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基門診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基門診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基門診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基門診表產品中有3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14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hmHokMX3DZ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東基門診表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9:41:45

. 【2021東基:門診見習篇】 . 之所以喜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出去見習,是因為可以一窺不同地區的醫療現況。新制公費生升任主治醫師後要下鄉六年,也可趁機看看未來下鄉環境大概如何。受疫情影響,加上過去幾次見習已經參與過多次IDS、居家醫療,所以這次來到台東以門診見習為主。以下分享最有印象的感染科、洗腎...

東基門診表 在 克里斯餐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1:21:06

人生第一次做全身麻醉手術居然是疝氣 近半年開始接觸健身,做身體健康的那種,每次練腿,尤其做45腿推總覺得左側小腹靠近腹股溝那帶有點東西卡著,因為本人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運動的習慣,剛開始以為是筋骨沒展開卡卡的,人就是這樣,沒動沒事,一動就有事(翻譯略)。 正好最近在追派遣女醫Doctor X ,有天...

東基門診表 在 趙函穎營養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04:07:10

美好身心靈打造指南 #張老師月刊 想要減肥成功?先來學會吃對營養,讓身體荷爾蒙平衡,心情愉悅,自然就能夠長期執行瘦身計劃,讓你吃的開心還能健康瘦身! 撰文/ #趙函穎營養師 剛過完農曆年,與親朋好友團聚,大魚大肉零食糕餅,再加上冬天天冷就想吃,你是不是也把自己的肚子身材養的圓滾滾了呢? ...

  • 東基門診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5:48:47
    有 637 人按讚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 東基門診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8:47:07
    有 726 人按讚

    [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收到報告通知書,竟然刺眼地寫著:「異常」。

    收到報告書的當下,我和我媽及妹妹正外出吃午餐,雖然我表面鎮定,心裡卻是波濤洶湧,就連眼前的飯都沒了味道。

    抹片異常,有可能只是發炎,但也有可能是輕微的細胞病變,或可能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趨近 100% 都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乍聽下很可怕,但其實研究指出,只要有性生活的人,80% 都曾染過 HPV。只是 HPV 病毒有分很多種,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的,例如 4、11 型,只會引起菜花之類的東西,病毒自行消除就沒事了,但也有些是屬於「高危險型」,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第 16、18 型,這兩種類型特別毒,也和肛門癌與口腔癌也有關。不過,無論是低危還是高危 HPV,雖然目前都沒藥可醫,但是都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去消滅,不過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不好,HPV 就會不斷感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然後慢慢進展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

    所以,收到抹片異常報告後,接著就要到醫院做病毒檢測,如果沒有病毒,那可能只是一般感染,如果有病毒,那就有可能是細胞病變。
    兩個禮拜報告出來,結果我中了一種高危病毒,第 56 型。
    既然有病毒,那就要再往下檢查了。於是醫師又幫我做了小切片。做小切片沒什麼感覺,只是聽到醫生器具「啪」的一聲,當下聯想到剪刀,剪刀剪肉的幻想畫面,讓我反胃想吐,那天做完小切片後,馬上去附近一家喜歡的咖啡廳喝了一杯溫暖的 cappucino 壓驚。

    又是漫長的兩個禮拜。
    回診看報告,小切片結果確認了,是「上皮鱗狀細胞病變第二期」,簡稱 CIN2。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子宮頸癌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叫做「癌前病變」的階段,癌前病變雖然字眼裡有「癌」這個字,但它和真正的「癌症」還是差了很遠,也就是說,它還不是癌,但放著不管幾年,有可能變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分三期,簡稱 CIN1、2、3,其中 1 期最輕,3 期最嚴重,通常如果只是 CIN1,醫生都會建議先追蹤觀察,因為 CIN1 很高機率可以靠提高免疫力回到正常。但到了 CIN3 就比較難自己好,通常建議會開刀。

    但我是卡在中間的 CIN2。CIN2 有可能自己好,也有可能不會,必須長時間密切追蹤。港星梅艷芳當初就是確診 CIN2,但是因為不明因素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才拖成子宮頸癌,遺憾離世。
    我後來選擇先追蹤半年。然而,六個月過去了,再做一次抹片,仍然是 CIN2,醫生說看似沒有好轉跡象,那不如就考慮開刀吧。
    於是在今年五月,我動了人生第一個手術,「子宮頸圓錐切除」(LEEP)。
    子宮頸圓錐切,就是拿一個電圈,將子宮頸上有問題的部分切下來,大概一到兩公分。

    開刀那天,我爸媽一大早就陪我去醫院等候。我換上了醫院的長袍,坐在候診室等候手術叫號,一向神經質的我媽,看起來比我還緊張,但我爸卻一副老神在在,還買來了麥當勞早餐在旁邊吃,邊吃邊聊,讓我安心了不少。
    叫到我了,我被推進手術室,幾個護士圍在我身邊,幫我接上各式各樣的儀器線路,最可怕的部分應該是在我手背上插針吧,那對我來說,只比把針插到指甲縫裡還不恐怖一點。一切就緒後,醫生還沒出現,但護士說要幫我麻醉了,我說好。麻藥從點滴進入體內,護士話說完不過三秒鐘,我就抵擋不住地陷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來時,人已經在移動的病床上了,我記得嘴裡喃喃唸著什麼英文,意識到自己清醒後,又對旁邊的護士說了謝謝。然後又沈沈睡去。再次醒來,我仍躺在床上,只是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覺得很溫暖,好像新生兒一樣安心。
    躺沒多久,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於是起身呼喚護士。看了看時鐘,沒想到從我被推進手術室到現在,感覺很久,但其實才一個多小時而已。
    下半身基本上沒什麼痛楚,只是深處隱隱約約有種麻麻的感覺而已。我到廁所順利排尿後,護士就放我回家了。

    術後,醫生說一個月不可以有性行為,也不能提重物或穿高跟鞋,以免發生傷口裂開事件。但是,術後我完全沒有感到痛楚,兩個禮拜內甚至一滴血都沒流,再加上整個手術過程我完全沒看到醫生本人,所以還有點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開刀。

    在那之後,我花了兩個月才把身體調養回來。「子宮頸圓錐切」理論上雖然是個小手術(實際開刀時間大概 10 分鐘以內,當天開完當天回家,過去甚至還是門診手術),但是我覺得身體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連月來的精神壓力,導致我下體不痛,反倒是偏頭痛不斷發作,整個人也是病懨懨的,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整個人就是狀態很差。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多月我才回醫院回診,去看圓錐切的組織報告。
    切片邊緣都是乾淨的,接下來只要半年追蹤一次,連續三次都正常,就改回一般做抹片的頻率就好了。謝天謝地。

    經歷了這將近一年的驚魂後,變得更重視與珍惜以前不在意的事情。例如,覺得一個人能每天固定做瑜伽,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去健身房重訓隨時可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強到足夠支撐這些日常鍛鍊。又例如,現在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時神清氣爽,一天下來沒有頭痛或哪裏不舒服,排便順暢月經正常,就會覺得那真是一個勝利的一天。

    忘了在哪裡看到,「健康」不是「不要生病」就好,「健康」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讓自己維持在個人體質「最巔峰」的身心狀態。這個觀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照顧自己的「佛系態度」,使我現在更有意識地在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讀到這裡的女性讀者,不要忘了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也不要忘了時時照看自己的身心!以下整理出經歷了婦科一年驚魂後,學到的一些事情:

    1/ 雖然政府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開始定期做抹片,但其實只要妳一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染上 HPV 病毒,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情況做調整。記得有看過案例是,一個女生很早就有性經驗,結果 20 出頭就出現癌前病變。我認為雖然不需要過度擔憂,但是有意識地關注這件事非常重要。

    2/ 雖然「癌前病變」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從 CIN1 到 CIN3 的進程多數非常緩慢,進展到侵襲性子宮頸癌更是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所以根本不必諱疾忌醫或是恐慌。應該想說,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可以偵測到最早的「不對勁」,並且提供即時斬草除根的方式,這根本就是現代人的超級福利吧!

    3/ 一個人可能同時感染多種 HPV,HPV 目前沒藥醫,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消除,因此建議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不要抽煙喝酒,壓力熬夜等等,也不要覺得人生中某些討厭的人事物忍過去就好,環境不好就要趕快斷捨離,世界上沒人值得你氣出病來

    4/ 性伴侶多的人,感染 HPV 的機率可能高一些,但是這不代表性伴侶數少的人,就不會感染 HPV。這種東西就是有就會中,有人可能性伴侶人數好幾個人,但他沒中就是沒中,也有人性伴侶只有一個人,但就這麼倒霉中了

    5/ 如果你的抹片報告是發炎,記得要再回診治療發炎,然後再做一次抹片。因為抹片有一定的「偽陰性」機率,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

    6/ 癌前病變的治癒率將近 100%,而且整個治療過程完全無痛,所以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面對,有事情早點解決,總比晚發現好!為自己勇敢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子宮頸 #抹片 #健康 #婦科

  • 東基門診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17:33:25
    有 15 人按讚

    最近Netflix上架韓劇「醫生耀漢」,它稱不上新片,是2019年的舊劇了,在此我不是要推這部劇,只是對於此劇圍繞著「疼痛」這個主題的探討很有共鳴。
    拜此劇之賜,我發現醫院竟然有「疼痛科」這種門診,是我過去所不知的。
    我稍微查了一下,發現要當疼痛科的醫生並不簡單,得要橫跨多領域的醫學專業背景,才能有效協助病患找出痛因,對症下藥。(我並非專業人員,若是資訊有錯誤,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啊!)

    男主角是疼痛醫學的權威醫生,偏偏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罹患罕見的「先生性痛覺不敏感症」,不只感受不到痛覺,也完全接收不到溫度的刺激,意即不知道何謂疼痛和冷熱。
    一個從小到大都不知何謂疼痛之人,竟然試圖了解疼痛,並努力為病患找出原因,聽起來是不是一種極為衝突的設定?
    先不論男主角究竟能否對病患感同身受,但他對於疼痛的詮釋深得我心,他如此定義:「疼痛是身體對我們所說的話。」
    意思是,身體有危險或異常的時候,會透過疼痛來告訴我們。
    疼痛不過是個警訊,提醒我們身體已然失衡,需要做出調整,因此疼痛本身並不非壞事,而是確保存活的自然機制。
    反觀與男主角一樣的疾病患者,大腦無法接受到疼痛的訊號,身體也就無法對周遭的環境做出適當的回應,通常都要危急性命的明顯症狀出現,才會得知身體出問題,因此這類患者的壽命大多很短暫。
    由此可知,疼痛反而是值得感謝的一種禮物,讓我們知道太燙的東西不能碰、冷要加衣服避免失溫、痠痛需要休息、刺痛有可能是發炎要注意。

    劇中男主角在接受訪問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只有不明原因的疼痛,沒有無原因的疼痛。」
    往往會去到疼痛醫學門診的,都是較為特殊案例的病患,已經去過其他科別門診,做過許多檢查都找不出肇因。
    劇中的醫生們面對這樣的患者,並非給個止痛藥,單純解決疼痛的感受就好,畢竟如此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疼痛依然有可能反覆發作。
    他們得要試著抽絲剝繭,一步步排除單一因素,運用整體全面的角度,追根究柢去找出造成影響的是哪個身體系統病變,亦或是何種外在入侵的病毒。
    這樣的過程,不禁讓我對聯想到「情緒」。

    「疼痛」與「情緒」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皆為一種展現在外的表徵,差別在於,一個是身體層面,一個是心理層面,目的是讓我們有機會意識到自身的狀況。
    當疼痛出現,基於想擺脫不舒服的感覺,便會促使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而找出應對及調整的方法,以至於有機會正視過往習慣的身體使用模式,是否不符合目前身體所需。
    因此疼痛絕非是來折磨我們,反倒是來協助我們傾聽身體的聲音,提供更深入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
    畢竟人體是一個極度複雜且龐大的組織,縱使現代科技如此進步,仍有許多未能全盤解密的部分,即便同樣身而為人,也會由於基因、環境、飲食等因素而產生各自的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身體運作機制。
    比起無法時時刻刻觀察我們的專業醫生,也許我們才是自己最好的治療師。
    唯有當我們有意識地覺察並與身體連結,才會明白什麼是適合自己身體的解藥。

    情緒亦然如此,常常我們都希望那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情緒趕快消失,就像我們祝福的話語總喜歡加上「快樂」兩個字,生日快樂、新年快樂、聖誕快樂、天天開心等,好似開心快樂才應該是常態,不屬於正向的情緒只會造成不良影響,最好通通離開。
    當我們感到憤怒、失望、恐懼、傷心、焦慮、內疚等情緒時,絕非情緒本身是個錯誤,需要被擺平或消滅。
    反而要恭喜自己,藉由情緒的發生,有了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機會,意識到必定是自己內在有某個議題存在,情緒才會被觸發。
    進而向內探索,追本溯源找到困住自己的枷鎖究竟為何。
    有可能是舊時未被處理的創傷,也有可能是已不再能支持到自己的某個信念在作祟。
    覺知就是一道療愈的光,埋在底層的根源才有可能被照亮,帶來自我轉變的契機。
    當我們有意識地一次又一次超越慣性反應,同樣的人、事、物便不再會產生左右自己行為的情緒了。

    既然聊起疼痛,就必須來推一下自己的Podcast單集,在「EP22. 疾病不是身體的枷鎖,反而提供釋放自我的線索」,透過節目搭檔馬妮陪伴媽媽治療癌症的過程,以及我們各自從身體上的症狀所察覺到的內在議題,一起來探討看看我們是如何讓自己「病由心生」的。
    不論是疼痛還是疾病,也許都是靈魂想說的話,透過有形的身體展現出來,為我們帶來生命蛻變的可能。

    你是否也曾經對於健康感覺到焦慮?
    撇除現代人更容易發生的那些心理疾病,各種過敏、皮膚發炎、頭痛、關節炎、胃痛、腰背疼痛等等大家也都不陌生的吧!
    在醫學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因為各式疾病資訊的頻繁流通,反而使得大多數人對於健康都有著隱隱的焦慮。
    相信從小到大,每個人都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疼痛或是疾病,可能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會想著趕快消滅病原或是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背後更大的秘密。
    若是更有意識地去覺察,也許會看見病痛真正想要傳達給自己的訊息。
    而那些小病小痛也夾帶著身體寫給我們的情書,讓我們有機會從另一個面向好好愛自己。

    如果看到這裡你也對這集的主題有興趣,那就趕快打開Podcast聽一下吧!
    收聽連結放在留言處喔!

    #瑜珈是很好與身體連結的方式
    #因此選了這張照片

  • 東基門診表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4 10:28:09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14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hmHokMX3DZ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www.easyshopping.hk/vendors/ba-da-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新增確診病例過去一周有所下跌,最近兩天更只有個位數,由歐美返港人士引起的第二波爆發似在放緩,然而不等於疫情受控,本地傳播鏈切斷了多少,尚待進一步觀察;復活節假期不少人郊遊或外出活動,離島郊外人潮如鯽,要過一兩周才知道本地疫情會否出現反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市民必須保持警惕,不能鬆懈;社區防疫措施本月底是否可以逐步放鬆一些,亦要審時度勢,切忌操之過急。疫情發展猶如波浪起伏,即使第二波放緩,第三波隨時又有可能驟然湧來,當局應趁一波與一波之間的緩和期未雨綢繆,為可能出現的下一步高峰作好應對準備。

    蘋果頭條
    港人仍在關心武漢肺炎疫情之際,港澳辦及中聯辦卻聯合出手,對港大搞政治清算。兩辦昨午突然出稿,「強烈譴責」公民黨郭榮鏗和民主派議員,拖延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無異於「政治攬炒」,更向郭扣上一頂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帽子,企圖將議會抗爭老屈成瀆職刑事罪行。有民主派指北京、建制不滿郭拉布,令《國歌法》或無法在本立法會期通過;郭榮鏗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回應,狠斥兩辦指控是「無的放矢」;有法律學者批評兩辦言論已違《基本法》不得干預香港事務條文。

    東方正論
    香港醫療制度千瘡百孔,弊病罄竹難書,新冠肺炎疫情令到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大大加重,超越負荷,問題更加白熱化。為了集中資源處理肺炎病人,削減大量非緊急服務,其中尤以專科門診及手術特別受影響,病人慨嘆「等睇病等到死」。
    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過長,一直為人詬病,當中以骨科最嚴重,在疫潮爆發前,港島西聯網新症平均要等近三年半才可以見醫生,其他聯網也要等兩年。若病人要換關節,除了排隊門診,也要苦候手術期,新界西聯網最快也要等七年半才做到手術,令人咋舌。內科及眼科新症亦要等三年。有腳不能走,有眼不能看的苦況,一日也難忍受,何況等三五七年?

    星島社論
    港澳辦及中聯辦這兩個代表中央的機構,昨天罕有地一起發重炮,猛轟主持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會議的郭榮鏗,以及蓄意癱瘓內會運作的部分泛民議員,直斥他們搞「政治攬炒」,不顧公眾利益,令人質疑其做法有違宣誓誓言,構成公職人員行為失當。這番評論語氣極重,顯示中央再不容許立法會亂局繼續下去,並促政府與建制派雙管齊下,除了在政治上抗衡,還可採取法律手段反擊。依此思路,如果泛民不肯收手,政府與建制派勢會有更強對策。
      內務委員會是立法會運作的重要「齒輪」,如果停擺,許多法案的審議就無法進行。泛民當然知道這是「要害」所在,所以去年十月中本屆立法會開鑼以來,公民黨郭榮鏗一直藉着主持內會會議,與一些泛民議員蓄意操弄程序,阻延選舉內會主席和副主席,令所有運作因而停頓。

    經濟社評
    本港新冠肺炎新增確診個案持續回落,但專家不敢輕言疫情受控,皆因病毒像「忍者」般曉得分身術和隱匿術,令人防不勝防。港府須擴大病毒篩檢,並動員民間力量一起做,才能及早揪出「忍者」病毒感染者,避免社區爆發。
    新確診連續兩天錄得單位數,是近一個月來首次,令很多人相信這波外地輸入疫情已現受控苗頭。當局對此顯得審慎,指感染人數回落,與長假期私家診所沒開診,市民交回唾液樣本減少有關。
    疫情趨緩,但專家最擔心的是隱形病人在社區播毒,因近月有多宗未找到源頭感染個案,代表社區有隱性傳染鏈。在上月,外地入境確診者中,有25%是沒病徵人士。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指,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毒能在48小時內於人體肺細胞內複製多100倍,又懂得阻攔免疫系統攻擊,令感染者沒出現發燒、咳嗽等徵狀,猶如「忍者」般隱身,難以被發現

  • 東基門診表 在 Ta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27 20:00:00

    ✅訂閱 👉🏽 http://bit.ly/sub_tao
    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10週科學減肥 系列:https://goo.gl/V23AdL
    💻#有問有答 系列:https://goo.gl/7X7PdS
    💻#人生攻略 系列:https://goo.gl/utjNgQ

    ⌚️SWOLE 👉🏽 https://www.swoleoclock.com [ 9折折扣碼 tao ]
    💊Myprotein 👉🏽 http://tidd.ly/8b59ba2e [ 75折扣碼 tao25 ]
    ㊙️台蓄雞胸肉 👉🏽 https://goo.gl/fpciPC [ NT$250折扣碼 CFTTAO ]

    ✍🏾工商 ONLY 👉🏽 business@ricegvng.com

    📤來問我問題 ✍🏾
    ♛ WEIBO: Tao-Taiger负责人
    ♛ Instagram/IG: ricegvng
    ♛ Facebook : ricegvng

    連續382天斷食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495396/pdf/postmedj00315-0056.pdf

    郭漢聰醫師講解斷食和注意事項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Fasting.htm

    胃潰瘍可能導致胃癌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8657240

    長時間斷食可能導致心肌萎縮
    https://www.springer.com/cda/content/document/cda_downloaddocument/9783642290558-c2.pdf?SGWID=0-0-45-1331359-p174310858

    長時間斷食可能可以感善免疫系統
    https://news.usc.edu/63669/fasting-triggers-stem-cell-regeneration-of-damaged-old-immune-system/


    ▬▬▬▬▬▬▬▬▬▬▬▬▬▬▬▬▬▬▬▬▬▬▬▬▬▬▬
    歡迎回來我的頻道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
    斷食對於身體的潛在危害
    其實放眼望去
    大家討論斷食的好處很多
    但不多人分享斷食
    可能對於身體的一些危險
    同時我們也會
    有蚊子
    同時我們也會破除一些
    鄉民對於斷食的迷思
    在影片開始以前呢
    請記得訂閱
    因為接下來我會繼續分享
    這些有關斷食
    或是訓練飲食等等的影片內容
    如果你剛步入健身啊
    或是你已經在健身一段時間的話呢
    你絕對不想要錯過接下來這些內容
    所以趕快按下訂閱後
    我們就可以開始今天影片內容
    首先你需要知道
    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斷食
    如果你是這邊以下的人的話
    那基本上你和斷食
    是沒有任何的緣分的
    如果你患有以下這些條件的話
    那做長時間斷食
    或是間歇性斷食
    可能會造成身體一些不必要的危險
    那斷食的定義其實是
    一段時間不讓身體攝取
    任何有帶熱量的物質
    通常我們要進入到斷食的階段
    會是至少四到十六小時
    這段窗口是沒有任何的熱量來源
    假設你早餐吃了
    中餐沒有吃
    晚餐再吃
    那這樣的時間內呢
    其實不太算是斷食
    因為在這段時間
    你的身體還是習慣
    去從你吃的食物中換取能量
    而不是從你自己身上的脂肪
    或是酮體得到能量
    這是很大的差異的
    很多人認為
    早餐吃完後
    中餐忘記吃
    晚餐再吃
    那肚子很餓
    這樣是因為斷食所造成的
    其實並不是
    普遍的斷食的方式會在
    晚餐吃完後呢
    一直到隔天早餐不吃
    中餐才吃
    那你隔天沒吃早餐
    到中餐這段時間
    其實是不太會造成肚子飢餓的
    所以這是我們在對斷食
    要先建立一個共識
    我們討論斷食呢
    是空腹後早餐不吃
    或是一個長時間
    從四到十六小時的斷食窗口
    當然斷食最恐怖的一個地方就是
    如果你長時間不進食的話
    會不會有機會把自己給餓死
    簡單來說
    是絕對有餓死的可能的
    而過去呢也有一些案例
    是長時間沒有進食
    最後的下場呢
    就是餓死
    在1981年的時候
    蘇格蘭的一個監獄
    曾經有十位政治犯
    那個時候為了要表示對於當時
    英國政府不滿
    他們決定用斷食的方式呢
    表示抗議
    這些斷食者的下場
    其實都是非常淒慘的
    最長的人斷食達到七十幾天
    最後這十位政治犯的下場呢
    都是被餓死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一件事是
    在同樣的區域
    早在十年前
    有一位二十七歲過度肥胖的蘇格蘭男性
    他曾經為了要減脂
    所以嘗試了斷食
    而且他這個斷食是
    長達一年又十八天的斷食
    這全程的斷食
    都有被醫生嚴密的記錄下來
    也有醫生的監督
    而在三百八十二天的斷食
    這位過度肥胖的男性
    他只攝取水
    每天該攝取的
    維生素和礦物質
    以及電解質
    在這段時間他總共
    原本的體重兩百零七公斤
    一路瘦到八十二公斤
    而且在斷時後的五年
    都沒有復胖
    這位蘇格蘭男性
    他至今還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成功斷食了一年又十八天
    這位蘇格蘭的男性
    和後面十位斷食死亡的政治犯
    他們的差異在於
    這些政治犯可能因為環境
    因為他們當時在監獄
    沒有辦法攝取每天所需要
    維持身體機能的維生素
    礦物質和電解質
    甚至他們可能連
    乾淨的水份都沒辦法取得
    我認為這應該是
    導致他們這些人斷食換來死亡的原因
    那在過去七零年代呢
    也有實驗發現
    長時間的斷食
    可能會造成心臟的肌肉萎縮
    最後導致死亡
    那這些實驗的對象呢
    他們都是肥胖
    而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
    那這些患者至少都斷食
    長達八到六十天
    反觀比較普及的短時間斷食
    或是間歇性斷食
    一般都是十六小時斷食
    八小時進食窗口
    如果你今天是從事間歇性斷食的話
    其實是不需要擔心肌肉會流失的
    肌肉並不會流失
    你身體在這段斷食的期間
    其實是充滿了大量的生長激素
    這些生長激素會保護你的肌肉
    不被消耗而變成能量
    你身體會尋找不同的管道來得到能量
    一開始會先從你肝臟中的肝醣
    還有細胞中的肝醣中去轉換成葡萄糖
    當肝醣被耗盡後
    身體就會進入這個
    糖值新生的生物化學作用
    去轉換脂肪成為葡萄糖
    供給身體的細胞
    這是我們最想要達到的目標
    燃燒身體體脂肪
    讓我們的體脂肪減少
    雖然接下來兩點
    並不會造成生命的危險
    但是有些女性發覺
    長時間的斷食
    會擾亂她們的經期週期
    那也有些人因為胃酸分泌過多
    在長時間斷食的情況下
    沒有食物吸收胃裡面的胃酸
    導致胃酸逆流造成身體不適
    如果妳是女生發覺
    斷食擾亂你的經期的話
    第一個
    妳可以看一下
    妳自己斷食的時間是不是太長了
    可以縮短這個斷食的窗口
    第二個就是
    當妳復食後
    妳是不是攝取
    少於妳每天的基礎代謝
    再來是妳可以看一下
    妳自己是不是睡眠有充足
    可能沒有睡到六到八小時
    或是妳運動量是不是太高
    同時妳也可以尋求相關門診
    詢問醫師的意見
    該怎麼樣去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你有胃酸逆流的問題的話
    應該要停止斷食
    吃一點食物
    讓胃酸被食物吸收
    而你在復食這段期間
    你攝取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酒精
    油炸物啊或是巧克力這種東西
    再來呢
    我們就要戳破一些普遍的迷思
    我們剛在影片上半段的時候
    有稍微帶到
    斷食這個階段
    是不會造成肌肉的流失的
    尤其是如果
    你沒有嘗試長時間斷食
    像是超過一個禮拜
    整整都不吃東西的話
    如果你去做這種間些性斷食的話
    你是完全不用去擔心肌肉的流失
    很多人認為斷食
    好像會傷害自己的消化系統
    其實是完全相反
    一般沒有嘗試斷食的人
    每天三餐的情況下
    甚至加一個宵夜
    你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時間
    讓你的腸胃消化系統
    有任何休息的時間
    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的話
    才會導致很多消化系統的問題
    反觀從事間歇性斷食的人
    在這個斷食階段呢
    反而是一個機會
    讓我們消化系統
    有足後的時間修復排毒
    也是腸胃細胞汰舊換新的階段
    能夠改善腸胃吸收養分的效率
    還蠻多人蠻肯定認為
    斷食會造成胃癌
    其實癌症他是一個非常
    難被理解的一種疾病
    造成癌症的原因
    沒有那麼好的被斷定
    一般人當然沒有辦法說
    斷食就是造成胃癌的原因
    但如果以目前的病例
    還有這些數據統計下來的話
    得過胃潰瘍的患者
    會大幅度地提高得為癌的機率
    而會得胃潰瘍的患者
    是因為感染了幽門桿菌造成的
    跟斷食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研究
    家庭衛生
    教育程度
    個人衛生程度較低的人呢
    比較會容易得幽門桿菌
    如果你會擔心斷食造成胃癌的話
    其實我覺得你應該要更注意這三點
    也有人質疑斷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其實正好是相反
    在2014年的時後
    美國大學USC做了一個研究發現
    在斷食兩到三天後
    我們身體的白血球細胞會漸漸地變少
    這樣子的結果
    會告訴我們身體的幹細胞去
    叫他生產更多的白血球
    而當我們產生這些新的白血球後呢
    我們的抵抗力相對的也會改善
    然而也有另外一個個案在1970年的時候
    有一位美國男性因為當時他得了結腸癌
    進入到這個減肥的診所
    即使有醫生的監督之下
    後來長時間斷食候還得了肺癌
    而因為後來得了肺癌而過世
    那至於說是不是因為
    長時間斷食而造成肺癌的產生呢
    這個結果其實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是我們可以成功學到的就是
    如果你的身體原本就有一些疾病的話
    那麼斷食這種飲食方式
    可能就不適合你
    最後一個可能是比較具有爭議的就是
    斷食這段期間會讓我的體力下降
    或是讓我沒有力氣做重訓
    其實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
    如果是以生物學角度來說的話
    其實我們在做運動或是重訓
    這種強度訓練
    前面十秒鐘肌肉發力的能量來源
    並不是從食物中而來
    也不是從血糖中而來
    而是從你身體ATP能量系統而來
    但是如果你今天是像做長跑
    或是你要長時間付出勞力的話
    那麼可能也會需要身體
    有足夠的食物或是能量來源
    去供給你每一天所付出的勞力
    或是所做的長時間的訓練
    但是以我個人來說
    我每天的工作
    雖然是長時間
    但是我大部分呢
    都是坐在電腦桌前
    那我在重訓呢
    我也不覺得受到任何的影響
    除了在重訓階段
    我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
    組間休息
    那我可能在訓練的時候
    充血感並不會像我
    今天肚子中有食物這麼的好
    但是他並不至於影響到我的訓練表現
    有不致於影響到我的力量突破
    我覺得這是
    真的是因人而異
    沒有辦法因為一個人自己認為怎麼樣
    就像是我
    我也沒辦法告訴你
    你今天斷食
    是不會造成力量減少
    我只能告訴你
    我 是不會有任何力量的減少
    很多人斷食
    也不會有力量沒辦法輸出
    或是力量減少的問題
    所以這真的是要看個人
    最後補充
    影片裡面講的所有這些資訊呢
    都是供你參考而已
    並不應該要取代醫生給你的建議或是指示
    凡事必須要自己先求證
    即使斷食適合很多人
    但不見得適合你
    如果你要嘗試斷食的話
    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要讓我看到還有人白目問我說
    如果我今天出事的話
    你要負責嗎
    科學是一直會不斷進步的
    就像是我們人
    也要一直不斷去更新自己的知識
    這些知識其實不需要醫生的執照
    或是營養師執照去解讀
    我們只需要一個正常智商的頭腦
    一個開放學習的心胸就可以了
    希望這集影片內容對你有幫助
    接下來我也希望做一個影片內容
    有關於斷食後該怎麼樣去復食
    才不會傷害到身體
    如果你對這個影片內容有興趣的話
    底下讓我知道
    或是你有一些其他想要知道的內容
    你也可以在影片底下提出來
    也許將來是我會把他納入
    變成是我影片的題材
    那這集內容就先到這邊
    希望你喜歡
    我們下次見
    Peace

  • 東基門診表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1-02 19:08:41

    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對我們的人體影響傷害也很大!台北市曾在2015年爆發鉛水管事件,引發民眾用水疑慮,目前已全面改為不銹鋼管替代,鉛管正式從台北市消失。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許多地方有鉛存在,又該如何避免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教你這樣做不受「鉛」累!

    喝水喝到鉛超標?

    針對鉛水管事件,顏宗海醫師回應,那陣子好多患者來門診請他幫忙檢驗有沒有鉛中毒,可見大家都滿在意。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也提及,我們每天都要喝水,所以這個事件也讓民眾有每天喝水都一併喝進很多鉛的感覺。

    自來水廠出來的水因為經過水公司把關,所以並沒有鉛在裡頭,但水管經年累月有水通過,會不會因此送到家家戶戶時,打開水龍頭出來的水就包含一些鉛?顏宗海醫師說,原則上就算自來水中有鉛,大概只有五分之一會被腸胃道吸收,而吸收後大部分也還是會從腎臟排出。此外,台北市政府目前已全面汰換鉛水管,所以大家不用過於擔心。譚敦慈老師也補充,雖然當時很多人來驗鉛含量,但基本上數值都還不錯。

    至於什麼叫做鉛超標?顏宗海醫師說明,根據美國疾管署,同時也是我國遵循的檢驗標準而言,兒童與成人的血鉛濃度基本上都正常,很少出現不正常的狀況。

    血鉛濃度
    兒童:上限5mg/dL
    成人:上限10mg/dL

    鉛就算沒超標,對人體也有害

    顏宗海醫師說明,當時與林杰樑醫師合作時,有注意到我們的身體其實是完全不需要鉛這個元素,不像銅是我們體內需要的微量元素,可是鉛對人體機能而言是不需要的,鉛若是存在在人體當中是多餘且有害的。

    林杰樑醫師當初有做一系列的研究顯示,只要血鉛濃度較高時,例如不到10以上,大約4左右時可能還是會造持腎功能的損傷。顏宗海醫師表示,若是給予患者解毒劑或螯合劑療法,腎功能就會改善,而林杰樑醫師的研究報告也奠定了一個基礎:鉛即使沒有超標,對人體器官仍有傷害。這份研究當時也登上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裡有鉛?

    汽油
    顏宗海醫師表示,早期我們都在用高級汽油,裡面通常都會有鉛存在。但大家現在都改用98 95 92的無鉛汽油,所以汽油就不是問題了。

    來路不明草藥
    不清楚來源的草藥,有時候就可能有鉛在裡頭。顏宗海醫師分享,消基會曾做過抽樣,市面上有一些薑黃粉就有兩款是含有鉛。譚敦慈老師補充,中藥一定要透過合法的中醫師及中草藥店取得,會比較安全。

    口紅
    顏宗海醫師說,在國內外的臨床上都曾發現口紅含有鉛,許多五顏六色、顏色很鮮豔的口紅,就算大牌子也被檢驗出來含鉛。

    玩具
    五顏六色、顏色鮮豔的玩具也可能有鉛,但通常是來路不明的玩具才有,合格的玩具是不會有的。

    吸管
    同樣也是很多顏色的吸管,也曾被主管機關驗出鉛的成分。譚敦慈老師就建議,大家可以改用不鏽鋼、竹製、玻璃的吸管替代。

    兒童餐具
    父母替小朋友買餐具時,可能會喜歡買上面有卡通人物圖案的餐具,但譚敦慈老師建議,在接觸食物的那一面應該選用「沒有顏色」的最好。這些色彩鮮豔的餐具剛出廠的時候可能不會有問題,但用久了就會刮傷,我們就可能把鉛吃下肚。

    指甲油
    許多年輕女性喜歡擦指甲油,但難免有指甲油脫落的可能性,若是又用手拿東西吃的時候,就可能有把鉛吃進去的風險,要特別注意。譚敦慈老師也提醒父母,盡量不要幫孩童擦指甲油,如果真的要擦,擦腳趾甲就好。

    另外,包括紅蠟燭、糖果包裝紙、年糕外層的布,以及許多橋墩用的防鏽油漆中也有鉛的存在。顏宗海醫師分享,以前林杰樑醫師就曾說過,我們國內有許多跨海大橋是漆上紅色的防鏽油漆,但經過日曬雨淋油漆仍會剝落,掉進水中的話就有可能被魚吃下肚,萬一民眾又釣魚、抓魚來吃,就可能會進到我們的食物鏈當中。

    譚敦慈老師表示,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要多留意才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譚敦慈防鉛毒小撇步

    1、不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
    2、不喝大骨湯、不吸食骨髓、不吃骨頭製品。
    3、血鉛半衰期為30天,多吃高鈣食物以減少鉛的吸收。
    高鈣食物如:黑芝麻(咬碎)、蝦皮、小魚乾、櫻花蝦、紫菜、乳酪。
    4、不用色彩鮮豔餐具接觸食物,水晶玻璃餐具也可能含鉛,勿裝熱食及酸性飲料。
    5、多運動排汗更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1月號《逆轉脂肪肝》,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74

    【相關文章】

    舊電器的這成分增7倍傷肝風險!護肝防毒小心家中8大地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409

    孕婦吸收的鉛90%會傳給寶寶!慎選4飲食預防鉛從口入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832

    顏宗海:吃隔夜菜不會致癌!反而這件事才更要擔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34

    【更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防範無形殺手,一氧化碳中毒 (黃文宏醫師)
    https://youtu.be/wWqZQVsOQZ8

    不可忽視的室內空汙(黃文宏醫師)
    https://youtu.be/ZATWDR-qr9I

    生活中的汞危害,你會不會中毒?(顏宗海醫師)
    https://youtu.be/5W6yHzFdGY4

    #譚敦慈 #顏宗海 #鉛中毒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