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協基金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協基金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協基金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協基金推薦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方法,自然就會投資不同的產品 我的方法:定時定額為主,單筆為輔 我的需求:長期投資 我的標的:基金為主,ETF為輔 以上是我投資三大重點,因為在此條件下,我所選擇的基金標的也許跟目前市場上所夯的基金不同,也或許又跟OO達人不一樣,但懂的人就懂,不明白的人總是會有問不完的問題,其...

  • 東協基金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11:33:57
    有 1,420 人按讚

    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方法,自然就會投資不同的產品

    我的方法:定時定額為主,單筆為輔
    我的需求:長期投資
    我的標的:基金為主,ETF為輔

    以上是我投資三大重點,因為在此條件下,我所選擇的基金標的也許跟目前市場上所夯的基金不同,也或許又跟OO達人不一樣,但懂的人就懂,不明白的人總是會有問不完的問題,其實哪一種方法最好?都沒人說得準,重點是:你必須確定:
    1.你的投資方法:單筆?定時定額?當沖?
    2.你的需求:短期投資?長期投資?
    3.你的標的:股票?基金?ETF?期貨.....

    在你確定以上三大重點後,尋求最大的勝算。

    一般人投資鮮少想以上的問題,總喜歡複製OO達人的方法,但又不知其然,或乾脆就讓OO達人直接告訴你買OO產品,最終有沒有賺錢?賺多少?只有自己清楚,這種彎道超車的方法看似減省了自己很多時間,但事實上你一輩子都停留在需要開口問別人,簡單的說你的投資一直停留在幼兒園班。

    近日市場再度談起印度基金,有人又要問:為什麼印度不是一軍?之前能源、原物料基金夯時,為何老師沒推薦?沒有轉為一軍?

    會問以上問題都是因為不明白我投資的三大重點,進而不明白我將基金分為1~3軍的原由,如果你的投資是「短期投資」、是單筆投資、固然會追逐市場夯的產品,但請再紅筆畫這句話『在你確定以上三大重點後,尋求最大的勝算』,確定要追逐市場夯的產品,就要有「知上車」並「懂下車」的本事,若只是瞎參和,終究還是獻給市場囉!

    如果這一話『在你確定以上三大重點後,尋求最大的勝算』是重點中的重點
    那麼定時定額要勝算就要「不停扣」
    要做到「不停扣」就要選到扣款過程自己能接受的產品
    即是:扣款過程不能負太多、也不能負太久
    所以才將基金從高點扣起可能經歷負的時間分為1~3軍

    因此與市場現在哪一個產品夯不夯?沒有很大的相關,扣款過程只要你能接受甚麼產品都可以買,現在要買印度或原物料基金,怎會不可?

    再細想,若你真的相信1~3軍的方法,也願意把2軍的印度放到你的投資組合,那麼你會給它多大的比重?這問題不也是要好好地問自己啊!

    至於當你想買該基金時,該市場是在哪一個位置?看看該基金淨值的走勢?到StockQ (StockQ 國際股市指數)看看該指數過去的走勢,多少也可知曉目前是高?是低?縱使不會看,就都當從最高點扣起,如台股,現在開始起扣就當最高點扣起,可能經歷負的時間為1~1.5年,不能接受嗎?如果每個月3000元,累積了36000~54000後開始賺錢不好嗎?

    還是你心裡在想等低點再開始,此種想法的迷失就是把自己當專家,知道低點的到來,若真知道有何必苦苦每月3000元,到不如一次3000萬來的痛快些,另一等到低點時,就可能如扣四次累績了12000再開始賺錢,屆時與前者比一比,何者最終累積的本利和較多?

    若想自己的投資能進階到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博士班,就要學會為自己思考。

    後註:
    各類基金從高點扣起負的時間(約估)
    1軍
    1~1.5年:美股(科技股占比低於50%)、台股
    1~2年:全球(美國)科技
    1.5軍
    1.5~2.5年:生技基金
    1.5~2.5年:中國基金(報酬率不像過去一飛衝天)
    2軍
    2~3年:印度基金、東協基金、亞洲區域型基金、歐洲基金、日本基金
    3軍
    5~10年:拉美基金、東歐基金、能源基金、礦業基金、黃金基金、水資源基金

    #以上扣款的過程不是比近2~3年,而是近10~20年

    #以上原則是為賺取資本利得為目的,但若是為了領息,請回歸配息基金相關投資要點

  • 東協基金推薦 在 英該多看書 繪本與書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00:01:57
    有 0 人按讚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
    #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 九月新書 ══
    📕 《#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

    ❖#黃偉雯/著

    ═══。。═══
    在馬來人優先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
    ❖ 聯合推薦

    ● #李三財——就諦學堂創辦人——專文推薦

    ● #林開忠——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 #胡芷嫣——故事StoryStudio網站主編
    ● #陳亞才——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 #陳靜宜——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啊,這味道》作者
    ● #藍白拖——背包旅人

    ═══。。═══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

    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 #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
    .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
    .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 #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
    ◣#各界好評

    ●「本書為學術界嚴肅的馬來西亞政治或社會史的濃縮。作者以中國及華人史觀出發,從華人移民、殖民經濟開發、族群關係以及馬來西亞華人日常社會文化現象切入,帶領讀者發現複雜的華人社會文化。但這種多樣的華人性並非憑空產生,而是歷史過程的偶然產物,因此作者行文中也穿插了歐洲及日本殖民馬來亞、砂拉越以及沙巴史、馬來西亞獨立過程、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等對華人的影響。這是一本包含多元的華人社會文化與馬來西亞政治元素的簡史,適合對馬來西亞歷史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林開忠,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
    .
    ●「作為一位曾經在馬來西亞生活的台灣人,作者具備在地的優勢,爬梳大馬歷史、實際體驗多元社會的特色、實地了解在地的文化與民俗,以編年的順序,引導讀者進入馬來西亞歷史,欣賞既陌生又略有所知的當代風貌,尤其是華人社會的概況。此書為讀者釐清馬來亞和馬來西亞、西馬和東馬的不同脈絡,以『豬仔』、『嘛嘛檔』、『辣死你媽』等在地用語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在敘事方面,作者靈活貫穿歷史與當代,在一些特定事項上對比大馬和台灣的情況,加深讀者的印象,書寫手法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閱讀此書,相信對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馬來西亞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陳亞才,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 作者: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Facebook粉絲專頁:深度文化x世界歷史觀察/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2020/9/9 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2Z1SF8o
    ◎═誠品:https://bit.ly/2DuATDq
    ◎═金石堂:https://bit.ly/3gUOEsC
    ◎═讀冊:https://bit.ly/32PscfC

  • 東協基金推薦 在 快樂雲,旅行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26 18:00:16
    有 42 人按讚


    看展覽;很推薦喔!

    台灣首度大規模東南亞當代藝術盛會~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東京森美術館攜手策畫,聚焦於今日最引人注目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其自1980年代至今之發展及轉變,呈現區域各國之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多面向議題。

    「太陽雨」是東南亞國家常見陽光普照同時降雨之天氣現象,以此作為東南亞歷經社會變遷、滄海桑田的詩意隱喻;回顧區域歷史,二戰後去殖民浪潮引領步入民主化與國際化,經歷殖民與獨立、獨裁政治與民主化、經濟發展與落失,儘管走過動盪年代,晚近正迎著迅速的經濟與都會發展之劇烈變化。

    歷時近三年之研究踏查,含括東協十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柬埔寨、緬甸、寮國,精選46名當代藝術家,結合日本福岡美術館及森美術館之東南亞藝術館藏,由六個不同的主題面向:激情與革命、流動的歷史與記憶、多重的身份、發展與傳承之間、作為冥想的媒介、建檔,捕捉在時代浪潮與波瀾下東南亞當代藝術發展之動態與多樣性。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為台灣首次大規模呈現東南亞當代藝術與多元文化樣貌之盛會,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精彩展現東南亞當代藝術不可思議的活力。

    *原展覽由森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 (The Japan Foundation) Asia Center主辦,以及14位來自森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與東南亞之獨立策展人所策畫。

    ● 太陽雨 官方網站:
    http://sunshower.kmfa.gov.tw

    #台灣 #高雄 #高雄展覽 #太陽雨 #東南亞當代藝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