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李娃傳愛情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李娃傳愛情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李娃傳愛情觀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52的網紅對倒香港隨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隨筆][香港][生活] 難道一夫一妻等於忠誠? 全城哄動的娛樂新聞,大家如何缺德的做道德判官,將自己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身上,甚至是有政府部門或有所口碑的機構,都藉此卑鄙的抽水宣傳等等看法,已有不少文章或好些朋友提及,我不再多論了。反而我想到的是,肇事男女主角,事件爆光後不斷醜化自己,希望...
李娃傳愛情觀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筆][香港][生活]
難道一夫一妻等於忠誠?
全城哄動的娛樂新聞,大家如何缺德的做道德判官,將自己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身上,甚至是有政府部門或有所口碑的機構,都藉此卑鄙的抽水宣傳等等看法,已有不少文章或好些朋友提及,我不再多論了。反而我想到的是,肇事男女主角,事件爆光後不斷醜化自己,希望挽回大眾對自己的信心。坦白說,他們道歉和矮化自己,一如他們所說,做了羞恥和不忠誠的事,叫大家失望。如果他們不是被發現,被大眾唾罵,事業因而大受影響的話,他們會覺得自己做錯了,然後淚流滿面的請大家原諒嗎?未必,所以他們認錯,只是因為受到大眾壓力,他們行為,違背了當下社會對忠誠的看法:一夫一妻(男/女朋友)的做法。
以前我也覺得,忠誠代表一夫一妻,或只有一個伴侶。當然我不是要推翻這原則,只是不太明白,是誰訂了這原則?為何大家又會信服這原則,即使是成龍這些不忠不義之徒,當年也一臉黯然的道歉?
剛好在看到這花邊新聞前,聽電台講羅馬凱撒大帝的歷史,當中談到,凱撒大帝有不少情婦,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埃及妖后,和當時著名的貴族交際花等等,跟凱撒大帝維持關係之餘,更生下兒女。凱撒大帝正室當然知道,或者說,是全世界都知道,不但沒有人責怪他,就算是其女伴們,甚至埃及妖后為達到政治目的,情人就如走馬燈之多,當時也沒有說她半句。如此的愛情觀,根本沒有半點忠誠可言。正如主持人強調,不要將現在的準規套用在現代社會,他們的做法,當時來說原來平常不過。
公元前的羅馬似乎拉得太遠,不如說說我們偉大的中國。至盤古初開,直至推翻所謂的封建制度,男人三妻四妾天經地義,有知識的女性如李清照遭第二任丈夫暗算,主動提出離婚,卻飽受牢獄之災。女人光耀榮祖,就是貞節牌坊,否則被全世界唾罵,甚至被自殺等等。這是忠誠嗎?按當時來說,忠貞只要求女性侍奉一夫,還得大方包容有錢老公娶四五六七房,不然就是不識大體。相對來說,而現今在不丹好些深山族群,是一女多夫,而且男人間相處融合,又是另一套忠誠準則。
直至百年的華人社會,受西方影響,引入一夫一妻制,而西方我相信是因為宗教影響,亞當夏娃,都是一夫一妻,雖然女性仍是男性從屬,但這是另一個話題。至少乍眼看,一夫一妻,要求對方只為一個對象而忠誠,看來公道不過,也是人類文明和道德的重要基石。
之不過,這個「忠誠」的準則定立,是否太慳水慳力,過於粗疏?
首先這準則,方便快捷少爭拗。一夫一妻,白紙黑字,清楚不過,法律條文也容易訂立得多,一旦有一方不軌,就很明顯的分出是非對錯。但這種清晰的分法,也是忽略了人的差異。一如十隻手指有長短,有人滿足於一夫一妻,有人卻覺得,要有多個伴侶才能滿足身心需求。所以一刀切將所有人的忠貞觀,建立在一夫一妻(或男女朋友)上,我不確定這是否好的準則,我只能說這是方便說教和令社會運作流暢的方法,和但願兒童有健全的成長環境。
也許你會說,即是給出軌的人大條道理,偷食無罪,不忠有理?也不盡然。我覺得這是在於「忠誠」的準則如何。如果雙方認定對方是一生一世的真命天子,許下承諾,永生不背叛對方,但後來一方食言,甚或是一開始的誓言原來是假的,這就是不忠不義。但又如果,雙方明知對方的特點,是個博愛之人,能同時愛上幾個人,一早明言這個可能性,而對方又可以接受,訂好「博愛」契約,兩人之間關係仍是蕩坦坦,沒有半點欺瞞,這又算不算是忠誠?就例如,會有人責怪賭王有一二三四個老婆嗎?不會,因為大家心知肚明,賭王有錢有權擺明風流,他也開佈公誠其風流,他的老婆們,入門時已經知道關係規則。只可惜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根本沒有選擇權,只得跟從一夫一妻的規則。風流之人被逼守這個一對一的忠貞之約,最後回恢本分,落得下流之污名。
又有人說,如果一個只會愛上一人的忠貞之人,喜歡一個風流成性之徒,豈不是不公道,更是助紂為虐?我只能說,明明你知道他的真面目,還是覺得愛情大過天,大到願意包容他的一切,這就是心甘情願了。不過這個情況,就算是現今社會,有結婚這證書,真的能綁縛風流之人嗎?很難,除了你有他/她的眼中有莫大魅力,為對方改變性格,收心養性。說到底,這就是很根本的事了。
清朝康有為曾經說過他大同世界的藍圖,當中沒有一生一世的一夫一妻,男女可自訂契約,然後在若干年解除「婚約」。除了因為康有為本身也是風流之徒,理性來想,其實他這個建議,的確合符文明社會的公平準則。因為公平不是劃一準則,而是因應不同人的特點,給予適合他的一套準則。如果雙方所訂規則,同意對方有不同伴侶,也許這群人再不用偷食,然後再扭曲的說自己是「壞咗既人」以迎合大眾。
我這樣說,並不是要為兩位開脫。畢竟在這個時代生活,還要在吃血饅頭的娛樂圈生存,就得乖乖遵守遊戲規則。我不解的是,忠誠不忠誠,不應該只建基於簡單的一對一,而是雙方的坦白、信任和尊重。不然的話,就算是一對夫妻,沒有出軌,但心懷鬼胎,只為私利而傷害對方,例如酗酒和家暴,又或是終於冷漠相對等等,難道這又是忠誠的表現嗎?只為迎合大眾的忠誠,還會是發自內心,有道德的忠誠嗎?
李娃傳愛情觀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筆][香港][生活]
難道一夫一妻等於忠誠?
全城哄動的娛樂新聞,大家如何缺德的做道德判官,將自己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身上,甚至是有政府部門或有所口碑的機構,都藉此卑鄙的抽水宣傳等等看法,已有不少文章或好些朋友提及,我不再多論了。反而我想到的是,肇事男女主角,事件爆光後不斷醜化自己,希望挽回大眾對自己的信心。坦白說,他們道歉和矮化自己,一如他們所說,做了羞恥和不忠誠的事,叫大家失望。如果他們不是被發現,被大眾唾罵,事業因而大受影響的話,他們會覺得自己做錯了,然後淚流滿面的請大家原諒嗎?未必,所以他們認錯,只是因為受到大眾壓力,他們行為,違背了當下社會對忠誠的看法:一夫一妻(男/女朋友)的做法。
以前我也覺得,忠誠代表一夫一妻,或只有一個伴侶。當然我不是要推翻這原則,只是不太明白,是誰訂了這原則?為何大家又會信服這原則,即使是成龍這些不忠不義之徒,當年也一臉黯然的道歉?
剛好在看到這花邊新聞前,聽電台講羅馬凱撒大帝的歷史,當中談到,凱撒大帝有不少情婦,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埃及妖后,和當時著名的貴族交際花等等,跟凱撒大帝維持關係之餘,更生下兒女。凱撒大帝正室當然知道,或者說,是全世界都知道,不但沒有人責怪他,就算是其女伴們,甚至埃及妖后為達到政治目的,情人就如走馬燈之多,當時也沒有說她半句。如此的愛情觀,根本沒有半點忠誠可言。正如主持人強調,不要將現在的準規套用在現代社會,他們的做法,當時來說原來平常不過。
公元前的羅馬似乎拉得太遠,不如說說我們偉大的中國。至盤古初開,直至推翻所謂的封建制度,男人三妻四妾天經地義,有知識的女性如李清照遭第二任丈夫暗算,主動提出離婚,卻飽受牢獄之災。女人光耀榮祖,就是貞節牌坊,否則被全世界唾罵,甚至被自殺等等。這是忠誠嗎?按當時來說,忠貞只要求女性侍奉一夫,還得大方包容有錢老公娶四五六七房,不然就是不識大體。相對來說,而現今在不丹好些深山族群,是一女多夫,而且男人間相處融合,又是另一套忠誠準則。
直至百年的華人社會,受西方影響,引入一夫一妻制,而西方我相信是因為宗教影響,亞當夏娃,都是一夫一妻,雖然女性仍是男性從屬,但這是另一個話題。至少乍眼看,一夫一妻,要求對方只為一個對象而忠誠,看來公道不過,也是人類文明和道德的重要基石。
之不過,這個「忠誠」的準則定立,是否太慳水慳力,過於粗疏?
首先這準則,方便快捷少爭拗。一夫一妻,白紙黑字,清楚不過,法律條文也容易訂立得多,一旦有一方不軌,就很明顯的分出是非對錯。但這種清晰的分法,也是忽略了人的差異。一如十隻手指有長短,有人滿足於一夫一妻,有人卻覺得,要有多個伴侶才能滿足身心需求。所以一刀切將所有人的忠貞觀,建立在一夫一妻(或男女朋友)上,我不確定這是否好的準則,我只能說這是方便說教和令社會運作流暢的方法,和但願兒童有健全的成長環境。
也許你會說,即是給出軌的人大條道理,偷食無罪,不忠有理?也不盡然。我覺得這是在於「忠誠」的準則如何。如果雙方認定對方是一生一世的真命天子,許下承諾,永生不背叛對方,但後來一方食言,甚或是一開始的誓言原來是假的,這就是不忠不義。但又如果,雙方明知對方的特點,是個博愛之人,能同時愛上幾個人,一早明言這個可能性,而對方又可以接受,訂好「博愛」契約,兩人之間關係仍是蕩坦坦,沒有半點欺瞞,這又算不算是忠誠?就例如,會有人責怪賭王有一二三四個老婆嗎?不會,因為大家心知肚明,賭王有錢有權擺明風流,他也開佈公誠其風流,他的老婆們,入門時已經知道關係規則。只可惜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根本沒有選擇權,只得跟從一夫一妻的規則。風流之人被逼守這個一對一的忠貞之約,最後回恢本分,落得下流之污名。
又有人說,如果一個只會愛上一人的忠貞之人,喜歡一個風流成性之徒,豈不是不公道,更是助紂為虐?我只能說,明明你知道他的真面目,還是覺得愛情大過天,大到願意包容他的一切,這就是心甘情願了。不過這個情況,就算是現今社會,有結婚這證書,真的能綁縛風流之人嗎?很難,除了你有他/她的眼中有莫大魅力,為對方改變性格,收心養性。說到底,這就是很根本的事了。
清朝康有為曾經說過他大同世界的藍圖,當中沒有一生一世的一夫一妻,男女可自訂契約,然後在若干年解除「婚約」。除了因為康有為本身也是風流之徒,理性來想,其實他這個建議,的確合符文明社會的公平準則。因為公平不是劃一準則,而是因應不同人的特點,給予適合他的一套準則。如果雙方所訂規則,同意對方有不同伴侶,也許這群人再不用偷食,然後再扭曲的說自己是「壞咗既人」以迎合大眾。
我這樣說,並不是要為兩位開脫。畢竟在這個時代生活,還要在吃血饅頭的娛樂圈生存,就得乖乖遵守遊戲規則。我不解的是,忠誠不忠誠,不應該只建基於簡單的一對一,而是雙方的坦白、信任和尊重。不然的話,就算是一對夫妻,沒有出軌,但心懷鬼胎,只為私利而傷害對方,例如酗酒和家暴,又或是終於冷漠相對等等,難道這又是忠誠的表現嗎?只為迎合大眾的忠誠,還會是發自內心,有道德的忠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