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東勢草仔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東勢草仔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東勢草仔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東勢草仔粿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immy Chen 每逢清明時節,許多台灣人都會製作「草仔粿」作為掃墓祭祖時的供品,這些都是平埔族人的習俗。 阮阿嬤世居雲林西螺鎮番社,雲林的住民種族非常複雜,除了號稱來自於泉州的福佬人、漳州的福佬人、漳州詔安的客家人、漳州及潮州的福佬及客家人,還有來自於福建晉江的中東阿拉伯人後裔,更重要的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的網紅希遊記Silvia the trave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淡蘭古道】平溪阿嬤的石磨 由OmiCam拍攝 一早迎接大家的是無比清新的空氣!心情好!今天早上有個特別的驚喜,大家要到附近的阿嬤家吃早餐、磨豆漿!傳統的三合院前,是社區裡的太太幫大家用心準備的豐盛早餐,每道菜都有來頭,不只使用在地食材還有當地的傳統做法,講一道菜就是講個故事。 阿嬤見到大家,...

  • 東勢草仔粿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3 14:25:04
    有 47 人按讚

    Jimmy Chen

    每逢清明時節,許多台灣人都會製作「草仔粿」作為掃墓祭祖時的供品,這些都是平埔族人的習俗。

    阮阿嬤世居雲林西螺鎮番社,雲林的住民種族非常複雜,除了號稱來自於泉州的福佬人、漳州的福佬人、漳州詔安的客家人、漳州及潮州的福佬及客家人,還有來自於福建晉江的中東阿拉伯人後裔,更重要的是鄭氏殖民以前,原來居住在雲林當地的原住民族部落就有西螺、二崙、莿桐、林內的西螺社,如今稱斗六市的古稱斗六門與古坑的斗六社 (清殖時期改稱柴里社),連結南投埔里的水沙連社,虎尾、土庫、褒忠的虎尾壠社、斗南、大埤、虎尾的他里務社,崙背、土庫、褒忠、東勢、麥寮、台西、口湖、四湖、水林、元長、北港的貓兒干社、南社,土庫王社,茅干社等。

    其間居住包含在淺山地區,被列為貓而干部落遺址群,包含雲林、彰化一帶的大武郡、貓兒干、西螺、東螺(如今被列為彰化縣)、他里霧、猴悶、斗六、二林、南社、阿突、眉裡、馬芝遴等龐大的原住民村落,這塊區域的族群被統稱為虎尾壠人。西螺與東螺原屬同一區域,被歸為貓霧拺平埔族,其餘雲嘉南區村落則屬洪安雅平埔族。

    那些自稱來自福建的漢人後裔,主要以鍾姓、李姓、張廖三姓家族為主。居住在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三處。尤其張廖家族,據說源自於清康熙年間 (西元1701年) ,由福建漳州詔安客家人廖朝孔帶領一家五兄弟渡海來台,落腳二崙開墾。歷經百年發展,這支廖姓宗族在雲林當地開枝散葉,百年後散居崙背、二崙、西螺當地25個庄,總計高達一千多戶,成為當地強勢家族。

    阿嬤家族居住的西螺番社居民幾乎全都姓廖,也稱自己是來自於福建韶安的客家人,與祖先來自於廣東饒平客家人的阿公一樣,都早已不會說客家話。

    由於阿嬤說我們的祖先是來自於廣東、福建的客家人,從小我也就認為自己有客家血統。但我最感好奇的是,古代盛極一時的中部大番社,怎麼會沒有半個人認為自己有原住民血統,是當地原住民的後裔。

    直到前些年阿爸過世,我返鄉尋根,請求屘叔讓我打開公媽爐給我查看歷代祖先的牌位,終於從不被西螺當地耆老承認有來自於廣東的父系先祖,及兩位連名字都沒有只寫著番婆二字的母系先祖的家世,確認了自己是徹徹底底被漢化的貓霧拺平埔族後裔,也被稱為虎尾壠人。

    從小因為阿爸經營當地最大的電器行,每天營業到深夜,阿嬤擔心影響我的教育,要我過去給她帶。從小就看著逢年過節阿嬤搓圓仔、炊粿、拜地基主。原本以為小時候看到的這許許多多的習俗,就是客家人的傳統。直到長大後閱歷逐漸累積,加上網路時代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慢慢才知道,原來阿嬤以為的家世、籍貫,其實跟阿公那邊一樣,都是被殖民政府漢化賜姓的結果;她一輩子以為是客家習俗的傳統,其實都是平埔族祖先遺留下來的習俗。

    而過去很多人以為祖先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福建、廣東的所謂客家人、漢人,非但大多不是真的,即使極少數真的,那些人也只不過是台灣先民在七千年前大屯山火山爆發後,北逃遷徙出走後繁衍出來的後代,只是在北方大陸生活困難,不得不再回到當年祖先的故鄉台灣。整個被漢化、客化的中國南方百越民族,身上同樣流著台灣先祖的血液。

  • 東勢草仔粿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2-13 00:42:19
    有 2,511 人按讚

    紅粄綠粄分不清

    說真的,要不是今年台中東勢的「新丁粄」變成「綠色」,我還真的搞不懂「紅粄」和「艾粄」到底有什麼不同?

    不過我可以不懂,客委會主委不能不懂,客家人自己的習俗都不知道?這像話嗎?

    客家人種米,也食米飯,米食文化是客家文化重要的一環。

    客家人把米糰蒸熟,抹油放進模板,做成「粄」,每逢喜慶,塗上食用大紅色素,做成「紅粄」。這東西客家人叫「粄」,閩南人則稱之為「粿」,客家人的「紅粄」,就是閩南人的「紅龜粿」。

    農業社會,重男輕女,家裡「添丁」,是件大事。有幸添丁的家庭,每逢元宵,會製作紅色的「新丁粄」來謝神,並祈求男丁健康長大,這就是客家庄「元宵新丁粄」的由來。

    到了清明,家家掃墓,這時大家會帶著用艾草做的綠色「艾粄」,掃墓後吃,既美味又去晦氣,也稱為「墓粄」。這綠色的「艾粄」,閩南人叫「草仔粿」,是四月必吃的小點。

    於是「元宵新丁粄、清明吃艾粄」,長久以來,已經變成客家人的生活習慣。

    真沒想到,台中市客委會,居然在今年的「新丁粄節」記者會上,做了一個超大的綠色粄,由市長林佳龍與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共切,說要慶祝元宵。一般人看不懂,以為這不就是「草仔粿」?有什麼特別?但客家人看了晦氣,不免嘀咕:「這是把元宵當成了清明啊」!

    這個綠色的「新丁粄」出現在媒體面前之後,地方鄉親傳出了不滿。媒體詢問,客委會主委劉宏基卻說:「這是創意!這是融合了台中各地的名產美食做出的創意粄」,他還不悅地反問:「文化,為什麼要分顏色呢」?

    劉宏基問得好:「文化為什麼要分顏色」?

    明明「元宵紅粄、清明綠粄」就是百年以來的習俗,為什麼偏偏今天台中要搞「創意」?還搞了一個「墓粄」,觸人眉頭?文化禮儀,約定俗成,要辦客家人的活動,就用客家人的習俗,就像日本人喜事用白,台灣人紅白有別,難道也要因為「不分顏色」,婚宴給「白包」,過年包「綠包」寫「綠聯」,才叫「有創意」?

    錯了就是錯了,台中市客委會實在沒必要多解釋元宵用「綠粄」是怎樣的「地方創意」。活動當天,市長林佳龍與地方耆老一起拉開蓋著「新丁粄」的客家布時,一群地方鄉親心裡還七上八下:「會不會真用綠的」?

    結果拉開之後,大紅色的新丁粄映入眼簾,一群人這才眉開眼笑,放心下來。

    如果真的沒搞錯,又何必事隔三天「改回來」?

    紅粄綠粄分不清,一般人可以不懂,但客委會主委,不能不懂。與其反問鄉親「綠粄為什麼不行」?台中市客委會不如跟大家說說,顏色這麼多,為什麼會偏偏挑了「綠色」,來當這空前絕後的「創意」?

    暐瀚 2017-2-13 de 台北

  • 東勢草仔粿 在 希遊記Silvia the travel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13 21:45:51

    【淡蘭古道】平溪阿嬤的石磨

    由OmiCam拍攝

    一早迎接大家的是無比清新的空氣!心情好!今天早上有個特別的驚喜,大家要到附近的阿嬤家吃早餐、磨豆漿!傳統的三合院前,是社區裡的太太幫大家用心準備的豐盛早餐,每道菜都有來頭,不只使用在地食材還有當地的傳統做法,講一道菜就是講個故事。

    阿嬤見到大家,開心地叫大家:「阿孫ㄟ!」聽在耳裡實在溫馨,阿嬤好喜歡我們去看他哩!

    當年阿嬤家在台中鄉下,以童養媳的身分,小小年紀嫁到台北,這在當時的家鄉可是令人稱羨的結果,只是沒想到所謂的台北是更偏遠的鄉下…如今六十幾個年頭過去,阿嬤在這裡度過最青春的時光,她淡淡聊著過去,對我們來說卻是難以想像的辛苦歲月。

    家門前的石磨現在已經不多見,許多早已被偷竊賣到民藝店去了!我這才知道,平溪一帶的山區根本不產堅硬的石材,家中石磨需要從外地翻山越嶺地運送進來,因此在過去的農村社會裡,家中的石磨就是珍貴財富的象徵!

    阿嬤嘴裡說著這東西沒什麼,但你要感受得出來,這石磨就是寶貝,是生活中重要的一份子!一旦將來阿嬤百年之後,這樣珍貴的生活經驗就中斷了!如何傳承和讓大家感受過去生活的點滴,正是平溪一帶社區工作努力的方向。

    最後,阿嬤再給每個人帶上兩個早上現做的草仔粿和香蕉,讓我們帶在路上當點心吃,大家心裡暖暖地告別阿嬤之後,回營區整理行李,再次踏上今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