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本體論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本體論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本體論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本體論例子產品中有5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38的網紅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這是一本”找感受度”的書 當你要教一個小朋友騎腳車, 游泳, 或是任何技能時, 會鉅細彌遺地把所有執行方法交代清楚才讓他們開始嘗試嗎? 又或者說, 每一個人都會騎腳踏車, 但是隨便找一個人描述一下他們怎麼可以一遍前進一邊維持平恆其實是有困難的 在近代, 絕大多數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

本體論例子 在 壹捌零參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3:12:43

《疫情時代下的破壞與再生》 1. 上週五和朋友蔡先生見面,距離上次也已經一個多月了,因為本來就是住得很近的國小同學,一個多月的時間沒有見面就足以讓我感覺很久了,也可能是疫情時期的心理作用罷了。 兩個人不免聊到受疫情影響的生活有什麼改變,他提起因為分流制度所以被分派到內湖的分公司上班,上下班的車程...

本體論例子 在 四個PG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6 08:18:23

上週我們為大家介紹過三種常見的扭傷模式,大家還記得嗎?若是還沒看過或是忘記的朋友記得回去看看喔!這週小編將繼續為大家介紹扭傷後的介入方向以及預防扭傷的訣竅,不過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讓我們一起慶祝一下,時隔67天,湖人的一眉哥AD回歸了!!!現在就等腳踝高位扭傷的Lebron湖人就能成為完全體了,...

本體論例子 在 黃瀞凱 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53:42

「來,深蹲屁股往右一點,起來的時候感覺屁股出力多一點」 「來,吸氣吸到腰後側多一點,肚子不要往前凸」 「來,划船的時候肩胛骨不要往前傾,往後收一點,一點點就好」 看似很合理的指導口令,但是學生常常怎麼樣都做不出來。老師教得心很累,學生也學得很氣餒,好像肌肉沒有插電一樣,怎麼樣都沒反應。 啊!原來...

  • 本體論例子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9 21:10:00
    有 50 人按讚

    《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這是一本”找感受度”的書

    當你要教一個小朋友騎腳車, 游泳, 或是任何技能時, 會鉅細彌遺地把所有執行方法交代清楚才讓他們開始嘗試嗎? 又或者說, 每一個人都會騎腳踏車, 但是隨便找一個人描述一下他們怎麼可以一遍前進一邊維持平恆其實是有困難的

    在近代, 絕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都遵行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的身心二元論: 人類的心智是由大腦發展出來的, 而身體只是智慧的一個載體. 因此所有學校教育全力注重在語文數學社會之類的理論課程上, 體育課的時間相對被壓縮. 因為人們相信使用統計化與系統化的學習, 可以有效地提升邏輯與辯思能力, 這也是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式

    從傳說笛卡爾製造了一個女兒的機器人開始, 人類就開始醉心於人工智能的開發. 而過去幾年, 機器首先在西洋棋盤上擊敗了人類之後, 最新的技術AlphaGo也在數年前連續三次完勝人類的圍棋冠軍柯潔! 至此, 人工智能的新紀元降臨, 電腦的運算速度與儲存資訊量是人類所遙不可及的!

    完了完了, “機械公敵”的電影世界要成真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街上可以看見越來越多裝配有輔助駕駛的車子, 但是不管什麼品牌的車商, 一開始信誓旦旦的跨下海口他們可以在幾年知道製造出第五級自動駕駛的汽車商 (100%不需要人類), 在過去幾年之中紛紛宣布: 要達到這個目標比他們想像中的困難 (但是只有馬斯克對此還表示出非常大的信心)

    在自動駕駛系統中, 設計師把所有的汽車動作透過數據而模組化, 讓它們可以經過運算而在路上控制車體的動作. 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不管是任何道路之中的實際情況是瞬息萬變的, 包含突然改變的風速, 掉落的障礙物, 無預警闖入小動物等等, 這些都與在有固定範圍以及明確規則下的棋盤內不同. 所以我們知道, 將一個醫療機器人放在手機製作的生產線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因為外在環境已經改變了, 與在電腦內原先預設的演算程式不一樣, 工作人員除了改造外形之外, 也需要重新設計所有軟體

    當你聞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包味道, 回憶會馬上把你拉回兒時放學時經過一家麵包店的情景; 當你看到了前男/女友留下來的一個小物品時, 腦中馬上會浮現在當初在相處時對於這個東西的回憶; 當你聽到了一首流行老歌時, 時空在瞬時間會轉換回到學生時代, 可以讓你徜徉其中不可自拔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除了先經過大腦的思考與分析之外, 也靠我們其他的感官所汲取的資訊同時輸入所建構起來, 這就是”體驗”. 身體的感知能力, 就是記憶的中心. 在學習時, 讓全身的感官同時參與, 就可以幫我們打造更多層次的大腦地題, 這也是我們在運動時常常提到的”本體感覺”. 我們的五感 (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與嗅覺) 從身體各處接收到無數資訊後, 轉化為電位傳回中樞神經系統, 而形成了第六感: 直覺

    有的時候迷路時, 你會很自然地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轉彎; 在很短時間內要做一個決定時, 你當下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選擇; 甚至是你可以下意識的分辨出你眼前的這個人是否在說謊. 這些都是直覺, 而直覺靠的就是所有感官經驗的累績. 這不是透過系統模組化與運算就可以做得到的

    書中有提到好幾個例子: 華爾街的金融顧問僅僅使用統計分析的數字來決定未來的投資方向, 但是到最後對於市場的預測往往與實際上有很大的落差; 一些消費用品的廣告鎖定了特定的目標族群, 但是經常發現與與想像中買氣完全不一致. 因為第一, 數據呈現的是一個平均值, 無法表明一些誤差的來源, 第二, 冷冰冰的統計結果沒有情感, 無法體現消費者實際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思考模式

    在我個人的記憶力就有一個印相很深的例子: 在某一年, 我服務的某一間公司很大器的砸重金買了上海地鐵二號線一個月的廣告, 二號線總長度接近70公里. 他們在車廂內所有的拉環上都貼上了健身房的廣告, 主打: 在每一站的出口都會有一間xx健身房! 他們希望透過這一波宣傳來大力提昇該月的來訪數. 結果, 隔一個月開高層會議時, 發現前一個月花了大筆鈔票的過靠成效幾乎等於零… 那個月市場部總監被臭幹到差點從樓上跳下去…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假如實際每天坐地鐵通勤的人都會知道, 沒人真的去看拉環上寫的是什麼, 所有人都是瘋狂低頭滑手機! 而偏偏當初做這個決定的人, 每天都是開車上下班, 就算有搭乘地鐵, 也只有偶一為之, 所以無法真正的掌握實際狀況

    打不死的蟑螂, 存在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還久, 時至今日, 他們唯一的天敵就是拖鞋. 而我們都有過滿屋子追著小強跑的經驗, 有的時候快把家都翻過來了還不一定打得到牠們, 更別說牠們給你來一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飛了起來!!!

    蟑螂的大腦只有一百萬的神經元, 而人類卻有一千億個. 但是牠們的腳上卻有無數的知覺接收器官, 可以接收外在的溫度, 壓力, 以及物體移動. 其實另外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章魚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章魚老師”)

    人類有模仿的本能, 之前1977年的一個實驗就發現出生僅12天的嬰兒的表情就會隨著在他們面前實驗人員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的時候, 必須要有一位效仿的對象可以讓我們就近觀察. 在細看他們的過程當中, 我們很自然的會使用上我們所有的感官去做揣摩, 進步是最快的. 所以在每一行業之內, 要最快進入狀況就是找一位師傅或是前輩, 除學習他們的知識以外, 也是吸取他們的技巧與經驗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聯想到我們的這個圈子..

    運動也是一樣, 你怎麼可能從書本的圖片就學會怎麼臥推? 你要如何從影片中就學會怎麼深蹲? 這些學習的方式正如人工智能一樣, 把運動分段, 模組化, 但是這些方式無法與你互動, 無法及時給你口令與指導

    商業健身房的經理主管每一天瘋狂的開會逼業績, 指責教練為什麼會員約不來? 預約數太少? 他們有沒有實際在健身房中與會員聊過天, 觀察過每一個時段人流的改變? 了解一下目前的環境是否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有些教練不斷的進修, 認為這樣可以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專業度. 但是卻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都這麼苦口婆心了, 會員還是無動於衷? 但是真的願意放慢角度來好好發揮同理心體會一下會員真正想法的教練也不多

    因此, 過去我們都把人腦視為一個精密運算的電腦, 但是現在看來, 遠遠不足夠, 還要搭配身體的力行, 強化所有感知與智慧緊密搭配, 才是進步最快的方式

    我非常同意功能性訓練大師Michael Boyle的主張: 他完全不建議在健身房內放鏡子. 確實, 在運動時如果我們過度依賴視覺, 反而會削弱其他感官訊息的輸入. 所謂的”本體感覺”, 就是我們可以掌控到我們的身體在什麼速度下, 輸出了多少力量? 移動了多少的距離? 關節與肌肉如何相互的影響?

    我覺得這一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的檢視我們學習或是教學的邏輯, 走出過去侷限我們的思考框架, 任何事情使用理智的分析建構固然重要, 但是身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 get your hands dirty, 讓我們實際將自身的所有的體驗與大腦連結, 創造出一個更加全面的身心成長!

  • 本體論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18:12:43
    有 137 人按讚

    《教學隨記》穩定度 vs 活動度

    穩定度跟活動度哪個比較重要?

    說句實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舉一個肩膀的例子好了。

    你想到肩膀的穩定度訓練,你可能會想到平板,它是一個靜態的練習。

    而你想到肩膀的活動度訓練,你可能會想到動一動拉一拉,是一個相對動態的練習。

    所以如果一個人肩膀活動度不足,我們就做活動度的訓練,拉一拉伸展一下,然後肩膀就好了。

    嗯,如果這樣就解決了,這個世界該會有多麼美好啊,當然某扣林啊!

    這樣的二分法其實有點危險。

    像上個週末的課程裡,課前我們做了簡單的肩膀活動度檢測,有部分同學的肩膀活動度是不太好的。

    早上的練習裡,我們大部分都在做的是靜態的練習,甚至活動範圍遠小於會遇到阻礙的角度,也沒做任何傳統的拉伸,但在練習結束後大部分的同學肩膀活動度都變好了。

    咦,這是怎樣一回事。

    關節中軸化。

    通常出現活動度障礙,在排除外傷等因素後,簡單講都會是神經肌肉控制跟協調可以去解釋的。

    所以如果透過練習讓關節回到中立位,關節肌肉等的本體感覺受器接受訊號正確,通常就更能誘發正確的動作模式,而讓活動度變好。

    而理論上,穩定度應該發生在活動度之前,Stability over Mobility,如果有上過一些相關的課就應該不陌生。

    一個舉手動作,外觀看起來像是直接舉手,但身體內發生的事,簡單敘述應該是:
    1 感覺身體關節的當下的位子
    2 核心脊椎穩定
    3 肩胛骨穩定
    4 舉手的肌肉發揮功能

    所以當前面的事情沒有好好的被執行,舉手當然受限,這時候一直伸展,可能效果就不會非常理想。

    所以回想到DNS的命名,動態神經肌肉穩定,真的是很有邏輯,所以我們要的是動態的穩定。

    所以活動度跟穩定度,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啊。

    「所謂的活動度,就是一個動態穩定度的總和。」

    不過當然也不排除遠端的肌筋膜緊繃,而往內影響的例子,但這就是身體有趣的地方啊。

    有空再聊更多摟。

    #教學隨記
    #教學隨記真的是隨便記
    #dns #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關節中軸化
    #kensyogalife

  • 本體論例子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1 17:36:42
    有 53 人按讚

    【Hypermobility? Hyperextension? And Yoga?】

    聽到這些名詞,也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問題會是:
    ❓ Hypermobility 或是 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 (關節過動症候群) 到底是什麼?
    ❓一個很柔軟的練習者,他就是有Hypermobility 嗎?
    ❓ Hypermobility 跟 Hyperextension (超伸) 是同件事嗎?
    ❓ Hypermobility 可不可以練瑜伽?
    ❓ 那有 Hyperextension 該怎麼練瑜伽或是其他運動?

    如果對以上的問題,你腦中沒有答案,可以繼續往下閱讀。

    ✅ Hypermobility
    先來點正規的定義,到底怎樣是hypermobility。

    嚴謹的定義是一個人有膠原蛋白的異常,而導致關節過鬆,活動度過大,這通常來自於基因跟遺傳的關係,必須透過血檢才能夠真正斷定。

    所以,一個人很柔軟,不代表他就有hypermobility,同理,當一個人有hypermobility,其實他不一定會非常柔軟。

    有些人也許有聽過 Beighton Hypermobility Score,他會有9個測試,超過6點你就會被判定為可能有hypermobility,另外也有所謂的維京海盜測試,同理是判斷你是否為hypomobility,就是很硬的人這樣。

    不過這些都是簡單的判斷標準,也可想做是人體之間的自然差異分布,而真正的 hypermobility 跟 hypomobility 是存在光譜的極端兩邊。

    當你有這些認知,就不用煩惱你或是眼前這個學生,到底是不是有 hypermobility,除非你去做了血檢確認。

    ✅ Hyperextension
    至於超伸,就是比較常見的狀態,包含手肘伸展超過10度,膝蓋伸展超過10度等等,有時候是因為有 hypermobility,但有時候是因為天生骨頭的差異。

    所以這兩個也不是直接相等。

    ✅ Hypermobility可不可以練瑜伽
    有人也許聽過,關節過鬆的人練瑜伽很危險,但事實是,當你自己不會練又沒找到好的老師,練什麼都危險。

    針對有 hypermobility 的人,他們身體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也許本體感覺也較差,當然這些都是讓他們容易受傷的因素,但就是因為這樣,才更需要練習。

    在瑜伽的體位法練習,當你停留穩定的時候,其實都讓肌肉在做等長收縮,當你在流動的時候,肌肉也會經歷了向心收縮以及離心收縮,關鍵就是它都有在做不同的收縮,這就是很好的練習。

    而有 hypermobility 的人,有時也是會感受到緊繃感,而這緊繃感其實是來自周邊肌肉無力,大腦的保護機制造成,所以有時候透過訓練,恢復肌肉正常的功能,反而能夠消除緊繃感,因為大腦覺得比較放心了。

    所以,hypermobility 可不可以練瑜伽,當然可以,只要你練對。

    ✅ 有 Hyperextension 該怎麼練瑜伽
    最後這個,就是練習者或教學者最常遇到的情況。

    一個大膽的答案,如果你有超伸,”基本上”你應該在超伸的狀態下做練習,但前提是:

    1 你有良好的本體感覺跟身體控制,能分辨出有啟動的肌肉跟完全放鬆的狀態。
    2 練習的強度是適合你的。
    3 練習過程甚至過後沒有任何異常不舒服或疼痛。

    2018年上 Animal Flow 的時候,講師就有討論到這問題,當時她也是說應該就順著身體的構造去做練習,假設手肘超伸,就在超伸下做練習,不需要特別手肘微彎,但是不能有任何不舒服跟疼痛。

    另外如果你常看手倒立的照片跟練習影片,你可能會發現滿多人的手肘超級超伸卻還是在做倒立,當然人家可以不代表你可以,但人家是透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周邊肌肉有足夠的強度支撐,才能夠承受這樣的練習。

    記得之前也有學生跟我反應過曾經因為手肘超伸做倒立練習而不舒服,後來我教學生穩定肩胛肩膀跟稍微調整一下擺位後,現在她也都一言不合就倒立,也沒聽學生再說不舒服了。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參考的例子,不代表全部。

    所以身為教學者,當然要判斷學生當下的狀態是否因為超伸而有額外風險,手肘微彎不是不可以,但除了這個以外,你有沒有辦法引導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建立自己的身體覺知以及穩定的力量才是重點。

    你應該不會希望有一天學生緊急情況需要直手撐地的時候,就是受傷的時候吧。

    ⚠以上文章分享為綜合Podcast跟自己經驗所寫,任何個人的情況還是以自己的醫生或老師意見為主喔。

    ☑ Jason Crandell Podcast
    Episode 178: How to manage hypermobility in the yoga room with Jules Mitchell

    #hypermobility
    #kensyogalife

  • 本體論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24 19:00:02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心理學研究裡面,有一個方向叫做「本體感覺心理」;也有說法叫做「體現認知」。

    它主要指的就是喔,一般我們傳統的認為,都是覺得我們是先有情緒,然後才有行為,也就是說你先有「開心的感覺」,然後才會做出「開心的行為」。

    然而呢,在「本體感覺心理」或「體現認知」裡面告訴我們,這樣子的情緒,跟行為之間的影響啊,它可以是反過來的。

    也就是說,你可以先做出跟「開心」有關的行為,然後去影響你的情緒;甚至於有更多的研究告訴我們,這種喔「透過行為改變心情」的一個途徑,會是更快、更有效的。

    其實呢,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裡面喔,有一個很經典的研究,這個經典研究就是哦,實驗者他要求兩組人,來加總一串數字。

    其中一組人,叫他們在加總數字的時候,皺著眉頭;而要另外一組人,一樣在加總數字的時候,面帶微笑。

    然而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單純只是去操弄這個「臉部肌肉」;一個是皺眉頭,一個是面帶微笑。竟然啊,會影響到參與實驗的人,對於這個數字加總的這個測試,的難易度評估。

    皺眉的那一組,覺得這些題目需要比較花費心思、需要比較辛苦,才能完成同樣難度的一個數學題目。

    另外一個研究更有趣喔!實驗者叫參與者,去凝視電腦螢幕上移動的物件,並且指出那個物件,對他們有沒有吸引力?

    而這個螢幕上面顯示的是什麼呢?螢幕上面顯示的有些東西,是上下移動。

    那你看哦,當我們在看著上下移動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跟著點頭;而有些東西是左右移動,當我們看著左右移動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跟著搖頭。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受試者普遍比較喜歡「上下移動」的東西。

    然而呢,當我們在做上下移動的動作的時候,其實你也是用你的身體,不斷的在說「是」;而搖頭呢,就是讓你的身體,不斷的說「不」!

    所以呢,談到這些例子,在你聽到這一段錄音的今天,是禮拜二。可能呢,一周的工作開始,已經在昨天開始了!

    然而今天的你,在經過昨天很多的會議跟討論之後,可能就要如火如荼的進入「執行」的過程。

    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喔,情緒難免會有起伏,難免會有一些不順利、不順心的地方,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用意志力,去調整自己的心情,其實往往是徒勞無功的。何不做一些讓自己比較容易開心的「動作」呢?

    比如說,伸展你的肢體;比如說,把頭抬起來;比如說,把胸膛挺出來。

    儘管眼前的困難仍舊在,但是你相信我,透過這些行為的改變,你要去改變你的情緒是容易多的。

    就像我經常在課堂裡,會跟同學們分享一個有趣的繞口令。這個繞口令就是哦,「你是因為唱歌而快樂,還是因為快樂的唱歌呢」?

    然而不管你是因為哪一個,只要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快樂,你可以先唱歌!畢竟改變行為,要比改變情緒來得容易、快速很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想要讓文字,成為你最好的朋友,無論是你想要透過文字,去傳遞你的影響力;還是你只是想透過書寫,讓你的心情、讓你的內在的很多狀況,得到一個整理跟爬梳。

    那麼12月7號的這一門【寫作小學堂】,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這一門課呢,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兩位老師陪伴你,回到文字跟書寫的本質;讓「寫作」成為你人生最好的朋友。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名額已經在倒數了!然而12月份的這一門【寫作小學堂】,也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寫作小學堂】。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相關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期盼我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