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李旭東生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李旭東生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李旭東生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李旭東生病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

  • 李旭東生病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0 20:00:05
    有 1,977 人按讚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自己寫下來、畫出來)就會有效果。

    在面對困境時,愈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對困境的觀點,也會愈有機會促進創傷後成長。

    取自《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

    ……………………………………………………………..

    各位朋友,晚安:

    嚴格來說,「困境」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因為牽涉到我們怎麼定義困境?還有,後續如何因應?

    譬如說,他人無心講的一句話,但我們一整天放在心上,那我們顯然把「困境」放大了。如果我們當時狀況好,說不定那句話,根本左耳進、右耳出。

    還有,他人的表達,常常最主要是反映對方的感受與需要。至於我們內在因此的起伏波動,我們也可以連結到我們的需要,深一層來認識自己。

    有些「困境」的類型,則似乎沒什麼模糊空間,心理再健康的人,也容易感受到衝擊。健康是其中之一,像是癌症。

    「這本書的誕生,來自於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榮譽流行病學教授李明瑱。明瑱老師多年來鑽研癌症與營養生活習慣的關係,同時也是相關機構的義工,她接觸許多癌友,同理癌友面對的疼痛與哀傷,因而結合東西方哲學思考、設計完成並出版了《10堂愛與療癒的體驗課》一書,以期協助癌友面對悲傷、進而改善心靈。」~王正旭

    我身邊有些癌症的朋友,包括老人家、中年人,他們的生命力驚人。作者之一是我的學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罹患淋巴癌,當初知道的時候相當驚訝,因為他身形比我壯碩,運動、體力都優於我許多。

    我看的書多,印象中也看過癌友寫的書。當我們把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生命的視野因此不同,更願意珍惜與把握時光,更勇於做自己。

    「本書四位作者,各有心理、藝術、文字專業,他們在癌症病友、癌友家屬的角色經歷了人生的失去、傷悲,不過他們真正最大的共通點,是藉著從經歷及轉念、成長過程中,將癌化成愛,並且成為助人者。」~王正旭

    我常提到「痛苦是禮物,別輕易剝奪」,因為痛苦常帶來成長,只要我們妥善應對。所以,痛苦是動態的,我們可以決定痛苦的意義,並在其中學會自愛愛人,如同這本書的四位作者。

    「面臨失去、壓力、傷痛、挫折⋯⋯這些不僅是癌友的人生經歷,也是身而為人難以避免的情感記憶,甚至可能深深影響各人的生命樣貌。」~王正旭

    人們的需要,常常大同小異。癌症所引發的心理狀態,大部分人都會經歷。所以這本書並不只適用癌友,更可以是每個人走在暗黑低谷的良伴。

    書裡面有眼球先生的作品,色調溫暖如春,讓人心安。我們也可以跟著這本書的引導,寫下我們的省思,帶著我們向內走去,去認識不熟悉的自己。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文集》

    最近常跟版面上的朋友們聊,當我們臣服與接納,只過當下的生活。每次只走一步路,每次只過一秒鐘,那我們便能好好跟過去道別,我們刻刻失去,時時擁有,又寧靜又好奇,眼前天地遼闊。

    或許,這種過於飄渺的說法,難以掌握。但這本書的文字親切,好讀易懂能舒心。

    祝願您,能看見新的苦悶,也能同時感受新的美好!

    .

    ps. 這本書在明天7/21(二)晚上8點會跟作者一起進行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劉惠敏, 周子勛, 葉北辰】

    談了這麼多生活中的苦難、困境或惱人的狀況後,身邊的人們有時會出現一些安慰的說法。像是引用名人的名言,告訴你「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然後鼓勵我們要往好處想:

    「這是你現在的人生功課之一,完成之後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好。」
    「這些苦難是你生命中的養分,會讓你更茁壯。」

    但人生一定要正能量嗎?

    老實說,如果這些話是當事人自己的領悟,那非常有正向能量,但若是旁人鼓勵的話語,在受苦當下、情緒低落的聽者,多會覺得這些是「沒有意義的風涼話」。 正能量的金玉良言告訴我們,經歷了苦難、創傷後,就得要成長、茁壯……例如在癌症病友的成長團體中,當心理師提到「創傷後成長」這個概念時,有些病友很委屈地說,「為什麼一定要成長?難道我不能經歷癌症後沒有成長嗎?這樣壓力好大!」

    其實,「創傷後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並不是我們要或不要的問題!就好像腳掌常常踩在地上承重,腳底會長繭;常常需要舉重物,肌肉就會變得比較有力氣;又或者身體在生病後,會學習及記憶、產生抗體後,再次面對時更能夠有效和快速的反應,抵禦外敵。這些都是在壓力事件之後,自然發生的成長。

    ▍自然而然的心情免疫力

    不用懷疑,心理狀態一如生理機制,當我們面對高度挑戰性的生活危機時,人們會自然而然產生正向改變。這樣的改變有時會被說這是正能量,而在心理學上的用詞,則是「創傷後成長」:也就是在重大壓力後的真實改變。

    面對生活中顯著的威脅時,我們會有重大的心理痛苦。所謂的「創傷」,不只是天然災害、意外或暴力事件等急性創傷,也包括重大傷病、關係決裂、被霸凌等形成的心靈創傷。

    而經歷創傷後成長,主要的表現途徑包括:

    ■ 全面性地增加對生活的感恩(appreciation of life),例如很多人在經歷過自己或身邊親友的生死交關,變得更珍惜生命,並改變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
    ■ 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relating to others),與他人關係變得更溫暖、與他人更親密,例如父母、伴侶、子女……等親朋好友;
    ■ 對個人力量有更多的感知(personal strenth),覺得個人力量變強或更能掌握、自我價值感提升,像是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加堅強;
    ■ 新的可能性(new possibilities),更願意、積極拓展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及新的生命路徑;
    ■ 靈性轉變(Spiritual change),在靈性層面的發展或對存在的發問,以及更豐富的存在感受和靈性生活。

    經歷生命中的苦難與創傷,有些人會持續感到無助、害怕、生氣等情緒壓力,但也有人可以從中獲得正向改變,讓生命更圓滿或幸福。

    可能有人以為後者是天生的或運氣好,但心理學研究發現,創傷後的正面改變有幾項重要的影響因素,提醒我們更認真的思索個人特質、個人處理情緒痛苦的方式。

    但也有些癌友常不由自主地想到癌症復發、擔心自己會不會死、反覆閃過治療或檢查時的痛苦畫面……猶如牛吃草的反覆咀嚼一般,有些人會「反芻」自己的負向經驗和負向念頭。

    這樣的「負向反芻思考」,會降低人們的創傷後成長。並不是說不能想到這些,而是每天反覆地思索,是很痛苦的心理經驗。我們的情緒無法區分這是真實經歷,還是它只是腦中的一個念頭?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人有機會藉由各種方式將這些擔憂或負向念頭表達出來,例如在自己的信仰中禱告、祈求,與家人或朋友分享,甚至向醫護人員訴苦,藉此獲得社會支持,便能夠有效避免「負向反芻思考」,減少創傷後成長的阻礙。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嘗試增進面對苦難後的正向改變,研究者發現個性比較外向的人,因為較能面對和接受新的經驗,就更有機會從創傷事件的後果中發現正向意義或行動。

    無論自己是不是外向的人,如果願意練習做點不一樣的事,增加生活中新的經驗。 例如回家時換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參加從來沒有參加過的活動,更簡單的,花一點時間嘗試本書中的各類方案,都有機會促進自己的創傷後成長。

    在面對困境時,愈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對困境的觀點,也會愈有機會促進創傷後成長。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自己寫下來、畫出來)就會有效果。

    當然,若能獲得家人或朋友等重要他人的建設性回應及情緒支持,也更讓我們能從苦難中找到力量和希望。

    然而,這些都要你願意嘗試,才有可能發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現在開始的第一小步會是什麼呢? 祝福你,也希望你能夠在遭遇的困境中,逐漸發現你的正向改變。

    .

    簽書會FB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49530538967306/
    圓神FB的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ehopetw/posts/3130126710402637
    《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bit.ly/S0100184-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李旭東生病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7 11:09:48
    有 5,232 人按讚


    蔡英文今天宣布2020是蔡賴配,今天記者會,蔡英文強調,她感謝副總統陳建仁,3年多來扮演稱職的副手,協助她化解很多艱難的任務,很多人都對他很不捨,但更多的是欽佩,未來也將與「大仁哥」並肩作戰,繼續打贏大選。
    大仁哥很像某一種遠房親戚,那個嫁得很好的姑姑阿姨的先生,或者旅行團會遇見那種退休的銀行高層或者教授。餐桌上始終笑嘻嘻的,自以為幽默,但講出來的笑話都很不好笑,可他不是為了賣弄,而是真的希望飯桌氣氛都很好。希望大家都很好。

    《他人是耶穌》

    「在後門換了證件,通過安檢,我們在憲兵的接應下,進了總統府。明年就滿100歲老建築,陰暗而曲折,在長廊之間兜兜轉轉,頓時失去方向感,僅能靠窗外的馬路建築研判所在的位置。我們被領進一個整個牆面都是書法的房間,問是哪位名家翰墨?幕僚不知,說馬英九時代就有了。在房間裡等候著受訪者的來臨,一想到我們已經置身這個國家的權力核心了,心裡不免忐忑,然後,那個要受訪的人,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陳建仁來了,他迎面便堆下笑容:「我好緊張,我好緊張,接受你們的訪問像考試。」

    軍人年改法案三讀通過次日,陳建仁接受本刊訪問。2年前的5月20日,他宣誓就職,不到一個月,便銜命擔任總統府年金改革召集人。身為拆炸彈的人,輿論標靶往往是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賴清德。Google副總統名字 他的名字才輸入二個字,按熱門搜尋次數多寡,冒出陳建州和陳建斌,其次才是陳建仁,他鮮少被砲轟,大概網友以為他無非備位元首,手中未握有政治實權的緣故。

    副總統權力法源來自《憲法》49條:「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或者是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備位總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條法令,各自表述,因而我們有了李元簇這樣「沒有聲音的副總統」,也有呂秀蓮埋怨無事可做,哀怨如深宮怨婦。他與呂前副總統生日同一天,都是6月6日,向他提及此事,問他一個理想的副總統應該是怎樣的?「Really?我以為她是6月7日耶。我是備位元首,扮演輔佐的角色,總統交辦的任務使命必達。」

    「蔡總統請我當她的副總統,她說,對啦,你是備位元首,但我希望你可以為台灣做一些事⋯」2年來都做什麼事?他說,年金改革是其一,其二是借助他衛生署和國科會背景,為台灣五加二生技醫療產業獻策,此外,他得幫總統協調各個部會以及接待外賓,備位元首很忙,2年下來完全沒有閒著,他說蔡總統總是笑著跟他說:「我看你蠻忙的嘛。」

    說採訪,更像政令宣導,話題有些枯燥了,我們坐立難安,他見狀笑道:「椅子很難坐吼。」以為他跟我們推心置腹, 一語雙關感嘆副總統位置難坐,但很可惜並沒有,當他說椅子難坐,就真的是很難坐的意思。總統府的椅子是李登輝時期留下來的,李前總統長得高,加上外賓個頭大,所以椅子製作得比較深,科學家出身的他,可以從人體工學的角度為我們講解總統府椅子的來歷,但科學家插手年金改革,看得懂精算表嗎?「科技區塊我很在行,科學家基本訓練也有好處,科學家對實證、數據的要求很嚴格。當我來看年金的時候,有相關人員要跟我解釋精算,我說不用啦,我們生物學算生命表,算太久了,精算我很清楚。」

    本來家裡都是老婆管錢,他對家庭收入支出毫無概念,但既然接手年金改革,總得要把事情弄清楚:「不只精算報告書,還有年改的來龍去脈,什麼年代18%,什麼年代新制舊制銜接,什麼年代沒考慮平均壽命延長和投資報酬率提高,這個需要一些科學的辯證和數量,接手年金改革至今我還算認真啦。」

    講起自身專業,科學家口氣篤定起來。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與人類遺傳博士,1982年學成歸國,因找出台灣西南沿海烏腳病病因,而在學界嶄露頭角,此後,小兒麻痺、B型肝炎、肺癌等台灣各項重大流行病研究無役不與,他亦是國際知名的砷中毒研究專家,其論文被《SCI期刊》引用逾5,000次,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邀請他,進行飲水砷含量的風險評估和標準訂定,後來,該飲水安全標準被世界衛生組織、北美、歐盟及許多亞洲國家採用。

    他的父親陳新安是高雄第二屆縣長,是地方派系白派的創始者,父親盼他接棒,延續政治香火,但他抗命,「我剛從美國回來,腦袋只有一件事就是學術研究。我爸爸說阿仁啊,你有博士學位,看起來也不是很醜,要不要出來選個立委?我說選舉要花很多錢,父親說可以幫我募個三、五百萬元,沒有問題。我說那還不如給我錢去做研究,結果他氣得3個月不跟我講話。」

    陳新安受日本教育,行事一板一眼,陳建仁在八個兄弟姊妹裡排行老七,父親一早會押著八個孩子去跑操場。他說父親講話,小朋友在旁乖乖站著聽訓,簡直是幕府將軍來著,雖然為了學術研究違抗父命,但35歲他升台大醫學院教授,成為戰後最年輕醫學院教授,父親還是以他為榮。上任那天,父親送來了親寫的俳句:「稻穗愈下垂,愈飽滿;藤花愈下垂,愈受人敬愛。」他說,在政壇行事謙和,與人為善,皆得益於父親的身教。2003年台灣爆發SARS疫情,他接任衛生署長,抑制了疫情,何以父親要他從政他不肯,後來卻答應了呢?「當時需要有一個科學家來,我若不出來,就是逃避責任。」

    訪談中有時提到雙親,67歲的他皆稱呼把拔、馬麻,有一種和身分年齡不相襯的童稚,「馬麻說有好東西要先給把拔吃,要我們尊敬把拔。我們晚年跟把拔住在一塊,他喜歡泡澡,我幫他刷背;他生病了,我睡他旁邊,幫他按摩。早年他為了家庭受委屈,自己吞忍不會跟我們說,但晚年互動多,他會跟我訴苦,我們變得很親,人與人溝通沒有距離,我以為那就是在天堂了。」

     
    陳新安是佛教徒,晚年皈依煮雲法師,1988年去世。而陳建仁是虔誠天主教徒,若父子情感這樣親密,不怕百年之後不再相見嗎?「我的想法,他現在在天上,我們有一天會再相見。他的骨灰在汐止,我常去跟他講話,晚上會夢到他。選上副總統那天,我上山跟他說我選上了,但我沒有夢見他,不知道他心裡怎麼想,但是我相信,他如果活著,他會說你好好把副總統的工作做好,但副總統也要當個平凡人,過平淡平實的生活。」

    他說衛生署剛發布要他當署長時,他回家翻開《聖經》,即是這一句話:「你們要在眾人當中為首的,就要做眾人的奴僕。」得到了信心,SARS他被誤解被唾罵,心裡很憂愁,「我太太看了電視轉播也很不捨,她送我一個鑰匙圈,背面是一個十字架,她說:『你願意為了SARS出來,被人家羞辱,你怎麼辦?你不能生氣,看看耶穌基督怎麼走苦路。』沒罪的人都要走苦路,為人類犧牲,我的犧牲算什麼?」

    2015年,蔡英文邀他一起並肩打選戰,時任中研院副院長的他沒馬上答應,而是回家問了3個人的意見:中研院的長官李遠哲、天主教台北總主教洪山川,跟老婆羅鳳蘋,老婆鼓勵他:「好的牧羊人是走進羊群,沾滿羊的氣息。」他想著這句話,便肯了。

    我們反問年改這件事已經不是沾滿羊的氣息,而是一身羊騷味了吧?「年改最辛苦時,是當我們丟出橄欖枝或訊息,希望對方有回應時卻踢到鐵板,地獄不是有火或有鬼的地方,而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在那裡,沒有任何溝通、協調,建立人際關係的地方。」教徒不允許自己悲觀,隨即補充,「羊群的氣味不一定是美好的。有人會有謾罵攻擊和批評,但你從他們的謾罵攻擊,去理會他們內心深層的焦慮在哪裡。其實每個來跟我談年改的人,對我來講,他們都是耶穌基督。」

    張旭政是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曾因年改多次與陳建仁協商會談,年改結果,他們有認同,也有遺憾。他表示,教師多少年資就應累積多少給付,設立所得率天花板,會造成年資所得的不公平。他說陳建仁開會身段柔軟,他們給出意見,他嘴巴雖然講好,講這個很有道理,但也不一定會照做。但他始終是笑笑的,所以反年改火氣這樣大,但很少把氣出在他身上。

    他信仰天主教,他們一家都是教徒。大女兒念護理系,現在跟安寧教母趙可式工作,小女兒在善牧之家、人本基金會工作,一家人金錢觀念看得很淡。但這樣淡泊金錢的人來從事年改是否會太出世?想到《聖經》中有一個故事,猶太社區領袖問耶穌是否該交稅給羅馬皇帝凱撒?這是陷阱,假使耶穌說抗稅,那是顛覆羅馬帝國;如果說繳稅,那「我是猶太人的王」就不能成立,但耶穌說:「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躲過了這話裡面的明槍與暗箭。

    我略帶挑釁地問他教徒插手年金改革,又怎樣解釋政治歸政治,上帝歸上帝這樣的話呢?他口氣沒有起伏,還是一樣的謙和:「其實凱撒還是屬於天主啊,人世間的一切都屬於天主。政治歸政治,天主歸天主,並不是用字面的意義去看,而是當凱撒成為凱撒,是因為有天主的力量,為政者還是有慈悲的胸懷,需要溝通和協調。」對他而言,科學與神學並不牴觸,反而需要結合,才不會走到危險地方,而政壇與神壇也都是一樣的,從政如布道,故而他每天離開家第一件事不是到總統府上班,而是去望平日彌撒,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李旭東生病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17 10:29:10
    有 8,452 人按讚


    蔡英文今天宣布2020是蔡賴配,今天記者會,蔡英文強調,她感謝副總統陳建仁,3年多來扮演稱職的副手,協助她化解很多艱難的任務,很多人都對他很不捨,但更多的是欽佩,未來也將與「大仁哥」並肩作戰,繼續打贏大選。
    大仁哥很像某一種遠房親戚,那個嫁得很好的姑姑阿姨的先生,或者旅行團會遇見那種退休的銀行高層或者教授。餐桌上始終笑嘻嘻的,自以為幽默,但講出來的笑話都很不好笑,可他不是為了賣弄,而是真的希望飯桌氣氛都很好。希望大家都很好。

    《他人是耶穌》

    「在後門換了證件,通過安檢,我們在憲兵的接應下,進了總統府。明年就滿100歲老建築,陰暗而曲折,在長廊之間兜兜轉轉,頓時失去方向感,僅能靠窗外的馬路建築研判所在的位置。我們被領進一個整個牆面都是書法的房間,問是哪位名家翰墨?幕僚不知,說馬英九時代就有了。在房間裡等候著受訪者的來臨,一想到我們已經置身這個國家的權力核心了,心裡不免忐忑,然後,那個要受訪的人,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陳建仁來了,他迎面便堆下笑容:「我好緊張,我好緊張,接受你們的訪問像考試。」

    軍人年改法案三讀通過次日,陳建仁接受本刊訪問。2年前的5月20日,他宣誓就職,不到一個月,便銜命擔任總統府年金改革召集人。身為拆炸彈的人,輿論標靶往往是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賴清德。Google副總統名字 他的名字才輸入二個字,按熱門搜尋次數多寡,冒出陳建州和陳建斌,其次才是陳建仁,他鮮少被砲轟,大概網友以為他無非備位元首,手中未握有政治實權的緣故。

    副總統權力法源來自《憲法》49條:「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或者是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備位總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條法令,各自表述,因而我們有了李元簇這樣「沒有聲音的副總統」,也有呂秀蓮埋怨無事可做,哀怨如深宮怨婦。他與呂前副總統生日同一天,都是6月6日,向他提及此事,問他一個理想的副總統應該是怎樣的?「Really?我以為她是6月7日耶。我是備位元首,扮演輔佐的角色,總統交辦的任務使命必達。」

    「蔡總統請我當她的副總統,她說,對啦,你是備位元首,但我希望你可以為台灣做一些事⋯」2年來都做什麼事?他說,年金改革是其一,其二是借助他衛生署和國科會背景,為台灣五加二生技醫療產業獻策,此外,他得幫總統協調各個部會以及接待外賓,備位元首很忙,2年下來完全沒有閒著,他說蔡總統總是笑著跟他說:「我看你蠻忙的嘛。」

    說採訪,更像政令宣導,話題有些枯燥了,我們坐立難安,他見狀笑道:「椅子很難坐吼。」以為他跟我們推心置腹, 一語雙關感嘆副總統位置難坐,但很可惜並沒有,當他說椅子難坐,就真的是很難坐的意思。總統府的椅子是李登輝時期留下來的,李前總統長得高,加上外賓個頭大,所以椅子製作得比較深,科學家出身的他,可以從人體工學的角度為我們講解總統府椅子的來歷,但科學家插手年金改革,看得懂精算表嗎?「科技區塊我很在行,科學家基本訓練也有好處,科學家對實證、數據的要求很嚴格。當我來看年金的時候,有相關人員要跟我解釋精算,我說不用啦,我們生物學算生命表,算太久了,精算我很清楚。」

    本來家裡都是老婆管錢,他對家庭收入支出毫無概念,但既然接手年金改革,總得要把事情弄清楚:「不只精算報告書,還有年改的來龍去脈,什麼年代18%,什麼年代新制舊制銜接,什麼年代沒考慮平均壽命延長和投資報酬率提高,這個需要一些科學的辯證和數量,接手年金改革至今我還算認真啦。」

    講起自身專業,科學家口氣篤定起來。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與人類遺傳博士,1982年學成歸國,因找出台灣西南沿海烏腳病病因,而在學界嶄露頭角,此後,小兒麻痺、B型肝炎、肺癌等台灣各項重大流行病研究無役不與,他亦是國際知名的砷中毒研究專家,其論文被《SCI期刊》引用逾5,000次,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邀請他,進行飲水砷含量的風險評估和標準訂定,後來,該飲水安全標準被世界衛生組織、北美、歐盟及許多亞洲國家採用。

    他的父親陳新安是高雄第二屆縣長,是地方派系白派的創始者,父親盼他接棒,延續政治香火,但他抗命,「我剛從美國回來,腦袋只有一件事就是學術研究。我爸爸說阿仁啊,你有博士學位,看起來也不是很醜,要不要出來選個立委?我說選舉要花很多錢,父親說可以幫我募個三、五百萬元,沒有問題。我說那還不如給我錢去做研究,結果他氣得3個月不跟我講話。」

    陳新安受日本教育,行事一板一眼,陳建仁在八個兄弟姊妹裡排行老七,父親一早會押著八個孩子去跑操場。他說父親講話,小朋友在旁乖乖站著聽訓,簡直是幕府將軍來著,雖然為了學術研究違抗父命,但35歲他升台大醫學院教授,成為戰後最年輕醫學院教授,父親還是以他為榮。上任那天,父親送來了親寫的俳句:「稻穗愈下垂,愈飽滿;藤花愈下垂,愈受人敬愛。」他說,在政壇行事謙和,與人為善,皆得益於父親的身教。2003年台灣爆發SARS疫情,他接任衛生署長,抑制了疫情,何以父親要他從政他不肯,後來卻答應了呢?「當時需要有一個科學家來,我若不出來,就是逃避責任。」

    訪談中有時提到雙親,67歲的他皆稱呼把拔、馬麻,有一種和身分年齡不相襯的童稚,「馬麻說有好東西要先給把拔吃,要我們尊敬把拔。我們晚年跟把拔住在一塊,他喜歡泡澡,我幫他刷背;他生病了,我睡他旁邊,幫他按摩。早年他為了家庭受委屈,自己吞忍不會跟我們說,但晚年互動多,他會跟我訴苦,我們變得很親,人與人溝通沒有距離,我以為那就是在天堂了。」

     
    陳新安是佛教徒,晚年皈依煮雲法師,1988年去世。而陳建仁是虔誠天主教徒,若父子情感這樣親密,不怕百年之後不再相見嗎?「我的想法,他現在在天上,我們有一天會再相見。他的骨灰在汐止,我常去跟他講話,晚上會夢到他。選上副總統那天,我上山跟他說我選上了,但我沒有夢見他,不知道他心裡怎麼想,但是我相信,他如果活著,他會說你好好把副總統的工作做好,但副總統也要當個平凡人,過平淡平實的生活。」

    他說衛生署剛發布要他當署長時,他回家翻開《聖經》,即是這一句話:「你們要在眾人當中為首的,就要做眾人的奴僕。」得到了信心,SARS他被誤解被唾罵,心裡很憂愁,「我太太看了電視轉播也很不捨,她送我一個鑰匙圈,背面是一個十字架,她說:『你願意為了SARS出來,被人家羞辱,你怎麼辦?你不能生氣,看看耶穌基督怎麼走苦路。』沒罪的人都要走苦路,為人類犧牲,我的犧牲算什麼?」

    2015年,蔡英文邀他一起並肩打選戰,時任中研院副院長的他沒馬上答應,而是回家問了3個人的意見:中研院的長官李遠哲、天主教台北總主教洪山川,跟老婆羅鳳蘋,老婆鼓勵他:「好的牧羊人是走進羊群,沾滿羊的氣息。」他想著這句話,便肯了。

    我們反問年改這件事已經不是沾滿羊的氣息,而是一身羊騷味了吧?「年改最辛苦時,是當我們丟出橄欖枝或訊息,希望對方有回應時卻踢到鐵板,地獄不是有火或有鬼的地方,而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在那裡,沒有任何溝通、協調,建立人際關係的地方。」教徒不允許自己悲觀,隨即補充,「羊群的氣味不一定是美好的。有人會有謾罵攻擊和批評,但你從他們的謾罵攻擊,去理會他們內心深層的焦慮在哪裡。其實每個來跟我談年改的人,對我來講,他們都是耶穌基督。」

    張旭政是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曾因年改多次與陳建仁協商會談,年改結果,他們有認同,也有遺憾。他表示,教師多少年資就應累積多少給付,設立所得率天花板,會造成年資所得的不公平。他說陳建仁開會身段柔軟,他們給出意見,他嘴巴雖然講好,講這個很有道理,但也不一定會照做。但他始終是笑笑的,所以反年改火氣這樣大,但很少把氣出在他身上。

    他信仰天主教,他們一家都是教徒。大女兒念護理系,現在跟安寧教母趙可式工作,小女兒在善牧之家、人本基金會工作,一家人金錢觀念看得很淡。但這樣淡泊金錢的人來從事年改是否會太出世?想到《聖經》中有一個故事,猶太社區領袖問耶穌是否該交稅給羅馬皇帝凱撒?這是陷阱,假使耶穌說抗稅,那是顛覆羅馬帝國;如果說繳稅,那「我是猶太人的王」就不能成立,但耶穌說:「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躲過了這話裡面的明槍與暗箭。

    我略帶挑釁地問他教徒插手年金改革,又怎樣解釋政治歸政治,上帝歸上帝這樣的話呢?他口氣沒有起伏,還是一樣的謙和:「其實凱撒還是屬於天主啊,人世間的一切都屬於天主。政治歸政治,天主歸天主,並不是用字面的意義去看,而是當凱撒成為凱撒,是因為有天主的力量,為政者還是有慈悲的胸懷,需要溝通和協調。」對他而言,科學與神學並不牴觸,反而需要結合,才不會走到危險地方,而政壇與神壇也都是一樣的,從政如布道,故而他每天離開家第一件事不是到總統府上班,而是去望平日彌撒,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