆以史諷今,都可見得作者在構思佈局上的用心。

    ___

    ❤️學測將至,最好也最及時的引用素材就在課本裡,以這篇統整與孩子們分享,祝大家考試順利!加油!

    ❤️辛苦終有盡頭,我等你的好消息!

    #歡迎分享給需要的孩子們
    #閱讀素養 #文本分析 #學測 #統測 #指考 #會考

    本文出自龍騰出版【搶救國文 統測複習25週】

  • 東晉末年 在 福佳與林忌創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30 10:00:19
    有 376 人按讚

    林忌:黃易有部小說叫《邊荒傳說》,描東晉末年「五胡亂華」南北對峙,在中間有一個中土最興旺嘅地方,叫做邊荒集;邊荒集之所以存在,既是由於其地理位置,更係作為一個胡漢混雜嘅地方,而形成了獨特嘅文化「荒人」;北方嘅政權每次強大,就希望控制邊荒,然後成為踏腳石南侵,而「荒人」就一再反抗,先打敗前秦嘅苻堅,再打敗了後燕嘅慕容垂作結。

    然而作者最後交待,邊荒最終還是消失了,原因就是當南方與北方,決定要正面衝突,於是邊荒呢個地方,就分別成為了雙方嘅眼中釘,最後餘下嘅荒人紛紛離開,而邊荒集最終被曾是「荒人領袖」嘅劉裕所摧毀,只餘下說書人遺下嘅小說。

    黃易筆下這個故事,其實不斷利用邊荒來隱喻香港;而不幸嘅,就連結局都一樣──當中國與美國,決定終結數十年來嘅貿易與合作,而走向新冷戰嘅對抗時,當中國嘅野心,達至要完全控制香港嘅時候,那麼美國為首嘅西方國家,就只有支援港人,以至接受香港嘅政治難民;然後呢?就係把餘下嘅香港,視為敵對中國「不可分割嘅一部份」。當中國想在完全控制香港後,利用香港嘅價值,那麼美國為首嘅國家,就只有選擇封殺封鎖香港,令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嘅地位,令中國得到嘅香港,是殘缺嘅香港,既不再是金融中心,甚至失去香港嘅靈魂──香港人。

    這就是香港目前嘅宿命,一如黃易小說中嘅隱喻。

    先係貿易戰爆發,迫到中國推遲公佈大灣區規劃;再立《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針對中國借香港無限制輸入美國技術,再偷龍轉鳳到中國避過美國禁令嘅做法;最終中國要立「港版國安法」,清除香港異己,去全面控制香港,因此美國嘅回應,當然就係確認兩制死亡,然後封殺香港嘅金融地位,再拉走香港最重要嘅資產──受西方教育、文明又強烈擁抱民主自由嘅香港人,特別是專業人士;然後,香港就沒有然後了,變成一個與中國大陸城市一樣,由同一種中國人所控制嘅城市,作為圍堵中國資金出入,打殘中國嘅錢莊、金庫以至轉口港.....

    當香港嘅專業人士走晒,當香港嘅制度留畀港共玩晒,好快就會令香港烏煙瘴氣面目全非,就好似原本已經絕跡嘅貪污賄賂,甚至連豆腐渣基建,都已經成為常態。如果香港人,特別係否定中國呢一套嘅香港人走晒,香港嘅結局,當然就係玩完,而且美國為首嘅西方社會,都想你玩完--冇左香港呢對白手套,冇左香港呢個西方叫做「洗錢天堂」嘅掩護,去到今日都仲有七成人民幣交易係透過香港進行,中共資金一係就出唔到來,一係就無所循形,完全向歐美各國曝露。

    香港人,唔好妄自菲薄,我哋先係香港最有價值嘅資產;就好似邊荒傳說當中最有價值嘅係荒人,失去香港人嘅香港,只係一座再也沒有價值嘅中國城市。中國要消滅香港,要殺雞取卵,結果只會得到一座廢墟。人走地留,你用地球上最貴嘅天價,買豆腐潤咁細嘅單位,仲有咩用呢?當西方各國杯葛,得返中國人,香港就正式 certified,好似林鄭上年講「送中條例」一樣咁「壽終正寢」!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節錄,全文按連結,請訂閱壹週刊)

  • 東晉末年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8 22:02:10
    有 32 人按讚

    【復刻】科舉和選舉 | 盧斯達 on Patreon

    (今天立法會發生的事情,之前也已說過不少,大方向沒有改變,也就復刻一篇以前說過的東西。歷史始終是由立法會之外輸出秩序。唯一能夠破壞這個宿命的方法,是換人和換戰略。議會只能執行絕對否決議程,議員除了否決不談其他,新人還是有希望的,雖然泛民老黨還未承諾自己會玩35+攬炒。)

    我們一直都以為香港有「政治運動」,有反對派,其實一直都沒有。「公民社會」不是由等值的公民組成,而是階級社會,它的頂端是擁有立法會的人,以及擁有議席的黨派。一些局中人也會坦承,知道擁有議席,並不會改變甚麼,但會有錢,特別老實的人會承認:沒有選舉帶來的資源,連公民社會也不會有。那反過來要問這公民社會有多脆弱多虛無?

    所以我們對於「公民社會」都有一個由熱到冷的learning curve。我們曾經熱烈響應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之後越來越多的各種示威活動。每次抗爭的失敗結果固然更令我們更沮喪更看不到出路,然而敏銳一點的人都會發現,這些活動,由於是由金字塔頂端的人發動,控制,參與其中的我們,其實談不上個人充權,政客的選舉行情倒是充了電。所以這些活動搞得越多,泛民的選情其實越穩陣,2016年非建制派在直選甚至多過親北京派。

    他們的仕途越穩固,鐵票越來越鐵,但香港卻沒有變好,越來越壞。撫今追昔,香港人熱烈和應的公民社會活動,究竟是蓄力撼動體制,還是反而強化了體制本身?

    這些年來的抗爭出現群眾與大台之爭,從這個階級公民社會的視野來看,其實十分簡單。因為金字塔下層的人想改變那件事,但其實去錯了場合,那些活動,本質上其實都是金字塔上層人的曝光活動、競選集會會,因為政客的手段和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議席,並無其他。他的整個生命,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改變甚麼」、「推倒甚麼」,只會為選舉帶來變數。

    所以活動之中,底層和下層的參與者,本來就是打算做不一樣的事,彼此的衝突也就是命定的。泛民會派說客、糾察去試圖控制下層人,是不想這些活動出亂,離開自己的掌握。和平展示,是好的曝光,焦點在他們頭上;出了衝突,是不好的曝光,焦點轉到了平民身上。

    整件事的問題是甚麼呢?就是當權者用議席遙遠控制了整個有可能出現的反對運動。我們一直以為那一半直選議席,是整個體制之中少少的民主元素。其實真相是,選舉就是香港最大的統戰活動。這個道理就像一千年的科舉,它以極少數的官位和希望,誘騙天下的所有能人異士,耗費精力於科舉考試。一旦有那個考取功名的心,朝廷的底線,就是他們的底線。就算錢和權未到手,心思也已經休戚與共了。

    孔乙己只知道回字有四個寫法,但相信皇帝有日會採納自己的救時良策,這個夢幾十年都沒發成,人可能會發一半的癲。這天孔乙己跟酒館的人說,皇帝的特使昨天來跟他談論天下大勢。為著一個科舉或者選舉的位置,有很多人會想得入迷發癲。沉迷選舉,不只倒錢落海,而且在無形之中,被對方統戰。無論投入多少,都事倍功半,因為在金字塔高層的控制下,所有「公民社會」的活動,都是選舉的伸延,放出去的,最後都是他們收回來。選舉以及它派生的公民社會,說白了只是政權的延伸。

    這個機制的運作,可看2014年佔領運動。一開始泛民核心還是想騎乘,當一般的活動來搞,是後來催淚彈一射,群眾一衝,衝出了兩條路,一邊是雙學,一邊是旺角群眾。這在後來就是自決派和本土派。這對金字塔的上層,是運動收不了科,而且危害自己的選舉,是蝕了大本,所以他們很快就催促雙學退場,後者拒絕,於是內部也種下了裂痕。

    中國出手剝奪自決派和本土派,是來香港平亂。因為以前泛民一向能夠控制住「江湖」,但現在他們控制不住,於是中國要自己出手。而對於被剝奪議席的自決和本土派,就好像那些已經花光盤川,散盡家財上京赴考的進士,臨門一腳被拒諸門外,損失慘重,很難翻身。

    看科舉制度和香港,在此情此景,也頗有得著。東晉末年,有一個標榜道教法術的孫恩起事作亂,後來孫恩兵敗自殺,他的妹夫盧循得到一個招安機會,獲封為永嘉太守。一般人到這一步,也就應該滿足。但盧循繼續起兵作亂,興水兵輾轉廣州、香港等地,甚至遠征現在的越南。有一些士兵在大嶼山和港島停留,成為原民民之一。後來的陸地人視他們為異族,描繪其為「魚人」,是為盧亭魚人。

    據說蜑家人是他們的後代。但無論如何,水上人被陸上人和朝廷歧視,無權參加科舉,不能置業甚至讀書識字,則是有史可記。一班人打從開始就被斷絕了進入建制的路,又不能買田炒地,他們就走了另一條路,好像蜑家人張保仔和他的同道,去了做海盜,成為連清朝海軍都過問不了的商業帝國;明國滅亡之後,鄭氏奪取台灣抗清,靠貿易撐了18年,日韓琉球和台灣的貿易活躍到清朝要搞焦土戰,推行遷界和海禁。

    剝奪政治權利在東亞歷史並非那麼少見。水上人就是長期被排除於體制之外的族群,跟猶太人一樣。當初英軍上岸的時候,傳說有一個叫「阿群」的村民做帶路黨。這些由盧循、張保仔到阿群的故事,介乎於神話和歷史之間的東西,是帝國邊境那一群人的心理投射。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唱了上千年,現在還在唱。根據《皇帝和祖宗》等等的人類學研究,以前華南的非漢住民,為了「合法」擁有田產和子孫的科舉考權,會偽造族譜,「變成」漢人。現在這個故事也一樣,「變成」中國人,認祖歸宗之後,就能得到某些陸上的利益。但在圈地運動中,永遠會有人失敗,例如新一代。現在他們連投考科舉都不可能,那麼他們的出路就只有做張保仔,成為各種走私犯,或者阿群。

    這些人都輝煌過,只是在陸上人寫的歷史沒有英雄忠烈的定位,可是他們生存過、繁榮過、自由過。而不是成為到了中秋、年關,都沒有再見過他來還錢,那個役役於科舉和文字的死孔乙己。

    2018-05-23

    (今後新文會放在Patreon限定,歡迎及推介訂閱: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東晉末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2-07 03:02:18

    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Tsing Sh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青山東麓,與凌雲寺及寶蓮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為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青山禪院內的香海名山牌樓、大雄寶殿、地藏殿、山門和護法殿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而不二法門牌樓、修道者及長者宿舍、客堂、宿舍和觀音閣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功德堂則獲三級歷史建築評級。青山禪院創院主持顯奇法師於1932年圓寂以後,青山禪院與青雲觀的管理權發生糾紛。直至1998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判業權及管理權,按高等法院在2002年5月23日的判令,青山寺為一公眾寺院,並成立「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以信託形式管理青山寺(不包括青雲觀)及其相關財產。青山禪院創建於1,500年前的東晉末年,亦是「新安八景」之一的「杯渡禪蹤」所在地。自創建以來曾多次易名,包括以「普渡寺」、「斗姆宮」、「杯渡寺」、「杯渡庵」及「青雲觀」等。該寺的重建,亦與杯渡禪師有關,據中國古籍「高僧傳」所載,杯渡禪師 是劉宋時期的人,相傳他歡喜坐一隻大木杯雲遊四海,故名「杯渡」。最初的「青山禪院」,衹是一塊岩石及一間茅屋而已。「青山禪院」內,有一個「杯渡岩」,是一個大岩洞,岩洞內有一平石,是杯渡禪師最初到青山居住的地方,岩洞上的平石已建成一座小廟,廟額書「杯渡禪師」四字,這就是最初的「杯渡廟」。小寺廟旁邊,尚有一座一千年前的「杯渡」大石像。據說是由杯渡禪師 的徒弟所建,並搭茅屋於岩洞前,作為寺廟。到了唐朝末年,廣東省裡的小諸侯國稱南漢,當時南漢帝於大寶12年(969年,北宋開寶二年)封「青山」為「瑞應山」,並命人雕塑杯渡禪師的神像,在山上供奉,開始建一間「杯渡寺」,這是「青山禪院」的前身。其後曾多次重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