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本機使用者和群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本機使用者和群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產品中有8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呂聰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建立51(1)白板,並設定共用給五年1班(1) 2.再建立副本為51(2) ,並設定共用給五年1班(2)…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火力創新|創新實驗室 FI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火力創新|創新實驗室 FI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27:47
#那顆很亮的星 第二季EP03 :【設計篇】 邀請到UI/UX設計師 圈外設計 @out_of_design 的Chris✨🥳!! UI/UX網頁、介面設計師在台灣算是新興的職業, 也許很多人不太了解、沒什麼聽過, 但其實UI/UX設計存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處。 訪談中Chris告訴我:「UI/U...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4 12:53:32
23/11-29/11 新聞概要 23/11 -6.21包圍警總,黃之鋒林朗彥周庭認煽惑非法集結等罪,還押至12月2日判刑 -涉醫院虐打被捕長者,兩警認公職人員失當罪還押候判 -涉2016 年旺角騷亂,三男判囚27個月至3年不等 -周梓樂死因研訊:市民證人目擊傷者「趴地」姿勢,形容「有種想起身的感...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17 08:10:31
PlayStation 官方於今日釋出 PS4 8.00 版的主機更新,更新了多項內容,包含「派對」和「Messages」,以及更多的玩家個人頭像,另外可遠端遊玩的遙控遊玩應用程式也同步進行更新。 ░「派對」和「Messages」更新░ 經過本更新後,「派對」與「Messages」將更緊密地...
-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23 13:56:361.建立51(1)白板,並設定共用給五年1班(1)
2.再建立副本為51(2) ,並設定共用給五年1班(2)…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先行設定。
預設為限制:只有已取得存取權的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連開啟(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共用)
→按一下「取得連結」
→限制→改為「知道連結的使用者(任何知道這個連結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能編輯)」
→檢視者→改為「編輯者」
【教師提問】
Q.有學生無法進入白板介面?
A.使用手機必須先裝設白板的APP「jamboard app」
【白板應用】
(1)分頁
不同組別可在不同頁面中進行操作
如第一組在第一頁、第二組在第二頁
一開始就先設立好分頁。
(2)背景 可於https://pixabay.com/圖庫搜尋
或 google搜尋 教學背景→點選「工具」使用權選擇「創用CC授權」(避免公開播映時的版權爭議與觸法問題)
(3)「便利貼」功能 誠摯推薦
分組討論實際操作宋怡慧老師分享
遠距線上教學怎麼教? 六步驟建立課堂「儀式感」、活絡與學生「互動感」https://udn.com/news/story/6887/553891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4)檔名更改
預設為會議室名稱,可改為科目/班級/組別名稱
(5)檔案存檔
更多動作(三個直點)─下載為PDF檔 或 建立副本
即時保留教學檔案,預防學生不慎刪除檔案
(6)檔案設置
用上課的校務行政帳號,先於「Jamboard」設置白板。
右下角(+)新增檔案→左上角(未命名的Jam)重新命名檔案名稱→(設定背景)→
【迅速完成分組白板頁面】
開啟設置好的檔案→更多功能:建立副本→更改分組名稱
有幾個組別做幾次,分組以4~6人為佳
白板共用人數越少,小組成員間越容易做約束
【給予學生的方式】
(1)設置聯絡人群組的預備操作:
方式一:任課教師可以在校務行政系統/學生帳號模組,查詢學生帳號。(資訊組補充)
方式二:Google Classroom課程中→成員→全選所有學生→動作:傳送電子郵件→複製所有收件人(一次取得所有加入課程學生完整郵件(含私人帳號))→於「聯絡人」功能:「匯入聯絡人」→「建立多位聯絡人」貼上「複製所有收件人的內容」→個別編輯學生名稱。
方式三:學生個別寄送郵件給老師
(2)編輯:
Google功能「聯絡人」→「建立標籤」:任教班級名稱
「Jamboard」共用→與使用者與群組共用→選擇設置好的群組標籤名稱
(3)檢視:
取得連結→「知道連結的使用者」+「檢視者」
【影片聲音同步分享】
分享Youtube影片時,要記得改為「分頁」
【研習中白板功能試用小建議】
建議如果想要試個別功能,
可以自己再開一個會議室嘗試,避免研習版面混亂。
操作方式:
另開會議室(可以跟研習時的會議室同步開啟)
再開白板,可以盡情操作各個功能
主任之前分享的兩個視窗分左右配置很好用(電腦網頁版適用)。
【下次研習準備】
下次研習前,請先安裝好「威力導演」軟體。
老師提供雲端硬碟全數安裝才是完整功能
先行安裝主程式,再安裝其他素材包。
威力導演18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azKofQScGVGrwRwHMTUVt2Uy-WHU83b -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3 13:53:151.雲端硬碟建立資料夾
2.設定分享給五年1班全班同學,使用聯絡人群組設定。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先行設定。
預設為限制:只有已取得存取權的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連開啟(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共用)
→按一下「取得連結」
→限制→改為「知道連結的使用者(任何知道這個連結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能編輯)」
→檢視者→改為「編輯者」
【教師提問】
Q.有學生無法進入白板介面?
A.使用手機必須先裝設白板的APP「jamboard app」
【白板應用】
(1)分頁
不同組別可在不同頁面中進行操作
如第一組在第一頁、第二組在第二頁
一開始就先設立好分頁。
(2)背景 可於https://pixabay.com/圖庫搜尋
或 google搜尋 教學背景→點選「工具」使用權選擇「創用CC授權」(避免公開播映時的版權爭議與觸法問題)
(3)「便利貼」功能 誠摯推薦
分組討論實際操作宋怡慧老師分享
遠距線上教學怎麼教? 六步驟建立課堂「儀式感」、活絡與學生「互動感」https://udn.com/news/story/6887/553891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4)檔名更改
預設為會議室名稱,可改為科目/班級/組別名稱
(5)檔案存檔
更多動作(三個直點)─下載為PDF檔 或 建立副本
即時保留教學檔案,預防學生不慎刪除檔案
(6)檔案設置
用上課的校務行政帳號,先於「Jamboard」設置白板。
右下角(+)新增檔案→左上角(未命名的Jam)重新命名檔案名稱→(設定背景)→
【迅速完成分組白板頁面】
開啟設置好的檔案→更多功能:建立副本→更改分組名稱
有幾個組別做幾次,分組以4~6人為佳
白板共用人數越少,小組成員間越容易做約束
【給予學生的方式】
(1)設置聯絡人群組的預備操作:
方式一:任課教師可以在校務行政系統/學生帳號模組,查詢學生帳號。(資訊組補充)
方式二:Google Classroom課程中→成員→全選所有學生→動作:傳送電子郵件→複製所有收件人(一次取得所有加入課程學生完整郵件(含私人帳號))→於「聯絡人」功能:「匯入聯絡人」→「建立多位聯絡人」貼上「複製所有收件人的內容」→個別編輯學生名稱。
方式三:學生個別寄送郵件給老師
(2)編輯:
Google功能「聯絡人」→「建立標籤」:任教班級名稱
「Jamboard」共用→與使用者與群組共用→選擇設置好的群組標籤名稱
(3)檢視:
取得連結→「知道連結的使用者」+「檢視者」
【影片聲音同步分享】
分享Youtube影片時,要記得改為「分頁」
【研習中白板功能試用小建議】
建議如果想要試個別功能,
可以自己再開一個會議室嘗試,避免研習版面混亂。
操作方式:
另開會議室(可以跟研習時的會議室同步開啟)
再開白板,可以盡情操作各個功能
主任之前分享的兩個視窗分左右配置很好用(電腦網頁版適用)。
【下次研習準備】
下次研習前,請先安裝好「威力導演」軟體。
老師提供雲端硬碟全數安裝才是完整功能
先行安裝主程式,再安裝其他素材包。
威力導演18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azKofQScGVGrwRwHMTUVt2Uy-WHU83b -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呂聰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23 13:53:001.匯出PDF 留存(不能再編輯)
2.建立副本(保有白板功能)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先行設定。
預設為限制:只有已取得存取權的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連開啟(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共用)
→按一下「取得連結」
→限制→改為「知道連結的使用者(任何知道這個連結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能編輯)」
→檢視者→改為「編輯者」
【教師提問】
Q.有學生無法進入白板介面?
A.使用手機必須先裝設白板的APP「jamboard app」
【白板應用】
(1)分頁
不同組別可在不同頁面中進行操作
如第一組在第一頁、第二組在第二頁
一開始就先設立好分頁。
(2)背景 可於https://pixabay.com/圖庫搜尋
或 google搜尋 教學背景→點選「工具」使用權選擇「創用CC授權」(避免公開播映時的版權爭議與觸法問題)
(3)「便利貼」功能 誠摯推薦
分組討論實際操作宋怡慧老師分享
遠距線上教學怎麼教? 六步驟建立課堂「儀式感」、活絡與學生「互動感」https://udn.com/news/story/6887/553891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4)檔名更改
預設為會議室名稱,可改為科目/班級/組別名稱
(5)檔案存檔
更多動作(三個直點)─下載為PDF檔 或 建立副本
即時保留教學檔案,預防學生不慎刪除檔案
(6)檔案設置
用上課的校務行政帳號,先於「Jamboard」設置白板。
右下角(+)新增檔案→左上角(未命名的Jam)重新命名檔案名稱→(設定背景)→
【迅速完成分組白板頁面】
開啟設置好的檔案→更多功能:建立副本→更改分組名稱
有幾個組別做幾次,分組以4~6人為佳
白板共用人數越少,小組成員間越容易做約束
【給予學生的方式】
(1)設置聯絡人群組的預備操作:
方式一:任課教師可以在校務行政系統/學生帳號模組,查詢學生帳號。(資訊組補充)
方式二:Google Classroom課程中→成員→全選所有學生→動作:傳送電子郵件→複製所有收件人(一次取得所有加入課程學生完整郵件(含私人帳號))→於「聯絡人」功能:「匯入聯絡人」→「建立多位聯絡人」貼上「複製所有收件人的內容」→個別編輯學生名稱。
方式三:學生個別寄送郵件給老師
(2)編輯:
Google功能「聯絡人」→「建立標籤」:任教班級名稱
「Jamboard」共用→與使用者與群組共用→選擇設置好的群組標籤名稱
(3)檢視:
取得連結→「知道連結的使用者」+「檢視者」
【影片聲音同步分享】
分享Youtube影片時,要記得改為「分頁」
【研習中白板功能試用小建議】
建議如果想要試個別功能,
可以自己再開一個會議室嘗試,避免研習版面混亂。
操作方式:
另開會議室(可以跟研習時的會議室同步開啟)
再開白板,可以盡情操作各個功能
主任之前分享的兩個視窗分左右配置很好用(電腦網頁版適用)。
【下次研習準備】
下次研習前,請先安裝好「威力導演」軟體。
老師提供雲端硬碟全數安裝才是完整功能
先行安裝主程式,再安裝其他素材包。
威力導演18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azKofQScGVGrwRwHMTUVt2Uy-WHU83b
呂聰賢老師【Meet白板操作】研習筆記
學校帳號開啟會議後,目前只有「白板」和「錄製」功能。
白板 功能與 Google Meet整合度沒有非常高
白板功能要開啟給學生使用,學要先行設定。
預設為限制:只有已取得存取權的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連開啟(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共用)
→按一下「取得連結」
→限制→改為「知道連結的使用者(任何知道這個連結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能編輯)」
→檢視者→改為「編輯者」
【教師提問】
Q.有學生無法進入白板介面?
A.使用手機必須先裝設白板的APP「jamboard app」
【白板應用】
(1)分頁
不同組別可在不同頁面中進行操作
如第一組在第一頁、第二組在第二頁
一開始就先設立好分頁。
(2)背景 可於https://pixabay.com/圖庫搜尋
或 google搜尋 教學背景→點選「工具」使用權選擇「創用CC授權」(避免公開播映時的版權爭議與觸法問題)
(3)「便利貼」功能 誠摯推薦
分組討論實際操作宋怡慧老師分享
遠距線上教學怎麼教? 六步驟建立課堂「儀式感」、活絡與學生「互動感」https://udn.com/news/story/6887/553891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4)檔名更改
預設為會議室名稱,可改為科目/班級/組別名稱
(5)檔案存檔
更多動作(三個直點)─下載為PDF檔 或 建立副本
即時保留教學檔案,預防學生不慎刪除檔案
(6)檔案設置
用上課的校務行政帳號,先於「Jamboard」設置白板。
右下角(+)新增檔案→左上角(未命名的Jam)重新命名檔案名稱→(設定背景)→
【迅速完成分組白板頁面】
開啟設置好的檔案→更多功能:建立副本→更改分組名稱
有幾個組別做幾次,分組以4~6人為佳
白板共用人數越少,小組成員間越容易做約束
【給予學生的方式】
(1)設置聯絡人群組的預備操作:
方式一:任課教師可以在校務行政系統/學生帳號模組,查詢學生帳號。(資訊組補充)
方式二:Google Classroom課程中→成員→全選所有學生→動作:傳送電子郵件→複製所有收件人(一次取得所有加入課程學生完整郵件(含私人帳號))→於「聯絡人」功能:「匯入聯絡人」→「建立多位聯絡人」貼上「複製所有收件人的內容」→個別編輯學生名稱。
方式三:學生個別寄送郵件給老師
(2)編輯:
Google功能「聯絡人」→「建立標籤」:任教班級名稱
「Jamboard」共用→與使用者與群組共用→選擇設置好的群組標籤名稱
(3)檢視:
取得連結→「知道連結的使用者」+「檢視者」
【影片聲音同步分享】
分享Youtube影片時,要記得改為「分頁」
【研習中白板功能試用小建議】
建議如果想要試個別功能,
可以自己再開一個會議室嘗試,避免研習版面混亂。
操作方式:
另開會議室(可以跟研習時的會議室同步開啟)
再開白板,可以盡情操作各個功能
主任之前分享的兩個視窗分左右配置很好用(電腦網頁版適用)。
【下次研習準備】
下次研習前,請先安裝好「威力導演」軟體。
老師提供雲端硬碟全數安裝才是完整功能
先行安裝主程式,再安裝其他素材包。
威力導演18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azKofQScGVGrwRwHMTUVt2Uy-WHU83b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連年來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現代人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以及購買書籍的數量都在不斷的減少。搭配上一些實體書店的關門,彷彿讓我們看到了閱讀的末日。在這個情況下,為閱讀的衰退找到代罪羔羊就成為了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而最常見的代罪羔羊就是將人們不閱讀歸咎於3C科技的發展,讓人覺得不閱讀都是因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抖音等數位媒體的興起,而學生查找學術資料的能力降低則是過度依賴Google。這些對於人們減少閱讀的「一般性」原因,是否真的是影響人們不閱讀的理由呢?從這幾年台灣的Podcast市場興起,其中也不乏許多讀書會、說書或推薦書籍、各類心理學與哲學等學術科普的頻道,隨著這類型的Podcast受到歡迎,書籍閱讀應該也會重新藉由這些頻道的推薦而再次成為人們休閒時的活動選擇之一。數位科技的發展看起來不是只有對閱讀產生負面的影響,運用得當也能夠產生正面的效應。
—————————————
「全球出版的黃昏,靠抖音殺出新商機?」引發過不少爭議的短影音App「TikTok」(中國「抖音」的國際版),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除了使用者大幅增加之外,更出現了史無前例「BookTok」風潮。BookTok即為TikTok上的閱讀社群,讀者們競相拍攝趣味影片推廣愛書,而這些短則不足十秒、平均長度不超過一分鐘的短影片們,竟帶來幾十萬冊銷量的驚人轉換效益。如今,#BookTok標籤在抖音已有高達182億的觀看次數,美國最大的零售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在店內設置BookTok專區方便讀者購書,各大出版社不只與知名BookTokers建立業配合作關係,更紛紛開設官方帳號,也敦促旗下作者們親上火線錄製影片、與書迷互動。
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正於焉成形,誰能想得到,背負「讓當代人注意力加速潰散」臭名的速食影音平台,竟搖身一變為拯救傳統紙本媒體的救世主?BookTok風潮究竟從何而來,又何以能創下其他社群媒體難以企及的商業效益?以青少女為中心的BookTok亦不乏LGBTQ+族群的積極參與,而多本男男戀主題書籍引爆少女網友熱烈討論,竟也飄出「腐」文化的況味。
截至目前仍以「催淚系故事」最易爆紅,高度集中於青少年小說、羅曼史、奇幻等類型的BookTok熱潮,非文學書也有分食大餅的機會嗎?跨出歐美,亞洲書市如今也已有BookTok發威的成功案例,而這一波「閱讀復興」狂熱,並非自抖音崛起之始就發酵,實則為不折不扣的「後疫情」產物。
《紐約時報》2021年8月青少年平裝小說暢銷榜,透露出一個出版界的奇妙訊息:第一名是《THEY BOTH DIE AT THE END》( Adam Silvera,初版年2017),第二名《WE WERE LIARS》(E. Lockhart,初版年2014),兩本舊書打敗眾多新書登上前兩名,光這樣的確不算新鮮事——圖書排行榜上本就常見一票長銷舊書霸榜,但這兩本書的逆襲劇本卻是前所未見。去年2020年夏天,沒有靠改編影視作品上檔、或熱門社會議題帶動(如BLM運動)的兩本青少年小說忽然迎來銷量暴衝,且至今熱銷不衰,連書的作者本人,都還在來得太快的幸福中疑惑不已。一則讀者留言揭曉了答案:
「我是在BookTok上看見這本書的!」
這個留言揭開歐美青少年透過TikTok接觸到書、而且有效帶動購書風潮的現象。TikTok月活躍用戶數上看7億3千2百萬,動輒便能引領風潮並不令人意外,但疫情無疑是這波BookTok閱讀復興的主要推手。首先,封城令人們重返書籍懷抱,促使2020年的歐美書市在瘟疫中逆風高飛,創下極佳業績。
讀者增加的同時,BookTok創作者也開始崛起——多位BookTokers表示,正是因為防疫宅家期間了無生趣,才開始錄製影片。而瘟疫籠罩之下,人們對互動和歸屬感的渴求,也讓BookTok成為愛書人的線上取暖聖地,透過一部部影片開起「抖音讀書會」,且不只是書迷得以找到同好,BookTokers也紛紛拉群組交流,針對彼此影片給建議,並相互討論業配行情,如今儼然已是具一定規模的網紅生態系。
許多網友自白,在遇上BookTok前已有多年不閱讀,是什麼讓BookTok成功突破既有的讀者同溫層,乘著閱讀風氣因疫情有所起色的利多風向,加碼召喚了大批新讀者進場?毫無疑問,抖音的頁面設計及演算法在此扮演了關鍵角色。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03511
本機使用者和群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臉書出新招:與上帝結合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升天前曾經對門徒說道「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門徒們也在日後踏遍全球,在中東、歐洲、東亞等各地都建立教會。只不過門徒可能沒想到兩千年後的今天,耶穌這番話在疫情下有新的詮釋。教會不再是街坊鄰居親朋好友一起聚集的地方,而是全球的陌生人都可以共襄盛舉的平台,比如我們在洛杉磯的線上聚會每個禮拜都固定有一拖群從倫敦連線的朋友們參加。以前坐在教會等著錢袋傳來傳去現在也會讓人質疑衛生,全放在網路上轉帳,好避免碰現金。至於耶穌提及的施洗,在疫情加持下,連線上施洗的橋段都能在Zoom上面推出。
臉書的崛起改變了群體關係,雖說看似讓建立關係更加方便,卻也因著演算法的推算,成就大家線下更加焦慮的事實,又加上臉書近期內被白宮攻擊,被認定沒有約束假訊息的傳播而導致疫苗接種率變慢。對此臉書的反應是一方面是,你白宮自己無法破70%大關別想甩鍋在我們身上,但是另一方面也努力擺脫負面形象,於是他們把「人與人的連結」先放一邊,聚焦在「人與神的連結」上面。
雖說大多矽谷天龍國菁英在我刻板印象中應該是對宗教信仰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但臉書在近年來卻悄悄和各類美國主流宗教團體合作,比如找來基督教界音樂長青樹Hillsong(只要踏進教會三次以內,包準至少會聽到一首Hillsong的歌)、或大多數基督徒不是用過就是聽過的YouVersion聖經App來指點。根據報導,臉書努力開發許多創意來向宗教團體靠攏,除了優化線上聚會和募款功能,還加入線上代禱事項、使用者可以直接點選「已代禱」的按鈕,第二天還可以選擇被提醒繼續為同件事情禱告。但我看到最搞笑的是講道一半時,可以置入廣告,幫助教會賺取經費(!?)
若經營得當,宗教團體比其他社團往往向心力異常強烈。去參加網球社還是高爾夫球俱樂部可能就是大家打個球,有錢的話加吃個魚子醬,可是教會小組裡,跟男朋友吵架、孩子功課不好、另一半外遇有等都能成為代禱事項,一不小心就迅速從陌生人晉升為感情深入的弟兄姊妹,凝聚成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的向心力群組正是臉書所需要也想拓展的對象。路透社報導,臉書APP負責人Fidji Simo表示,「臉書使用者當中,最大的族群之一是宗教信仰這塊…疫情來襲這段時間,宗教族群在臉書的活躍度有大幅度增長。」在疫情剛發生,許多宗教場所都隨之關閉時,臉書也送出線上聚會的相關器材和資源來幫助這些宗教團體,兜售的宗旨就是「你最想要觸及的人群就在臉書上,快來加入這平台吧!」
雖說不少宗教團體迫不及待擁抱臉書的懷抱,覺得這是發簍耶穌大使命的最佳捷徑和時機,但也有不少人態度表示懷疑,參與天主教婦女社團的Simcha Fisher說道「任何時候臉書有新的東西,都是因為他們某一天可以從中獲利…或是在不久的將來賣你某些東西。」其他人擔心放在網路上的代禱事項是否安全、也有人質疑臉書放任版上竄流的各項仇恨語言,和勸人為善的宗教宗旨相互牴觸。美國教會Assemblies of God的牧師Wilfredo De Jesús則表示線上永遠不能取代實體教會,並說「我們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另外一本書上(意指聖經)。」
雖說我認為臉書不是吃素的,這目的除了希望和上帝靠攏,有助於改善冷冰冰的演算法形象,更希望從宗教群體熱烈的互動之中為他們賺取多於的廣告金(攤手)。但我卻也好奇,宗教團體真的會吃這一套嗎?還是日後會有更多的Seafood隨之冒出在臉書上流竄呢?留言來告訴我你的看法吧!
PS...你可以想到師父開示到一半、牧師講道到一半、修女念經到一半忽然置入廣告叫你買隔離霜或團購蘇打餅乾嗎?然後不要看廣告要付費加入會員之類的,但怎麼樣都讓人覺得怪怪的啊!
#DrP看時事 #誰知道有一天臉書居然會找上帝連結 #每周五早晨準時推出
同文發布於部落格:bit.ly/3lbNB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