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末世之重啟農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末世之重啟農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末世之重啟農場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如果不現在出手,最終將沒有 任何東西倖存下來讓我們去拯救」 —— James Bond ────────────── 如果有一個專屬於電影院產業的末日時鐘,過去一週它又被一隻無形的命運之手往前撥快了好幾分鐘。而臨陣脫逃的...
末世之重啟農場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如果不現在出手,最終將沒有
任何東西倖存下來讓我們去拯救」
—— James Bond
──────────────
如果有一個專屬於電影院產業的末日時鐘,過去一週它又被一隻無形的命運之手往前撥快了好幾分鐘。而臨陣脫逃的第七號情報員則是千夫所指(指!)的歷史罪人......
龐德電影決定擇日再死
 ̄ ̄ ̄ ̄ ̄ ̄ ̄ ̄ ̄ ̄
到上個週末為止,疫情後首部好萊塢片廠大片《Tenet 天能》全球票房已經累積近三億美元,距離回收拍片成本只剩下約一億美元票房左右的距離。加上下一個競爭對手《Black Widow 黑寡婦》已經撤退至遠方,預計《天能》這幾天很快就能在電影院通路打平並開始賺錢。
要命的是美國票房。直到上個週末為止目前仍是平庸的4120萬美元。Warner 仍在苦等向來對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比較有感的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大城市的電影院開門營業(舊金山市政府近日已傳出態度鬆動)。此外,原本 Nolan 堅持如果傳統電影院無法開門營業,將不會讓當地的汽車電影院放映《天能》(藉以捍衛傳統電影院的生存),但最終仍然妥協。他的妥協立刻呈現在票房上,包含洛杉磯的一家和舊金山的兩家汽車電影院相繼闖入全加州票房前三名。
在疫情中堅持挺進的《天能》最終在疫情難以降溫的美國主場踢到鐵板。這個下場嚇壞了一名以勇猛著稱的英國公務員。
「如果不現在出手,最終將沒有任何東西倖存下來讓我們去拯救(If we don't do this there will be nothing left to save)」《No Time To Die 007:生死交戰》預告中的龐德這麼說。這句話大概是目前全世界電影院最希望向龐德本人說的話。因為他們迫切需要這部續集電影吸引觀眾回流。
無奈的是發行商 MGM 最終仍決定將該片檔期從11月再度延後到明年4月。畢竟不像其他大片廠/養雞場有太多雞可以讓他們砸鍋,龐德電影是MGM唯一隻會下金雞蛋的金雞母。
作為2020年終的《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之前僅存的好萊塢大片,這部遠比複雜難懂的《天能》更容易推銷給影迷的龐德電影毅然決定撤守,等於給岌岌可危的全球電影院產業的一記重拳。
「沒有持續供應的新片,電影院絕對難以維持生計」受Variety訪問的電影院經營者表示。
然而那句龐德台詞同樣也適用在危機中的發行業身上,因為《天能》的票房不如預期已經使發行業人人自危。「電影院發行模式已經深陷疫情的漩渦中,此時此刻沒有任何大片有辦法在市場中生還。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在往2021年移動」產業分析師 Jeff Bock 說。
對《007:生死交戰》來說這更是艱難的決定。理由是該片是美國4月份開始封城時最接近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先前已經花掉的三千萬美元行銷費用到一年之後效果將形同完全報廢。
電影院的生死交戰
 ̄ ̄ ̄ ̄ ̄ ̄ ̄ ̄
這位英國情報機關 MI6 的雇員的臨陣脫逃,在24小時內迅速引發連鎖效應。
英國最大連鎖電影院經營者 Cineworld 今天發佈了令全世界電影從業者錯愕的消息:該集團預計在週一開始陸續關閉所有在英國、愛爾蘭和美國所經營的電影院據點。
Cineworld是英國最大連鎖電影院,在全英國共有127個營業據點,僱用5500人。他們三年前併購美國的第二大連鎖電影院品牌 Regal 則有令人咂舌的543個營業據點,共計僱用37000人。一口氣關閉近七百家電影院後,該集團將只剩下歐洲及以色列市場的123家電影院。而且所有電影院員工都是從報紙上看到電影院將再度停業的消息,顯然這個重大決定並沒有事先諮詢員工或者至少提供讓員工更心安的說明。
Cineworld 對外的說法是面對疫情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必須延長暫停營業的時間。然而Variety掌握的知情人士說法是最快也要2021年之後才有可能恢復營業。也就是說他們將和龐德一起向2020年揮手告別。
在此之前,另一家娛樂產業媒體 Hollywood Reporter 也曾報導美國三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 Theatres、Regal和Cinemark已經開始計畫縮短營業時間來減少損失。
好消息疫情趨緩的部分亞洲地區國家則陸續放寬電影院的營業限制。比如印度政府這幾天宣佈電影院將自10月15日開始得以50%上座率的上限恢復營業,新加坡超過300席的電影院近日也獲准將上座率放寬到50%。澳洲的新南威爾斯政府反映了當地較輕的疫情,宣佈將開放上座率至50%以上,最高不得超過單廳1000人。然而美國電影院市場的崩潰以及好萊塢電影相繼退卻,其負面效應最終仍將輻射到全世界,危及全球電影院產業的生存。
NATO 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因此在日前聯合美國導演工會和 MPA 美國電影協會發表聲明,呼籲美國國會對電影院產業提供進一步的紓困方案,否則電影院體驗可能面臨全面滅絕。
NATO 向兩黨國會議員提出警告說美國中小型電影院有69%將面臨破產或永久關閉,66%從業人員可能面臨失業。他們在聲明中強調電影院的生存與否還影響了上游的製作和發行的相關就業機會,以及圍繞著電影院周邊的其他行業比如餐廳和零售商店等。
在該聲明中連署的電影人包含了:Pedro Almodovar、James Cameron、Clint Eastwood、Sofia Coppola、 Alfonso Cuarón、Christopher Nolan、Martin Scorsese、Denis Villeneuve、Taika Waititi、溫子仁和李安等人。
驚悚的2020年中,沒有人敢確定此時此刻會不會是推倒什麼事物的最後一根稻草。每一分鐘都好像隨時會出現《告白》中的少年A台詞:「那個時候,我聽到了,珍貴的東西,消失的聲音。」
「パチン!」
迪士尼樂園大裁員
 ̄ ̄ ̄ ̄ ̄ ̄ ̄ ̄
Disney 家的另外一隻金雞母——主題樂園,上週也經歷了難熬的一週。
加州州政府原訂上週要提出姍姍來遲的主題樂園產業重啟營業防疫準則。顯然包含 Disney 在內的幾家業者沒有得到州政府的諮詢(或是已預知州政府將提出讓他們難以接受的防疫準則),過去兩週各家業者動作頻頻。先有Diisney 近乎苦苦哀求的公開喊話,希望州政府儘速協助他們重啟營業。Disney 還動員了多名加州州議員向州政府施壓,並聯合 Universal Studios 一起用 California Attractions and Parks Association 協會的名義發表公開聲明呼籲州政府儘速諮詢業者,制定重啟標準。
但加州州政府似乎對他們相應不理。
州政府的另外一個巨大壓力是美國以及加州疫情都沒有放緩的明確跡象,而且太早重啟經濟也造成美國大量確診案例是來自工作場所。比如上週另外一則驚悚的新聞:在疫情中幾乎完全照常運作的美國零售巨人 Amazon 已經有近2萬名員工確診。
Disney Park 主席 Josh D’Amaro 終於不得不在上週丟出震撼彈:宣佈主題樂園部門將裁員 2.8萬人(其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非全職的員工)。
除了加州 Disneyland 還沒獲得州政府准許重啟之外,其他 Disney 的主題樂園就算已經重新開放,也被要求實施容量管制,而且實際來客數也低於預期。D’Amaro 說 Disney 先前努力透過無薪假等做法來保住員工,但嚴峻的疫情終究使他們得走到裁員這一步。
早先對於重啟營業的防疫標準,Disney 和工會已經有不少摩擦。Disney 說他們會開始約談受影響的員工,並跟工會密切討論下一步要怎麼應對。
主題樂園業務原本是 Disney 整個集團的重要支柱。2019年全集團近70億美元營收中有超過37%來自主題樂園業務。然而今年到第三季為止,疫情為Disney 的主題樂園業務帶來的損失已經直逼35億美元。下不了蛋的時候,就算是金雞母也會失去農場主人的寵愛。
裁員消息發佈的第二天,還傳出 Disney 的董事長 Bob Iger 隨即不留情面地退出加州振興經濟小組,和加州政府劃清界線。
早先4月的時候,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開出了108位重量級產業人物組成的振興經濟小組名單,希望藉此展現加州政府全力擺脫疫情、拚經濟的決心。這份包含 Apple 的 Tim Cook 、Disney 的 Bob Iger 等加州經濟要角的名單當時還引來批評,認為完全只有白人雇主觀點,並沒有顧及加州經濟中的非裔和拉丁裔企業以及眾多勞工的經濟正義觀點。如今振興經濟小組至少派上一點用場,讓Bob Iger 可以藉由退出小組運作來對州長釋出不滿訊息。
Disney 一連串大動作總算驚動州政府,緊急喊停原本上週要發佈的主題樂園產業重啟營業防疫準則。加州官員說他們會再和業者繼續針對防疫準則內容進行磋商。
面對電影史上史無前例的疫情,這個行業裡大概從來沒有任何人會樂觀地預期重啟營業是一條平順無阻的路。然而美國疫情的持久不退仍然遠超過大家的想像,並已經開始在好萊塢各個部門留下難以永久性的傷痕。
2020年的微薄心願也只能求 die another day。
|新聞出處|
Top Filmmakers Warn Congress That Movie Theaters Face Extinction(https://bit.ly/3cNxIUy)
Box Office: 'Tenet' Limps to $41M in the U.S. But Nears $300M Globally(https://bit.ly/2GdfwHN)
‘No Time to Die’ Delay Spells Disaster for Struggling Movie Theaters(https://bit.ly/36thvTm)
Indian Cinema Halls To Reopen From October 15, Theatre-Owners Hope Normal Business By April 2021(https://bit.ly/3iBfcQE)
Cineworld to Close All Regal Cinemas, U.K. Venues in Response to ‘No Time to Die’ Delay(https://bit.ly/30wuFeh)
Cineworld to close all UK and US venues putting thousands of jobs at risk(https://bit.ly/2HVCKD3)
Asian Cinemas Reduce COVID-Safe Restrictions, Expand Seating Capacity(https://bit.ly/3ihOOuS)
Movie Theaters Reduce Hours as Hollywood Delays Fall Tentpoles(https://bit.ly/3ji5vaC)
Disney Parks to Lay Off 28,000 U.S. Employees Due to Pandemic Impact on Disneyland, Walt Disney World(https://bit.ly/2SbfPW3
Bob Iger Resigns From Gavin Newsom’s Recovery Task Days After Disney Announced 28,000 Layoffs(https://bit.ly/3ncqUV1)
Governor Gavin Newsom Postponing Release of Theme Park Reopening Guidelines Due To Backlash from Disneyland and Other California Theme Parks(https://bit.ly/34rGgwo)
末世之重啟農場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天一電影
終於看了許多人都叫我去看的電影《驚爆焦點》,這部電影敘述《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揭發天主教會及波士頓該區主教,數十年來,蓄意掩飾許多教士在波士頓性侵兒童的醜聞,並且,這並非單一地區的單一個案,而是整個天主教的系統性問題,為此他們贏得了2003年普立茲公眾服務獎。
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也非常地堅強,有「鳥人」米高基頓、「浩克」馬克盧法洛以及瑞秋麥亞當斯。
但基本上這部電影就形式上來看,屬於中規中矩型,大概是為了不要太過神化或英雄話《波士頓環球報》的這個記者小組,所以,在電影本身的張力相對是比較小的,敘事的方式也是非常寫實式的,但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就非常地有張力跟戲劇性,是故這樣的敘事安排,反而更能讓觀影者融入故事裡。
但我覺得台灣的觀影者們應該不太能明白,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得到那麼高的評價。這一點要分幾個角度來說明。
【信仰】
第一個是信仰,相對於西方來說,東方國家的信仰,比較沒有那麼地有強制性,當然某些國家並非如此,比方說是泰國,佛教在泰國的影響力我認為不下於基督天主教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而電影中有說明,發生教士性侵孩童的波士頓該區,有近六成的人信仰天主教,這是非常高的比例,所以我們可以在電影裡看到,在《波士頓環球報》的「焦點」小組接受這個新聞之前,許多律師、記者甚至是教會的地區主教與法官,都試圖想要向教會高層反應並揭發這個醜聞,但都被教會的力量給壓制下來,因為這個時候,你不僅只要面對整個教會,你還要面對你身邊深信天主教的家人與朋友。
這一點對於宗教觀相當多元的台灣來說,其實是比較難同理地去看待的文化差異。
所以電影裡「焦點」小組要挑戰這個新聞,本身就必須先面對自身的拉扯,在電影中,他們面對受性侵者互助會成員的剖白當下,他們每個人都承認,自己曾經或現在是天主教徒,比方瑞秋麥亞當斯的奶奶一週上三次教會,但當她深入這個案子之後,面對許多真實被性侵的個案,她說她開始不上教會。而電影末段,當她的奶奶看到她寫的報導的同時,她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天主教對她們的影響有多麼地深遠。
【記者的道德與信念】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記者本身的道德與宗教信仰間的拉扯,我覺得這一點是電影中處理的最好的一部分,那麼多的人在「焦點」小組之前,都試圖想要揭發天主教會的黑幕,但大家都跟現實與信仰妥協,電影中的律師麥克許,起初還不願透露他曾經居中越過法院為主教與教會與受害者進行私下和解,但後段的電影會說明,其實他曾經這樣做過,但卻沒有報社願意幫忙協助。
而「焦點」小組之所以能得到眾人的肯定,就是因為他們經過了信仰與自身工作價值的拉扯後,毅然選擇站在正義這一方,去對抗龐大的教會組織以及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
所以片中馬克盧法洛才會在因為發生911事件教會的調查被迫中斷後,再重啟調查之時,對於米高基頓不願意先發表專文而感到生氣情緒失控。
雖然當時他也能明白米高基頓是想要先擁有更多的證據與受害人的自白後,一次把整個天主教會的系統與腐敗公諸於市,但在面對自身信仰與正義拉扯的同時,那個過程是比電影裡看來要痛苦的許多。
【從《驚爆焦點》看台灣媒體】
這點是我在看電影時心裡深處的聲音。打開你的電視、翻開報紙,台灣的媒體充斥著行車記錄器的車禍,官員與政黨間的政治口水,偷情露胸的羶色,最後是那邊有好吃東西的美食報導,我們的網路媒體在動態上,發表的都是未經查證的農場新聞,沒有任何證據的偏見評論,真正值得報導的,國外的消息,台灣的媒體一概不提。
因為花時間,找一堆人去深度的調查,去真正地揭開真相,那是多麼曠日廢時,浪費資源的事,很可能辛苦挖出來的新聞,還不如小模露胸來得要有流量與收視率。
看著電影中「焦點」小組為了受害者的正義而戰,努力地盡一個記者該有的責任,不放棄任何線索與可能性,用盡全力地去追這樣一則新聞,真的讓我非常地感動,同時,也對台灣的媒體感到非常的失望與不恥。
當然,我們知道台灣還是有很多好的媒體跟記者,但在流量與點擊掛帥的現況下,在越來越多的閱聽人沒有辦法接受深度報導的當下,我們的媒體只能淪為小確性腥羶色廢文製造業。
這其實應了電影裡那句經典的台詞,「如果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人協力合作,要侵害一個孩子也是如此。」
台灣媒體的崩壞,其實大家都應該要反思自身。
最後,如果大家對以上的介紹感到興趣,或是想要瞭解記者工作,或是你本身就是媒體從業人員,應該都會想要也需要去看看這部評價非常好的電影。