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東大圖書公司歷史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東大圖書公司歷史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 參考書目 專書: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錢穆,《國學概論》(...
參考書目
專書: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錢穆,《國學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93)。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正中書局,1982)。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商務印書館,1982)。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2)。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台北:學生書局,1984)。
錢穆,《史學導言》(台北:中央日報社,1981)。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3)。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評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
錢穆,〈中國傳統政治與五權憲法〉,《政學私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
錢穆,《文化與教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台北:東大,1980年)
《中國歷史精神》,(台北:商務,1965年)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
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徐復觀,《徐復觀文錄選粹》(台北:學生書局,1980)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1)
徐復觀,《論戰與譯述》(台北:志文出版公司,1982)
徐復觀,《徐復觀最後雜文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徐復觀,《徐復觀先生紀念文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集-論中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集-看世局》(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集-記所思》(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集-憶往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一(台北:學生書局,1985)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台北:學生書局,1985)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學生書局,1980)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續編》(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
徐復觀,《徐復觀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86)
徐復觀著、簫欣義編,《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學生書局,1987)
徐復觀,《無慚尺布裹頭歸-徐復觀最後日記》(台北:允晨出版社,1987)
陳鼓應編,《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台北:世界文物,1969)
牟宗三等著、周陽山編,《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文化傳統的重建》(台北:時報出
版公司,1988)
艾愷,《文化守成主義論-反現代化思潮的頗析》(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6)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余英時,《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麟-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1991)。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7)。
周策縱著、楊默夫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1981)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3)。
周陽山、徐復觀,《知識分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公司,1985)
金耀基等,《中國現代化的歷程:知識分子與中國現代化》(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6)。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林毓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雜憶與隨筆》(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0)。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殷海光書信集》(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0)。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一)》(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0)。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二)》(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0)。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三)》(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0)。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殷海光紀念集》(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0)。
傅樂詩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
唐德剛,《胡適雜憶》,(台北:風雲時代,1992年)
沈清松,《解除世界的魔咒》(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6)。
李木妙,《國史大綱錢穆教授傳略》(台北:揚智文化,1995)。
郭齊勇、汪學著,《錢穆評傳》(南昌:百花州文藝,1995)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書局,1996)。
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顧頡剛,《走在歷史的路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
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香港:龍門,1964年)
顧頡剛等編,《古史辨》(1-7),(上海:上海古籍,1982年)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4(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台北:允晨出版公司,1989)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2)。
張君勱,《新儒家思想史》(台北: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1980)。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3)。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周予同,《群經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
William Theodore De Bary著、李弘祺譯,《中國的自由傳統》(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2)。
彭明輝,《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期刊論文
錢穆,〈中國民主精神〉,《文化與教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6)。
嚴耕望,〈錢穆傳〉,《國史館館刊》,17(台北:國史館,1994)。
嚴耕望,〈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錢穆先生紀館館刊》,1(台北:錢穆先生紀念
館,1993)。
胡昌智,〈錢穆《國史大綱》的社會背景〉,《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
版公司,1992)。
胡昌智,〈社會變遷中演化式歷史意識的產生-《國史大綱》〉,《歷史知識與社會變
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2)。
胡昌智,〈怎樣看《國史大綱》?〉,陳文瑛(編),《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創刊
號(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1993)。
杜維明,〈如何回應錢賓四先生的「澈悟」?〉,《中國文化》,10期1994年8月。
傅斯年,〈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傅斯年全集》4(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
自由中國社論,〈堵防時代思潮中的一股逆流〉,《自由中國》,6:10(台北:自由中
國雜誌社,1952)。
自由中國社論,〈自由日談自由〉,《自由中國》,10:3(台北:自由中國雜誌社,
1954)。
自由中國社論,〈遏止這股反時代的逆流〉,《自由中國》,15:5(台北:自由中國雜
誌社,1956)。
自由中國社論,〈不要怕民主〉,《自由中國》,16:1(台北:自由中國雜誌社,1957)。
自由中國社論,〈重整五四精神〉,《自由中國》,16:9(台北:自由中國雜誌社,1957)。
自由中國社論,〈跟著五四的腳步前進〉,《自由中國》,18:9(台北:自由中國雜誌
社,1958)。
羅義俊,〈論《國史大綱》與當代新儒學〉,《中國文化月刊》,167(台北:中國文
化月刊社,1995)。
陳勇,〈錢穆、顧頡鋼古史理論異同論〉,《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4(台北:錢穆先
生紀念館,1996)。
湯承業,〈讀《國史大綱》與《國史新論》感言-道統語法統獻論〉,《錢穆先生八十歲
紀念論文集》(香港:新亞研究所,1974)。
余英時,〈猶季風吹水上麟〉,《猶記風吹水上麟-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
書局,1991)。
逯耀東,〈從五四到中國社會史大論戰〉,周玉山(編),《五四論集》(台北:成文
出版社,1980)。
杜正勝,〈從疑古到重建〉,《當代雜誌》116(台北:當代雜誌社,1995)
黃克武,〈錢穆的學術思想與政治見解〉,《師大歷史學報》15(台北: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1987)。
西文書目
Levenson, S.M.,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3Vols.,1958.
Schwartz Benjamin , 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 Yen Fu and The
West(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