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本我自我與超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本我自我與超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本我自我與超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本我自我與超我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少女凱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生回顧 小時候填性向測驗問卷的時候,在同一道題目裡面,我總是會覺得很多選項都符合自己的狀況,因此每次的性向測驗結果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 Q、在同學眼中,你是一位? 1.積極、熱情、有行動力的人 2.活潑、開朗、風趣幽默的人 3.忠誠、隨和、容易相處的人 4.謹慎、冷靜、注意細節的人 老實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9 22:22:38
    有 165 人按讚

    #人生回顧
    小時候填性向測驗問卷的時候,在同一道題目裡面,我總是會覺得很多選項都符合自己的狀況,因此每次的性向測驗結果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
    Q、在同學眼中,你是一位?
    1.積極、熱情、有行動力的人
    2.活潑、開朗、風趣幽默的人
    3.忠誠、隨和、容易相處的人
    4.謹慎、冷靜、注意細節的人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選哪一個,還問同學他怎麼選,他說就憑直覺,自己則是沒有這種疑惑;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很奇怪,一直覺得心理面有很多的我。

    逐漸長大以後,一度害怕表現出不同面向的自己,擔心別人覺得很奇怪,認為在別人眼裡,應該就需要是某一種樣子。

    再更成長以後,我曾經與長輩(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那位長輩很溫暖的告訴我,每一個面向的我,都是我,所以不用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我要做的就是接受我自己就好。

    會這麼擔心是因為,老實說我在生活的時候,是一個神經很大條,忘東忘西、錢包跟手機會一起落在餐廳的人;但是如果開始工作起來,我又可以有效率、品質等等(自己講),一直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出問題。

    直到最近,真的開始接納,每一個面向的我都是我,加上看到陳時中,昨天外交記者會完接CDC記者會,從嚴肅急促的口氣,變成笑容、慈祥有耐心,這樣的神反差,讓人感受到的是專業、堅定。

    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本就有不同身分、思維,進而產生不同的外顯行為與性格;進一步的說,那也可以被理解成佛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與超我,所謂「本我」(完全潛意識,不受主觀意識的控制)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這三個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所以不論是哪一個面向,都是自己,無須懷疑,且相信每一個你,都會找到最適合的生存模式。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 多多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5 17:04:09
    有 138 人按讚

    《#佛洛依德》基本上與佛洛依德生平事蹟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但卻十分巧妙的貫穿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包含意識與潛意識、解離症、人格結構理論的本我、自我與超我,像是透過靈媒與邪教「塔托胥」(Táltos)來極端化精神分裂與意念操控的概念,也讓匈牙利的政治抗爭融入佛洛依德的意識理論。

    ❗慎入, 內文圖片含有令人身心不適的照片❗

    Netflix每週新劇新電影推薦!

    #超限制級的德國奧地利影集

    #畫面尺度根本無極限

    #如夢似幻的視覺衝擊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 藍染文學 Indigo Influe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11 16:35:49
    有 34 人按讚


    <From Self Portrait to Present>

    Douglas:Self Portrait 本意指自畫像,至今已經沒有媒介限制,泛指作者描繪自己的作品。由 Jase 第一天將我拋進《Self Portrait》企劃當中,我就決定由形式到內容都是在描繪自己,管他的,副題是《Whatever You Say》我就做我想做的。

    影像系列 [I] - 拼貼
    這系列為每個章節而設計,用我的角度重新演譯九個章節。我打印每一張相片,撕開剪碎,再縫合拼貼。創作影像的過程中,每一步都不可逆轉,影像慢慢變得模糊粗燥。這種失真是不完美,也是歷練,整個過程就是我們的人生。以為影像比文字更具像嗎?其實更是抽像。沒有註解的影像,就只好借用符號學暗示更多的內容。用撲克陳述三人性格,一個是「我說的就是事實」的大老二、一個是用權威令你心願臣服的國王、一個是你猜不透似的小丑。刻意擦去容貌,用失去個人身份的容貌,呼應大老二的話:我們的故事,隨時也是你們的故事。每一張拼貼都是一個找共鳴的告示,未明白只因我們的聲波未吻合。

    影像系列 [II] - 微距
    我們用很多方法去了解自己:星座、九形人格、人類設計、風水命理、因果。太多理論看不明白,就乾脆用眼看,「自己」其實是甚麼東西呢?用超微距鏡頭在身體遊走,就只是放大不足20倍的畫面中,呈現著陌生的自己。最後發覺是個矛盾,你越看得清自己,你就越不清楚自己。

    影像系列 [III] - 顯微
    最後一輯我就決定走火入魔。當放大倍數去到近1,000倍的時候,你發覺這是個你不能夠控制的層面。更可笑的是,每粒細胞都是屬於自己,但當中的基因卻不到你選擇。我們是社會的遺傳物,是雙親的混合體。我就將我們仨的體液放到顯微鏡下,欣賞上一代留給我們的藝術品。最精彩的是,一個樣本是完整的、一個是破碎的、最後一個是壞死的。

    三個影像系列分開看,有各自的意思。同時又互相呼應,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構成人完整的人格有三:本我、自我與超我。也許這就是我創作這三輯照片的靈感。

    上年被邀請到某大學和學生分享《Self Portrait》的創作過程。有學生提問,很多藝術家都用畫作用攝影去記錄自己,而我的影像系列,甚至是後期的文字都不似一般的自我造像。形式大於內容,九篇文字當中我都以科學理論開首,看似跟自己無關,卻更能將我們仨的性格劃得分明。若果要看得清楚,就不要執著框中的畫面,要看我將內容印在甚麼紙張上、錶在甚麼畫框當中。

    By Riddick Douglas Ning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2-17 08:49:34

    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運動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林冠君的父親為體育老師,影響他甚多。選擇進入台藝大雕塑系前,林冠君的興趣是體育活動,國小與國中參加了各種體育校隊,像是田徑、躲避球校隊,以及鐵人比賽,造就他對於熱愛運動的興趣。直到升學時考慮到行業的發展性,因此轉而進入藝術領域。問起為何選擇石雕,他說石雕創作的過程常需要使用到力氣,那種鑿敲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種運動,在完成作品時像剛運動完一樣滿身大汗。這種有趣的類比令人會心一笑,也感受到他體現藝術行為的多功能。
      
    ▲關於欲望
      「欲望」一直是人類所探討的議題,像是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常以欲望作為學術發展與探討的論點,乃至文學和藝術持續有前人以其為題材作各面向的創作與發表。其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動力論「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id)即代表人最為原始、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像是饑餓、性慾等,代表著無意識的唯樂原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除卻本能與滿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與心理的額外滿足,造就各種行為。
      關於本次展覽,林冠君「欲望」系列創作可追溯自2013年,他認為「欲望是驅使成長的動力,卻也是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文明與歷史已經證明了一切」。各國為擴展領土與滿足自身對於統一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古各國間戰爭不斷、與兩次世界大戰。同時欲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為了像鳥一樣飛翔天際,而發明了飛機、為了增加生產效率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生活因此而便利。然而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人類也因欲望驅使選擇破壞自然環境來滿足自身的利益。
      
    ▲系列作品發展脈絡
      「人類與自然環境,到了現在則擴展為人類跟自然的爭鬥,我的作品想要處理的就是人跟自然生命的關係。人類欲望會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生物?」。林冠君提到他去過幾次動物園,以往對於動物園沒有什麼太深刻的體悟,直到有次見到園內被豢養的大象,面對著灰色水泥高牆不斷踱步,驚覺這些生命長時間困在人為的環境當中,造成牠們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即便雙眼失去靈魂、仍嘗試著衝出生命的枷鎖。
      「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過是全球化之下產生的物件,滿足了我們對新奇事物的欲望。」林冠君第一件以欲望為題的創作〈慾望性的愛〉因此而生。作品以大理石為材,刻劃象的揚鼻姿態,象牙處以人手代之,企圖阻止牠揚起鼻子,代表人類因欲望擺弄動,此系列「手」象徵掌權者的姿態,在地球上有權的物種更能自由實現他們對欲望的幻想。
      
    ▲自身欲望的象徵
      在幾件作品之後,林冠君開始思考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做為一個創作者,我期望作品與藝術家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或許是情感上的、經驗上的,或是生活中的,於是試圖將自己對欲望的想像化為作品的一個素材。」喜愛偶爾小酌幾杯的林冠君,選擇了對紅酒、酒瓶和酒杯的迷戀,作為自身欲望的展現與象徵。
      紅酒不僅是象徵了創作者的欲望,在聖經中紅酒象徵著耶穌因犧牲而流的血,有著犧牲奉獻的寓意。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為古希臘人欲望的具象化,象徵著潛意識的欲望與非理性的感官。紅酒也代表著身分與地位,酒標賦予了紅酒身分與品酒者的地位高低,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紅酒對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權力的暗示。
      
    ▲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
      2014年10月17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世界上僅存兩隻具有繁殖能力的公北白犀之一「蘇尼」(Suni)被發現死亡於圍場中,令北白犀距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林冠君表示看到這則新聞,想到人類常因自身的欲望而進行盜獵,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象牙或是珍貴的犀牛角作為藥材,更甚者為了紀念與娛樂而進行獵殺。啟發林冠君對於血腥、欲望與動物之間,新的創作聯想。
      犧尊為古代《周禮》六尊的其中之一,是古代盛酒的禮器「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以木質與青銅為材。到了明清,工匠們直接以犀牛角為材料,雕刻出酒杯的器形供權貴飲酒作樂,人們忽略血腥殘忍的獵殺過程,反而不停歌頌酒杯的華美。藉由創作林冠君想翻轉觀者的視角,以動物的頭部作為酒杯刺激觀者反思,結合自身欲望的象徵「紅酒、酒杯、欲望、權力、犧牲」相互連結,創作出紅酒系列的作品。
      
    ▲紅酒系列X大理石
      〈所謂血腥的觀點〉為紅酒系列第一件作品,犀牛頭部角被取走、掏空留下的傷口成為盛裝紅酒的器皿,紅酒代表未癒合的傷口與血腥,期望觀者對動物所受之苦感同身受。在這件作品中紅酒不僅止於表現鮮紅的血液,更象徵了人類的欲望造成這一切的開端,以及動物的犧牲、物種之間不對等的狀態。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林冠君發現紅酒的酸性侵蝕大理石碳酸鈣成分,使得石材染上紅酒的色澤。人為釀造的葡萄酒去侵蝕自然生成的大理石,這樣一個化學作用下恰巧符合人與自然的現況,與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讓他更確信此系列以大理石呈現作品更能展現層次。
      〈酒器系列-犀樽〉為此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呈現方式更加接近酒杯的功能和造型,其中同樣以犀牛頭部作為造型,掏空了整個頭部的空間,當紅酒倒入其中,觀者會以為可被裝滿,但酒水卻會從被掏空的犀牛角流出,以至酒杯呈現無法填滿狀態。代表著意圖測量人的欲望,但卻發現沒有被填滿的一天。而流出的紅酒在大理石檯桌上留下酒漬痕,與在桌緣因表面張力維持住的狀態,引發他去思考表面張力是否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發展。
      
    ▲表面張力的寧靜感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與裝置,以表面張力、與紅酒痕跡作為創作的新嘗試。林冠君認為「表面張力給人一種寂靜、飽滿與物理學臨界點的危險感受,我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氛圍。在紅酒系列中,我所刻劃的動物頭像沒有誇張的動態和神情,我認為這和我在面對這一些關於動物盜獵、屠殺的事件時,呈現的狀態是相符合的。身處遠方的我們無論如何激烈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都無法真實的接觸到牠死亡當下的孤獨與寂靜,只能透過文字、影片來了解事件的過程,來召喚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出作品,從中找到對於欲望的共鳴與反思。
      
    ▲林冠君以石雕與紅酒形塑了欲望的形體與張力,衝擊觀者視覺感受。
      
      
    林冠君簡歷:1993年生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研究所:台灣藝術大學-雕塑所
      
    得獎經歷:
    2013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優選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金賞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複製獎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第九屆台中大墩美展 優選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銀雕獎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展覽經歷:
    2013草山行館-初草聯展
    2014台藝大大漢藝廊-刻刻聯展
    2014金車藝文中心-非常人聯展
    2015科技與慾望林冠君創作個展
    2016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聯展
    2016「石之道 台北」台藝大vs東藝大石雕聯展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