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本草綱目序作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本草綱目序作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本草綱目序作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本草綱目序作者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李時珍】🔺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李時珍,湖北蘄州人,明朝時期醫學家、藥學家、博物學家,著有《本草綱目》,與扁鵲,華佗,張仲景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醫,人稱「藥聖」。 李時珍一家是醫藥世家:祖父是一名鈴醫;父親李言聞,是當地名醫...

  • 本草綱目序作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6 12:04:18
    有 227 人按讚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李時珍】🔺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李時珍,湖北蘄州人,明朝時期醫學家、藥學家、博物學家,著有《本草綱目》,與扁鵲,華佗,張仲景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醫,人稱「藥聖」。

    李時珍一家是醫藥世家:祖父是一名鈴醫;父親李言聞,是當地名醫,在蘄州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曾擔任過「太醫吏目」的職務(一種御醫官);哥哥李思珍,同樣學醫於父親。

    李時珍自幼體弱多病,但性格活潑好動,喜愛讀書,自幼便觀察父親診症。父親醫術高明,鄉人云能治百病。耳濡目染下,李時珍的醫術有很大提升。由於李時珍天資較聰慧,李言聞本打算讓李思珍繼承家業,全力供養李時珍考取功名。父命為重,李時珍雖然熱愛醫學,也只好聽從父親的安排,專心考取功名。他天資聰穎,在十四歲時便已考中秀才。早早考中秀才,但李時珍其後連續兩次參加鄉試均未能考中舉人。李時珍22歲時,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武昌考試。他不幸在此之前感染了風寒,狀態極差之下,不但沒有考中,差點把小命都丟了。從此,他決心棄儒從醫,拜其父為師。父親早就看出他才能都在醫學上,加上仕途尚未開始便已如此不順,萬般無奈之下,還是讓他踏上了醫學之路。在其後的十年內,李時珍除了伴隨父親診症外,更是全心全意攻讀古醫藥書。他在這段時間精研的書籍典故包括:《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歷代名家所作的著述和有關花草樹木的書籍,幾乎所有與自然有關的領域均被其研究透徹,可謂涉獵廣泛。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李時珍當時33歲。他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的兒子困擾多年的怪病,聲名大顯。後來又治好了楚王兒子的病,楚王朱英襝十分欣賞李時珍的才能,騁用他為楚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嘉靖三十五年(1556),楚王推薦李時珍到太醫院工作。

    三年後,他又被推薦擔任「太醫院判」的職務。在太醫院工作的年間,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由於「太醫院判」的身份,他得以飽覽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書籍,其中便包括了《本草品匯精要》這本將會成為《本草綱目》重要參考對象的書籍。太醫的身份使他能獲得接觸各類珍稀藥材的機會,他看到了不少聞所未聞及珍稀貴重的藥物標本。李時珍很早以前便立志要糾正古醫藥書籍的謬誤。他在太醫院逗留期間,曾多次向太醫院建議編寫新的本草注解,結果他遭到了嘲笑和打壓。李時珍明白到無法依靠朝廷,關鍵時刻還是只能靠自己,便辭官回鄉。

    據《明外史本傳》 記載,李時珍發現當時草本書籍的描述「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許多毒性藥品,竟被方士吹捧為可以「延年益壽」。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仙道,命方士為其研製仙丹。所謂「仙丹」竟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有毒物質,有人更相信古書記載的:食黃金能成神仙等內容。李時珍決心扭轉被歪曲的社會風氣,下定決心以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

    李時珍想著述的思想十分明確:糾正古代草本的謬誤;修改古代草本不合時宜的內容;補充新發現的草本藥物;補充最新研究的療法和製藥成果;總結歷代所有藥材的資料。一篇成功的論文,需要一手和二手資料輔助,才能顯得有內涵和說服力,這在古代也是如此。李時珍深入實際生活,特別注重從民間收集資料,總結他們的醫學經驗,這使他從遊學於各地的經歷中獲益良多。從文獻中記載李時珍的足跡至少遍及十餘個省份,苖傜少數民族地區,各種窮鄉僻壤,荒山野嶺等等。自1565年起,李時珍先後到訪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他先後拜過漁人,樵夫,車夫,農民,藥工,捕蛇者為師,學習各種知識。

    1552年,李時珍在參考了大量的著作後,正式動筆寫書。他會為了弄清一個藥材的本質而徹夜不眠,甚至翻閱數十本書籍,直到找到正確的答案方才滿意。他為每味藥都排出了十個項目:正名、釋名、集解、辨疑、正誤、修制、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在發明的部分,他除了搜羅歷代驗方、驗案和醫論外,更加入了不少自己的發現和心得。李時珍尋找資料的方式可歸類為「通考據」,「詢野人」。「通考據」的意思就是,通過對文獻的校正、考據、整理,糾正過去的錯誤,尋求正確的知識。「詢野人」則包括了:社會調查、實地實物考察、以及自身的經驗所得等。對於從古書中得來的資料,他均會進行仔細甄別,「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既不兼收並蓄,又不輕率否定。經過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反復考證後,才把正確的結論收入書中。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他追求之真切、治學之嚴謹、態度之虔誠、文風之純正可見一斑。可謂是點點滴滴涂肝腦,字字行行淌心血。

    花費二十七年,明朝萬歷六年(1578),《本草綱目》初稿完成,全書分為五十二卷,列為十六部,部各分類,類凡六十,標名為綱,列事為目(這就是綱目二字的由來)。全書共收錄藥物1892種,新藥物374種,附方11096首,插圖1109幅。

    雖然《本草綱目》已經完成了,但如果沒能出版,世人並不會有機會享受到他的努力成果。成書後,李時珍馬上為了聯繫出版事宜,拖着老病之軀四處奔波。他首先去到離蘄州較近的黃州,武昌等地,嘗試借助官府或出版商的支持出版此書,卻因經費問題遭到無情的拒絕。他只好舍近求遠,去到當時全國最大的刻印中心——南京,尋找新的機會。當時南京在刻印書本的技術和經驗上領先全國。不論是雕版刻印還是活字印刷,南京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萬曆七年(1579),李時珍帶着他的畢生心血結晶,直赴南京。然而,並沒有書商對他的醫書感興趣。李時珍在南京周折了一年,依然毫無結果。後來,在王世貞的幫助下,金陵書商胡承龍決定出版《本草綱目》這本書。萬曆二十一年(1593),這本未來將會震驚全球的醫學鉅著啟動了雕刻工序。三年後,萬曆二十四年(1596),第一個版本的《本草綱目》正式在南京出版,這也是《本草綱目》的第一個版本———金陵本。此時75歲的李時珍已經再無遺憾,同年十一月,他在他的家鄉故土———蘄州,含笑離開了人世,終年75歲。

    李時珍離開人世後,他的兒子李建元,帶著這本鉅作以及父親留下的遺表,覲見了明神宗。他相當重視這本醫學作品,批下了「書留覽,禮部知道,欽此」的聖旨,意思就是《本草綱目》可以在皇室書府中保留下來。至此,《本草綱目》的流傳已成水到渠成之勢。首版金陵本到底出版了多少冊,至今已難以考究。但保存至今並得到官方承認的金陵本本則是有所記錄的:中國2部(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日本3部、德國1部、美國1部(美國國會圖書館)。

    李時珍所創的自然分類法,體現了藥物分類的先進性。他創造的科學分類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傳統方法採用上、中、下三種品質作分類,許多學者將其稱為「古代最完美的分類法」。時至今日,《本草綱目》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各大科學史的重要知識泉源。它集歷代本草之大成,體現了本草知識的全面性;它準確地歸納總結,體現了藥性理論的系統性;它細膩的分析描述,體現了草藥內容的科學性;它清晰的綱目結構,體現了本草文獻的邏輯性;它豐富多采的筆法,體現了本草學說的廣博性;它創造的自然分類法,體現了藥物分類的先進性。

    李時珍的貢獻受到了世人的認可。1953年,莫斯科大學新校舍落成時,把李時珍的畫像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鑲嵌在大禮堂的走廊上。蘇聯時期《醫務工作者時報》曾專門刊登關於李時珍的文章。著名中國科技史研究學家李約瑟博士這樣評價李時珍: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時至今日,《本草綱目》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各大科學史的重要知識泉源。而你怎麼評價它的作者李時珍呢?快來和我們說一說吧!如果你支持他,記得給他頭上寶貴的一票呀!

    投票日期📝2020.11.06-2020.11.20
    投票鏈接🔗https://voting-2020.cnhe-hk.org/
    ⚠️輸入的手提電話只供是次活動投票之用(發出OTP和確保選票的唯一性),活動完結後會立即銷毁
    ⚠️香港地區以外的朋友也可以投票啦!!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歷史人物 #歷史 #中國歷史 #李時珍

  • 本草綱目序作者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14 14:29:56
    有 707 人按讚


    幫最近不是那麼糟糕的小舞轉個XD
    ------ (4) -------

    下一題,很多廣告,以及台詞順口溜為什麼都是引用本草綱目?

    唉。

    今天我看這篇文章真的批這點批的很爽,講的一副好像中醫師很愛這本書奉為聖經圭臬一樣死抱著不放不碰其他東西?

    哈哈哈,告訴你吧

    這其中的原因,是藥事法施行細則第45條

    沒錯,是法規政策,就是法規所造成的影響。

    想不到吧?

    所以要砲之前別搞錯了,外行人。

    藥事法施行細則第45條有提到:「…(前略)…中藥材之廣告所用文字,其效能應以本草綱目所載者為限。」

    老實說這個法,我覺得立的很爛,該修,也應當被修。

    很多中醫師在講解或是敘述藥物作用的時候,也因為這個法規的影響,會被迫以本草綱目為主。

    奇怪耶,明明台灣現在也有官方的中藥典,

    為什麼要槓個本草綱目入法??

    不過當年這個法條是哪一年被修改或立成這樣的,我今天懶的查。

    反正就是這樣嚕:一條神秘的法規定的,以及後續造成的影響至今

    結案

    一篇去脈絡化到極點,把《本草綱目》拿來批判的文章今天四處流竄

    很多人丟給我問我想法,看了淺笑原本不以為意,因為實在太wwww


    但是公衛子回來居然也問了,
    宵夜放下熱湯時,她把湯碗遞過來同時手機拿著轉過來

    問說什麼:「…這…妳怎麼看…?」


    然後死盯著我

    嗯~看什麼?


    ……
    ………妳啊。

    嘖好吧我解釋,星期一耶
    也不放過我,真是

    #那稍晚我也就不放過妳了
    #我會寫得很長並且今夜就會很漫長
    #等價交換合理吧

    -------------------

    原始文章的內容我不屑貼上來染污,要看的自己這邊請

    https://www.facebook.com/…/a.193255431205…/280107265853191/…

    我不是很喜歡 厭世中醫師 的觀點,對我來說本草綱目不是這樣的存在,不過就借他的場子一用吧


    總之原文呢,挑出了本草綱目中最滿足人類獵奇慾望的「人部」篇章,

    有意無意地扭曲並支解了作者李時珍書寫記載時的立意,

    然後根據這些內容純情緒性地否定這本書
    進整個中醫

    嘛…這神邏輯,其實是笑看無感的老實說
    畢竟也不是第一天碰到了

    (習慣了,唉)

    要不是某子和很多粉絲問,我她媽還真的不屑回應


    ---------------------

    我大概有幾點想說

    (1)大家不用跟隨這樣情緒性的批評
    (2)本草綱目這本書該被怎樣看待較好?
    (3)最獵奇的「人部」該被怎樣看待比較好?
    (4)為什麼本草綱目會一直在四處廣告上琅琅上口?
    (5)本草綱目到底有沒有說「腦殘者沒藥醫」


    唉…總覺得不滔滔不絕一下會解釋不完呢


    ------- (1) -------

    首先,身行或研究中醫的人

    我不建議看到這種文字,就接著拿著西方或各方醫學(特別是18世紀以前)的過去黑歷史來反駁

    對我而言呢,這樣跟這些對我們的情緒性的批評沒有兩樣


    講一句白話文就是:各種學問技術都有摸索的黑暗階段

    與其在那邊情緒性的互揭瘡疤,不如重點會放在關注「這門學問有沒有與時俱進的能力上」


    ------- (2) -------

    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是該如何看待《本草綱目》這本書

    任何人今天要批評本草綱目我完全沒意見,其實

    但是,一個非情緒性的批評評論,至少應該先了解或是立論:

    - 到底本草綱目到底是怎樣的書?
    - 作者是怎樣的思維基礎上寫下?
    - 並且身為後世的現代人該怎樣看待

    而今天連結裡面的原文讓我完全無感,理由就在於:

    很充分看起來批評者根本什麼都不懂。

    唉。



    雖然謹慎地說起來我只是個中醫師,不是專門研究某一本古書的學問者


    但是依照我的理解呢

    《本草綱目》這本書它「本來」就不是以一個想成為醫學聖經和臨床使用手冊作為出發點的書


    它比較接近是一本供後世查閱,保存當代以及之前的資料

    >>>也就是一個知識的載體<<<

    顧景星的《李時珍傳》就敘述了這本書:「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傳奇),凡有攸關,靡不收掇。雖命醫書,實賅物理」


    別忘記,當年是明朝,一個沒有網路,沒有硬碟光碟或1.2大磁片的年代


    作者李時珍,我揣測他是以一種蒐羅各地流傳謠傳下來治療方法,並且詳實紀錄,而後盡他所能做出客觀評斷的心態在編寫這本書


    瞧,「凡有攸關,靡不收掇」意思就是:「有相關的,我就把它們記載收進來」


    所以,到這邊就清楚了,本草綱目是一種偏向百科全書,博物誌之類的概念所產出來的書,所以我說這是:

    >>>知識的載體<<<


    並且其實,在很多篇章上,李時珍自己留下了這類型字句:

    「…陶氏所載如此,不知果有否?姑附卷末,以俟博識。」


    (不負責任翻譯:前人陶先生是記載這樣啦,我實在不確定到底是怎樣啦,不過齁為了紀載的完整性我還是姑且寫下來吧。)


    看了這些文字,大家覺得呢?

    我是覺得他的意思很明白了。


    ------- (3) -------

    OK,大家了解了前面的先決條件(也就是李時珍到底基於怎樣出發點而寫下本草綱目這本書)


    我們再來談談被某篇去脈絡化到極點的外行見解所引出來的,最獵奇最津津樂道的「人部」


    作者李時珍「人部」前面寫下了:


    「後世方伎之士,至於骨、肉、肌、血,咸稱為藥,甚哉不仁也。今於此部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惟無害於義者,則詳述之。其慘忍邪穢者則略之,仍辟斷於各條之下。」


    (不負責任翻譯:各朝代各地方士術士,有些甚至使用骨、肉、肌、血當作藥物,誇張的實在很不ok。我李時珍呢,雖然寫下這個分類的記載,只要是我聽過有人使用過的,不要太慘忍誇張的,我就記下來吧)


    唉。


    人家李時珍開宗明義,就說的很清楚了不是嗎...

    (指著上面)


    實在是齁,看到李時珍當年一個人花了幾十年做出來的整理被外行人扭曲成這樣,覺得不值。


    本草綱目這套書,是一個採博各地說法並且記錄的集成

    沒有靠官方的力量,作者幾十年獨立四方走動,自幹硬拚寫出來


    並且盡力在各種民間傳說中,

    先過濾掉太誇張的

    只要有一點可能性的他就收進來(然後盡力加上評論)

    無法評論的部分他記下來,留待後人考察研究

    (明清之後的本草書可多著呢)


    考量當時的時空狀況,以一個獨立作者而言...

    我他媽覺得他完全仁至義盡鞠躬盡瘁了好嗎!


    唉。


    P.s. 明朝當代的官修本草 (大家可以視為是官方的藥典) 是《本草品匯精要》
    兩者的書寫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 (4) -------

    下一題,很多廣告,以及台詞順口溜為什麼都是引用本草綱目?

    唉。

    今天我看這篇文章真的批這點批的很爽,講的一副好像中醫師很愛這本書奉為聖經圭臬一樣死抱著不放不碰其他東西?


    哈哈哈,告訴你吧

    這其中的原因,是藥事法施行細則第45條


    沒錯,是法規政策,就是法規所造成的影響。


    想不到吧?

    所以要砲之前別搞錯了,外行人。

    藥事法施行細則第45條有提到:「…(前略)…中藥材之廣告所用文字,其效能應以本草綱目所載者為限。」


    老實說這個法,我覺得立的很爛,該修,也應當被修。

    很多中醫師在講解或是敘述藥物作用的時候,也因為這個法規的影響,會被迫以本草綱目為主。

    奇怪耶,明明台灣現在也有官方的中藥典,

    為什麼要槓個本草綱目入法??

    不過當年這個法條是哪一年被修改或立成這樣的,我今天懶的查。


    反正就是這樣嚕:一條神秘的法規定的,以及後續造成的影響至今

    結案

    ------- (5) -------

    最後,所謂的中醫這門學問我想是個有機體

    會隨著各朝代時代的時空背景及技術而有所變化

    其實也不要說《本草綱目》,只要是目前挖出留下來的各種本草書

    這些書,雖然都是漢字中文,
    但是同一味藥,
    用那些字記載,背後意義又是如何?
    哪些可以用,哪些要存存疑?

    可用的,怎麼用,為什麼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情況下不能用?

    存疑的,為什麼存疑,當時寫下來的時空背景緣由可能是什麼?

    這些都是中醫師的專業,也是我們持續在古今未來追尋的答案。


    對了附帶一提:


    大家耳熟能詳的梗,什麼本草綱目記載腦殘者無藥醫也,這

    其實是當初網路上改圖的玩笑

    原文是

    「故萍實商羊非天明莫洞」,被改圖改成「 故腦殘者無藥醫也」

    其實原始序文中並沒有這一段的(笑)

    --------------- 延伸閱讀 ----------

    用一個本草綱目就來黑整個中醫的人
    https://www.facebook.com/jose.sung/posts/1792397217446479…

    #打好長湯都冷了
    #今夜真的會很漫長媽的

  • 本草綱目序作者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13 13:25:02
    有 79 人按讚


    大家知道<本草綱目>嗎?
    這算是一本中醫的經典嗎?
    該用什麼角度看待它,又不會被以訛傳訛所蒙蔽呢?
     
    今天看中醫師來闢謠

    一篇去脈絡化到極點,把《本草綱目》拿來批判的文章今天四處流竄

    很多人丟給我問我想法,看了淺笑原本不以為意,因為實在太wwww


    但是公衛子回來居然也問了,
    宵夜放下熱湯時,她把湯碗遞過來同時手機拿著轉過來

    問說什麼:「…這…妳怎麼看…?」


    然後死盯著我

    嗯~看什麼?


    ……
    ………妳啊。

    嘖好吧我解釋,星期一耶
    也不放過我,真是

    #那稍晚我也就不放過妳了
    #我會寫得很長並且今夜就會很漫長
    #等價交換合理吧

    -------------------

    原始文章的內容我不屑貼上來染污,要看的自己這邊請

    https://www.facebook.com/…/a.193255431205…/280107265853191/…

    我不是很喜歡 厭世中醫師 的觀點,對我來說本草綱目不是這樣的存在,不過就借他的場子一用吧


    總之原文呢,挑出了本草綱目中最滿足人類獵奇慾望的「人部」篇章,

    有意無意地扭曲並支解了作者李時珍書寫記載時的立意,

    然後根據這些內容純情緒性地否定這本書
    進整個中醫

    嘛…這神邏輯,其實是笑看無感的老實說
    畢竟也不是第一天碰到了

    (習慣了,唉)

    要不是某子和很多粉絲問,我她媽還真的不屑回應


    ---------------------

    我大概有幾點想說

    (1)大家不用跟隨這樣情緒性的批評
    (2)本草綱目這本書該被怎樣看待較好?
    (3)最獵奇的「人部」該被怎樣看待比較好?
    (4)為什麼本草綱目會一直在四處廣告上琅琅上口?
    (5)本草綱目到底有沒有說「腦殘者沒藥醫」


    唉…總覺得不滔滔不絕一下會解釋不完呢


    ------- (1) -------

    首先,身行或研究中醫的人

    我不建議看到這種文字,就接著拿著西方或各方醫學(特別是18世紀以前)的過去黑歷史來反駁

    對我而言呢,這樣跟這些對我們的情緒性的批評沒有兩樣


    講一句白話文就是:各種學問技術都有摸索的黑暗階段

    與其在那邊情緒性的互揭瘡疤,不如重點會放在關注「這門學問有沒有與時俱進的能力上」


    ------- (2) -------

    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是該如何看待《本草綱目》這本書

    任何人今天要批評本草綱目我完全沒意見,其實

    但是,一個非情緒性的批評評論,至少應該先了解或是立論:

    - 到底本草綱目到底是怎樣的書?
    - 作者是怎樣的思維基礎上寫下?
    - 並且身為後世的現代人該怎樣看待

    而今天連結裡面的原文讓我完全無感,理由就在於:

    很充分看起來批評者根本什麼都不懂。

    唉。



    雖然謹慎地說起來我只是個中醫師,不是專門研究某一本古書的學問者


    但是依照我的理解呢

    《本草綱目》這本書它「本來」就不是以一個想成為醫學聖經和臨床使用手冊作為出發點的書


    它比較接近是一本供後世查閱,保存當代以及之前的資料

    >>>也就是一個知識的載體<<<

    顧景星的《李時珍傳》就敘述了這本書:「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傳奇),凡有攸關,靡不收掇。雖命醫書,實賅物理」


    別忘記,當年是明朝,一個沒有網路,沒有硬碟光碟或1.2大磁片的年代


    作者李時珍,我揣測他是以一種蒐羅各地流傳謠傳下來治療方法,並且詳實紀錄,而後盡他所能做出客觀評斷的心態在編寫這本書


    瞧,「凡有攸關,靡不收掇」意思就是:「有相關的,我就把它們記載收進來」


    所以,到這邊就清楚了,本草綱目是一種偏向百科全書,博物誌之類的概念所產出來的書,所以我說這是:

    >>>知識的載體<<<


    並且其實,在很多篇章上,李時珍自己留下了這類型字句:

    「…陶氏所載如此,不知果有否?姑附卷末,以俟博識。」


    (不負責任翻譯:前人陶先生是記載這樣啦,我實在不確定到底是怎樣啦,不過齁為了紀載的完整性我還是姑且寫下來吧。)


    看了這些文字,大家覺得呢?

    我是覺得他的意思很明白了。


    ------- (3) -------

    OK,大家了解了前面的先決條件(也就是李時珍到底基於怎樣出發點而寫下本草綱目這本書)


    我們再來談談被某篇去脈絡化到極點的外行見解所引出來的,最獵奇最津津樂道的「人部」


    作者李時珍「人部」前面寫下了:


    「後世方伎之士,至於骨、肉、肌、血,咸稱為藥,甚哉不仁也。今於此部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惟無害於義者,則詳述之。其慘忍邪穢者則略之,仍辟斷於各條之下。」


    (不負責任翻譯:各朝代各地方士術士,有些甚至使用骨、肉、肌、血當作藥物,誇張的實在很不ok。我李時珍呢,雖然寫下這個分類的記載,只要是我聽過有人使用過的,不要太慘忍誇張的,我就記下來吧)


    唉。


    人家李時珍開宗明義,就說的很清楚了不是嗎...

    (指著上面)


    實在是齁,看到李時珍當年一個人花了幾十年做出來的整理被外行人扭曲成這樣,覺得不值。


    本草綱目這套書,是一個採博各地說法並且記錄的集成

    沒有靠官方的力量,作者幾十年獨立四方走動,自幹硬拚寫出來


    並且盡力在各種民間傳說中,

    先過濾掉太誇張的

    只要有一點可能性的他就收進來(然後盡力加上評論)

    無法評論的部分他記下來,留待後人考察研究

    (明清之後的本草書可多著呢)


    考量當時的時空狀況,以一個獨立作者而言...

    我他媽覺得他完全仁至義盡鞠躬盡瘁了好嗎!


    唉。


    P.s. 明朝當代的官修本草 (大家可以視為是官方的藥典) 是《本草品匯精要》
    兩者的書寫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 (4) -------

    下一題,很多廣告,以及台詞順口溜為什麼都是引用本草綱目?

    唉。

    今天我看這篇文章真的批這點批的很爽,講的一副好像中醫師很愛這本書奉為聖經圭臬一樣死抱著不放不碰其他東西?


    哈哈哈,告訴你吧

    這其中的原因,是藥事法施行細則第45條


    沒錯,是法規政策,就是法規所造成的影響。


    想不到吧?

    所以要砲之前別搞錯了,外行人。

    藥事法施行細則第45條有提到:「…(前略)…中藥材之廣告所用文字,其效能應以本草綱目所載者為限。」


    老實說這個法,我覺得立的很爛,該修,也應當被修。

    很多中醫師在講解或是敘述藥物作用的時候,也因為這個法規的影響,會被迫以本草綱目為主。

    奇怪耶,明明台灣現在也有官方的中藥典,

    為什麼要槓個本草綱目入法??

    不過當年這個法條是哪一年被修改或立成這樣的,我今天懶的查。


    反正就是這樣嚕:一條神秘的法規定的,以及後續造成的影響至今

    結案

    ------- (5) -------

    最後,所謂的中醫這門學問我想是個有機體

    會隨著各朝代時代的時空背景及技術而有所變化

    其實也不要說《本草綱目》,只要是目前挖出留下來的各種本草書

    這些書,雖然都是漢字中文,
    但是同一味藥,
    用那些字記載,背後意義又是如何?
    哪些可以用,哪些要存存疑?

    可用的,怎麼用,為什麼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情況下不能用?

    存疑的,為什麼存疑,當時寫下來的時空背景緣由可能是什麼?

    這些都是中醫師的專業,也是我們持續在古今未來追尋的答案。


    對了附帶一提:


    大家耳熟能詳的梗,什麼本草綱目記載腦殘者無藥醫也,這

    其實是當初網路上改圖的玩笑

    原文是

    「故萍實商羊非天明莫洞」,被改圖改成「 故腦殘者無藥醫也」

    其實原始序文中並沒有這一段的(笑)

    --------------- 延伸閱讀 ----------

    用一個本草綱目就來黑整個中醫的人
    https://www.facebook.com/jose.sung/posts/1792397217446479…

    #打好長湯都冷了
    #今夜真的會很漫長媽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